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古代年画 . 补充版(1)《人物故事》

合集下载

《年画故事 套装共5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年画故事 套装共5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13 五福捧 寿
节令年画
01
作者简介
02
内容简介
03

04
简介
06
2 初一放 开门鞭炮
05
1 欢欢喜 喜过大年
01
3 正月初 一贴画鸡
02
4 恭贺新 禧互拜年
03
5 初一出 行迎喜神
04
6 新正初 二敬财神
06
8 正月初 二送财水
05
7 初二开 门迎财神
01
9 送财神 来到咱家
02
10 正月初 二回娘家
01
9 准提菩 萨
02
10 面燃大 士
04
12 四大天 王
06
14 王母娘 娘
03
11 护法韦 驮
05
13 玉皇大 帝
孝道年画
01
内容简介
02
作者简介
03

04
简介
06
2 亲尝汤 药
05
1 孝感动 天
01
3 啮指痛 心
02
4 单衣顺 母
03
5 负米养 亲
04
6 鹿乳奉 亲
06
8 刻木事 亲
05
01
原文
02
大意
03
溯源
04
画赞
05
新解
06
附 明代 《全像二十 四孝诗选》
01
原文
02
大意
03
溯源
04
画赞
05
新解
06
附 郭居敬 编纂的《全 相二十四孝 诗选》最 早...
01
原文
02
大意
03
溯源
04

2019-《中国民间年画》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2019-《中国民间年画》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民间年画》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中国民间年画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

作品的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

年画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

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和诙谐活泼的效果。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加上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广为流传于全国许多地方,深受民间人民喜爱。

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

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100幅历代《年画》集锦

100幅历代《年画》集锦

100幅历代《年画》集锦一宋.燃爆竹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二宋.教坊自乐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

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三明.拜年送名片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

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四唐.饰梅花妆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五晋.馈春盘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

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六宋.宫中赐银幡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

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

七明.鞭春牛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八唐.放灯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

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九宋.蚕卜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

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

十明.走百病上城头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

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

十一清.猜灯谜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十二清.请紫姑神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

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十三元.结羊肠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十四清.走百病摸门钉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

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十五唐.送穷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

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

十六宋.春社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

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

十七宋.斗草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十八宋.迎富古人采莲携鼓游,今朝杂花插满头。

相随郊外游一日,迎富即是忘忧愁。

十九周.(郑国)踏青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

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二十晋.流觞赋诗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

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二十一北朝.踏青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古代过春节的名画

古代过春节的名画

古代过春节的名画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名画描绘了过春节的场景。

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
1. 《岁朝图》:这是北宋画家苏辙的一幅画,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如放鞭炮、贴春联等。

2. 《春夜喜雨图》:这幅画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画中描绘了春节期间家人团聚、欢庆新春的场景。

3. 《金玉满堂图》:明代画家徐渭的这幅作品,以富贵人家的春节庆祝活动为主题,展现了春节的繁华与喜庆。

4. 《岁朝图》:清代画家任伯年的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喜庆氛围和各种习俗。

以上是一些描绘古代过春节的名画,这些画作不仅展示了古代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

春节人物肖像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

春节人物肖像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

春节人物肖像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全国人民团聚、庆祝、祈福的日子。

与此同时,春节还有一个特别的方面,那就是人物肖像,其中包含了众多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

本文将探讨春节人物肖像中的英雄形象,并突出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年画中的英雄形象在春节期间,人们经常会看到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年画。

年画中绘制了许多与英雄事迹有关的人物肖像,例如岳飞、关羽、杨家将等。

这些英雄人物代表了民族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形象激励着每一位春节的过来者。

岳飞,被誉为“中国民族英雄”,是宋朝抗金名将。

年画中常常描绘他英姿飒爽、挺立在战场上的形象,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赞美。

岳飞不仅代表了勇敢和坚守,还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正直品质的推崇。

每当人们看到岳飞的形象,都会被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染。

关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被尊称为“武圣”。

在春节的年画中,他被描绘得威武霸气、背负青龙偃月刀的形象。

关羽不仅代表了武力和力量,还代表了中华民族尊崇忠诚、义气和义勇的精神。

人们通过欣赏关羽的像画,表达了对他英勇善战、忠贞不渝的敬意。

杨家将,唐朝时期的英雄,被誉为“福将”。

他有许多将领兄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

年画中,杨家将经常以整齐划一的阵势、统一的服饰出现。

杨家将的形象代表了团结和协作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谐和共同发展的愿景。

二、舞龙舞狮的英雄形象在中国的春节庆祝中,舞龙舞狮是一项热闹而充满喜庆气氛的表演。

舞龙舞狮的过程中,人们扮演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展示他们的技艺和力量。

舞龙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通常由一群年轻人表演。

他们身着五彩斑斓的龙装,舞动着长长的龙身,象征着辟邪驱恶和祈求吉祥。

龙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舞龙的人物肖像传达了人们对国家、家庭和人民的祝福,并象征着勇气和希望。

