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黑点晃动,中医辨证治疗飞蚊症秘方

合集下载

治“飞蚊症”的方子来了!调肝活血,驱散眼前黑影,请你细品味

治“飞蚊症”的方子来了!调肝活血,驱散眼前黑影,请你细品味

治“飞蚊症”的方子来了!调肝活血,驱散眼前黑影,请你细品味(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眼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飞蚊症的事儿。

啥是飞蚊症?说白了,类似今天我们常说的玻璃体浑浊。

这是一个常见眼科病。

患者的主要感受,就是眼前来回有黑影飘动,仿佛蚊蝇在飞舞一样。

文老师我,本不是搞中医眼科的。

但是,由于此病患者数量太大,带来的苦恼太深重,所以我平时也注意学习和收集前人的验案、验方。

逐渐地,我也有了一些收获。

现在我想和你分享一张我珍藏已久的验案。

它非常典型,有启发意义。

患者是一个男性,当时才42岁。

这个人啊,身体从来都是一般,而且自幼近视。

有这么一天晚上,他忽然就感觉到自己右侧眼球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接着就发现视物模糊,右眼前仿佛有云雾幻象,似有蚊蝇在飞动。

患者连忙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诊断为“玻璃体浑浊”。

怎么办?治吧!可是,治了一段时间,效果一点都不好。

由于这个眼病,患者心理负担特别大,觉得自己很快就要失明了,茶不思饭不想,体重嗖嗖地往下降。

后来,他又到某医院求治,结果诊断还是玻璃体浑浊。

而且,医生告诉他,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要做好右侧眼失明的心理准备。

患者不想放弃,准备转投中医。

找的谁呢?找的是当时的中医临床家张锡君老师。

张师,现在的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过。

此人1913年出生,出身三世中医世家,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医专门学校,历任重庆市第一、二中医院院长,并且曾经和冉雪峰、丁仲英、承淡安等中医大家共同创办学校、诊所和专业刊物。

总之,他在当时来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张师为患者诊察。

刻诊,见脉弦细,舌苔薄而少,舌边有瘀点,舌质暗红。

细问得知,除了眼睛不好以外,患者常年耳鸣、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现在是食欲全无,只能勉强下咽吃点东西。

怎么办好呢?张师思来想去,书方一首,但见——枸杞子10克,菊花9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山药16克,泽泻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女贞子30克,墨旱莲30克,茺蔚子9克,决明子9克,红花9克,赤芍9克,一共是七剂。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飞蚊症,又称视网膜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患者会感到眼前有飞虫或者黑点不断地在眼前闪动,影响视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眼科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接受视网膜激光治疗,来改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飞蚊症,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治疗方式。

在中医理论中,视觉障碍的产生与肝主疏泄功能、肾主生殖功能、心主神志功能等多脏多经有关。

我们可以从中医经络理论来看待飞蚊症。

中医认为,肝经主运行全身的气血,如果肝经气血不畅,就会影响到眼部的功能。

而眼睛的五脏经络中,肝藏血,风为肝之邪气,肝气郁结,生成风,伤及眼目,造成飞蚊症。

中医认为肾藏精,如果肾精亏损,也会导致眼部问题。

而目睛是心的窗户,心主神志,如果心火旺盛,也会影响到眼部。

中医认为飞蚊症是多脏多经的问题,不仅仅是眼部的问题。

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针灸和中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对于飞蚊症的治疗,中医常常会采用“清利”、“祛风”、“养血”、“补肝肾”等方法来调理气血和经络,达到治疗的效果。

具体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经络刮痧、针刺及艾灸等。

关于针灸治疗飞蚊症。

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调控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飞蚊症,中医常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穴位来进行治疗,比如太冲、足三里、临泣等穴位。

通过调理气血和经络,来消除眼部的症状。

除了针灸和中药治疗,中医还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调理。

比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看电脑或者书籍,保持足够的睡眠,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不要过于油腻和辛辣等。

