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降噪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完整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118-20101总则1.0.1为减少民用建筑受噪声影响,保证民用建筑室内有良好的声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办公建筑及商业建筑等六类建筑中主要用房的隔声、吸声、减噪设计。

其他类建筑中的房间,根据其使用功能,可采用本规范的相应规定。

1.0.3本规范中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采用A声级作为评价量。

本规范中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

医院建筑中应开窗使用的房间,开窗时室内允许噪声级的标准值宜与关窗状态下室内允许噪声级的标准值相同。

昼间和夜间时段所对应的时间分别为:昼间,6:00~22:00时;夜间,22:00~6:00时;或者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

室内噪声级的测量应按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执行。

1.0.4民用建筑隔声、减噪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A声级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2.1.2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 pressure level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

单位为分贝,dB。

2.1.3空气声air-borne sound声源经过空气向四周传播的声音。

2.1.4撞击声impact sound在建筑结构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

2.1.5单值评价量single-number quantity按照国家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规定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关注对象在100Hz~3150Hz中心频率范围内各1/3倍频程(或125Hz~2000Hz中心频率范围内各1/1倍频程)的隔声性能后,所确定的单一隔声参数。

隔音降噪施工方案设计

隔音降噪施工方案设计

隔音降噪施工方案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隔音降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住宅、办公楼还是公共场所,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来有效隔音降噪,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隔音降噪施工方案设计。

1. 墙体隔音墙体隔音是常见的隔音降噪施工方案之一。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采用隔音材料、加厚墙体等方式来降低噪声传递。

以下是实施墙体隔音的一般步骤:1.确定隔音要求:根据室内环境和噪声来源,确定需要达到的隔音效果。

2.选择隔音材料:根据隔音要求,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如隔音板、隔音棉等。

3.加厚墙体:在需要隔音的墙体上,可以增加隔音材料层,如加装隔音板等。

4.消除空隙:墙体与地面、天花板之间的空隙是噪声传递的一种途径,可以通过填充隔音材料来消除这些空隙。

2. 地板隔音地板隔音是另一种常见的隔音降噪施工方案。

地板是噪声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合适的地板隔音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噪声的传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板隔音施工方案:1.铺设隔音地垫:在地板下方铺设一层隔音地垫,可以有效隔绝噪声传递。

2.使用隔音地板材料:选择具有隔音性能的地板材料,如橡胶地板、软木地板等。

3.消除共振:共振是地板产生噪音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在地板下方加装隔音层可以减少共振现象。

3. 窗户隔音窗户是室内噪声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采取一些窗户隔音措施可以降低噪声传递。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窗户隔音施工方案:1.安装隔音窗户:隔音窗户是一种有效降低噪声传递的方法,通过采用双层玻璃、中空玻璃等结构来提供隔音效果。

2.密封窗户缝隙:窗户缝隙是噪声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使用密封条等材料来消除窗户缝隙,提高隔音效果。

3.添加厚重窗帘:厚重窗帘可以吸收一部分噪声,同时还能调节室内光线,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4. 管道隔音在建筑中,管道也是噪声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道隔音施工方案:1.使用吸音材料:在管道周围使用吸音材料,如吸音棉、吸音板等,可以吸收噪声并减少传递。

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方法建筑声学是研究建筑物内外声音传播、降噪和音质改善等问题的学科,它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运用于实践。

一、环境噪声控制环境噪声是建筑声学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布局建筑物,使得噪声来源与住宅区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噪声的传播。

此外,采用隔音材料与隔音结构也是控制环境噪声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窗户上使用双层玻璃、加厚墙体等措施可以大幅度减少噪声的传递,提高人们的室内生活质量。

二、内部声音传播控制在建筑内部,声音传播的控制是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细节声音隔绝、室内声学模式的控制和噪声源的定位。

实践中,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声音的传输和传导。

例如,在室内空间的墙壁、天花板、地板等位置采用隔音材料,确保声音的封闭性。

此外,通过优化建筑的设计,确保声学模式的合理分布,避免出现共振和回声的问题。

三、声学设计的方法声学设计的方法在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中会有不同的考虑。

一般来说,声学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筑内部声学环境,预测声音的传播和衰减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阶段预测和改进声学环境,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实验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验测试,测量建筑各个位置的声学特性和噪声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获取实际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声学设计的调整和改进。

3. 经验法则:通过总结历史上的声学设计实践经验,形成一些设计规范和准则。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在没有具体数据和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初步的设计方案确定。

四、专业软件的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声学设计领域也出现了许多专业软件,如声学模拟软件、噪声预测软件等。