舞狮同样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表演艺术。

【国画】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

【国画】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

【国画】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人物故事图》简介:绢本,册页,设色;纵41.1厘米,横33.8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人物故事图》欣赏:这是仇英最著名的作品,全册十页,所绘人物、仕女,多属传统题材。

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

各图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来表现题意方面,显示出缜密巧思。

这里所选二幅,之一为《贵妃晓妆》,以晨起听乐、梳妆、采摘鲜花、簪头等情景,集中再现了杨贵妃等后宫嫔妃奢华的宫中生活;之二为《竹林品古》,写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评古玩字画,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态一一表出,格调清逸。

此图册用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

仇英自己是明嘉靖年间苏州地区摹古画一行的高手,后人仿他画作也成风气。

“从明代到民国,苏州、扬州一带的画匠很多都靠摹古画吃饭,行内称'苏州片’,本地人叫'老冲头’。

市面上仇英仿作极盛,到了什么地步?大凡细笔青绿设色一类,落款统统写仇英。

”金运昌说在这件《赤壁图》出现前,以往拍卖会上他还没见过真正过硬的仇英画作,“境外市场我不敢说,没有亲眼见到。

国内的基本都存疑,包括某高价成交的扇面也有争议。

”嘉德的中国书画总经理胡妍妍也说,通常市场上见到的仇英画都是明、清两代甚至更晚的仿作,嘉德在十几年里也拍卖过上百件仇英款作品,唯有这次的《赤壁图》流传有序,被专家普遍认可为真迹。

世传仇英的伪作大多为绢本,匠气而少韵致。

仇英真迹,徐邦达先生的评价是“真笔不论粗细,无不具有文秀之致”。

“吴门四家”里,仇英画作传世最少。

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等解放后编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了当时全国所有公字头收藏机构(博物馆、国营文物商店)古代书画真迹中的重要精品,其中记载有沈周作品192件,文征明178件,唐寅99件,而仇英只有47件。

年代记忆,一组精美的领袖人物年画佳作

年代记忆,一组精美的领袖人物年画佳作

年代记忆,一组精美的领袖人物年画佳作从美术史的知识方面来论述,一般认为年画始于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的门神画。

年画反映了民俗中文化内涵和意蕴,经过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则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但是,“年画”一词却晚到清代(1644~1911年)才出现。

清朝是年画高度发展的时期,绘画作品深刻的表现了时代特征,为历史累积了重要的图像资料。

新年画发轫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革命美术的产物,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作为革命美术的元老在1949年以后接管了院校和美术团体后,以革命美术的传统去改造过去的美术内容和形式,由此开始了新年画的创作运动。

在领袖题材的年画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1.听毛主席的话蒋兆和 1953年听毛主席的话蒋兆和 1953年人物介绍:蒋兆和(1904年~1986年)四川省泸州市人。

1927年后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京华美术学院教师,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三届理事,第四届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2.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艾中信 1953年人物介绍:艾中信(1915年~2003年)上海市人。

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上海《时代日报》双周刊《艺术》编辑,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副院长,教授。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会主任。

3.开国大典董希文 1953年人物介绍:董希文(1914年~1973年)浙江省绍兴市人。

早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9年留学法国。

1943年赴西北敦煌艺术研究院并投入对敦煌壁画的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4.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侯一民邓澍 1952年人物介绍:侯一民(1930年~)原名候逸民,蒙古族,河北省高阳县人。

传统年画.人物故事图(2)

传统年画.人物故事图(2)

传统年画.人物故事图(2)
传统年画 . 人物故事图(2)
《新春图》
八扯图清代
盗仙草
莲花湖清代
琵琶有情
琴棋书画之琴
清末三英战吕布年画
清未戏曲年画
拾玉镯
烁江晚渡
隋炀帝下江南
文昌阁庙会图清代福建省漳州市
无底洞老鼠嫁女
武松单臂擒方腊
西游记唐僧取经
戏曲年画
陷空岛
许仙游湖
训猴图
训猴图
杨家将后传
婴戏图
游春图
渔乐图
岳飞精忠报国图
赵云截江夺阿斗
《岳飞传》是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书中高宠、杨再兴、陆文龙、
吉青
四员猛将是人们乐于传颂的。