这些都是中医常见的调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中医对于飞蚊症的治疗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眼部,而是将其看作是多脏多经的问题,从气血和脏腑方面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针灸、中药和生活调理来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飞蚊症的治疗,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治疗。

希望患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尽快恢复健康。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表现为眼前出现黑点、线条或其他形状的物体,随着眼球的移动而飘动,患者常感到不适和烦躁。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眼球内部的玻璃体混浊所致,但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则会从气血运行、脾肾功能、情志调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治疗。

飞蚊症与气血运行有关。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们在经络中循行不息,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飞蚊症的出现可以视为气血运行不畅的一种表现。

在中医治疗上,可以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如艾灸、拔罐、针灸等,以促进气血畅通,消除飞蚊症的症状。

飞蚊症与脾肾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纳气。

脾肾功能的强弱与人体的营养吸收、水液代谢、精气生化等密切相关。

飞蚊症的发生可能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可以采用健脾益肾、益气养血的中药治疗方法来调理脾肾功能,从而缓解飞蚊症的症状。

飞蚊症也与情志调节有关。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联络密切相关,情志过激或情志内伤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飞蚊症患者往往伴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的表现,因此在治疗飞蚊症时,情志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采取针灸、推拿、草药等方法来调节情志,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飞蚊症的症状。

中医认为,飞蚊症的发生与气血运行、脾肾功能、情志调节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飞蚊症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

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既要缓解症状,又要调理体内的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与现代医学注重综合治疗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治疗飞蚊症时,可以考虑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方法,综合施治,取长补短,以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转载】飞蚊症的中医治疗

【转载】飞蚊症的中医治疗

【转载】飞蚊症的中医治疗飞蚊症的中医治疗飞蚊症,一般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也即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

因而,飞蚊症正式的名称是“玻璃体混沌”或称“玻璃体浮物”。

眼前见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

飞蚊症是玻璃体内的不透明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产生的。

在光线明亮或白色背景衬托下,更为明显。

敏感的人甚至可以描绘出它们的各种不同形状。

很多飞蚊症长时间存在,终年不变,不影响视力,经过检查也没有眼部器病变,临床上没有多大重要性,不必顾虑。

有些老年人眼前突然出现一二个黑影而不伴其他症状,往往由于玻璃体后界膜脱离,一般也没有多大危害。

但如突然出现大量黑点,应想到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形成,可能是视网膜剥离的先兆,应进一步详细检查眼底。

脉络膜炎时许多类性细胞或渗出物可以进入玻璃体内,也是病理性飞蚊症的常见原因,但往往因为同时存在视力障碍而不易觉察。

近视眼患者所感到的飞蚊症,常与玻璃体液化变性有关。

症状体征患者眼前会出现黑点,并且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飞来飞去,好像飞蚊一般,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点状、线状等。

常见的情况是,当病人在看蓝色天空、白色墙壁等较为亮丽的背景时,更容易发现它的存在。

飞蚊症患者的视野飞蚊症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者,以及动过白内障手术者,其他如眼内发炎或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也会形成此病。

大多数的飞蚊症是良性的,或称“生理性飞蚊症”,其特点是:如果患者两眼都有飞蚊现象,无法确定是哪一只眼睛有飞蚊,若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现象并没有加重或产生变化,飞蚊位置也固定的话,多为良性。

相反的,飞蚊现象若突然发生,而且限于一眼,蚊子飞舞的方向又不定,黑影遮住视野,视力变差、视野缺损,这都是必须注意的恶兆。

以下归纳几项飞蚊症的危险症状:(1)有异常闪光。

(2)短时间内飞蚊不断增加。

(3)视线有被遮挡的感觉。

由于少数飞蚊症是严重疾病的征兆,因此专家认为,若发现眼前有飞蚊群舞,应该先作专科检查,检查以后,万一不幸有严重的眼疾,那就要针对该眼疾治疗。

中医治疗飞蚊症的营养食谱

中医治疗飞蚊症的营养食谱

中医治疗飞蚊症的营养食谱飞蚊症是由眼睛玻璃体内的不透明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产生的,伴有眼前见黑点飞舞的现象。

