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

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移液枪校正操作规程1. 引言移液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移液枪需要定期进行校正。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移液枪校正的操作流程,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2. 校正前准备工作2.1 确保移液枪和相关配件(如移液管、滤芯等)的清洁和完好。

2.2 预热可调移液枪校正仪和校正管。

2.3 准备一定浓度的标准液体。

3. 移液枪的体积校正3.1 装载校正液体至可调移液枪校正仪。

3.2 调节可调移液枪校正仪至目标体积。

3.3 将移液枪插入校正仪中,吸取校正液体至目标体积。

3.4 重复3.2-3.3步骤,记录各体积的读数。

3.5 根据记录的读数数据,绘制体积-读数曲线。

3.6 使用校正曲线,校正移液枪体积读数。

4. 移液枪的液体吸取和排放校正4.1 吸取一定量的校正液体至移液枪。

4.2 将移液枪的吸头部分沉入校正液体中。

4.3 慢慢推动移液枪的活塞,直到液体停止进入吸头。

4.4 读取液体的体积读数。

4.5 将液体从移液枪中排出。

4.6 重复4.1-4.5步骤,记录各体积读数。

4.7 根据记录的读数数据,绘制液体吸取-读数曲线和液体排放-读数曲线。

4.8 使用校正曲线,校正移液枪的液体吸取和排放读数。

5. 校正后操作5.1 清洁移液枪及相关配件。

5.2 将校正结果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中。

5.3 定期检查移液枪的校正状态,并重新校正。

6. 注意事项6.1 操作时,要注意防止移液枪受污染,以免影响校正结果。

6.2 移液枪校正仪的使用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操作规定。

6.3 移液枪校正液体的配置和储存要符合实验要求。

6.4 在移液枪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或摔落,以免影响校正精度。

7. 结束语移液枪的校正是保证实验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遵守本操作规程,可以确保移液枪的正常使用,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持校正的有效性,建议根据实验需求和移液枪使用频率,定期重复校正步骤,并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审查。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

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一、前言容量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和分配液体的体积。

然而,由于使用和环境等原因,容量瓶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

本文将介绍容量瓶校正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校正前的准备在进行容量瓶的校正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准备工作的完成: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和容量瓶的量程,准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清洗容量瓶: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洗容量瓶,确保无残留物。

3. 干燥容量瓶:将清洗后的容量瓶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容量瓶内壁干燥无水迹。

4. 温度调节:将容量瓶和标准溶液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等待温度稳定。

三、校正操作步骤以下是容量瓶校正的操作步骤:1. 第一次称量标准溶液: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并记录称量质量为m1(单位为克)。

2. 倒液操作:将标准溶液缓慢倒入容量瓶中,直到溶液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

接近刻度线时,使用滴定管缓慢加液,直到溶液液面略高出刻度线。

3. 吸余液操作: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液面上方多余的液体,滴管胶头与容量瓶刻度线平齐时停止吸取。

4. 第二次称量标准溶液:将容量瓶与残余液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单位为克)。

5. 计算校正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校正因子K:K = (m1 - m2) / (m2 - m3)其中,m3为容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

6. 校正容量瓶体积:根据校正因子K,将容量瓶上的刻度值乘以K 得到校正后的体积值。

四、校正结果记录与报告在校正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使用和参考。

以下内容需要记录和报告:1. 校正日期和时间:记录校正操作的日期和时间。

2. 容量瓶信息:记录容量瓶的编号、型号和量程等信息。

3. 校正结果:记录校正前后的刻度值和校正因子。

4. 操作人员:记录进行校正操作的人员姓名。

同时,对于校正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报告中注明。

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调节方法与操作规程

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调节方法与操作规程

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调节方法与操作规程以上较详细的介绍了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本节概述一下物理实验中的基本调节和操作方法,掌握正确的调节和操作方法不仅可将系统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而且对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有直接的影响。

一、物理实验仪器的基本调节方法1.零位调节绝大多数测量工具及仪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等都有零位(零点)。

在使用它们之前,必须检查或校正仪器零位。

对于一些特殊的仪器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验,还必须在每次测量前校正仪器零位。

零位校正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测量仪器本身带有零位校正装置,如电表,应使用零位校正装置使仪器在测量前处于零位;另一种仪器本身不能进行零位调整,如端点已经磨损的米尺、钳口已被磨损的游标卡尺,对于这类仪器,则应先记下零点读数,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零点修正。