画面是这四员猛将在战场奋战的情景。

《岳飞传》是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书中高宠、杨再兴、陆文龙、吉青
四员猛将是人们乐于传颂的。

画面是这四员猛将在战场奋战的情景。

人生天地间劳动最为先
四季丰收年
女十忙 1
女十忙 2
女十忙 3
男十忙
谜语:久旱河水干
谜语:千金之子
谜语:一人侍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眸—中国古代年画 . 补充版(1)《人物故事》
回眸—中国古代年画 . 补充版(1)
孙中山遗像年画,1920年
民国领袖像宣传画(年画)
民国领袖像宣传画(年画),像的特征:上端为一行四个大字:蒋总司令.接着是两面交叉的国民党党旗,中间主图为戎装蒋介石像,像两侧为孙中山先生的一幅对联,上联是:从容乎疆场之上.下联是:沉潜于仁义之中.落款为孙文,两枚印章为"大元帅章""孙文之印",下面为蒋介石先生之传略,最下一行为:上海派克路益寿里民新美术社发行.
庆祝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01月0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为了庆祝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时刻,发行了庆祝中华民国纪元第一年的宣传年画。

在这副年画中,有孙中山,黄兴等开国元勋,还有反映中国工农兵学商的社会各个层面,满怀着对社会未来的美好憧憬。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
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中国最早的年画
中国最早的年画:
《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又称《四美图》是金代以来,流传在平阳以古代人物为题材,新春期间在房舍厅堂张贴为主的、民间年画性质木版雕刻画,它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木版年画。

图中集汉、晋两代的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四个历史人物于同一画面,后人把这幅画称谓《四美图》。

旗人过年
禹王锁蛟
上古时代,洪水为灾,鲧治水无功,舜令禹治水救民。

禹治江北诸水,皆称顺利。

惟淮水治水甚难。

一日,往淮水岸边相度地势,见一水神以身触岸,岸皆为之崩。

水神名曰巫支祈,高额塌梁,白头青身,金眼白牙,十分凶猛。

禹王
即派天神乌木由、童律与水神巫支祈战,二神皆非其对手,败下阵来;禹王又派掌管时间的天神庚辰(紫微神)接战,巫支祈不敌,潜水逃跑,但庚辰走得更快,将巫支祈擒住。

禹王下令以铁锁锁住巫支祈,压在龟山下,从此水患平息。

(故事参见《异文记》)图中画水神巫支祈被擒,锁在擎天柱下。

禹王戴风帽,披斗篷按剑立守。

清康熙末年的作品有《四艺雅聚》、《金玉满堂》等以突出人物为主,背景简单风格严谨。

清代中叶随着经济的繁荣杨柳青年画的画面也向繁荣的场面发展。

色彩柔丽妩万方数据、竺坠媚人物增多背景加重。

这幅画最早收录于王树村先生编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中,根据书中记述,该画创作于清康熙年间,名为《四艺雅聚》,画中笔墨韵趣近似宋元人物格调,是杨柳青年画初期的罕见珍本。

高跷会(王树村藏)杨柳青年画《高跷会》
《高跷会》横三裁半印半绘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
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其创作主题多取材于流传于民间或者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传说,其中很多也有根据舞台戏剧表演的故事清洁或者人物形象创作的作品。

《高跷会》是清末的留存物,迄今有百年的历史,它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当时杨柳青药王庙大街的花会情形,丰富多彩的高跷表演者和观看的百姓,此图讽刺了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候,慈禧逃往西安。

因此画的左侧上方仅有“万寿无”而没有“疆”,以讽刺慈禧弃国民而不顾。

《高跷会》年画属于故事类年画题材,绘制精美,内容饱满。

春节期间,民间各种娱乐活动不断,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踩高跷的习俗。

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

踩高跷者扮演着戏曲里的角色,边跳边扭边演着剧中人的相关动作,还要与观众逗乐,深受群众欢迎。

“生旦净丑”齐聚画中,体现了春节时人们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人物众多,气势宏大,诙谐风趣,浓郁的乡土气息人情呼之欲出。

清末原版木版年画版画《炮打日本国》
中日甲午战争题材非常少见带名家杨洛书先生印章
金玉满堂
1945年,民国抗战年画:胜利大团圆!!
1945年,民国抗战年画:胜利大团圆!!
左上角题款:这个画面,是弃家十四载,抗战八冬,转战南北,为国家为民族爱国志士们,在敌人投降后,得以重归故乡,与多年不见的发妻,及子女等团圆重会,其乐如何,际此中华胜利,跻于五强之林,是值得庆幸的。

