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中一般可加何种添加剂
植物油、馒头、橙汁、米粉、小麦面粉 食品添加剂的用量 用途 作用 功效

食品添加剂(植物油、馒头、橙汁、米粉、小麦面粉)班级:xxxxx学号:xxxxxx姓名:xxxxx植物油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海藻酸丙二醇酯、甲壳素、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酸、聚甘油脂肪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玉米黄、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沙棘黄、聚甘油脂肪酸酯、醇酐单棕榈酸酯、辛,癸酸甘油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磷脂用量:海藻酸丙二醇酯 5.0 g/kg;甲壳素 2.0 g/kg;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20 g/kg;山梨酸 1.0 g/kg;迷迭香提取物 0.7 g/kg;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10.0 g/kg;玉米黄5.0 g/kg;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5.0 g/kg;沙棘黄1.0 g/kg;聚甘油脂肪酸酯20.0 g/kg;醇酐单棕榈酸酯15.0 g/kg;辛,癸酸甘油酯(按生产适量食用);山梨醇酐单油酸酯15.0 g/kg;磷脂(按生产适量食用)海藻酸丙二醇酯功能:用作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白色至黄白色,较粗或微细的粉末,基本无味或略具芳香味,溶于水成粘稠的胶状溶液,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在酸性溶液中既不似海藻酸那样凝胶化,又不似羧甲基纤维素那样引起黏度下降而降低其使用效果。
甲壳素功能:用作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甲壳素可用作膳食纤维,并能增殖双歧杆菌,壳聚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抑制肿瘤生成的功能。
因此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多种医学功能和药理作用,既可制成医药制剂供口服,也可作为保健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各种食品中。
由于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界面性质,壳聚糖在最佳条件下能结合本身重量4-5倍的脂肪,甲壳素大约是3.5倍。
因此,当哺乳动物摄入壳聚糖或和壳聚糖脂肪酸生成的络盐时,壳聚糖或壳聚糖-脂肪酸络盐在体内可和脂类物质化合成络合物,后者既不被消化系统吸收,也不被胃酸水解,因此壳聚糖和壳聚糖-脂肪酸络盐可作为保健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各种食品中,添加量为食品重量1-10%,既可减少人体吸收这些物质,促使它们排出,又可减少食品的热量,可用来预防糖尿病、胆囊病、肥胖症、冠心病等。
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

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目录:湿面可用:丙二醇,丙酸钠、丙酸钙,醋酸酯淀粉,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黄原胶,聚丙烯酸钠,单辛酸甘油酯,富马酸,果胶,可得然胶,海藻酸钠,乳酸钠,交联淀粉,山梨糖醇和液,硬脂酰乳酸钙,乳酸链球菌素,海藻酸丙二醇酯干面可用:黄原胶,卡拉胶,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柑橘黄,果胶,可得然胶,海藻酸钠,沙蒿胶,海藻酸丙二醇酯面制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用量限制1、L—半胱氨酸盐酸盐功能:面粉处理剂(增白剂)2、丙二醇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3、丙二醇脂肪酸酯功能:乳化剂、稳定剂4、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功能:防腐剂5、茶多酚功能:抗氧化剂用途:方便米面制品(06.07)0.2g/kg,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6、醋酸酯淀粉功能:增稠剂用途:仅限生湿面条,无限量。
7、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月桂酸、山嵛酸)功能:乳化剂8、单辛酸甘油酯功能:防腐剂用途:生湿面制品,1.0g/kg。
11、富马酸功能:酸度调节剂用途:生湿面制品0.6g/kg;富马酸一钠,酸度调节剂,用于生湿面制品,不限量。
12、柑桔黄功能:着色剂用途:生干面制品,不限。
13、果胶,可得然胶功能: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14、海藻酸丙二醇酯功能: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5.0g/kg。
15、海藻酸钠功能:增稠剂用途: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不限。
16、核黄素功能:着色剂;用途:方便米面制品,0.05。
红花黄,着色剂;方便米面制品,0.5。
红曲米、红曲红:着色剂,不限;姜黄素:0.5;姜黄:不限。
17、黄原胶功能:稳定剂、增稠剂用途:生湿面制品,10.0g/kg;生干面制品,4.0。
18、聚丙烯酸钠功能:增稠剂用途:生湿面制品,2.0。
面包用小麦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面包用小麦粉的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为原料,根据需要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α-淀粉酶、木聚糖酶、葡糖氧化酶、维
生素C、偶氮甲酰胺、硬质酰乳酸钙)经常规的清理、制粉、配粉,包装等工艺所加工的,供制作面包食品的小 麦粉。
3.1.5 偶氮甲酰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应符合 GB 1886.108 的规定 3.1.6 硬质酰乳酸钙
应符合 GB 1886.179-2016 的规定
3.1.7 生产用水
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3.2 生产工艺 原料接收→清理→筛选→去石→磁选→着水润麦→吸风分离→磨粉→筛理→清粉→配粉→在线检验
→计量包装→成品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351 小麦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5009.1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7 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 GB 5009.123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 5009.209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504 粮油检验 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 GB/T 5505 粮油检验 灰分测定法 GB/T 5506.1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 1 部分 手洗法测定湿面筋 GB/T 5506.2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 2 部分 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GB/T 5507 粮油检验 粉类粗细度测定 GB/T 5508 粮油检验 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 GB/T 5509 粮油检验 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 GB/T 5510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脂肪酸值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275 食品添加剂α- 淀粉酶制剂
小麦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GB 8275 食品添加剂α- 淀粉酶制剂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3122 面粉厂卫生规范 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 C(抗坏血酸) 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T 23502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 A 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03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55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 3.1.1 小麦 应符合 GB 2715 GB 1351 GB 2761 GB 2762 GB 2763 的规定。 3.1.2 木聚糖酶酶、葡糖氧化酶 应符合 GB 25594 的规定。 3.1.3 α- 淀粉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351 小麦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5009.1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7 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 GB 5009.123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 5009.209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504 粮油检验 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 GB/T 5505 粮油检验 灰分测定法 GB/T 5506.1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 1 部分 手洗法测定湿面筋 GB/T 5506.2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 2 部分 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GB/T 5507 粮油检验 粉类粗细度测定 GB/T 5508 粮油检验 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 GB/T 5509 粮油检验 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 GB/T 5510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脂肪酸值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面条粉改良剂

