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干将莫邪传说研究
干将莫邪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干将、莫邪是吴越时代的著名剑师,和欧冶子同门。
后来欧冶子变成了铸剑的一代宗师,但是这干将、莫邪夫妻二人铸剑的功夫,却还要比欧冶子要高。
他采了五座山的金铁之精,候天伺地,阴阳同光,铸剑的时候连鬼神都被惊动,还来看他们铸剑的情景呢!吴国的国王吴王命令干将、莫邪夫妻二人为他搜集天下珍宝,铸造一把天下无敌的宝剑。
二人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块纯青透明的铁。
寒气逼人,异彩晃眼。
整整三天三夜,无论莫邪如何添柴,无论干将如何鼓风,它在炼炉里躺着仍然丝毫不化。
干将静静地看着这块青铁。
他的面色越来越凝重。
他抬头看着远方,声音沉稳冷静。
他说,这是异宝,非鲜血无以融之。
然后他挥剑割破自己的手腕。
他的鲜血缓缓滴入炉膛。
莫邪也割破自己的手腕,当他们的鲜血在炉中相溶时,炉中寒气顿失,有紫烟袅袅生起。
青铁终于慢慢融化。
他们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来铸炼这把剑,废寝忘食地打造,因为他们知道这将是他们一生中铸造的最好的剑,只有它能够融合他们的鲜血和全部的精力。
于是他们花了九年九个月零九天时间,铸出了一对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
炉盖开启的刹那,天地忽然变色,风起云涌。
从滚烫的炉膛中腾起一道白色蒸气,那道蒸气缓缓升到半空便散开变成白云,将山谷完全笼罩,然后渐渐转现绯红,天地都如桃花一瞬间遍布盛开。
山头现出氤氤的幻光,萦绕不散。
在冷却了漆黑的炼炉里,躺着通红的两把剑。
干将用从后山取来的井水慢慢地淬火,水滴到剑锋上冒出丝丝的蒸气,眼看着剑身就慢慢转成了青色。
他这样连续七天七夜地淬火,剑沉浸在炉底里,终于变成最初纯青的颜色,是冰一样的透明晶莹。
干将给雄剑取他自己的名字叫干将,雌剑取他妻子的名字叫莫邪。
可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而然。
兔子抓到了,猎犬没有用了,也就连狗一起杀了。
帮吴王炼完剑之后,吴王怕他们也去帮别的国家炼剑,便准备找个理由把干将杀了。
干将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对妻子诉说道:“我替吴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获得成功,吴王为此发怒,我要前去送剑给他的话,他必杀死我。
干将莫邪是什么关系 干将莫邪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干将莫邪是什么关系干将莫邪的故事
导语:干将是传说中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据说干将莫邪宝剑是干将所铸,那么干将和莫邪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流传着干将莫邪的故事,那它是真的嘛
干将是传说中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据说干将莫邪宝剑是干将所铸,那么干将和莫邪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流传着干将莫邪的故事,那它是真的嘛?
干将和莫邪在历史上是受吴王之名铸造宝剑的人,那么干将和莫邪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干将和莫邪最后铸成了宝剑,干将莫邪分别命名了雌雄宝剑,那么历史上干将和莫邪两人是如何铸剑的呢?我们熟知的干将莫邪剑伴随着一个爱情悲剧,那么干将莫邪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干将莫邪是什么关系
干将莫邪是一对夫妻,干将是春秋末期著名的铸剑师,据说和欧冶子师出同门。
干将相传是吴国人,曾为吴王阖闾铸剑。
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就记载阖闾曾让干将为他铸两把剑,莫邪则是干将的妻子,后来他们铸成的剑分别以干将与莫邪命名,分阳与阴,阳为龟纹而阴为水波纹。
干将莫邪夫妇
历史上吴、越等国确实是最爱铸剑的国家,而且也出现了一些铸剑的高手,干将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干将莫邪在受命铸剑时,吴王派人买了越国最好的金铁,但是吴王仅仅给了他们三个月的时间,夫妻两人日以继夜的炼铁,但是金铁都没有融化的迹象,眼看日期越来越近,夫妻两人都很担忧,如果没有按时上交,吴王肯定会杀了他们的。
干将说起当年他的师傅为了在越王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宝剑,曾以身殉剑最后才将金铁融化,铸成了绝世好剑。
莫邪听了也想以身殉剑,不过
生活常识分享。
干将莫邪的故事

干将莫邪的故事干将莫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夫妻,也是古代著名的铸剑匠和制箭师。
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相传,干将莫邪是商朝时期的铸剑名匠和制箭高手,他们夫妻二人技艺精湛,声名远播。
据说,他们所铸的宝剑锋利无比,箭矢更是能射穿铜板。
因此,他们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干将莫邪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们为商王帝辛所铸的宝剑和神箭。