引起飞蚊症的原因有许多,中医认为飞蚊症是由肝肾亏损所致,宜补益肝肾。

一、中医治疗飞蚊症的营养食谱1、黑芝麻糊材料:黑芝麻粉1汤匙,豆浆或牛乳1杯,蜂蜜1匙。

制法:把黑芝麻粉冲入l杯豆浆或牛乳中,加蜂蜜调服。

功效:益气明目。

2、金蝉花茶材料:金蝉花1两,淮山2两,杞子1两,羊肝1块,蜜枣5粒。

制法:清水十二碗煲两小时。

功效:适用于飞蚊症、白内障、夜盲症、视力模糊等。

3、甘菊花茶材料:甘菊花9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0克,车前子12克。

制法:放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半瓶,盖闷约20分钟,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主治肝肾阴亏,肝火上炎所致的飞蚊症。

4、九味瞳仁茶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疲劳干涩的时候不妨喝一杯九味瞳仁茶,内含多钟天然护眼成分,能缓解眼部疲劳,睁开眼睛,感觉眼部清凉舒爽,眼睛轻松明亮,让你远离讨厌的“小蚊子”!九味瞳仁茶传承九味草堂百年养生茶疗之精髓,融合现代工艺,具有清热、消除眼涩的作用,对于飞蚊症可起到良好的辅助调理治疗的作用。

二、飞蚊症的日常保健1、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维生素能破坏自由基,提高眼部免疫机能,促进眼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对眼疾患者很有帮助。

像动物肝脏、蛋类、肉类、蘑菇、新鲜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应多吃。

2、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烟酒最好不要沾染,以免造成视力模糊,加重眼病。

3、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平时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

其实日常辅助饮用一些滋养眼睛、清心明目的茶疗对保护视力很有帮助,推荐九味瞳仁茶,可以有效改善眼睛干涩,缓解眼部疲劳症状,视力干涩疲劳者如能较长时间饮用,既能消除眼干涩疲劳症状,又能增强体质。

温馨提示:除了玻璃体自身“衰老”外,邻近组织的病变也可以导致玻璃体混浊。

例如葡萄膜、视网膜炎症或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的出血、渗出以及眼外伤等。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病症,也称为视网膜玻璃体悬浮物。

它是一种眼睛里出现飘动的黑点、线状物或者其他形状的现象,类似于飞蚊在眼前晃动的感觉。

飞蚊症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会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和困扰。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肝肾阴虚:中医认为,飞蚊症可能与肝肾阴虚有关。

肝肾是人体阴阳之本,肝主筋,肾主骨,二者合为肝肾。

肝肾阴虚导致阴血不足,眼睛就会出现干涩、视物不清或者黑点飞蚊等现象。

2. 血液循环不畅:中医认为,飞蚊症可能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眼部供血不足,造成眼睛发红、视力模糊、黑点飞蚊等症状。

3. 湿热内蕴:中医认为,飞蚊症可能与湿热内蕴有关。

湿热是中医的病理概念,指体内湿邪和热邪的相互作用,导致体内阴阳失调。

湿热内蕴会导致眼睛干涩、发痒、黑点飞蚊等现象。

针对飞蚊症这一现象,中医通常采用针灸、中药和调整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穴、膀胱经上的膀胱经21号穴、肝经上的行间穴等。

2. 中药疗法:中药可以滋养肝肾阴血,清热解毒,改善眼睛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枸杞子、菊花、当归、熟地黄等。

3.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避免过度使用眼睛,定期休息眼睛,适量进行眼部保健操和眼保健食品的摄入等。