面条粉改良剂面条是人们的主食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食品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要用普通小麦粉做出高质量的面条并不容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团压制成条时要有良好的操作性,即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且不容易起毛刺;煮出的面条要爽滑、有咬劲、有弹性、有较好的色泽等。
普通小麦粉是很难同时满足以上各种要求的,这就需要添加改良剂以提升小麦粉的品质。
常用于面条粉改良的食品添加剂有胶体、乳化剂、复合磷酸盐、变性淀粉、酶制剂等。
常用的胶体有瓜尔豆胶、海藻酸钠、黄原胶和卡拉胶,主要作用是增强面条硬度,减少糊汤;乳化剂有CSL、SSL、单甘脂和卵磷脂,主要作用是改善面条表皮光泽度,减少毛边现象;复合磷酸盐主要是增加小麦粉的粘弹性和伸展性,同时产生特殊的风味和色泽;变性淀粉刚主要是增加面条的透明度和面条的膨润;酶制剂的作用类似于乳化剂,具有添加量少、流散性好的优点,和胶体、乳化剂等复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价格较贵。
由于小麦粉品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种添加剂在不同小麦粉中的作用效果是不尽相同的,有时甚至相差很远。
所以要针对不同品种小麦做出不同的面条专用粉改良剂。
稀释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面粉色泽增效剂;面粉熟化剂;面包粉改良剂;馒头粉改良剂;面粉减筋剂;速冻食品改良剂;面条饺子粉改良剂;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筋剂;泡打粉;塔塔粉。
谷胺酰转氨酶目录编辑本段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简称TGase)是一种硫醇酶,能够促使蛋白质分子内交联,蛋白质分子间交联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交联。
TGase能够催化蛋白质中谷氨酰胺残基的γ-酰胺基和赖氨酸的ε-氨基之间进行酰胺基转移反应,形成ε-(γ-谷酰胺)-赖氨酸的异型肽键,从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TGase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最适pH为6.0,但在pH5.0-8.0范围内该酶均有较高活性;同时TGase也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为50℃左右,在45-55℃都有较高活性。
面粉中的添加剂