相传商王帝辛为了镇压天下百姓,残暴暴虐,天下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干将莫邪深感天下苍生的疾苦,决定为天下百姓铸一把能够除暴安良的宝剑。
于是,干将莫邪开始了他们的铸剑之旅。
他们用尽心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座神秘的山洞中找到了传说中的神铁。
他们将神铁熔炼、锻造,终于打造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取名为“干将”。
而为了配合干将这把宝剑,莫邪又制作了一套神箭。
这套神箭不仅可以自行追踪目标,而且射程极远,威力无穷。
为了检验这套神箭的威力,莫邪亲自射出一箭,竟然将一座大山射穿,可见其威力之大。
当干将莫邪将宝剑和神箭呈献给商王帝辛时,商王大喜,立刻派人将这把宝剑和神箭拿去试验。
果然,干将莫邪铸造的宝剑和神箭不负众望,不但锋利无比,而且威力强大,让商王帝辛大为满意。
然而,商王帝辛却心生嫉妒,他怕干将莫邪的名声会盖过自己,于是他派人将干将莫邪软禁在一座偏僻的山中,不许他们再为他人铸剑和制箭。
干将莫邪被软禁后,他们心灰意冷,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在山中传授自己的技艺,培养了一大批铸剑和制箭的弟子。
他们的技艺被传扬开来,直至今日,干将莫邪的名字依然传颂在世间。
干将莫邪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和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求卓越,创造美好的未来。
干将莫邪课件

由于吴王阖庐的剑客伍子胥多次向吴王推荐干将莫邪,吴王 便命令干将莫邪铸剑。干将莫邪铸成两把宝剑,分别名为“ 干将”“莫邪”,并献给吴王。
干将莫邪的传承
干将莫邪剑法传承
在春秋战国时期,干将莫邪的剑法一度流行,并传承至今。其剑法灵动多变 ,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干将莫邪剑法内涵
干将莫邪剑法注重剑理,强调剑神一体,通过运用剑的神韵,表现出一种高 超的武艺境界。
金属熔炼
铸剑时需要精炼的铜和锡合金,这种合金能够提高剑的硬度和韧 性。
浇注
浇注时,将熔化的铜液倒入预先制作好的蜡模中,待铜液冷却凝 固后,形成剑的毛坯。
干将莫邪的锻造工艺
火锻法
干将莫邪剑采用了火锻法,通 过高温锻打,使剑更加坚硬锋
利。
水淬法
剑在高温锻打后,需要采用水淬 法迅速冷却,使剑更加坚硬和锋 利。
05
干将莫邪传承现状与未来发展
干将莫邪的传承现状
1
干将莫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著名剑匠师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2
干将莫邪的锻造技术、制作工艺和剑术在历史 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
3
干将莫邪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但随着 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种传承方式面临着许多 挑战。
2023
干将莫邪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干将莫邪历史背景 • 干将莫邪文化内涵 • 干将莫邪工艺特点 • 干将莫邪文化影响 • 干将莫邪传承现状与未来发展 • 干将莫邪相关产邪的传说
干将莫邪的出身
干将莫邪来自吴越春秋时期的苏州,是当时著名的铸剑师,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掌握了一种独特的铸剑技艺。
蕴。
干将莫邪的人文情感
干将莫邪的典故句子

干将莫邪的典故一、干将莫邪的由来干将莫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剑冶双煞。
干将和莫邪分别是两把传世神剑的名字,也是剑冶师的名字。
他们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
二、传说故事2.1 干将的传世神剑干将是中国古代剑冶师中的传奇人物,他在剑的铸造上造诣极高。
他的手工艺非常出色,所制作的剑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顶级的兵器。
干将所铸造的神剑被誉为”干将剑”。
2.2 莫邪的传世神剑莫邪和干将一样,也是剑冶师中的杰出人物。
她对剑的研究非常深入,所制作的剑同样具有很高的品质。
莫邪所铸造的神剑被称为”莫邪剑”。
2.3 干将和莫邪的邂逅干将和莫邪在一次巧合中相遇了。
他们两人一见钟情,并相互交流了自己的剑术心得。
他们决定合作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神剑。
于是,干将和莫邪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之旅。
2.4 干将与莫邪的典故他们利用各自的技艺和智慧,共同打造了一把无与伦比的神剑,这把剑被称为”干将莫邪剑”。
这把剑造型独特,剑身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具备着超凡的杀伤力。
干将莫邪剑成为了当时武士们梦寐以求的至宝,被誉为战无不胜的神器。
三、干将莫邪剑的传世之谜3.1 干将与莫邪的流传干将和莫邪所铸造的神剑是他们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这把剑流传至今,至今仍被人们所景仰。
