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设备--热水与燃气供应

建筑设备–热水与燃气供应简介热水供应和燃气供应是建筑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为建筑内的热水使用和燃气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本文将介绍热水供应和燃气供应在建筑设备中的作用、原理和相关的应用技术。
热水供应作用热水供应系统在建筑设备中起到为居民或使用者提供洗浴、取暖等热水使用的作用。
它能够满足不同场所的热水需求,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原理热水供应系统一般由热水锅炉、热水储备装置、水泵和管道系统等组成。
热水锅炉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
热水储备装置储存热水,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水泵将热水输送到不同的使用点,供应热水的同时,保持供水的压力。
应用技术热水供应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常见的热水供应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集中供暖系统:将热水供应到整个建筑物或区域。
通过集中供暖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和控制热水的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分户供暖系统:将热水供应到建筑内的各个独立住户。
每个住户都有独立的热水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控制和调节。
3.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收集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应热水使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燃气热水器:通过燃烧燃气,加热水供应热水使用。
燃气热水器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迅速提供热水。
燃气供应作用燃气供应系统在建筑设备中起到为居民或使用者提供燃气使用的作用。
它能够满足不同场所的燃气需求,提供烹饪、取暖等相关的服务。
原理燃气供应系统一般由燃气管道、燃气表、燃气阀门等组成。
燃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内的不同使用点,利用燃气设备进行燃烧,产生燃烧热量,满足相关的使用需求。
应用技术燃气供应系统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有很多种。
常见的燃气供应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被广泛用于建筑的燃气供应。
它具有热值高、燃烧效率高的特点,对环境污染较小。
2.液化石油气供应: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灵活、便捷的燃气供应方式。
建筑热水供应

第七章建筑热水供应
学习要求:对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有一般了解,对热水供应方式及管道敷设的要求有所认识。
第一节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一、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局部热水供应及集中热水供应)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2、集中热水供应
二、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一)热媒系统
(二)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管网)
(三)附件
第二节热水供应方式
根据热水加热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加热法和间接加热法
直接加热法(一次换热法)
间接加热法(二次换热法)
根据供水方式按管网压力工况特点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闭式系统
根据循环管网设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热水供水方式。
根据热水循环系统中采用的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设循环水泵的机械强制循环方式和不设循环水泵仅靠热动力差循环的自然循环方式。
根据热水配水管网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分为:下行上给供水方式和上行下给的供水循环方式。
总之,热水供应系统供水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热源的供给情况以及热水用水量和卫生器具的布置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成本比较后确定。
第三节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热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要求
满足一般给水管网布置敷设要求外,还要考虑热水高温带来的体积膨胀(一般设置U 行伸缩缝)、管道伸缩补偿、保温(加裹石棉套或草绳)、排气(管道内避免高温气体产生过
压和欠压需与当地大气压平衡)等问题。
建筑热水和饮用水系统规范要求

建筑热水和饮用水系统规范要求1.1.热水和饮用水系统的组成和选择(1)热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热力系统完善程度和建筑物使用性质、耗热量及用水点的分布情况、结合热源条件确定。
建筑内的热水系统主要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煤管网组成。
2)热水供水系统(第M循环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3)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如: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罐、管道补偿器、闸阀、水嘴等。
(2)饮用水系统组成建筑内的饮水供应系统可分为开水供应系统和冷饮水供应系统两类。
按饮用水水温分有饮用开水、饮用温水、饮用净水和饮用冷饮水。
按饮用水水源分主要有城市自来水和矿泉水。
采用何种系统应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
开水供应系统分集中开水供应和管道输送开水供应两种方式。
饮用水系统主要由制备设备、供应系统和附件组成。
制备设备指制备工艺采用的设备,供应系统指管道系统,附件主要指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3)热水供应系统选择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
利用废热锅炉制备热媒,引入其内的废气、烟气温度不宜低于400o Co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宜附设一套辅助加热装置。
以地热为热源时,应按地热水的水温、水质和水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时,宜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的热源。
3)当区域性锅炉房或附近的锅炉房能能充分供给蒸汽或高温水时,宜采用蒸汽或高温水系统的热源或直接供给热水。
5)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采用太阳能及电能、燃气、蒸汽等。
6)升温后的冷却水,其水质如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时,可作为生活用热水。
7)利用废热(废气、烟气、高温无毒废液等)作为热煤时应采取的措施: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便于清理水垢和杂物;防止热媒管道渗漏而污染水质;消除废气压力波动和除油。
建筑给排水工程: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10 冷水箱 2 水加热器 3 配水干管 4 配水立管 5 回水立管 6 回水干管 7 循环泵
热媒为蒸汽的集中热水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3.附件
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附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温度自动调节器
减压阀
膨胀罐管道伸缩器安来自阀 闸阀自动排气阀水嘴
……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温度自动调节器
安全阀
自动排气阀
热媒为蒸汽的集中热水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2.热水供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
热水供水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 网组成。
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水,从水加热器 输出经配水管网送至各个热水配水点,而水 加热器的冷水由高位水箱或给水管网补给。 为保证各用水点随时都有规定水温的热水, 在立管和水平干管甚至支管设置回水管,使 一定量的热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水加热器以 补充管网所散失的热量。
伸缩节
谢谢观看
6.1.2 热水供应系统的 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因建筑类型和规模、热源情况、用水要求、加热和贮存 设备的供应情况、建筑对美观和安静的要求等不同情况而异。
室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第二循环系统) 附件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
热媒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媒管网 组成,由锅炉生产的蒸汽(或高温热水)通 过热媒管网送到水加热器加热冷水,经过热 交换蒸汽变成冷凝水,靠余压经疏水器流到 冷凝水池,冷凝水和新补充的软化水经冷凝 水循环泵再送回锅炉加热为蒸汽,如此循环 完成热的传递作用。
1 锅炉 2 水加热器 8 冷凝水池 9 冷凝水泵 12 热媒蒸汽管 13 冷凝水管
第3章建筑热水供应详解