这些软件可以实现声音的模拟、分析和预测,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声学设计。

在使用软件时,设计师需要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参数设置,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 国内12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包括北京、上海、桂林、南京、广州等), 沿街(交通繁忙的街道)宾馆客房噪声级的测定值,多数大于50dBA。 在编制允许噪声标准时,将社会宾馆的标准定为55dBA。即考虑夜间 的标准为45dBA,而没有迁就大于50dBA的现状。因夜间噪声大于 50dBA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特级旅游宾馆有空调一等一般旅游宾馆有空调二等会议宾馆有无空调三等社会宾馆没有空调国内12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包括北京上海桂林南京广州等沿街交通繁忙的街道宾馆客房噪声级的测定值多数大于50dba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 GBJ 118-88 • 国家建筑工程建设强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学校、医 院及旅馆等四类建筑中主要用房的隔声减噪设计。 其中,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集体宿舍,但集体宿舍 的设计标准应较住宅降低一级。 学校建筑的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及大专院校的一般教学用房。 医院建筑的标准适用于城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其他医院 可采用综合医院相应房间的标准。
学校建筑
隔声标准
不同房间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学 校 建 筑
• 不同房间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医 院 建 筑
允许噪声级 病房、诊疗室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医院建筑
隔声标准
病房、诊疗室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5.2.1的 规定。
• 世界各国均有大量的噪声干扰的民事诉讼,而日本公害诉讼中噪 声占第一位,在我国噪声扰民诉讼逐年增加(1979年占环境污染 总数29.7%,1980年占34.6%,1981年占44.8%)。

住宅建筑隔音降噪质量要求

住宅建筑隔音降噪质量要求

住宅建筑隔音降噪质量要求
住宅建筑隔音降噪质量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来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 室内隔音要求:住宅建筑室内房间之间的声音传递应满足一定的隔音要求。

一般要求隔声量不应小于30dB,对于高密度
人口运动区域的住宅,如卧室和客厅之间的隔声量要求更高,不应小于40dB。

2. 室外隔音要求:住宅建筑应满足一定的室外噪声防护要求。

一般来说,室外噪声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白天不应大于60dB,夜晚不应大于50dB。

3. 噪声管控:住宅建筑应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噪声的传递和扩散。

例如,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减震隔声结构,减少声音的传递;使用隔音窗、门等建筑材料,降低室内外噪声的传递;合理规划室内布局,避免噪声产生和传递的重要区域。

4. 建筑材料要求:住宅建筑应选择隔音效果好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隔音隔热的外墙材料、隔音玻璃等。

5. 隔音测试与评估:完成住宅建筑后,需要进行隔音测试和评估,以确保隔音效果满足要求。

测试可以通过声学测试仪器进行,评估可以参考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可能有不同的隔音降噪质量要求,具体要求应参考当地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如何做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设计

如何做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设计

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与交通噪声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设计是为了解决建筑内部噪声过大的问题,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建筑降噪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一种有效的降噪方案设计。

二、建筑噪声的危害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机械设备和人员活动等,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睡眠障碍、精神压力增加和听力损伤等。

因此,降低建筑物内部噪声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筑降噪处理的基本原理建筑降噪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吸声材料来吸收和消除噪声的传播,降低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吸声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噪声频谱的特点和室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以选择吸声棉、吸声板或吸声砖等材料。

四、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设计1. 吸声材料的选择在建筑降噪处理中,吸声材料的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取决于其导热系数和吸声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噪声源和频谱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通常情况下,吸声棉和吸声板是常用的吸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内部的噪声。

2. 吸声结构的设计在建筑降噪处理中,吸声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吸声结构可以有效地阻隔外部噪声的传播,保证建筑内部的安静环境。

建筑中常用的吸声结构包括吸声隔断、吸声吊顶和吸声地板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

3. 吸声设备的安装在建筑降噪处理中,吸声设备的安装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吸声设备可以将外部噪声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降低建筑内部的噪声水平。

吸声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其有效降低建筑物内部的噪声。

五、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1. 调查建筑物的噪声源和频谱特点,确定吸声材料的选择。

2. 设计吸声结构,包括吸声隔断、吸声吊顶和吸声地板等。

3. 安装吸声设备,确保其位置和数量的合理性。

4. 进行降噪效果测试,对建筑降噪处理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5. 最终确认建筑降噪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建筑物内部的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隔声降噪工程设计方案

隔声降噪工程设计方案

隔声降噪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污染的问题。

隔声降噪工程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噪音污染问题的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隔声降噪工程的需求更加迫切。

本文针对隔声降噪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隔声降噪工程设计原则1. 合理布局:在设计隔声降噪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布局,合理确定隔音材料的使用位置和数量,确保隔声效果良好。