中医认为飞蚊症可能与肝肾阴虚、血液循环不畅和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可以采用针灸、中药和调整生活习惯等综合疗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建议先就医,确诊病因,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推荐6则偏方帮你摆脱飞蚊症

中医推荐6则偏方帮你摆脱飞蚊症

中医推荐6则偏方帮你摆脱飞蚊症导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的很多机能都会有所下降,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会被很多疾病缠身的原因,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感觉眼前总有小飞虫在飞来飞去,自己却抓不到,而且别人看不见。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飞蚊症。

绝大多数的飞蚊症患者都很想了解治疗飞蚊症的一些偏方,确实有些偏方对治疗疾病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飞蚊症的小偏方!1、买来黑豆一斤左右,用大火炒,大概五分钟后,再用小火慢慢炒五分钟,致黑豆皮暴开最佳,然后放凉15分钟,用手试验不烫手即可。

然后倒入醋,放入密封的容器内。

待完全冷却后就可以食用了。

2、材料:生地12克,生白勺6克,当归9克,川芎3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龙牙草9克、钩藤6克,乳酸钙片。

小火煎熬后即可食用。

3、首乌黑豆汤。

用料:枸杞子五钱,杭菊花三钱,党参五钱,黑豆二两。

加水烹煮二小时后即可。

4、蝉花杞子猪肝汤。

用料:金蝉花四钱,枸杞子五钱,蕤仁肉三钱,沙菀三钱,淮山六钱,熟地六钱,猪肝四两。

用六碗水的量煮成两碗水的量即可,切忌要分两次食用。

5、三子黑豆汤。

用料: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各五钱,再配合制首乌五钱,杭菊三钱,黑豆一两。

加水烹煮大概两个小时后便可以食用了。

6、如果是因为肾虚所引发的飞蚊症,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食用一些滋阴明目、补肾功效的食物。

比如枸杞子、桑椹子、制首乌、珍珠肉、花胶、鲍鱼、蚌肉等煲汤时作为调理。

患了飞蚊症以后我们应该要及时的治疗,关蚊症的治疗相信各位患者有所了解了,希望这些介绍对您能有帮助。

飞蚊症患者除了选择一些治疗偏方之外,也要注意生活保健。

平时在日常生活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休息。

做做眼保健操也是可以的。

[中医推荐6则偏方帮你摆脱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

从中医角度看待飞蚊症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表现为眼中出现飞蚊样的黑点或线条,给患者带来视觉上的不适。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飞蚊症通常是由于眼内玻璃体悬浮物或视网膜疾病引起的,但从中医角度来看,飞蚊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飞蚊症可能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痰湿阻滞等有关。

肝肾不足可能是导致飞蚊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经》中有“肝主筋,肾主骨”的论述,中医认为肝肾为先天之根,肝肾精血充足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会导致眼睛功能失常,出现眼病,包括飞蚊症在内。

气血不足也是引起飞蚊症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眼睛功能障碍,出现飞蚊症等症状。

痰湿阻滞也可能与飞蚊症的发生有关。

中医认为痰湿是一种致病因素,长期痰湿阻滞会导致气血不畅,影响眼部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眼部疾病,包括飞蚊症。

中医治疗飞蚊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飞蚊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飞蚊症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补肝肾、益气补血的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肝肾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视觉功能。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飞蚊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症状,对飞蚊症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按摩也可以帮助缓解飞蚊症的症状。

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眼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视觉疾病,对飞蚊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中医还提倡调整饮食,保持情绪稳定,锻炼身体,以帮助飞蚊症的康复。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调理飞蚊症有一定的作用。

建议患者多食用具有益肝肾、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黑芝麻、桑葚、枸杞子等,有助于改善肝肾功能,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情绪稳定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肝郁气滞,加重飞蚊症的症状,因此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适当的运动对于维护身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前有黑点晃动,中医辨证治疗飞蚊症秘方任何人都不想患上眼科疾病,因为这类的病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而飞蚊症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患有飞蚊症的患者会出现异常闪光、视线有被遮挡的感觉等。

