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物理(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中,液体温度越低、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B .空调制冷能够使室内温度降低,说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C .将充满气的气球压扁时需要用力,这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D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所以产生表面张力2.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干涉型消声器可用来消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其结构及气流运行情况如图所示。

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 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1r 和2r 的路程,再在b 处相遇。

要达到消弱噪声的目的,路程差21Δr r r =-应为()A .波长λ的整数倍B .波长λ的奇数倍C .半波长2λ的奇数倍D .半波长2λ的偶数倍3.一定质量的氧气在0℃和100℃时分子的速率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两条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不相等B .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都呈“中间少、两头多”的规律C .与0℃时相比,100℃时速率出现在100~300m/s 区间内的分子比例较多D .与0℃时相比,100℃时速率出现在600~800m/s 区间内的分子比例较多4.2022年10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运行新纪录,“人造太阳”实验中可控热核反应的方程为23411120H H He n +→+,其中氚核(31H )可以用中子轰击锂核(63Li )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控热核反应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进行B .中子轰击锂核的核反应方程为16340312n Li H He+→+C .中子轰击锂核的核反应属于核裂变D .氘核和氚核的比结合能均比氦核的比结合能大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当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3n =能级时,辐射出光子a ;从3n =能级跃迁到2n =能级时,辐射出光子b 。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学者分析指出: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特别提倡,它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以具象手段确立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在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超出“正史”。

革命回忆录其实就是一种史传体文学作品,是通过弘扬革命者的英雄事迹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和教育后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写作,更多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群众写作运动大多有着切实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写作的方式,记载并讴歌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而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造就自己的政治优势。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是‘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了特殊政治功能和时代要求,从而承担起了传播红色文化、构建新的政治认同和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中国社会,传记文学是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传记文学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

革命回忆录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传记体散文作品,其特点是读者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扣人心弦的革命英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因此在传播革命历史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

虽然某一篇革命回忆录只是记录了某人、某事或某场战役的某个片段,但无数个片段和故事汇聚到一起,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小见大,就可以像珍珠一样被有机整合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勾勒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从而生动揭示和展现出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革命回忆录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对缔造新中国这段艰苦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就是通过大众书写的方式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

“作者都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比史书自然多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带有个性色彩的真情实感”,就更能打动人。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材料一:切实贯彻老字号动态管理机制,是形成中华老字号创建发展传承退出活性动力的关键。

纵观市场现实,老字号企业中,“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者有之,“老而不死”空耗市场资源者亦有之。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新形势,已经获得中华老字号的企业不能固守旧规矩、老办法,更需要突破传统经营理念。

通过“老字号+数字化”,实现老字号品牌与时代接轨,有助于老字号年轻化的努力成为现实。

当然,中华老字号的时代化、数字化升级恐难通过一两次创新完成,需要时刻保持一种创新心态。

而《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的出台则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即通过高质量产品、高水平经营而重新擦亮老字号的招牌,如果怠于创新、恐惧变革、忽视市场,那么品牌不仅将被从制度上“开除”,也会在历史中消失。

拥抱数字经济,是中华老字号提升变革的出路。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数字化转型本质,了解企业自身需求。

数字经济和电商平台给老字号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播带货、外卖服务,还有数字化管理模式。

老字号的数字化转型不等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而是涵盖管理、生产、运营和决策多方面的战略规划活动。

用户画像、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老字号企业需要正视数字营销在品牌口碑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借由平台经营模式,实现线上店家与线下门店的数据整合,准确定位和分析不同地域、不同门店的消费群体特征,抓住客户流量“热点”门店,收缩客户流量“冷门”门店,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推动老字号实现新发展。

(摘编自赵精武《让中华老字号焕发新光彩》)材料二: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借助消费复苏的东风壮大老字号品牌事半功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人流、物流等加速修复,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语文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26日报道,夜间睡眠减少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现在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这比12年前少了近2小时。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俄居民的平均睡眠时间略多于8小时,但靠岗位上休息和降低生产效率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的现象正越来越普遍。

根据美国的研究,工人睡眠不足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日本约为1400亿美元,德国超过600亿美元。

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对损失的总体估计,但保险公司注意到,因睡眠不足引发的疾病已造成巨额赔付。

雇主们指出,由于员工周期性的瞌睡,工作效率普遍下降。

自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工人的困倦程度也有所增加,这已被证明会产生长期后果。

夜间睡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电子设备的激增、沉溺社交网络以及压力水平的普遍增加,日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

