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一定要想到这个经方

合集下载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皮肤病经验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皮肤病经验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皮肤病经验今天专门说说皮肤病,经方没有说是专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治疗疫病的,那就提到伤寒论就不会治皮肤病了。

皮肤病一般说是慢性病了,急性皮肤病也有,但是,这个是外科的皮肤,《伤寒论》里边提传染病的不可能是皮肤病了。

说有,有在哪儿?在《金匮要略》有这么一篇,涉及到皮肤病的“疮疡、疮痈”,涉及到治疗皮肤病,不过这里头啊你打开看看,内容没多少。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多是后世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子多,大家都有这么个概念吧。

实际上皮肤病它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毫无例外地呈现六经证,刚才大伙都讲了,根据六经来辨的。

急性传染性病,冠心病也好、感冒也好、肝炎也好、肺炎也好,那是根据六经辨的,皮肤病也不例外,因为什么?它出现的症状毫不例外表现为六经证,一般人,不是在表就是在里,不是在里的就是在半表半里,不是阴证就是阳证。

是六经症状,这六经统百病,皮肤病也是六经症状、六类症状。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吧,也必须是用六经辨证,而具体治疗也是落实在方证上。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最常见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这个汤证在《伤寒论》是23条,理解这个方子,就对我们经方治疗皮肤病的道理,就是经方为什么治疗皮肤病呢,它的理论在哪儿呢?从这一条就能看出来。

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了,它是从症状反应上来治病的,辩证的。

这条怎么说呢,“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不是张仲景因为家里瘟疫流行,死了好多人,所以他不做官了,去学医了,写成了《伤寒论》,不是这样的。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啊,是论广而成,根据什么论广?根据《汤液经法》,《汤液经法》这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三国战雄,在汉代时候还有的,可惜啊没有传下来,张仲景见了。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不知咱们这里有多少朋友被慢性的、长期的、反复的、剧烈的全身瘙痒或慢性荨麻疹困扰过?请举手好吗?让小编知道我不孤单……这困扰小编数年的不定时、不定位置的风团瘾疹,小编见过不少医家从风、血角度论治,而今天的文章中,经方大师胡希恕《伤寒论》的角度,从表论治。

快来学习一下——一、身痒医案一则患者董某,中年女性,慢性荨麻疹病史两年,反复发作,身痒明显,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后来效果不佳。

近来发作频繁,瘙痒难耐而前来就诊。

症见:身痒,自汗出,乏力,无恶风寒,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后溏,排便不爽,月经量少,痛经,腹冷,脉沉,舌暗,苔薄裂。

既往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

从六经辨证来考虑,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恶风恶寒,但有身痒、鼻塞,属于太阳表证;大便前干后溏、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裂,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太阴证,属里有虚寒的表现;自汗出,没有恶风恶寒,考虑兼有阳明内热,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给予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处方: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生薏苡仁30g,当归15g,赤小豆10g,生白术20g,苍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自加生姜、大枣适量。

患者服药后汗出偏多,但自觉身体舒适,身痒、鼻塞明显减轻。

药后三天月经乃至,痛经亦较前明显减轻。

患者感觉满意。

二诊时,荨麻疹仅在上侧肢体偶有发作,考虑表证减轻,专以调理太阴为主,去麻黄,以桂枝加荆芥防风合当归芍药散等加减治疗。

该案患者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近来常有鼻塞。

因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因此,身痒与鼻塞同为表证。

微发汗解表,风邪随汗出而解,故身痒、鼻塞能明显减轻。

二、身痒为邪气在表,属表证身痒作为一个症状,历来论述多从风、从血论治,如后世的消风散、四物消风散等,而《伤寒论》从表论治身痒,给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阐释了身痒的病机与治疗。

如《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_“六个要诀”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六个要诀”2014 年 6 月1 日尊敬的各位同道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辨方证和活用经方方面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

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辨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和体会”。

关于辨方证,我最为推崇经方大师胡希恕胡老的学说。

当代的经方医家,像冯世纶教授、黄煌教授等,他们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方证相应,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

冯教授秉承胡老的学术思想,将辨方证、方证相应的理念应用的炉火纯青。

黄煌教授是用体质来辩,就是比如说柴胡体质、黄芪体质、白术体质呀,他这个体质学说到最终还是一种方证相应。

冯教授、黄教授在经方方证相应这方面造诣都是很深的,屡起沉疴大症。

辨方证而论治,它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伤寒论》有辨六经的方法,而具体辨别出不同的方证,才是最根本的辨证方法。