一、分类、组成、供水方式
1、管网压力工况不同,可分为: 开式、闭式供水方式。
2、加热冷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直接加热、间接加热。
3、管网设置循环管道的不同,可分为: 全循环、半循环、不循环。
4、系统中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 机械循环、自然循环。
5、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分为: 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
第三章 建筑热水供应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热水供应也属于给水,与冷水供应的区 别是水温,必须满足用水点对水温、水量的 要求,因此热水系统除了水的系统:管道、 用水器具等,还有“热”的供应,热源、加 热系统等。
一、分类、组成、供水方式
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三种: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3、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水方式
❖ 4、按热水管网运行方式分类 ❖ (1)全天循环供应方式 ❖ (2)定时循环供应方式 ❖ 5、按热水管网是否设置循环管网分类 ❖ (1)全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 (2)半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 (3)无循环热水供应方式
热水供应要求
❖ 1、热水水质 ❖ 2、用水定额 ❖ 3、热水水温 ❖ (1)热水使用温度 ❖ (2)热水供应温度 ❖ (3)热冷水的比例计算
热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1、热水管网的布置 布置形式: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 2、热水管网的敷设 热水管网的敷设可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形式。 3、热水管道保温 热水管道和设备在保温之前,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耗热量、热水量和热媒耗量的计算及加热设备
❖ 1、耗热量计算 ❖ (1)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医院、疗养院、
加热设备
❖ 1、太阳能热水器 ❖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将水加热的装
热水