面粉面粉添加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目前在面粉上使用的添加剂有很多种:1、增筋类面粉添加剂,俗称面粉增筋剂,主要成分是VC等,提高面粉的筋度,使面粉可以满足生产拉面、水饺等高档面条的需要;2、面粉品质改良剂,可以全面的提高面粉的品质,使面粉从筋度、延伸性、稳定性等指标都可以满足高档面制品生产的需要;3、面粉增白剂,也就是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其主要化学物质是过氧化苯甲酰,也就是俗称的“面粉增白剂”。
该种物质具有强氧化作用,加快面粉的后熟,使面粉常温下需要半个月的后熟时间缩短为3-5天,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白色。
这就是为什么叫面粉增白剂的原因。
4、面粉减筋剂,可以破坏面粉的筋度,使面粉可以用来生产饼干、桃酥等不需要筋度的食品。
5、面包改良剂,添加到面粉中,使面包的内部组织结构细腻,气泡均匀,从而加工出来品相很好的面包。
面包改良剂在西方国家被广泛的应用,我们国家的面粉品质本身不能满足加工面包的需要,必须添加面包改良剂才可以生产出合格生产面包。
正确认识面粉添加剂目前绝大多数人对面粉添加剂了解很少,面粉添加剂在面粉中的添加量很小,一般在万分之几,它对面粉起着修饰的作用。
好的面粉,添加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质量本来很差的面粉,添加了也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举个例子,比如说如果生产面包,因为我们国家小麦品种的限制,面粉的蛋白质含量符合标准,但是小麦蛋白的链很短,这样的面粉不能形成良好的面筋,添加面包改良剂,经过修饰,把短链变成长链,就可以满足加工面包的需要。
如果面粉本身的蛋白含量很低,即使添加了面包改良剂,也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面粉添加剂的危害在我国,长期以来都将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都被列如合法的面粉处理剂之中,我国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用量为60ppm,即0.06克/公斤面粉。
不过对于这一长期规定,近来却引来大众的关注并且反对之声日益强烈。
过氧化苯甲酰是我国八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并开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漂白面粉,同时加快面粉的后熟,并且还能生成新的化学成分对面粉起到防霉作用。
食品添加剂--生物膨松剂

第五节 疏松剂
2.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成份 蛋白质 脂肪 钙
铁 VB1 VB2 泛酸 尼克酸
含量100g 45g 4-7g 100mg 18mg 7mg 3mg 3-9mg 56.8mg
第五节 疏松剂
2.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⑵ 增加发酵食品的风味
产生出氨基酸、低聚糖、酯类、醇类、酸类等物质
①价格较高 ②除法国燕牌外,其它大部分品牌制作 的面包风味较平淡,香味不浓 ③发酵耐力差,经过两次发酵后显得后 劲不足 ⑤需要低温贮存 ⑥长途运输不需要冷藏车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老酵面也叫面肥。
a.缺点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①活性和发酵力比干酵母稍低 ②活性不够稳定 ③贮存条件严格 ④贮存时间短 ⑤不易长途运输 ⑥使用前需要活化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干酵母是将鲜酵母中大量水除 去,压榨成短细条状或细小颗粒状,经 低温干燥制成干酵母。通常是由比高活 性鲜酵母含氮量低的酵母所制成,干物 质达到92%~94%。温度控制在32℃~ 33℃下保存。
a.缺点
生物膨松剂的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液体酵母 (4)老酵面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较高,质量稳定,发酵力大, 发酵速度快,发酵耐力强。突出特点是 醒发时后劲足,入炉烘烤时急胀性好, 面包长得大。特别是面包风味好、香味 浓,并且使用方便、价格较便宜。
小麦粉国家标准GB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2006年11月08日《小麦粉》(国家标准讨论稿)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
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 152—1985《小麦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4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GB/T 5505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GB/T 5506粮食、油料检验面筋测定法GB/T 5507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GB/T 5508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GB/T 5509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法GB/T 5510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GB/T 5511粮食、油料检验蛋白质测定法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361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GB/T 14608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GB/T 14614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LS/T 3702粮食包装面粉袋LS/T 6102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法——面筋指数法ISO 5530-4小麦粉—面团物理特性第4部分:用吹泡仪测定流变学特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粉中一般可加何种添加剂?
来源:中国食品公众科普网
在小麦粉及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和使用少量的化学合成物质和天然物质,称为小麦粉添加剂。
因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而对小麦粉或其制品有不同的作用,小麦粉添加剂可分为两类型:品质改良剂和营养强化剂。
品质改良剂:
主要有氧化剂、还原剂、乳化剂或膨松剂、酶制剂等。
这些物质具有强化或弱化面筋、改善面制品的组织结构、防止老化以及调整小麦粉中酶活性的作用。
营养强化剂:
可以补充小麦粉的营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