玻璃体是特殊的凝胶体,在眼腔内呈类球形状。

玻璃体混浊是玻璃体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亦称为“飞蚊症”是由玻璃体内漂浮的混浊物,在光线照射下投影到视网膜上形成的阴影,其形态可以呈点、线、蜘蛛网等。

要想治好该疾病,主要靠中医中药治疗。

一、中药辨证治疗飞蚊症方法玻璃体混浊,中医又称云雾移睛,是指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其病变在神膏,相当于西医学之玻璃体混浊。

中医辨证论治可予以下方药治疗:1、四物汤加味:生地黄12克,生白芍6克,当归9克,川芎3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龙牙草9克、钩藤6克。

同时加用维生素C、K,乳酸钙片、安特诺新等。

此方治疗玻璃体出血效果较好。

2、山萸肉、枸杞子联用:山萸肉酸涩微温,为补肾气、养肝阴之要药。

枸杞子补肝肾,尤以养肝明目善长。

菊花、车前子均能清肝明目。

诸药合用,有补肾养肝、清热明目之妙。

此方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飞蚊症。

3、归脾汤:党参9克,炙甘草3克,煨木香3克,炒白术9克,生黄芪12克,龙眼肉、茯苓、当归各9克,红枣4个,酸枣仁9克,陈皮3克。

此方适用于脾虚气衰性飞蚊症。

4、六味地黄汤:肝肾亏损用六味地黄汤,党参9克,生地24克,丹皮9克(或地骨皮9克),麦冬、山药各12克,泽泻9克,五味子3克,茯苓、陈萸肉(或女贞子9克)各9克。

此方适用于肝肾亏损性飞蚊症。

二、玻璃体混浊(飞蚊症)中医医案和偏方中药(一)退行性玻璃体混浊1、湿热风蕴证:眼前黑影飘荡,如蚊飞舞,伴口苦心烦,头重困乏,舌红苔黄,脉滑。

治宜清热利湿。

猪苓散加减治疗退行性玻璃体混浊:猪苓10g、泽泻10g、茯苓10g、扁蓄10g、白术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益母草10g、白茅根10g。

2、肝肾亏损证:眼前黑影飘浮不定,时隐时现,视物模糊,眼干涩不适,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动细弱。

治宜补益肝肾。

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退行性玻璃体混浊:枸杞10g、菊花10g、熟地黄10g、桑椹10g、茯苓10g、泽泻10g、丹参10g、猪苓10g、牛膝10g、益母草10g。

(二)炎性玻璃体混浊1、湿热内蕴证:多因湿热内蕴,浊气上犯,熏蒸神膏;眼前黑影浮动,多呈法状、絮状混浊,视物昏矇;胸闷纳呆,头重、神疲;苔黄腻,脉滑。

治宜清热化湿。

三仁汤加减治疗炎性玻璃体混浊:薏苡仁20g、白蔻仁6g、白通草6g、竹叶10g、法半夏10g、厚朴10g、益母草10g、猪苓10g、泽泻10g。

2、阴虚火旺证:多因肝肾阴虚或久病伤阴,眼前黑影飘浮,如蚊蝇飞舞,视物模糊,眼干涩,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地黄汤加减治疗炎性玻璃体混浊:生地黄15g、山药10g、山茱萸10g、楮实子10g、丹皮10g、决明子10g、木贼草10g、菊花10g、知母10g、黄柏10g。

