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景观植物设计教学大纲

《景观植物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56学时理论授课学时:20 实践授课学时:36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是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设计理论进行景观植物设计的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
二、本课程的应用范围: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学习单元(一):景观植物基础理论(5课时) 1、理论教学内容(1)景观植物的概念、分类、作用、发展趋势、设计表达2、实践教学内容(1)有关景观植物设计的专业网站介绍、班级景观资料库的介绍3、作业要求:搜集景观植物设计网站、搜集景观植物设计素材案例4、教学要求: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单元(二):景观植物(9课时) 1、理论教学内容(1)树木、花卉(2)草坪、室内植物2、实践教学内容(1)校园景观植物室外调研3、作业要求:校园景观植物调研报告4、教学要求:能够辨识常用景观植物学习单元(三):各类植物种植设计(5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1)乔灌木、花卉、草坪、藤本植物种植设计2、实践教学内容(1)植物设计CAD表达3、作业要求:能够利用CAD绘制各类植物设计的表达方式4、教学要求:能够利用网站查找景观植物设计案例,能用文字表达植物设计要点。
学习单元(四):道路绿地设计(9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1)道路绿地相关概念、道路绿地设计流程2、实践教学内容(1)道路绿地设计CAD平面图绘制3、作业要求:分组绘制道路绿地设计CAD平面图4、教学要求:了解道路绿地植物类型、设计流程、网络收集道路绿地设计项目资料学习单元(五):别墅庭院植物设计(11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1)不同别墅庭院风格、常用别墅庭院植物类型(2)项目信息、植物功能分析设计、植物选择、植物规格2、实践教学内容(1)别墅庭院植物设计平面图的绘制(2)别墅庭院植物设计项目汇报3、作业要求:绘制CAD平面图、平面彩图4、教学要求:能够利用网格,表现不同种构图形式的平面图。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建设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建设作为一门传统的美学学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一直是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校园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环境美学的认识和对于园林环境管理的技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建设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设置课程大纲,实现创新教育。
首先,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将课程分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
课程理论学习应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生长、植物形态特征、环境与生态因素等基础知识。
实践教学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态等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态度和能力的转变。
其次,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的设计特色,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学科融入到一些必修课程中,建立同其他设计学科的交叉融合模式,共同推进学校的设计教育水平。
最后,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到相关产业需求。
相关产业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增加。
应该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育方法应探索多元化的形式。
课程教学形式应尽量多样化。
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实际情况等不同需求,灵活选择灌输式教育、实践教学、案例讲解等不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程中加入植物种植与园林设计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难度与魅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创新精神。
课程教学还应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双方共建课程内容,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技能。
当然,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支素质高、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专业队伍。
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教师培训上,应加强教师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水平教育资源,丰富教师队伍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进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使课程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更具应变能力。
植物微型景观课程设计思路

植物微型景观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植物微型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应用价值。
3. 学生了解植物微型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植物微型景观。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植物微型景观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评价等方式,对植物微型景观进行审美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植物微型景观产生兴趣,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学生通过植物微型景观的设计与制作,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植物微型景观的设计与制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植物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尝试,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微型景观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植物微型景观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构成要素:植物、土壤、容器、装饰品等2. 常见植物及其特点- 多肉植物、观叶植物、观花植物等分类及特点- 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应用价值3. 植物微型景观设计原则- 植物选择与搭配原则- 容器与装饰品的选择与应用- 空间布局与视觉效果4. 植物微型景观制作技巧- 制作工具与材料的选择- 植物移植、修剪与固定方法- 景观布局与装饰技巧5. 植物微型景观与生态环境- 植物微型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与植物微型景观的设计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植物微型景观概念、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第二课时:常见植物及其特点、植物选择与搭配第三课时:植物微型景观制作技巧(上)第四课时:植物微型景观制作技巧(下)第五课时:植物微型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实践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植物基础知识、生态环境保护、创意设计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植物微型景观的设计与制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植物造景》课程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时时间分配导入:通过对“植物造景”的字面意思进行导入,首先是“植物”,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植物,都包含哪些,我们校园中常见的都有哪些?其次是“造景”,字面意思就是造景色。
“植物造景”字面就是通过一定的植物进行景色的创造和设计。
通过对字面意思的了解后,让学生知道本门课程在环艺专业的地位及重要性。
新课讲授: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一、概念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二、意义(一)美化环境(二)构建生态环境降低噪音、降低风速、防止水土流失讲授5分钟讲授,案例分析20分钟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一、中国的四大名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二、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一)植物选择上皇家园林:玉兰、牡丹、石榴(玉、富、多子多福)色彩多以红、黄(二)私家园林:梅、兰、竹、菊、松、荷(隐喻节操高尚)讲授,案例分析20分钟三、中国植物配置的特点(一)主要以欣赏植物姿态、崇尚意境为主如:“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牡丹富贵、石榴多子(二)姿态独特的以单株运用较多,丛植者大多是同一树种。
(三)一般不对树型进行规整和修剪,体现其自然美。
作业:理解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课堂小结: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景观的概念、意义,对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案首页功能像一幅画的骨架,能够成室外环境的基本构架和骨架,同时还能补充建筑高度,从而使布局具有立体轮廓。
(二)灌木1.大灌木(大于2米)如海桐、腊梅花、石榴、栀子花、散尾葵、火棘、椤木石楠、石楠、紫荆2.中灌木(1-2米)如紫叶小檗、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金钟花、连翘、杜鹃花、凤尾竹3.小灌木(小于1米)如六月雪、小叶栀子、茶梅、八仙花、鸭脚木、熊掌木、鹅毛竹灌木用途:大灌木犹如一睹围墙,能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的闭合,顶部开敞。
幼儿园植物景观改造教案

