《树和喜鹊》评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树和喜鹊》评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树和喜鹊》评课
听了刘老师的这节课,感觉精彩纷呈。
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一、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驭繁,所教知识准确。
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有讲有练,游戏设计精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学习。
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能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治和谐,培养创造能力。
重视学生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刘老师的整堂课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学生会学,爱学,课堂气氛活跃。
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刘老师有自己教学特色、教学有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
一年级《树和喜鹊》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树和喜鹊》评课稿《树和喜鹊》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以下是xx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树和喜鹊》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树和喜鹊》评课稿篇13月16日,有幸观摩王老师的《树和喜鹊》课堂教学,那种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务实质朴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听课感受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形散而神不散。
听王老师的课,如同品味一篇精美的散文,既让人陶醉,又不会忘记初心。
看起来洋洋洒洒,其实仅仅围绕着具体的目标有序推进。
这个“形”,就是王老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处理;这个“神”,就是体现课堂生命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课程标准,就是课堂教学目标。
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王老师在课堂上始终坚持了“形式服从内容”的基本原则,坚持内容在先,形式在后,形式为内容而服务。
那么这个“内容”,就是课程标准,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而“形式”,就是王老师对教学过程的艺术化处理。
正因为王老师的课堂,自始至终体现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自始至终落实着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课堂很实在、有底气、富有生命力、经得起所有人的推敲。
当然,王老师课堂的精妙之处还在于,他没有因为“神不散”而限制了“形散”。
相反,因为有高超的驾驭小学低段课堂的水平,王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随意、很自然、很轻松,具有很强的带入感,收放自如。
课堂上,王老师从课题的“鹊”字入手,既有单字识字教学,也有归类识字引导;既有多音字的理解组词,也有笔画指导上的细致入微;既有随文识字的过程,也有识字方法上的迁移;既引导学生“看一看”,又提示学生“辨一辨”。
整节课的识字写字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的细节很多。
二、让学生站在最高处。
反复品味王老师的《树和喜鹊》课堂教学,我们就会发现,王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时,始终让学生站在最高处,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树和喜鹊公评点和建议

《树和喜鹊》评课—、文本教学解读《树和喜鹊》是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后来,那里种了很多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它们都感到很快乐。
借助本文,学习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并根据课文内容推论树和喜鹊后来都很快乐的原因。
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准“只、种、乐”3个多音字,认识“子字旁、倒八”2个新偏旁,会写“单、居”等6个字。
2.初步学习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了解“孤单”的意思,积累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想象故事画面,体会有朋友的快乐。
教学重点1、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法:根据学生识字和读课文的学情,运用字不离词、随文学习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突出重点。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识字、写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识写生字。
课文要求会读12个生字,其中“只、种、乐”3个是多音字,“孤单、邻居、招呼”这6个是以词汇形式呈现的生字。
要求会写6个生字。
“孤、单”是带新偏旁的生字,应作为本课识字教学的重点。
认读时,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结合课文第一幅插图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等事物,初步了解“孤单”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3个“只有”,再次感受“孤单”,最后回到字形,识记生字,结合学习新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邻、居、招、呼”4个字,组成2个词语,宜整体教学。
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识记生字。
如“邻居”,可先认读词语,再用“拆合法”记一记“邻、居”的字形,“邻”是“令”加“双耳旁”,“居”是“尸字旁”加“古”,“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也可理解为住在隔壁或附近的人。
2.朗读课文。
学生首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再识记、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流畅。
幼儿园《树和喜鹊》评课

幼儿园新星组合《树和喜鹊》教学展示评析2012.11 今天我们观摩了姚老师的《树和喜鹊》教学活动,将散文诗所营造的优美意境转化为可视的画面,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表达对于散文诗的独特感受,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绝妙的创意设计。
一、活动目标1、感受散文诗说表达的意境。
2、学习运用重叠的方法画树和鸟,体验散文诗所表达的内容。
本次活动的定位,依据目标看是语言活动,运用重叠的方法画鸟之诗表达散文诗意境的一种手段。
并且在第一条目标中,并没有体现目标的针对性。
二、活动准备每个幼儿都有一张添画的操作纸,每个幼儿的操作纸都是一样的布局。
美术技能是让幼儿理解被遮挡看不见,所以不用画出来,所以每个孩子的角度不一样,并且大班的幼儿在绘画的布局上是有要求的。
三、活动环节1、首先确定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绘画之前的各个环节,包括提问和小结中,并没有体现散文诗的意境,没有用散文诗的语句作为每一个小结的提升,不能确定是语言活动还是美术活动。
如果是美术活动,重点应该是重叠的绘画技能,难点是如何用重叠在较小的空间布局。
目标则是倾向语言活动。
2、语调深情并茂,融入散文诗中,情绪性强一点,回应要对幼儿的语样进行提炼和概括,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言语功底。
3、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状态是比较积极的,通过幼儿创作过程可以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绘画,表现树和鸟的重叠关系。
也能够适当地添画,比较大的问题是,幼儿尝试表示树之间的重叠关系,但是在表现近大远小时有不少疏忽之处。
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没有表现出树之间的重叠关系。
所以建议在后续的活动中、个别化学习引导孩子观察树林、通过摆放、观察、写生等活动掌握树林中树的重叠。
《树和喜鹊》评课稿