这种辩证方法我认为是由博返约、大道至简的辨治方法,越是大道越是至简,越是能为人类做出贡献,越是最好的辨证方法。

为什么现在一说起胡希恕教授,国内、国外都称他是经方大师呢?他没疗效能称经方大师吗?所以说辨方证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有科学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很强的中医学术,关键是这个方法的可重复性强。

我在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比例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这几年总结了几句话,也就是活用经方的要诀:“明辨六经,顾及兼证,重视两本,方证对应,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明辨六经。

也就是辨方证的方法,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辨方证首先要明辨六经的病位和病性,临床辨证时,遇见一个病,不论它多么错综复杂,首先要明辨六经阴阳属性,即辨证首明阴阳,中医治病就是临证首明阴阳,你辨明了六经阴阳,就是明医。

我们首先要通过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原则,辨清属于六经中哪一经的病证,或哪几经合病、并病。

确定病位,然后区分病性,也就是阴阳盛衰所表现出的寒、热、虚、实,这就是明辨六经。

经方治疗疑难病感悟_冯世纶

经方治疗疑难病感悟_冯世纶

多 以 柴 胡桂 枝 干 姜 汤 合 当归 芍 药散 治疗

经半 年 治疗
,
,
不 但 症 状 好转
而 且 免疫 检查 亦恢 复正 常
、 ,
这 里 体 现 了 经 方 之所 以 治好 病

,
自有 其 理
当然 不 是

西 医 之理
而是 中医 之理
八 纲 方 证对应 之理
,
我 们 的祖先 已经 积累 了 有 关 理论 和 治疗 经验
。 。

又 服益 气 止血 中药 ( 十
, ,
灰散 加 味 ) 数剂 也 无效
但 自第三 天 起
愿看 人
,
因失血 过 多
,
不 得 不 输新 鲜血 液维 持生 命
,
第一 二 天 尚能 维 持 2 4 小时
:
2 小时 仅能 维 持 1
,
故请 胡老 紧急 会诊
一 日一行

,
会诊 时 症 状
,
神识 尚 清 但 目喜 闭 合而不 脉细 滑 数 证 属 阳 明 太 阴合
,

对人类 危害 较大 的一 类疾 病
, 、
经 方 治疗 疑难病有 其独 到 之处
是 因 其 医 学体 系的 科 学性
经方
,
是 以方 证理论 治病 的 医 药
,
学体 系
其 主要 理论 是 八纲
单 方治大病
六经

其 特 点是 先 辨六 经
,
继 辨方 证
求 得方证 对 应 治愈疾 病


有 别 于 《 内经 》 的 医学 体系 一
, ,
6 岁女 患 者 明显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发部位在肛门周围,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糜烂和溃疡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针对这种疾病,中医理论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胡希恕的治疗方案备受推崇。

以下是一例基于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希望对患者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肛门周围皮肤发红、瘙痒已达两个月之久,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查体可见肛门周围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溃疡,且有明显的瘙痒感,经过常规检查,诊断为肛周湿疹。

根据中医理论,湿疹是由热毒内蕴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参考了胡希恕的治疗经验,制定了如下治疗方案。

1. 中药口服治疗:给予李某一剂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中药汤剂。

方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连翘等清热解毒草药,加上车前子、葛根、白芍等利湿化痰的草药,通过中药口服来调理机体内湿热的病理变化。

每日两次,一次服用。

2. 局部中药熏洗:将草药材料如皂荚、苦参等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容器内,用火加热至沸腾,待水温适宜后,患者将患处暴露并浸泡于草药水中10-15分钟,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这样可以让中药的药效更直接地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止痒、消除湿疹症状的作用。

3. 患处保持清洁干燥:湿疹多与局部环境不洁有关,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和细菌感染。

4.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蒜等,同时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经过一个疗程(一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红肿、瘙痒明显改善。

继续坚持治疗,并进行了适当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一个月后,李某的湿疹完全消失,患者感到非常满意。

综上所述,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总结出了一套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核心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药内服、外用、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湿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治疗方案只是供参考,具体的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体病情进行调整。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以为湿疹、荨麻疹只是夏天出来烦人吗?只要你体内湿热未除,喝点酒、生点气、被窝热、挠挠痒等等都可能把它们引出来。

谁在那咔咔挠,百草君要叫停!今天就说说体内的湿热,也说一个医圣张仲景专门治皮肤问题的一个经方。

湿热到底是什么?1湿水湿一部分从外部环境而来,如潮湿的环境、雨雪等外邪侵袭引发的,这种湿引发的疾病有重浊、粘滞、趋下的特性;另一部分则是内湿。

张景岳曾说:苦思难释则伤脾,情志不畅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疏泄靠脾升胃降协调,平时如果爱吃肥甘厚腻、嗜酒、过饱、无规律饮食,都会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脾胃主运化,如果运化功能失常,则水湿内停,这些淤滞的湿,时间一久就会郁而化热!2热本身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的特性,被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引发内热。