2.水平或铅直调整有些仪器和实验装置必须在水平或铅直状态下才能正常地进行实验,如天平、气垫导轨、三线摆和一些光学仪器等,因此,在实验中经常遇到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水平或铅直调整。

这种调整常借助水准仪或悬锤进行。

凡是要作水平或铅直调整的仪器,在其底座上大多数设有三个底脚螺丝(或一个固定脚,两个可调脚),通过调节底脚螺丝,借助于水准仪或悬锤,可将仪器装置调整到水平或铅直状态。

3.消视差调节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仪器的读数标线(指针、叉丝)和标尺平面不重合的情况。

例如,电表的指针和刻度面总是离开一定的距离,因此,当眼睛在不同位置观察时,读得的指示值有时会有差异,这一现象称为视差。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实验时必须消除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视线垂直标尺平面读数,如1.0级以上的电表表盘上均附有平面镜,当观察到指针与其象重合时,读取指针所指刻度值即为正确的;二是使读数标线与标尺平面密合在同一平面内,如将游标卡尺上的游标尺加工成斜面,便是为了使游标尺的刻线下端与主尺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以减小视差。

SOP文件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SOP文件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SOP文件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的校正流程,确保实验室容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 目的该操作规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容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规范校正操作流程,提供一致性的标准;•降低人为误差,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3.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常用的容量仪器校正,包括但不限于体积瓶、移液器、管道等。

4. 校正仪器和设备•校正天平:精度应为0.1mg;•校正温度计:精度应为0.1℃;•校正试剂:应为纯净的蒸馏水。

5. 校正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容量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确保校正天平、温度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试剂应为新鲜的、纯净的蒸馏水;•清洗容量仪器,并待干燥后进行校正。

6. 校正操作步骤1.使用校正天平称量校准试剂的质量,记录下质量值;2.将校准试剂倒入容量仪器中,注意不要产生溅泼或倒漏;3.用校正温度计测量校准试剂的温度,并记录下温度值;4.在规定的温度下,将试剂完全倒入容量仪器中,同时使用玻璃杯套装将溶液的液面调整至刻度线;5.用校正天平称量容量仪器中的溶液质量,记录下质量值;6.比较称量的质量值与校准试剂的质量值之间的差异,计算容量仪器的误差;7.如果误差超出规定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容量仪器;8.校正完成后,及时清洗容量仪器,并保持干燥。

7. 校正记录校正过程中,应准确记录以下信息:•容量仪器的型号和编号;•校准试剂的质量和温度;•容量仪器中溶液的质量;•容量仪器的误差值。

8. 容量仪器的校正周期•容量瓶:每月校正一次;•移液器:每周校正一次;•管道:每季度校正一次。

9. 容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定期清洗容量仪器,并保持干燥;•避免容量仪器受到撞击或其他机械损伤;•定期检查容量仪器的刻度线是否清晰可见;•对于出现故障或损坏的容量仪器,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10. 紧急处理措施在校正过程中,如果发现容量仪器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停止使用异常的容量仪器;•录制异常情况的细节,并及时报告主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维修或更换容量仪器。

仪器仪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仪表校准操作规程正文:一、引言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各行业的生产和实验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仪器仪表校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仪器仪表校准操作的规程和步骤,以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二、校准前的准备1. 校准人员的准备校准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进行校准操作前,校准人员应对仪器仪表的原理和性能有所了解,并了解校准的目的和要求。

2. 校准仪器的准备在进行校准操作前,应根据校准的要求和标准,准备相应的标准仪器和校准装置。

确保校准仪器和装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避免对待校准对象产生误差。

三、校准操作流程1. 仪器仪表的检查在进行校准操作前,应对仪器仪表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和异常现象。

同时,检查仪器的电源和连接线路是否正常,确保供电稳定。

2. 校准样品的准备根据校准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校准样品。

校准样品应与待校准仪器相似,并且具有已知的准确值。

确保校准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以提供准确的参考值。

3. 校准仪器的设置根据待校准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设置校准仪器的操作模式和参数。

确保校准仪器与待校准仪器的参数一致,以提供准确的校准参考。

4. 进行校准操作按照校准的要求和步骤,对待校准仪器进行校准操作。

根据校准样品的准确值和校准仪器的测量值,计算出待校准仪器的偏差值,并进行调整。

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校准记录的保存和分析校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校准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校准记录应包括校准的日期、校准人员的姓名、校准仪器的型号和序列号、校准样品的特征和准确值、校准仪器的测量值和校准结果等信息。