(三)玻璃体混浊辨治六法1、祛湿清热法:肝胆湿热,上扰神膏,浊气上泛,阻塞经络,蒙蔽清窍。

症见眼前黑花茫茫,如有蛛丝飘浮,或蚊蝶飞舞,随眼而动止。

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尘状、丝状或网状混浊物飘动。

头重胸闷,心烦口苦,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祛湿清热。

方剂:加减猪苓散(经验方)。

药物:猪苓10g,狗脊10g,木通10g,大黄10g[后下],栀子10g,萹蓄10g,苍术10g,车前子10g[包煎],决明子10g,滑石20g[包煎],玄参15g,桑椹15g,女贞子15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案例:男,26岁,农民,于1983年6月20日初诊。

左眼羞明流泪,眼珠坠痛,眼前黑影晃动,视力下降,曾在外院诊为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经治疗半月余,羞明、眼痛已愈,但眼前仍见黑影,视物昏蒙,胸闷纳呆,大便秘结,小便黄。

查视力右眼1.5,左眼0.4。

左眼瞳孔药物性散大,玻璃体内可见尘状及丝状混浊物飘动,眼底图像不清;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左眼玻璃体混浊(炎症性)。

辨证:湿热蕴蒸,浊气上泛证。

治法:祛湿清热。

方剂:加减猪苓散。

药物:先去大黄,加昆布10g,海藻10g,丹参10g,石决明10g[先煎]。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共服25剂,左眼前黑影消失,玻璃体混浊吸收,视力提高到1.2。

2、除湿化痰法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

脾失健运则痰浊停滞,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神膏失养。

症见眼前黑花茫茫,或如蛛丝飘浮,蛇身环绕等现象,其色或青或白或微黄;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絮状,或点状,或块状混浊物浮动。

头重,目不欲睁,痰多胸闷,神疲乏困,纳呆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除湿化痰。

方剂:加减温胆汤(经验方)。

药物:法半夏10g,陈皮5g,枳实1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竹茹10g,胆南星5g,茯苓30g,甘草5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案例:杨某,女,36岁,教师,于1983年5月6日初诊。

自觉双眼眼前有蚊翅状黑影飘动,目不欲睁,经普罗碘铵注射液等治疗2月余不效,黑影反增多,伴心悸失眠,痰多胸闷,纳呆便溏。

查视力右眼0.1,左眼0.2;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

双眼玻璃体内有雪花样混浊物飘动,眼底呈近视改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诊断:①双眼玻璃体混浊(退变性);②屈光不正(双眼)。

辨证:痰浊上泛证。

治法:除湿化痰。

方用加减温胆汤14剂,患者自觉眼前黑影较前明显减少,余症皆平。

检查玻璃体混浊减轻,矫正视力右眼1.2,左眼1.5,改服加减明目汤调理月余而痊愈。

3、凉血散瘀法热病耗损真阴,目失濡养,或热伤气血,迫血妄行,溢于络外。

症见眼前有黑影,形如旌旗飘拂,其色或青或赤,或微黄。

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厚薄不等的棕红色,或棕黄色尘状、点状或絮状的弥漫性混浊,甚或大量积血;口苦咽干,舌质红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数。

治法:凉血散瘀。

方剂:加减清营汤(经验方)。

药物:水牛角15g[先煎],玄参15g,麦冬15g,金银花15g,生地黄15g,丹参15g,黄连5g,三七3g[冲服]。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案例:刘某,男,19岁,学生。

于1983年8月18日初诊。

6月13日左眼被篮球击伤后眼前出现黑影,犹如喷泉涌出,继而视力骤降。

曾在外院诊断为玻璃体积血(左眼),经治疗视力增加,但眼前仍有黑影,如龙蛇蟠卷,口苦、口干。

查视力右眼1.5,左眼0.8。

检眼镜下,可见左眼玻璃体内有棕黄色点状混浊物飘动,眼底正常;舌质红,舌尖有瘀点,脉弦数。

诊断:左眼玻璃体混浊(出血性)。

辨证:外伤致瘀,郁久化热证。

治法:凉血散瘀。

方用加减清营汤,加桃仁10g,红花5g,三棱10g,莪术10g。

共服30剂,左眼玻璃体混浊吸收,视力提高到1.5。

4、疏肝理气法肝主疏泄,喜条达,开窍于目。

若为七情所伤,则肝郁不舒,疏泄失职,致气滞血瘀,目失所养。

症见眼前如云雾游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点状或絮状混浊。

伴胸胁或乳房、少腹胀痛,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加减逍遥汤(经验方)。

药物: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牡丹皮10g,栀子10g,郁金10g,茺蔚子10g,茯苓20g,丹参15g,甘草5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案例:女,24岁,工人,于1982年3月13日初诊。