《树和喜鹊》评课稿
《树和喜鹊》评课稿
优点:我采用了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是想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备学(借助拼音读课文、识字、思考问题)--交流--提升的方式进行教学。
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
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整堂课学生学习很有热情。
不足:不足之处在于调控学生的纪律方面还有待增强以及如何延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这些都是我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的。
改进措施: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前辈们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树和喜鹊评课发言稿

树和喜鹊评课发言稿(中英文版)Title: Trees and Magpies: A Review of the Lessontrees and magpies, a wonderful lesson that allowed us to delve into the world of nature and appreciate its beauty.The instructor presented the topic in a manner that was both informative and engaging, captu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lecture.这堂课的主题是“树和喜鹊”,讲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树木和喜鹊的相关知识,使我们对自然界的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
The use of visual aids such as images and videos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and made the lesson more dynamic.The instructor"s passion for the subject was evident in their delivery, which was both knowledgeable and enthusiastic.讲师运用了图片和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使我们对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使课程更加生动。
讲师对主题的热爱从他们充满知识和热情的讲解中可见一斑。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the lesson allowed for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promot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The instructor was approachable and answered all queries with patience and clarity.课程的互动性促进了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从而加深了对材料的理解。
《树和喜鹊》评课-低年级写字课怎么上

《树和喜鹊》评课-低年级写字课怎么上第一篇:《树和喜鹊》评课-低年级写字课怎么上各位老师上午好!刚刚我给大家呈现的是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片段。
写字教学,在我们的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觉得不像阅读教学那么细致,写字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以写促识,这个小课时拿出来照十分钟去上的目的是:因为我们的写字量比较大,我们把它安在第一课时的后半部分十分钟左右,第二课时的后半部分十分钟左右,把它分开来操作,不要一写写一节课,写字的一个目的是以写促识,以写促识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字形的记忆。
作为学生,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写字,写字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一个字不光会读,会用,还要会写。
一、课标要求在课标中对写字的要求是什么?有主动写字的愿望,其实学生不喜欢写字,但目标中有识字写字的要求,对写字主动的愿望,实际上是我们在引导学生,通过写字的过程中获得写好字被认可的一种体验成功的,另外,我们通过一些实践活动。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也是写字能给你带来的快乐。
对低年级老师来讲,要做到用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的书写得到认可。
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写字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
能够获得老师的表扬和认可。
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这是一个要求,注意间架结构,在课标上主要是书写正确规范。
正确包括哪些?包括写出来的字是正确的,包括书写过程是正确的。
用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这个字写出来是对的,如果你的笔顺是错的,严格地讲这个字是不正确的。
所谓规范,那就是间架结构要规范端正,就是一笔一画,方方正正,先不要提美观。
多提正确,端正,整洁。
这三个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因为我们是基础年级。
我们低年级写字能够把字写到正确规范就可以了。
对于美观,随着年级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优生来讲,可以鼓励他去写得美观,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我们的评价标准要科学,评价要有鼓励性。
二、教学重点的择取我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字,每课每个字的写字教学都要有侧重点。
要突出重点,重点是来自于学困,我们的教学任务大家就都觉得很重,写的字很多。
《树和喜鹊》教师教学阐述评语

《树和喜鹊》教师教学阐述评语其次,故事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之处。
文字描写了树的高大挺拔,树叶的婀娜多姿,喜鹊的优雅飞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这些生动的描写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美好之处。
同时,故事还提醒孩子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欣赏身边的自然景观,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和奇迹。
然而,故事也通过讲述树和喜鹊之间的遭遇,传递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当树遭受到破坏时,喜鹊也失去了栖息的地方,两者之间的友谊也受到了威胁。
这种情节教育孩子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同时,通过这个故事,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故事通过喜鹊寻找新的栖息地,并得到了新的朋友的援助,展示了良好的社会互助精神。
这种情节让孩子们了解到个体的力量有限,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克服困难和挑战。
同时,也教育他们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树和喜鹊》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树和喜鹊之间的友谊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这篇故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生态。
同时,还传递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社会互助的精神。
这篇故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在讲授这篇故事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适当引导,让他们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感受和思维的启迪。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和喜鹊》评课稿
肖老师教学的《树和喜鹊》听后让人感动。
本文富有儿童情趣,故事情节吸引儿童。
这节课的教学,教师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带领孩子口创文本、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走进角色,以生为本
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员,是多么有趣的体验呀!针对教材的特点,引领孩子走进文本角色之中,通过朗读、表演,引发学生共鸣,这节课上,他们就是大树和喜鹊,孩子们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加深学习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融入到角色的情感中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二、体现层次,反复识记
低年级识字的特点是记得快也忘得快,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识字教学的复现形式,带拼音识字、小老师领读、听一听找一找游戏,生字联想,词语认读,随文识字。
识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识字。
三、关注语言,训练表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口创文本就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口创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小组里合作口述故事,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实践活动,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做到了以课堂为平台,训练为主线,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四、合作探究,主体参与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激励评价”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产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通过老师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到集体的力量。
五、阅读实践,课外延伸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向课外延伸,要向语文生活延伸”,学完课文后教师补充了绘本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大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