3.2 干将莫邪剑的神奇能力干将莫邪剑以其独特的能力而闻名。
传说中,只要拥有干将莫邪剑的人,便能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
这把剑的锋利程度和杀伤力超过了其他任何武器。
3.3 干将莫邪剑的失传然而,干将莫邪剑的下落至今无人得知。
传说中,剑的传人将其带走,藏于某个秘密的地方。
人们一直在寻找这把传世神剑的踪迹,但一直没有结果。
3.4 干将莫邪剑的神秘之处干将莫邪剑的神秘之处在于,除了其杀伤力和独特的锋利度,剑的所在地和拥有者的身份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剑被埋在了某个秘境之中,还有人说剑被分割成了两把独立存在的剑。
四、干将莫邪的精神意义4.1 剑匠精神干将和莫邪在剑的铸造上一直追求卓越,他们不断地精进自己的剑术,以求创造出更好的武器。
〖2021年整理〗《干将莫邪》传说故事

《干将莫邪》传说故事【发音】:gān iāng mò é【释义】: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
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事例】:大冶铸金,金岂踊跃自谓我为~乎?(明·归有光《与顾懋俭》)【近义】:龙泉太阿【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宝剑传说一三王墓干将莫邪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
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
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
这是他一生中铸得最好的剑。
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
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
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
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
等孩子长大了,让他替我报仇。
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干将看见楚王献上宝剑,并对楚王说:“天下有此剑一对,一雄一雌,这是雌剑,雄剑不会交出。
”楚王拿到雌剑就杀死了干将。
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赤。
莫邪记住丈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
十多年以后,赤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诉了他。
赤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就在赤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
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赤,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赤混进城来。
赤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
没法为爸爸报仇,赤伤心极了。
一天,赤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壮士。
壮士非常同情赤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我能为你报仇,不过,你得把你的头和你的宝剑借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趁机杀死楚王。
人们一直误解的历史故事

人们一直误解的历史故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很多历史故事常常被人们误解或者被扭曲了真实的含义。
这些误解往往源于历史的背景、文化的差异或者是历史的传承方式。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人们经常误解的历史故事。
1. 干将莫邪的传说。
干将莫邪是指一对传说中有神奇能力的铸剑人,他们被视为古代人类的英雄,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干将莫邪的真正含义。
干将莫邪其实是中国古代制作钢铁的代表,在古代,制钢和打剑是两者密不可分的。
所以说,干将和莫邪不仅代表了古代重要的制钢技术,也代表了古代打造具有杀伤力的兵器的文化。
2. 西方的宙斯神话。
宙斯神话在西方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拿它来宣扬人类最好不要越俎代庖,否则会被击落,这是一个完全不正确的误解。
宙斯神话实际上代表了希腊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信仰,也体现了古希腊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所以说,对于宙斯神话的理解应该是尊重和欣赏,而不仅仅是用来宣扬什么。
3. 坎昆机械人。
坎昆机械人来自于美洲土著人的传说,这些机械人是由一个恶魔创造的,人们用它们来保卫自己的土地和生活。