•
被加热到设计温度的热水从水加热器流出经配水管网送
至各配水点,而水加热器的冷水由屋顶高位水箱或给水 管网补给。为保证各用水点随时都有规定水温的热水, 在立管和水平干管甚至支管设置回水管,使一定量的热 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水加热器以补充管网所散失的热量。
•
考虑管网内因温度变化引起水的膨胀,应采取措施消除 热水体积膨胀和由于膨胀引起的超压问题。
半循环供水方式图
半循环供水方式图
不循环热水供水方式
• 热水管网中不设任何回水管道。 • 适用于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
的定时供应热水或连续用水的建筑,如公
共浴室、洗衣房、某些工业企业的生产和
生活用热水等。
不循环供水图
按热水管网循环动力不同可分类
自然循环热水供水方式 机械循环热水供水方式
直接加热(也称一次换热)
• • 优点:热水锅炉直接加热热效率高、节能。蒸汽直接加 热方式设备简单、热效率高、无需冷凝水管。 缺点:蒸汽直接加热方式噪声大(注意加热时所产生的 噪声不能超过允许值),对蒸汽质量要求高(要求蒸汽 中不含油脂及有害物质,不会造成对水的污染),冷凝 水不能回收(节约投资),热源需大量经水质处理的补 充水(增加费用),运行费用高。 适用于具有合格的蒸汽热媒且对噪声无严格要求的公共 浴室、洗衣房、工矿企业等用户。 设计选用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不回收冷凝水比较 合理时,可采用直接加热方式。
分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分类
热水供应系统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 • • • 采用小型加热器在用水场所就地加热,供局部范围内一 个或几个配水点使用的热水系统。 热源宜采用蒸汽、煤气、炉灶余热或太阳能等。 热水供应系统供水范围小,热水分散制备、个别供应。 适用于使用要求不高,热水用量较少,用水点少而分散 的建筑。如一般单元式居住建筑,小型饮食店、理发馆, 医院、诊所等公共建筑;采用小型燃气热水器、电热水 器、太阳能热水器等供给单个厨房、浴室、生活间等用 水。对于大型建筑也可以采用很多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分 别对各个用水场所供应热水。
建筑给排水工程: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缺点 设备、系统复杂,建设投资高;需要较高的维护管理水平;改建、扩建困难。
适用 范围
建筑布置较集中,热水用量较大的城市和工业企业,目前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中 应用较多。
谢谢观看
3.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在热电厂、区域性锅炉房或热交换站将水集中加热后,通过市政热力管网输 送至整个建筑群、居民区、城市街坊或整个工业企业的热水系统称区域热水供应 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优点
便于集中统一维护管理和热能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设备热效率和自 动化程度较高;热水成本低,设备总容量小,占用总面积少;使用方便舒适,保证 率高。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在锅炉房、热交换站或加热间将水集中加热后,通过热水管网输送到整幢或 几幢建筑的热水系统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优点
加热和其他设备集中设置,便于集中维护管理;加热设备热效率较高,热水成本较 低;各热水使用场所不必设置加热装置,占用总建筑面积较少;使用较为方便舒适。
优点
热水输送管道短,热损失小;设备、系统简单,造价低;维护管理方便、灵活;改 建、增设较容易。
缺点
小型加热器热效率低,制水成本较高;使用不够方便舒适;每个用水场所均需设置 加热装置,占用建筑总面积较大。
适用 范围
热水用量较小且较分散的建筑,如一般单元式居住建筑,小型饮食店、理发馆、医 院、诊所等公共建筑和车间卫生间布置较分散的工业建筑。
缺点பைடு நூலகம்
设备、系统较复杂,建筑投资较大;需要有专门维护管理人员;管网较长,热损失 较大;一旦建成后,改建、扩建较困难。
适用 范围
热水用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如标准较高的居住建筑、旅馆、公共浴室、 医院、疗养院、体育馆、游泳池、大型饭店等公共建筑,布置较集中的工业企业建 筑等。
建筑给水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给水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6.6 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6.6.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 公共建筑宜采用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2 住宅类建筑宜采用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或分散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3 小区设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符合本标准第6.3.6条的规定;太阳能集热系统宜按分栋建筑设置,当需合建系统时,宜控制集热器阵列总出口至集热水箱的距离不大于300m;4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集热器构造、冷水水质硬度及冷热水压力平衡要求等经比较确定采用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5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集热器类型及其承压能力、集热系统布置方式、运行管理条件等经比较采用闭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或开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开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集热、贮热、换热一体间接预热承压冷水供应热水的组合系统;6 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由集热水箱或由集热、贮热、换热一体间接预热承压冷水供应热水的组合系统直接向分散带温控的热水器供水,且至最远热水器热水管总长不大于20m时,热水供水系统可不设循环管道;7 除上款规定外的其他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和集中集热、分散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循环管道设置应按本标准第6.3.14条执行。
6.6.2 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器总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应按下式计算:式中:A jz——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Q md——平均日耗热量(kJ/d),按本标准式(6.6.3)计算;f——太阳能保证率,按本标准第6.6.3条第3款确定;b j——集热器面积补偿系数,按本标准第6.6.3条第4款确定;J t——集热器总面积的平均日太阳辐照量[kJ/(m2·d)],可按本标准附录H确定;ηj——集热器总面积的年平均集热效率,按本标准第6.6.3条第5款确定;η1——集热系统的热损失,按本标准第6.6.3条第6款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简介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是一种用于向建筑提供热水的系统。
它通常由热水锅炉、循环泵、热水管道网络和热水储存设备等组成。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在各种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等。
系统组成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1. 热水锅炉
热水锅炉是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核心设备。
它负责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热水。
热水锅炉通常具有高效的热能转化率,以确保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2. 循环泵
循环泵用于将热水从热水锅炉输送到建筑各个热水使用点。
它通过循环泵的运行,保证热水能够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热水的供应。
3. 热水管道网络
热水管道网络是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中的输送通道。
它将热水从热水锅炉输送到建筑各个热水使用点,确保热水能够顺利地到达每一个需要使用热水的地方。
4. 热水储存设备
热水储存设备用于存储热水,以应对系统需求的峰值时段。
它可以是热水罐、热水储存槽或热水堆积式热水器等。
热水储存设备通常具有一定的储水量,以确保系统在高峰时期仍能提供足够的热水。
系统运行原理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运行原理如下:
1.热水锅炉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2.循环泵将热水从热水锅炉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各个热水使用点。
3.热水在建筑各个热水使用点供应热水需求,例如洗手间、浴室和厨房等。
4.使用过的冷水被排出系统,而热水则回流到热水锅炉,通过循环泵重新循环。
5.系统根据需要随时提供热水。
在低需求时,热水锅炉会停止加热,而在高需求时,则会加大供热能力。
系统优势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高效能源利用:热水锅炉通常具有高效的热能转化率,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燃料的热能,降低能源的消耗成本。
2.可靠性强: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合理,设备和管道等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建筑提供热水。
3.节省空间:热水锅炉和热水储存设备占用空间较小,能够有效节省建筑内部的空间。
4.环保节能:合理运行的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在能源利用上具备较高的节能效果。
结论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供水系统,能够为建筑提供持续稳
定的热水。
它由热水锅炉、循环泵、热水管道网络和热水储存设备等
组成。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能够高效利用能源、节约空间,并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环保节能效果。
在建筑设计和施
工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对保证建筑正常运行
和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