也可以因为外邪,或者人身体机能亢进,阳盛阴衰。

湿与热在我们身体到处流窜,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湿热引发发热、头痛、口苦、胸痞、尿黄短、舌红。

当湿热流注于关节,则得湿热痹证,关节筋脉肿痛;湿热侵犯脏腑,能够引发脾胃湿热,胀满、恶心厌食、大便糖稀;肝胆湿热,则肝区胀痛,发冷怕热交替,口苦或身黄;膀胱湿热,则尿急、尿频;肠道湿热,则腹痛腹泻、甚至便血;湿热在皮肤,则容易变成反反复复的湿疹、皮炎、汗疱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等。

一碗汤赶走湿热《伤寒论》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我们想象一下,湿热的环境像不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屋子,这时候就需要打开窗户,让邪气散出去,再把体内湿热顺利运化出去。

那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什么有表里双解的作用呢?1开毛孔皮肤的病是要治肺的,肺主皮毛,本质是“瘀热在里,证偏上焦”,《神农本草经》有言: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标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杏仁“下气”。

麻黄主升散,杏仁肃肺主降下,二者相配,一宣一降,透达气机,令瘀于上焦的湿热得以外越,邪有出路。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他一生致力干《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

该书系统整理了胡老一生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研究与运用《伤寒》《金匮》颇多启迪(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

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

医家小传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

1915年至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

上中学时,喜爱踢足球,无论冬夏,每场皆要大汗、力疲方歇。

在其傍观看者常有其国文教师,此时常把几个学生都叫到他的房间喝茶休息。

看着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一群学生,内心高兴。

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华,一日,国文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给你们讲中医,你们学中医吧!”“我们学那干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国文老师感慨不已;“多像我当年回答老师的劝学啊!”原来国文老师名叫王祥徵(为河北乐亭人,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徽为举中最年轻者,才学横溢,多次劝其学医,皆回答:“学那干啥呀!”后谓曰:“不学医是为不患君!”渐学医。

“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对医感兴趣。

学中常有病人找太医诊病者,太医故推给徵看,治多效,更精求。

徵考取进士后,竞想不到任湖南长沙县长,“是我学长沙耶?”但好景不长,遇辛亥革命,无奈投奔沈阳同学李铁珊处任中学国文教师,并业余行医,名声四振。

看到胡希恕等精力充沛,又为保中医不失传,故决心让他们学医。

经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四人拜于门下。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讲学,因教授能力极好(遂吸引许多学生就学。

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要继承,且要弘扬,推祟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

大约两年讲完了《伤寒论》。

十几个学生中,胡希恕学得最好,并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医案精选(推荐)I导读:⽂前“资料说明”中所说,本⽂原⽂⼀共78例医案。

⽽本⽂选录的这9则医案,是⼩编在其中挑选出信息量较⼤,价值较⾼的医案加以整理⽽成,并且保留了原有的序号。

⽂中包含两部分内容:医案部分的价值当然⽏庸置疑,⽽另⼀部分编者按,是对胡⽼如何治病⽤⽅给予了解析,信息量同样很⼤。

(编辑/居业)胡希恕医案卡⽚(⼿抄本)(节选)主编/段治钧、冯世纶、廖⽴⾏(资料说明:胡希恕先⽣存世的医案,很多是由随诊的学⽣整理,并以卡⽚记录,才保存下来的。

其中⼀部分经编者将其汇辑成册,名之⽈”胡希恕医案卡⽚(⼿抄本)”。

当年编者与其他同学商定,分⼯各⾃抄写⼀部分医案,并汇辑成册,然后互换所录,以期彼此都能得到较多的资料。

但后来未得到互相交换的机会,故实存的这个抄本中的医案,⼤约也只有原来卡⽚中的医案的三分之⼀了。

原抄本共有医案111例,减去了与已出版资料中重复的33例,还有78例,经本次整理,奉献给读者共享。

)案1崔某,男,38岁。

1969年3⽉17⽇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

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加薏苡仁。

其中⽩芍五⾄六钱,薏苡仁⼋钱⾄⼀两。

三剂症已。

编者按: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同⼀⼈,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

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都宜本⽅······加⼤薏苡仁⽤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在讲座中更进⼀步阐述:“⼤柴胡汤与⼤黄牡丹⽪汤合⽅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的热象,也有柴胡证,⼤致都可以⽤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