幼儿园植物景观改造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植物景观改造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知识:植物的种类、生长过程和功能。
2. 植物景观设计:选择适合幼儿园环境的植物,规划植物布局。
3. 植物种植和养护:种植植物,学习植物的养护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教具,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植物的名称、外观和功能,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植物景观设计:1.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植物景观方案。
2. 引导幼儿思考幼儿园植物景观改造的目的和要求,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 引导幼儿选择适合幼儿园环境的植物,考虑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功能,帮助他们规划植物布局。
植物种植和养护:1. 分组活动:根据小组设计的方案,让幼儿参与实际的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
2. 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植物,并提供种植和养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指导幼儿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包括挖坑、培土、浇水、修剪等操作。
总结: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植物景观方案,并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讨论。
2. 引导幼儿总结整个植物景观改造的过程,回顾他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鼓励幼儿表达对植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提醒他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植物。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植物的兴趣和观察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2. 通过幼儿的展示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植物景观改造的理解和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以便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教具,用于引入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2. 植物种子、土壤、花盆等种植工具,用于植物种植和养护活动。
3. 幼儿园周边的植物资源,用于观察和实地学习。
初中植物园景观教案

初中植物园景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3. 植物的观察和描述4.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2. 植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观察法: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植物园,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园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园的重要性。
3.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园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园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植物园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植物园实地教学场地2. 植物观察记录表3. 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料八、教学建议1. 提前安排实地教学时间,确保植物园场地顺利使用。
2. 提醒学生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以便实地观察。
3.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植物园的分类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并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
教案任务景观植物元素的设计

教案任务景观植物元素的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景观植物元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景观植物元素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景观植物元素的实用性和环保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景观植物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景观植物元素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景观植物元素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景观植物元素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景观植物元素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2. 教学难点:景观植物元素的创新设计,景观植物元素的环保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2. 教学手段:PPT、实物模型、设计软件、植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景观植物元素设计案例,引发学生对景观植物元素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景观植物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设计原则。
3. 实践:学生利用设计软件或手绘方式,进行景观植物元素的创新设计。
4. 分析: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景观植物元素的实用性和环保性。
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景观植物元素设计的实践作业,包括设计方案和设计说明。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景观植物元素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景观植物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等内容。
2. 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景观植物元素设计实例。
3. 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用于学生进行景观植物元素设计。
4. 植物材料:用于实地观察和分析景观植物元素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景观植物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课时)。
2. 景观植物元素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课时)。
3. 景观植物元素的实用性和环保性(1课时)。
基于任务驱动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任务驱动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作者:朱红霞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提出了任务驱动法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思路与组织实施,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问题,以促进其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任务驱动;园林植物景观;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23?摇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00-0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Breen和Krahake等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核心是: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进入学习过程自主深入社会,独立或协作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该方法打破了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本文就基于任务驱动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任务驱动法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设计中要落实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和知识序列,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情境教学为支撑,以双师教学为主导,紧密结合植物造景师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再以“单项设计任务”为情境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也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在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全面发展。
二、任务驱动法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组织和实施1.教学内容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来体现,因此,设计好“任务”成为教师的首要工作。
要根据企业的工作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组织到教学中,并按照企业工作流程组织“单项设计任务”的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工作任务和教学情境设计见表1。
2.教学组织设计。
本课程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分组教学。
根据设计任务的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间,以及学生现有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认知和技能基础、性别和性格差异等情况,将学生组合成5~6人的协作小组,每一小组有小组长作为负责人,来协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见下表)
(2)知识目标(见下表)
(3)素质目标(见下表)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2.1课程内容设计
2.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3.教学进度表
三、教学材料教材:《园林规划设计》,刘新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年3月参考资料:《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周初梅中国农业出版社网络相关设计资料
四、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分组组织课堂教学,具体的步骤为:现场教学、理论讲述与优秀案例分析、尝试性设计(师生共同设计)、强化训练(独操设计)、归纳总结(点评)。
五、考核方案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考核要求
项目考核标准
实操考核标准
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6、其它必要的说明
6.1教材使用与开发
6.1.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6.1.2教材应将本专业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项目,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6.1.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6.1.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1.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6.2校企合作方式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建立与专业岗位相匹配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形成稳定的、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确保“教、学、做”一体化。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内项目训练与综合项目设计训练相结合,任务驱动,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不按理论知识体系组织教学,而是紧紧围绕能力目标与综合项目组织教学,通过项目分解和提炼,以项目练习实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本课程按照园林规划设计行业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后设计了多个小项目和平行独操项目。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项目考核标准
课程名称班级姓名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