报告指出,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近三分之二的中国人(64%)表示睡眠质量差,夜间周期性醒来,入睡困难或早上突然比计划早醒。

借助可穿戴电子设备对净睡眠时间的测量表明,俄罗斯人平均每天睡6.83小时。

俄罗斯睡眠学家协会主席罗曼·布祖诺夫指出:“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痴呆、某些癌症和其他一系列疾病的风险。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材料二: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

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

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

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

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2019 年底,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

有的则因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

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一致。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刘秀丽武新哲)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的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的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

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中的字,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

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要凭这部书。

而且不但研究字形要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要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2022-2023年度石家庄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22-2023年度石家庄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22-2023年度石家庄市第二学期期末考
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1. 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 树
B. 属
C. 述
D. 失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是我见过的最高的男生。

B. 她到了书店买了很多本书。

C. 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D. 那个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很受欢迎。

3. 下面哪个词语的用法不正确?
A. 我们每天都要读书研究。

B. 她昨天晚上很晚才回家。

C.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回答不了。

D. 昨天我去了一趟商场,就买了一些衣服。

4. 在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语的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
A. 温柔
B. 平凡
C. 智慧
D. 疲劳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句是:
A. 漂亮的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

B. 他们喜欢在树下玩耍、聊天。

C. 快乐的歌声飘荡在漆黑的夜空中。

D. 这个故事以悲伤的音乐为背景。

...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30分)
...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50分)
...
第四部分:写作(共40分)
...
总分:2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钱塘洪昉思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王渔洋)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洪昉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王渔洋依据他的神韵说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

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

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

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是自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但王渔洋、赵执信都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

这是大大的误解。

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摘编自宗白华《写给大家的美学十二讲·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材料二:白墙落影,有着中国水墨画的境界之美。

花草植被、疏枝密叶等自然实物因为光影的作用成为以墙为接受面的绘画题材,虚实浓淡之间,精气神意全有。

当对墙上的光影现象进行观察时,可直观地知晓影是花草树木等自然实物的投影,但以审美心胸观之,花是实体的花,树是实体的树,但花影却非实花,树影也非实树。

也就是说白墙落影等光影视觉现象,首先源于光对自然实物的作用,但在接受面上留下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时,就并非完全只是对纯粹外在物的反映。

正如绘画艺术一样,画中之景虽出自自然万物,但又并非纯粹的模仿,而是画家自身与外物情感交融的产物,毕竟白墙落影的光影现象也是光的艺术杰作。

另外,由于自然物是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存在,因此会有不同的层面,在以一棵树为整体时,置于前层的树叶,会比后层的树叶在受光面的饱满程度上出现不同,当光从某一个方向照射而来时,投射在墙等接受面上的影象会出现虚实浓淡、层次分明的变化。

由于层次分布,光与影的交错,会带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浓淡粗浅的层次美感。

此外,在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光影随自然实物而律动,让无生命的画面变得富有生命意境。

那为何虚实的光影能带来审美的视觉享受呢?老子说“道”是无与有的统一,是恍惚窈冥,但却并不是绝对的虚无。

有与无、阴与阳产生万物,万物之本体就是有无虚实的道,因此万物之象要体现道,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反观白墙落影,虚实之间,并非完全只是纯粹地反映自然实物本身的具象,而是以光影的虚来反映自然实物本身的实,通过在虚实之间来把握事物的本体生命。

而中国古典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虚实结合,虚实之间才能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随着光的照射,人将目光投射于墙等接受面上的光影形象时,不仅可见识大自然所创造的无比精妙的画作,也可体味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

白墙落影的艺术境界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人则终不愿描写从“一个光泉”所看见的光线及阴影,如目睹的立体真景。

而将全幅意境谱入一明暗虚实的节奏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既然老子讲万物都生于“有”,而“有”生于“无”,在白墙落影的光影图像中,以实象而观虚象,以虚象而衬实象,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在这种虚实之间,人们通过对光影图像的视觉把握,以有限到无限,以树观树影,由花赏花影,从而“取之象外”,可领悟到一种“艺术境界”。

(摘编自宋思捷《光影的形上之美-以“白墙落影”的光影现象为例》)1.下列对材料一中各位古人艺术观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洪昉思认为诗应该像一条真实的龙,首尾鳞鬣全都具备,否则就不是龙。

B.王渔洋认为诗应该像一条神龙,只露出身体某部分也可,出现全体也可。

C.赵执信认为创作者应通过神龙一鳞一爪的象征性显示龙的整体存在。

D.洪昉思重全轻粹,王渔洋重粹轻全,赵执信则达到了全和粹的辩证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粹”要求去粗存精、洗尽尘滓,这“粗”和“尘滓”即艺术表现里的“实”。

