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 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2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拓展延伸】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 2 (6) +3A↑。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训练题(有答案)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3〕含答案13、在某氢氧化钡稀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

将此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消失了。

请你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14.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响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测]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响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响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⑴翻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响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⑴小张猜测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

小军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⑵小军取反响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响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响。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测: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

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以下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响的是〔〕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二)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

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6.1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稀盐酸。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为)实验②的探究目的2(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3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略)。

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2)实验开始后,关闭K、打开K12;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C论推的可得到起烈燃烧来,由此剧上后蜡待烛熄灭,铁片的棉花。

是中现E,再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观察,打开K3()实验开始后,关闭和KK3123,象,其不同之处是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中的A(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当观察到玻璃管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 1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1△ + CO + CO 2 Fe3 FeOO=== )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2)四氧化三铁(Fe(43请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23324O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因此,具体说明你的理由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金属铁。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二)1. ( 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

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

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②的探究目的(3) 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开始后,关闭 冷、打开K i ,可观察到B 中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开始后,关闭 K i 和K 3,打开&,观察E 中现象,然后打开 K 3,再观察E 中现 象,其不同之处是 ,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科学探究题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Ⅴ.【实验探究】方案甲乙丙丁装置操作①关闭旋塞;②将足量的铜网加热至红热状;②将足量的红磷点燃;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约1/5≤1/5约1/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远小于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Ⅵ.【反思交流】(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探究复习试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2.(10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

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Ⅰ.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Ⅱ.连接好装置。

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Ⅲ.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

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

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Ⅲ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CO 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步骤Ⅲ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m 3-m 4)3(m 2-m 1) ×100%(用m 1、m 2、m 3、m 4的代数式表示)。

若步骤Ⅲ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不变(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填字母标号)。

A .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 2-m 3)B .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 3-m 1C .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 4-m 1D .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 3-m 423.(8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他决定探究Fe 、Cu 、Ni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 4,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i +H 2SO 4===NiSO 4+H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 __。

(2)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C 和D 都可以收集O 2,选择D 装置的优点_____。

(3)E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装置A 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和D 都可以收集O 2,D 装置是排水法,选择D 装置的优点是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E 装置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2.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O 2。

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事例有_______(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222324KO 2CO 2K CO 3O +=+。

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2)BC 或BE ; 过氧化氢=====MnO 2 水+氧气 ;(3)酒精灯;9. 9 ;(4)气体不纯【解析】(1)人和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食物在空气中腐败都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二)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

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金属铁。

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A 剂的主要成分和B 剂的作用各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

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a b
c
NaOH 溶液
大理石澄清石灰水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丽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验证猜想Ⅰ
主要操作步骤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①如左图,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
加水溶解,然后______
生成大量气体
______ 。

______ 。

实验②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
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另一只装
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稍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生成大量气体
此气体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_____ 。

综合上述①、②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A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实验③将一包A剂和一包B剂放在盛有水
的制氧仓中,制完氧之后,取出剩
余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称得固体质量为3g _____
实验④
______ 产生大量气体,该
气体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______
综合上述③、④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______ 。

5.(6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其原因是。

(2)当观察到烧杯中_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
化碳气体。

然后进行的操作是,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
..实验。

该对比实验所选的试剂是_____ _,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____________ 。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2)
1、(1)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2)探究碱和盐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3)判定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4)NaCl 、CaCl 2、HCl 、酚酞;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aCl 2、HCl 、酚酞;若无气泡产生,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aCl 2、 酚酞。

2、(1)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3)关闭K 3 时E 中无现象,打开K 3 时E 中溶液变浑浊。

2NaOH + CO 2
Na 2CO 3 + H 2O Ca(OH)2 + CO 2
CaCO 3↓ + H 2O 3、(2)、同意
根据资料可知,在此条件下会发生反应:3Fe 2O 3
+ CO ==== 2Fe 3O 4+ CO 2 ,生成的Fe 3O 4
2 硫酸铜溶液 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方法合理得分) 4、验证猜想Ⅰ 实验(1)、步骤: 滴加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A 剂溶于水有Na 2CO 3生成
实验② A 剂溶于水有过氧化氢生成 验证猜想Ⅱ
实验③ 结论:B 剂在制氧前后质量不变。

实验④ 步骤:另取少量A 剂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实验③所得干燥固体,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结论:B 剂在制氧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反思拓展):制氧剂应放在干燥、阴凉处 5、(1)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溶液出现浑浊 关闭止水夹.....a .,打开...活塞..b ., 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

(3)水 从烧杯中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液体较少
6、(1)Na 2CO 3 + Ca(OH)2 = CaCO 3↓+2NaOH
(2)、NaOH 和Ca(OH)2 Na 2CO 3与Ca(OH)2会相互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步骤:取少量滤液,通入CO 2 溶液变浑浊
不正确 因为加入盐酸的量太少,溶液中的NaOH 未反应完之前,不与Na 2CO 3反应,不会有气泡产生
(反思拓展) 反应物是否过量
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