2. 多层保障:隔声降噪工程应采用多层保障的设计原则,既包括外部的物理隔离,也包括内部的声学吸声措施,以达到更好的隔声效果。

3. 安全可靠:在设计隔声降噪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

三、隔声降噪工程设计方案1. 环境评估:在进行隔声降噪工程设计前,首先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了解周围的环境噪音源、噪音强度及传播规律,为隔声降噪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2. 噪声源控制:对于噪声源控制,可以采取声源的隔离、减少或消音等措施,以降低噪音的产生量,从而减小隔声降噪工程的难度和成本。

3.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是实施隔声降噪工程的关键。

一般来说,隔声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同时还需考虑其耐久性和环保性。

4. 结构设计:在进行隔声降噪工程设计时,需要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各个部位的隔声设计。

5. 高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也为隔声降噪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比如,可以利用声学屏障、声学板、声学地毯等材料,利用声学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提高隔声降噪工程的效果和可靠性。

四、隔声降噪工程实施步骤1. 施工准备:在进行隔声降噪工程的实施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评估,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

同时还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力。

2. 布局规划:根据设计方案,合理规划施工布局,确定隔音材料的使用位置和数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有序进行。

建筑物室内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

建筑物室内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

建筑物室内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物的噪声控制问题日益凸显。

室内噪声对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解决室内噪声问题,不仅需要合理设计建筑物,还需要根据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室内噪声控制规范是指对建筑物内部噪声级别的一系列要求。

这些规范一般由相关部门颁发,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给出具体的噪声限制标准。

1. 公共建筑噪声控制规范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医院、会议厅等对室内噪声有更高的要求。

规范一般要求在使用环境中控制噪声水平不超过特定分贝数,以确保用户的学习、工作、休息等需求不受干扰。

2. 商业建筑噪声控制规范商业建筑如购物中心、餐厅、办公楼等也需要对室内噪声进行控制,以提供良好的购物、就餐和办公环境。

规范要求对噪声源进行有效管理和隔离,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3. 住宅建筑噪声控制规范住宅建筑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噪声控制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规范规定了室内噪声限制的分贝数,同时提出了墙体、天花板等建筑物结构的隔音要求,以减少外界噪声的侵扰。

二、解决方案1. 利用隔音材料隔音材料是室内噪声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在建筑物墙体、天花板等位置使用吸音板、隔音膜等材料,减少声音的传导和反射。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结构减震和隔音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进一步降低噪声传播。

2. 合理布置室内空间合理的室内空间布置可以减少声音的传播和回音。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墙体、家具、设备等,控制声音的分散和反射,改善室内声学环境。

另外,采用可移动隔断和挡板等设计手段,可以在需要时灵活调整空间结构,进一步改善噪声控制效果。

3. 声音源控制室内噪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

对于噪声源的选择、布置和管理都是关键。

选择低噪声的设备、采用减震措施、合理调整音量设置等都可以降低室内噪声的产生。

4. 音频设备静音控制音频设备是室内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中更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降噪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降噪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噪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建筑降噪设计应该成为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的关注重点。

一、建筑外部降噪设计
建筑外部降噪设计是通过构建和改善建筑外立面结构,以限制噪声的传播和进入建筑内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建筑外部降噪设计方法:
1. 外立面设计:在设计建筑外立面时,应选择能够吸收、反射或隔离噪声的材料,如隔音玻璃、隔音板等。

合理设计外立面可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2. 绿化带和围墙:在建筑周围设置绿化带和围墙可以起到隔离和吸收噪声的作用。

植物和墙体能够有效地阻挡噪声的传播,创造宁静的室外环境。

3.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导,如选择适当的隔音材料,增加隔音隔热层,改善建筑物的空气密封性等。

二、内部降噪设计
除了外部降噪设计,内部降噪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内部降噪设计方法:
1. 隔音材料:在室内使用吸音材料可以减少噪声的回音和传播。


可使用吸音板、地毯等材料来改善室内声学环境。

2. 设备隔音:在使用噪声产生设备时,如空调、机械设备等,应采
取隔音措施。

可以在设备周围设置隔音罩,或者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

3. 空间布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噪声的
传播。

将噪声源与静音区域隔开,使办公区、休息区和噪声源尽可能
远离。

三、创新技术在降噪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建筑降噪设计中。

以下
是一些创新技术在降噪设计中的应用:
1. 声学模拟软件:借助声学模拟软件,可以模拟建筑物在不同环境
下的声学性能,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

2.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反向辐射噪声来抵消
噪声的效果。

例如,在建筑物外部设置传感器和扬声器,实时监测噪
声并发出反向噪声,从而减少噪音的传播。

3. 智能玻璃:智能玻璃是一种能够根据外界声音、光线等变化而自
动调节透明度的材料。

通过使用智能玻璃,可以同时实现隔音和采光
的效果。

结语
建筑降噪设计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外部降噪设计和内部降噪设计,以及应用创新技术,可以创造一个静谧、舒适的建筑环境。

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降噪问题,并寻找符合建筑风格和功能需求的降噪方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