确保校准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校准后的验证和审查1. 验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校准后应对仪器仪表进行验证,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校准样品的再次测量,或者与其他已校准的仪器进行比对,来验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校准结果的审查校准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确保校准结果符合相关的校准要求和标准。

各种试验仪器操作规程

各种试验仪器操作规程

各种试验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试验仪器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测试所必需的工具,其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对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试验仪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以规范试验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试验仪器的利用效率和实验测试的可靠性。

二、通用规范1.操作前准备在进行试验仪器操作前,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试验仪器的完好性和性能是否正常,有无损坏或故障;-确保试验仪器的电源或能源供应正常;-准备所需的辅助工具和试剂。

2.操作过程-在进行试验仪器操作前,需了解和学习相应的操作手册或说明书,并按照其中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拆卸试验仪器或改变其结构和部件;-操作时需佩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操作时需保持机动灵活和稳固的站立姿势,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干净,避免滑倒或跌倒事故的发生;-操作时需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严禁分心或草率行事;-操作电子仪器时,应注意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3.操作规范-操作前需对试验仪器进行标定和校准;-操作过程中需按照相应的步骤和顺序进行操作,遵循操作手册或说明书的要求;-操作过程中需根据试验仪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合理调节和控制相应的参数;-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试验仪器的显示结果异常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需及时停止操作,并检查和排除故障;-操作结束后,需对试验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三、常见试验仪器的操作规程1.电子天平的操作规程-将电子天平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并保持水平稳定;-打开电源开关,待数字显示屏上显示0.000g时,即可进行称量操作;-将待称量的物品放置在天平的称盘上,并等待称量结果的稳定;-读取并记录称重结果,并清除上一次称量的数据,以便进行下一次操作;-操作完毕后,关闭电源开关,将电子天平进行清洁和维护。

2.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打开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开关,并进行预热操作;-设置所需的光波长和参比光强度,并等待数值稳定;-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槽中,并调整样品槽的宽度和高度;-操作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按钮,进行测量操作;-读取并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操作完毕后,关闭电源开关,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清洁和维护。

仪器操作规程

仪器操作规程

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仪器操作规程是指对特定仪器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正确的仪器操作规程能够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以常见仪器操作规程为例,介绍一些常用的仪器操作规范。

二、常见仪器操作规程1. 电子天平的使用电子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重量测量工具,它的操作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使用之前,需要先校准天平,确保它的准确性;- 使用时应当将物质放在专用容器中,并放在天平的中央位置;- 避免震动和风吹,以免影响称量的准确性;- 不要直接用手触摸天平的测量盘,以免留下污染物;- 称量精确度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2. 压力表的读取压力表是用来测量流体压力的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量程和精度的压力表;- 安装时注意仪器的位置和连接,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读取时要平视压力表刻度,并注意刻度的单位和量程范围;- 在测量前,需要清空管道内的气体,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对压力表的损害。

3. 离心机的操作离心机是常用的实验室设备之一,正确的操作能够确保样品分离的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使用之前,需要先检查离心机的转子和转盘,确保其完好,并平衡样品的位置;- 将样品均匀放置在转子容器中,并确保容器的平衡;-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离心结束后,应当小心取出样品,避免破坏和交叉污染。

4. 光谱仪的使用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光谱仪平稳放置,并充分预热,以消除仪器的漂移和不稳定性;- 将待测样品放入光谱仪的样品槽中,并确保槽中无杂质;- 合理选择光谱范围、波长和扫描速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避免光路的污染和破坏,定时清洁和维护仪器。

三、总结仪器操作规程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正确操作仪器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验失误的风险。

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仪器校准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仪器校准是确保仪器准确度和性能稳定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仪器校准的操作规程,包括前期准备、校准步骤、记录与报告等内容。

二、前期准备1. 确定校准对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待校准的仪器种类和具体型号。

2. 资源准备:准备校准所需的参考标准或基准仪器,并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度。

3. 准备校准文件:查阅仪器的使用手册、校准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熟悉仪器校准的要求和流程。

三、校准步骤根据具体仪器的特点和校准要求,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环境准备:确保校准环境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2. 仪器检查: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清洁或维护。

3. 校准准备:根据校准要求,调整仪器参数和设置。

4. 校准实施:使用参考标准或基准仪器对待校准仪器进行比较测量,并记录结果。

5. 结果评估:比较校准结果与要求标准,评估仪器的准确度和性能。

6. 纠正措施:如结果不符合要求,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如调整、更换部件等。

7. 仪器标识:对校准完成的仪器进行标识,以便后续跟踪和管理。

四、记录与报告1.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校准的详细数据,包括校准日期、操作人员、校准结果等。