但是,坎昆机械人并不是一个恶魔制造的,它是由印第安人的技艺和智慧所创建的,代表着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坎昆机械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尊重不同文化是很重要的,不应该带着偏见来对待他们。
4. 埃及法老王的陪葬品。
在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埃及法老王墓中的陪葬品始终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但是,许多人认为法老王和这些陪葬品的价值是来自于他们的财富和权力。
其实,这些陪葬品代表了古代埃及文化的独特之处,它们体现了埃及文化的成就,包括宗教、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
同时,陪葬品也代表了法老王的生命价值和历史地位,他们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存在,直到来世。
总而言之,历史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体现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和信仰等方面。
因此,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历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的人类文明,也能够反映和塑造当代和未来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干将莫邪故事概括字

干将莫邪故事概括字干将莫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对神器,传说它们由蚩尤所造,能够斩妖除魔、神通广大。
它们的故事被不少文学作品、电视剧、动画片等艺术形式加以改编和传承。
本文将从神器的传说、文学改编以及文化价值三个方面详细探究干将莫邪的精彩故事。
一、神器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为蚩尤的魔王,独霸天下,四处掠夺,危害百姓。
后来,黄帝与蚩尤订立了大战之约,双方决一胜负。
于是,黄帝找到了当时的宝器铸造大师——后羿,让他铸造一对神器来协助战斗。
在后羿的帮助下,铸造出了两把锋利的宝剑,一把名叫干将,一把名叫莫邪。
黄帝拿着神器与蚩尤大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战后,黄帝将干将、莫邪送给了后羿,作为酬谢他的付出。
自此,干将莫邪名震天下,成为传世之宝。
二、文学改编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干将莫邪的故事被无数文学家所记录、改编和传承,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山中》中就有这样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其中的“三岁贯女”指的就是传说中的干将莫邪。
近现代,小说、漫画、影视作品更是将这一神器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
比如,著名小说家叶永烈的《干将莫邪》、亦兮科幻小说《干将莫邪:天命萧萧》、漫画家雷又硕的《干将莫邪》,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传说进行了演绎和改编,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内涵。
三、文化价值干将莫邪传说不仅仅是一种神话传说,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它传承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含有“威武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现代,干将莫邪的精神内涵不仅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更可以彰显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干将莫邪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的传说不仅具有文化上的丰富内涵,更有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具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簡目一、前言 (1)二、從劍名到人名的轉變 (2)三、故事文本的人物歧異及其背景 (14)四、故事文本的類型、母題演變及其傳承史梳理 (26)五、眉間尺傳說與伍子胥傳說的傳承關係 (43)六、總結 (64)附表一:干將莫邪傳說重要異文情況比較表 (66)附表二:眉間尺與伍子胥傳說母題比較表 (68)干將莫邪傳說研究李道和一、前言干將、莫邪,是中國古代最爲著名的利劍或劍師之稱。
其中,干將之名固定,而莫邪又作莫耶、鏌鋣、鏌鎁、鏌釾、鏌邪、鏌耶等;「干將莫邪」雖然可以是一人姓名的連稱(無如此稱劍者),但更爲常見的是二名並列,特別是在作爲人名時干將爲夫,莫邪爲妻。
他們的兒子一般稱作眉間尺,亦作眉間赤、赤比、赤鼻,干將爲君王作劍被殺,眉間尺爲父報仇。