同时不要忘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啊。

明初《新婚燕尔》
唱堂会
唱堂会:旧时,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遇有喜庆宴饮,往往邀请戏曲、曲艺演员其家中或酒席上演唱助兴。

这种演出称之为堂会,又称堂唱。

在上海,堂会演出以曲艺为多。

有时,主人为了招待不籍贯的宾客,会邀请不同曲种的演员同台轮演,颇为热闹。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曲种以堂唱(在堂会上表演)为主,如苏摊、宣卷和四明南词等。

苏州弹词和苏州评话表演的是长篇,故有不少富宅常常邀请演员
前去连唱半月、一月乃至数年之久,称为“长堂会”。

春灯谜
东昌府木版年画巴知(扇画)彩色套版(晚清)
东昌府木版年画大黑虎(门画)彩色套版(清朝)
东昌府木版年画秦琼(门画)彩色套版(清中期)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
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涤亲溺
器,二十四、弃官寻母
古代官员年画
逛花灯猪八戒看媳妇
民国13年太古车糖广告年画《西园雅集图》民国梅兰芳饰古装美女年画
民国红楼梦年画
民国年画《恭贺新禧》
民国年画回龙阁全图,鸿门设宴
民国年画《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
民国戏曲年画
年画飞虎山
清代大幅木版年画珍品
献寿图
一张非常漂亮的反映古代子孙满堂的老工笔画年画
1900 年,北京老百姓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群起到当铺抢东西。

清·天津杨柳青
此图刻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描刻的是光绪
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北京贫民第一次抢当铺的情景。

1900年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穷苦的劳
动大众迫于日益加剧的封建剥削和兵荒马乱造成的失业饥饿,城市贫民遂自动集结起来,向当铺索衣夺食。

最初是北京前门外天桥一带的贫民从珠市口抢起,后来范围越来越大,东城、西城的贫民也动了起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手工业工人、车夫、马夫等劳苦大众。

从画面上看,民众抢当铺的举动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画面右边有一贴着“忠厚传家”门对的住户,这户人家的旗装妇人
正在购买一件宽襟大袖彩花上袄;左边有一贴着“生意兴隆通
四海”春联字样的店铺,其门前有人在互相观看所得的金表、玉扳指。

这说明群众的这一反抗举动,只是指向当铺,并不波及其他营业的商店和安居度日的善良居民。

其次,此图无论从画面的构图到人物的刻画,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画中有一身穿百衲袈裟的和尚和一身披鹤氅的
道士,也因生活所迫,打破“五戒清规”来抢当铺了。

再者,图中描绘的背景,招牌、广告以及人物的衣装打扮等等,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形态和各生活方面的形象资料。

如图上所绘旗人妇女的“搭拉翅”发式宽襟镶条绣花氅衣,是当时流行的时装。

当铺门前的“引进钱龙”冲天招牌,“富国裕民”横额上面的团龙门额,以及两边的朱漆大栅等,保留了当时当铺的铺面格局。

其他像当铺左右四邻墙上贴的戏园海报、商业广告,也都是研究当时市肆商业和戏园活动的资料。

为了便于了解,现由左至右抄录如下:“天乐园五月十二日准演玉成班各样新戏”、“仁记洋药土药发客”、“圆光”、“华英大药房专售各药”、“丰泰照像馆”、“瑞祥林专卖洋货发客”、“广和楼本月十二日准演义顺和班”。

东昌府木版年画哪吒闹海(门画)彩色套版(清朝)东昌府木版年画八仙祝寿(门画)彩色套版(初清)海外回流--清代木版套印年画木版画《神仙图》
民国年画观音送子
民国三星拱照年画
母子图
麒麟送子。

清晚期到民国,年画大多产于沪、津两地清代山东年画
清代小脚美人木板年画一对1
清代小脚美人木板年画一对2
清代原版木版年画版画《日进斗金》山东省博物馆藏年画珍品
状元及第
蝴蝶杯
清代木版老年画四条屏《秦英征西》
清代木版老年画四条屏《秦英征西》1 清代木版老年画四条屏《秦英征西》2 清代木版老年画四条屏《秦英征西》3 清代木版老年画四条屏《秦英征西》4
民国花鸟年画四条屏
民国连环画年画四条屏武生屏
民国年画美女四条屏
民国年画人物四屏
民国年画四条屏——《今古奇观》
民国四条屏年画
清代大幅精美木版年画--博古图两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