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得太多,都搁6克就⾏,最好再加薏苡仁。

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一定要想到这个经方
导读:皮肤病中的牛皮癣、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这些疾病往往一方面阴血亏损、肌肤失养,另一方面则实邪蕴结肌肤,若单纯治以清热、利湿、疏风、散寒等则“治标不治本”,常需补益津血以养肌肤才能祛除顽疾,此时黄连阿胶汤便大有用武之地。

黄连阿胶汤
组成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一云三挺),鸡子黄二枚。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参考处方
黄连12克,黄芩6克,白芍10克,鸡子黄2枚,阿胶10克。

上5味,以水600毫升先煎前三物,取汤150 毫升,阿胶烊化加人5克,内鸡子黄一枚温服。

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方解
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亦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讲解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而心中烦,不得安卧入睡者,病本血虚,已传入里,而为血虚里热以致热扰心烦不得眠,宜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以传厥阴为常,然亦间有传阳明者,今于二三日以上,转属阳明。

以其本血虚,上焦复热,故使心烦不得眠,宜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本方治心中烦不得卧,颇似栀子豉汤证,不过本方偏于治虚,而
咯血、吐血,或下利腹痛便脓血而虚烦者,用之有验,但栀子豉汤则否。

辨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下利便脓血者。

黄连阿胶汤方证与皮肤疾病
本方证为少阴表证传入阳明,核心病机为正虚邪实,少阴虚寒之邪入里化热,损伤津血,转属阳明津血亏燥之证。

故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除烦,《神农本草经》中谓其“主热气”;黄芩清热止血利湿,《本经》记载:“黄芩主诸热黄疸……恶疮疽蚀火疡”,故常用于各种皮肤疾病的治疗;黄连与黄芩相伍苦寒以泄心火。

阿胶、芍药、鸡子黄共奏养阴补虚功效,其中阿胶偏于滋阴养血;鸡子黄滋养营血,还能清热安神,本品具清凉滋润之性,亦常炒油外用以治湿疹、烫伤、黄水疮等皮肤疾病;芍药养血柔肝、缓解止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疼痛、瘙痒和疮疡类的病证皆与心相关。

心主血脉,将津血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当心火偏亢,灼伤血中津液,血行不畅,气血运行不利,发于皮肤肌腠,可见多种皮肤病。

此与黄连阿胶汤所主血虚热扰病机较为契合,尤其顽固反复的皮肤疾病多责于阴血亏损、肌肤失养,故本方应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机会颇多。

日本汉方医家注重本方在皮肤病的应用,矢数道明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顽固性牛皮癣,疗效甚佳。

曾治疗患全身性牛皮癣10年者1例,初治时运用消风散、温清饮无效,后改投黄连阿胶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而快速收效(详细病案见下文)。

大冢敬节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在《汉方治疗实际》中指出黄连阿胶汤所主皮肤病的特点:“本方目标: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程度低而不甚显著。

用指抚摸,有些粗糙,略带赤色且干燥,很少作痒,有糠状皮屑脱落,风吹或日照晒则恶化者。


矢数道明医案
黄连阿胶汤合桂枝茯苓丸料治疗寻常性牛皮癣
川某,54岁,女。

初诊1979年10月5日。

营养一般,面色红。

10年前起,月经后出现头痛,每次均需卧床休息3天,已成习惯。

头痛严重时伴有恶心。

现在月经不规则,但即使无月经时,头痛却依然发生。

曾生育2胎。

同样,自10年前起患全身性牛皮癣,除颜面外,全身几乎无处不发红,并可见牛皮癣所特有的圆形红色光泽,其状令人不忍睹;痒感明显。

在某大学医院皮科住院治疗,但不见效。

开始曾用激素制剂,因几乎无效故已停用;其后发热39.5℃约1周,全身红肿、痂皮剥落,痛苦不堪。

故对激素产生畏惧,不敢再用。

头痛以右侧为多,另有肩凝、腰痛等自觉症状,血压140/80mmHg。

根据病情,属虚实中间型。

最初投给了消风散,但服后未见好转征兆;其次投给温清饮加连翘,服后反而呈恶化倾向。

因而又考虑为虚证与瘀血兼在,乃投给黄连阿胶汤与桂枝茯苓丸料合方并加卵黄1个。

服此方后第3天起,皮肤红色开始消退且好转很快,20天内全身已消退80%,痒感也基本消失。

服药后曾来过1次月经,但与经期终了的同时,头痛也完全消失。

患者对如此快速治愈、惊喜交加,一再表示感谢。

本例表明,黄连阿胶汤与桂枝茯苓丸料的合方,确实发挥了极好的作用。

但有必要做更长期的观察,故而患者仍在继续服药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