有關干將、莫邪以及其子眉間尺的這類傳說古今盛傳,在西漢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晉干寶《搜神記》、晉王嘉《拾遺記》、唐陸廣微《吳地記》及北宋以後引錄的佚名增補本《孝子傳》、《烈士傳》等古籍文獻中記載頗多,一直處在發展和變異中。
到現代魯迅又在小說《故事新編》之〈鑄劍〉中作進一步渲染,所以廣爲人知。
此外,這一中國傳說還對日本古代文學特別是武士文學産生影響。
相關傳說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如吳越歷史、刀劍鑄造、孝親傳統、復仇觀念、民間風俗及故事傳承等,對其加以清理研究當然是很有意義的。
但除了個別的文本清理及故事母題、人犧民俗、敍事結構、題材思想的分析外1,前人尚未對此進行更爲全面深入的專題研究。
筆者以前曾對干將莫邪名稱的指涉內涵作過考證,現再作較大幅度的重新論證,包括對1分別參考袁珂:《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465-475頁;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40-147頁;陳連山:〈從原始信仰看莫邪投爐的合理性〉,《民間文學論壇》1987年第3期,第90-93頁;劉敦願:〈干將莫邪鑄劍神話故事試析〉,見其《美術考古與古代文明》,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401-412頁(原載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博物館編:《人類學論文選集》第3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王曉平:《佛典·志怪·物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66-280頁;黎活仁:〈干將莫邪故事與魯迅的〈鑄劍〉——煉金術的精神學分析〉(1990),收入宋慶齡基金會、西北大學主辦《魯迅研究年刊》(1991、1992年合刊,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377-389頁;陳連山:〈陶冶人祭傳說再探〉,收入《綴玉二集——北京大學中文系青年教師學術論文選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66-292頁;周楠本:〈關於眉間尺故事的出典及文本〉,《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5期,第61-64頁;王璞:〈干將、莫邪鑄劍神話之結構分析〉,《民族藝術》2003年第3期,第40-44頁;陳連山:〈中國韓國人祭傳說的比較研究〉,收入《東方民間文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41-50頁;戴月舟:〈干將莫邪劍器考〉,《安徽文學》2007年第11期,第171-172頁;戴月舟:〈干將莫邪傳說的題材與思想探源〉,《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第5-10頁。
因爲這一故事選入中學教材,也還有一些相關的討論文章。
又據黎活仁介紹(《魯迅研究年刊》1991、1992年合刊,第378、387頁),日本學者有多篇研究該傳說的文章,如細谷草子〈干將莫邪說話の展開〉(1970)、高橋稔〈眉間尺研究序說〉(1976)、松崎治之〈《搜神記》「干將莫邪」的研究——關於該故事的流傳〉(1990)等,惜筆者未得參見。
相關傳說母題、類型、傳承史的梳理,以及暗喻象徵層面等問題的分析,試圖對這一傳說進行全面清理2。
干將莫邪傳說可以大體分作兩部分討論,即以干將、莫邪爲核心的鑄劍故事,以及以眉間尺爲核心的復仇故事。
經過考查,可以認爲,干將、莫邪最初是作爲天下利劍的名稱而傳世的,到西漢則轉化爲劍師之名,無論劍名還是人名,「干將」、「莫邪」基本都是一種「影子」、「符號」或「類名」式的稱謂;其鑄劍被害及眉間尺復仇的傳說,在漢晉間形成「採鐵亞型」,而經過晉唐間相關異聞的逐步發展,至遲到北宋形成「鐵胎亞型」類型;無論利劍傳聞還是劍師被害及兒子復仇的故事,都是逐步虛飾變異的結果;但若將這些虛飾傳說與伍子胥史事作比較對讀,則以眉間尺爲核心的復仇傳說也可能是伍子胥故事的暗喻或象徵。
二、從劍名到人名的轉變在我們爲包含人犧、復仇母題的干將莫邪傳說所感動,並試圖追溯其早期情形時,我們總不免略感失望,因爲早期文獻不但沒有充滿情意和奇趣的情節,甚至連「干將」、「莫邪」也還僅只是劍名。
三國魏張揖《廣雅》卷八上〈釋器〉劍名有龍淵、太阿、干將、鏌釾、醇鈞、干隊等諸種,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疏證云:案,干將、莫邪,皆連語以狀其鋒刃之利,非人名也。
王褒〈九懷〉云:「舒余佩兮綝纚,竦余劍兮干將。
」是干將爲利刃之貌。
莫邪,疊韻字,義亦與干將同。
干將、莫邪皆利刃之貌,故又爲劍戟之通稱。
……干將、莫邪爲劍戟之通稱,則非人名可知。
故自西漢以前未有以干將、莫邪爲人名者,自《吳越春秋》始以干將爲吳人,莫邪爲干將之妻。
其他說雖不同,而同以爲人名,總由誤以干、莫二字爲姓,遂致紛紛之說。
3王念孫指出干將莫邪在早期是劍名而非人名這一現象,暫且不論是不是《吳越春秋》始作人名,即就劍名而言,確實是一項重要發現,不過我們還有必要略作說明並繼續討論。
根據後世干將莫邪爲吳王闔閭作劍的主流說法,他們都應是春秋後期的人,因爲闔閭(前514-前496年在位)卒後二十年,歷史已進入戰國時代。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繫作劍事在闔閭元年4,雖不必準確,但干將、莫邪與闔閭同時是可信的。