大怒后,右眼突然失明,经治疗2月余,视力提高,但眼前仍有黑影,形如旌旗飘拂;伴胸胁胀痛。

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5,右眼玻璃体内有棕黄色絮状弥漫性混浊,颞下支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周边部有白鞘伴行,视网膜有2PD淡黄色机化物及1/2P暗红色出血斑;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诊断:①玻璃体混浊(出血性、右眼);②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右眼)。

辨证:暴怒伤肝,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用加减逍遥汤,先后加泽兰10g,茺蔚子10g,三七粉3g[冲服],丹参10g。

服药15剂后,诸症悉减,右眼视力提高到1.0,唯头晕腰酸,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此肾阴不足,治以补肝益肾,连服加减明目地黄汤20剂,诸症悉除,右眼玻璃体积血吸收,视力提高到1.5。

5、养血滋阴法外伤或产后崩漏亡血过多,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肝失所养,精气不能上承于目。

症见眼前有蝇蛇绦环等状黑影缭绕,或如萤星乱散,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尘状、丝状或网状混浊物飘动,眼珠干涩,牵引眉骨作痛,视久更甚,面色无华,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滋阴。

方用加减芎归补血汤(经验方)。

药物:川芎5g,当归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白术10g,天冬10g,防风10g,牛膝10g,白芍10g,酸枣仁10g,茯苓20g,炙甘草5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案例:王某,女,35岁,于1983年2月12日初诊。

双眼前有黑影,眼珠涩痛,牵引眉骨,视久更甚3月余。

伴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愆期。

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3;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

双眼玻璃体内有数个大小不一的混浊物飘动,眼底呈近视改变;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诊断:①双眼玻璃体混浊(退变性);②屈光不正(双眼)。

辨证:肝虚血少,目失所养证。

治法:养血滋阴。

方剂:加减芎归补血汤。

先后加丹参10g,青皮10g,山楂10g,神曲10g,炒麦芽10g。

共服35剂,眼前黑影消失,玻璃体混浊吸收,矫正视力右眼1.2,左眼1.5。

6、补益肝肾法肝开窍于目,瞳神属肾,神膏为瞳神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肝肾亏损,则精血不能上荣于目。

症见眼前黑花茫茫或萤星乱散,视物昏蒙,检眼下可见玻璃体内有白色雪花样的点状物飘荡,或见闪辉样结晶体沉积。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夜间尿频;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

方剂:加减明目地黄汤(经验方)。

药物:生地黄20g,熟地黄20g,茯神20g,山茱萸6g,山药15g,菟丝子15g,泽泻10g,牡丹皮10g,柴胡10g,当归10g,枸杞子10g,菊花10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体会:本病的病因病机虽较复杂,且其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但按辨证归纳,不外乎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三大类型。

实者多属湿热蕴蒸,痰浊上泛,肝郁气滞,血热瘀滞;虚者多属肝肾不足,肝血亏虚;虚实夹杂者则以两证兼见。

从局部来看,一般炎症性、出血性早期为实证,中期多为虚实夹杂,后期多为虚证;退变性多为虚证,亦有虚实夹杂或实证者。

故临床须探本求源,分辨虚实进退,察定病所,认证准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实者以祛邪为先,缓者以固本为要;遣方用药,既要灵活应变,又要不废准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五苓散加减治玻璃体混浊(飞蚊症)医案①男58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