B.虽然“全”“粹”看似矛盾,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却能二者兼顾且能辩证结合。

C.万物之象体现了道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虚实的光影能带来审美视觉享受。

D.虚实之间才能反映有生命的世界,离开虚实,任何艺术都无法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3.下列选项,最符合“全与粹辩证统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C.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4.国画大师齐白石在纸上画两只活灵活现的大虾,除此别无一笔,却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请结合材料,用“全与粹、虚与实”的理论对此画作进行赏析。

(4分)5.白墙落影的境界之美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沙之书[阿根廷]博尔赫斯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的最好方式。

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不假。

我单身住在贝尔格拉诺街一幢房子的五楼。

几个月前的一天傍晚,我听到门上有剥啄声。

我开了门,进来的是个陌生人。

他身材很高,面目模糊不清。

也许是我近视,看得不清楚。

他的外表整洁,但透出一股寒酸。

他一身灰色的衣服,手里提着一个灰色的小箱子。

乍一见面,我就觉得他是外国人。

开头我认为他上了年纪;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只是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似的稀疏的、几乎泛白的金黄色头发给了我错误的印象。

“我卖《圣经》,”他对我说。

我不无卖弄地回说:“这间屋子里有好几部英文的《圣经》,包括最早的约翰·威克利夫版。

我还有西普里亚诺·德瓦菜拉的西班牙文版,路德的德文版,从文学角度来说,是最差的,还有武尔加塔的拉丁文版。

你瞧,我这里不缺《圣经》。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搭腔说:“我不光卖《圣经》。

我可以给你看看另一部圣书,你或许会感兴趣。

我是在比卡内尔一带弄到的。

”他打开手提箱,把书放在桌上。

那是一本八开大小、布面精装的书。

显然已有多人翻阅过。

我拿起来看看,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书脊上面印的是“圣书”,下面是“孟买”。

我信手翻开。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书页磨损得很旧,印刷粗糙,像《圣经》一样,每页两栏。

版面分段,排得很挤。

每页上角有阿拉伯数字。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比如说,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却是999。

我翻过那一页,背面的页码有八位数。

像字典一样,还有插画:一个钢笔绘制的铁锚,笔法笨拙,仿佛小孩画的。

那时候,陌生人对我说:“仔细瞧瞧。

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声调很平和,但话说得很绝。

我记住地方,合上书。

随即又打开。

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我为了掩饰惶惑,问道:“是不是《圣经》的某种印度斯坦文字的版本?”“不是的,”他答道。

然后,他像是向我透露一个秘密似的压低声音说:“我是在平原上一个村子里用几个卢比和一部《圣经》换来的。

书的主人不识字。

我想他把圣书当做护身符。

他属于最下层的种姓,谁踩着他的影子都认为是晦气。

他告诉我,他那本书叫“沙之书”,因为那本书像沙一样,无始无终。

”他让我找找第一页。

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几乎贴着食指去揭书页。

白费劲: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仿佛是从书里冒出来的。

“现在再找找最后一页。

”我照样失败,我目瞪口呆,说话的声音都变得不像是自己的:“这不可能。

”那个《圣经》推销员还是低声说:“不可能,但事实如此。

这本书的页码是无穷尽的。

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种荒诞的编码办法。

也许是想说明一个无穷大的系列允许任何数项的出现。

”我和他谈话时,继续翻弄那本无限的书。

我假装兴趣不大,问他说:“你打算把这本怪书卖给不列颠博物馆吗?”“不,我卖给你。

”他说着,开了一个高价。

我老实告诉他,我付不起这笔钱。

想了几分钟之后,我有了办法。

“我提议交换,”我对他说。

“你用几个卢比和一部《圣经》换来这本书;我现在把我刚领到的退休金和花体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经》和你交换。

这部《圣经》是我家祖传。

”“好吧,就这么定了。

”他对我说。

使我惊奇的是他不讨价还价。

后来我才明白,他进我家门的时候就决心把书卖掉。

他接过钱,数也不数就收了起来。

那人离去时已是夜晚。

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

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

其中一页印有一个面具。

角上有个数字,现在记不清是多少,反正大到九次幂。

我从不向任何人出示这件宝贝。

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然后又担心它并不真正无限。

我本来生性孤僻,这两层忧虑更使我反常。

我有少数几个朋友,现在不往来了。

我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

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

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

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摹下来。

簿子不久就用完了。

插画没有一张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