墨子生當戰國前2筆者四年前爲此專題寫成長篇文稿,已發表部分只涉及從劍名到劍師的轉變及君王歧出問題,個別後續論證的觀點已在文中提及(參李道和:〈干將莫邪傳說的演變〉,《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第2期,第29-38頁),得到相關學者的注意。
現在因緣成文,故再爲修訂,另作考論。
(已發表部分與本稿相較篇幅不足1/6,內容也有較大區別。
)3見[三國魏]張揖撰,[清]王念孫疏證:《廣雅疏證》,清嘉慶元年(1796)王氏家刻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影印,第264頁,上欄、下欄。
4見[東漢]趙曄撰,周生春輯校彙考:《吳越春秋輯校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39-40頁。
期5,《太平御覽》卷三四四引《墨子》佚文說:「良劍期乎利,不期乎莫耶。
」6此條雖今本不載,但《墨子》首篇〈親士〉稱:「越王句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
」7知墨子熟悉吳越事,如「莫耶」確爲闔閭時良劍,那麼《墨子》載之也是可能的,所以這是目前我們所能知道的最早一條關於莫耶劍的文字。
由《墨子》此條可知,莫耶當是最爲著名的良劍,特別鋒利,而作者借莫耶闡述的道理是,要重視良劍實際應用時的鋒利及其功能,而不大在意它是不是莫耶那樣的名劍。
跟此條類似的語句後見於《呂氏春秋·察今》:「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鎁。
」8又《淮南子·脩務》:「服劍者期於恬(銛)利,而不期於墨陽、莫邪。
」9這都從反面證明了莫耶劍的鉅大名聲,高誘注前書即稱鏌鎁爲「良劍」,注後書又說莫邪爲「美劍名」。
《淮南子·說山》倒是直言:「所以貴鏌邪者,以其應物而斷割也。
」10《新序·雜事二》亦言:「故所以尚干將、莫邪者,貴其立斷也。
」11因而《墨子》此條也顯示了早期文獻稱述干將莫邪的一種基本現象和特點,即在墨子以後直至西漢劉向以前的四十餘條文獻材料中,干將、莫邪都是作爲利劍之名而被稱說的,往往藉以闡發某種道理,而且這種稱述又多陳陳相因。
也就是說,在從戰國到秦漢相當長的時期內,干將、莫邪都是作爲天下知聞的良劍來看待的。
干將莫邪之所以爲天下良劍就在於其刃的鋒利。
《戰國策·趙策三》說:「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
」12知吳國干將劍有削鐵如泥的利刃。
《荀子·議兵》:「延則若莫耶之長刃,嬰之者斷;兌則若莫耶之利鋒,當之者潰。
」13其說爲《韓詩外傳》卷三第三十六章14、《新序·雜事三》所繼承,且《新序》「兌」作「銳」15,義較勝。
《韓非子·5清孫詒讓認爲,墨子「當生於周定王之初年,而卒於安王之季(年),蓋八、九十歲」。
([戰國]墨翟等撰,[清]孫詒讓閒詁,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4月版,參考後附《墨子後語》之傳略、年表,引見下冊,第693頁。
)又,錢穆所考則稍有提前,生年至遲在元王之世,卒在安王十年左右,壽踰八十。
(錢穆:〈墨子生卒考〉,見其《先秦諸子繫年》,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8月版,第103-104頁。
)按,元王仁(前475-前469年在位)爲戰國第一位周王,次爲周貞定王介(前468-前441年在位),後隔考王、威烈王而有周安王驕(前401-前376年在位),故墨子時處戰國前期。
6見[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原上海涵芬樓影宋本,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2月復製重印,第2冊,第1582頁,下欄。
按,「莫耶」,孫詒讓據《太平御覽》輯佚文作「莫邪」,見其《墨子閒詁》,下冊,第658頁。
7孫詒讓《墨子閒詁》,上冊,第2頁。
8見[秦]呂不韋等撰,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4月版,上冊,第936頁。
9見[漢]劉安等撰,劉文典集解,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5月版,下冊,第656-657頁。
10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下冊,第553頁。
11[漢]劉向撰,石光瑛校釋,陳新整理:《新序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版,上冊,第553頁。
12[漢]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下冊,第1085頁。
13[戰國]荀況撰,[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清光緒十七年(1891)王氏序刊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出版)子部儒家類影印,第932冊。
此見第603頁,下欄。
14參[漢]韓嬰撰,許維遹集釋:《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6月版,第126頁。
15參石光瑛《新序校釋》,上冊,第317頁。
內儲說下》晉文公宰臣稱「援礪砥刀,利猶干將」16;《鹽鐵論·論勇》文學之士稱秦有「金石之固,莫耶之利」,但不能徒恃「干將之劍」一類的「利兵」,當「以仁義爲劍」17。
干將似爲利劍的符號。
跟干將、莫邪之鋒利相反相對的是鉛刀之鈍滯,《韓詩外傳》卷七第十八章正面言之18,而《文選》卷六○錄賈誼〈弔屈原文〉從反面說「莫邪爲鈍兮,鉛刀爲銛」,以諷刺世人顛倒黑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