2. 校准报告:根据组织要求,编制校准报告并交付相关部门,报告内容包括校准仪器、校准结果、校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3. 校准证书:对于需要提供校准证书的仪器,编制校准证书并加盖合格章。

五、校准周期及跟踪1. 校准周期: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

2. 校准提醒: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校准操作,确保按时进行校准。

3. 校准跟踪:建立相应的校准记录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校准结果的回顾和分析,以便制定改进措施。

六、操作规范与培训1. 操作规范:制定仪器校准的操作规范和工作细则,并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确保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2. 人员培训:持续对校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校准技能和专业知识。

七、风险控制措施1. 安全措施:校准人员应按照相关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并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仪器的校正操作规程1 容量瓶的校正1.1 将待校正的清洁、干燥的容量瓶恒重,称重。

1.2 测量纯化水的温度(可将纯化水置仪器室1小时以上,仪器室室温即为纯化水的温度)将纯化水注入容量瓶标线处,称重。

1.3 根据纯化水的温度,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该温度下该容量瓶标示刻度体积的水的质量,并称重,视水液的弯月面是否与刻度吻合。

1.4 校正刻线:若与刻度不符合,可用纸条与水液的弯月面成切线贴成圆圈,然后倒去内容水,在纸圈上,下涂以石腊薄层,再沿纸圈用别针刻一圆圈,涂上氢氟酸,几分钟后洗去过量的氢氟酸,并除去石腊及纸圈,即见容量瓶上的新刻度。

1.5 重复1.1和1.2步骤,取平均值计算容量瓶体积,算出允差,并填附表A。

2 移液管,刻度吸管的校正2.1 在洁净的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内吸入已测过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2.2 将水放入预先恒重并称好重量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称量,计算,可得水的重量。

(应测2次,得放出水的平均重量)。

2.3 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密度表(见附表B),计算,可得移液管或刻度吸管的体积。

2.4 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3 滴定管容积的校正3.1 在洗净的滴定管内注入纯化水,使弯月面最低处与刻度零位相切。

3.2 由滴定管中放水到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

3.3重复3.1和3.2操作,取平均值。

3.4根据水的温度查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表(见附录B),计算,可计算出滴定管该部分管柱的体积。

3.5将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4 量筒、量杯的容积校正4.1 将洁净的量筒或量杯注入已知温度的纯化水,并使水弯月面恰好在刻线处。

4.2 将水倒置已恒重并称重的具塞锥形瓶中,密塞,称重,可得水的质量。

4.3 根据水温查附表B水的密度,可计算出该量筒或量杯的体积。

4.4 根据附表B规定的标准容量允差,判断被校正量筒或量杯是否合格,并将校正结果记录在附录A表中。

附: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的方法探讨【摘要】本文介绍用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容量大于分析天平最大称量范围)的方法,本法较传统之比较法准确、简便实用。

【关键词】电子天平玻璃量器校准衡量法测量不确定度玻璃量器的校准在理化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校准在理化方法有衡量法、容量比较法和测量法,以衡量法较为准确。

但由于受分析天平的最大量程限制,大容量的玻璃量器的校准一般采用容量比较法,而容量比较法由于受到多次计算读数及流出时间的影响,误差较大。

笔者在工作中对用衡量法校准大容量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1 校准原理[1,2]本校准方法的原理与一般衡量法相同,即称量一定体积的纯水,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将水的质量换成体积,最后换成为20℃时量器体积,并与待校准量器的标准容量比较,以确定量器的误差。

表1 水在18℃~22℃时钠钙玻璃的γ t 值(略)2 校正方法2.1 设备(1)最小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2)电子分析天平(通过检定),感量:0.1mg,称量范围:0~200g;(3)150ml小烧杯,玻璃棒,小滴管;(4)工作室温度为18℃~22 ℃且要稳定;(5)特级纯水,电阻率达16MΩ·cm以上。

2.2 方法2.2.1 量出式的量器[3](1)按使用要求把容器充满纯水到刻度线;(2)把150ml的烧杯和小玻璃棒一起放入天平称盘内,除皮;(3)把待校量器内的部分水小心转移至烧杯内(注意绝对不能溅出),准确称量烧杯、玻璃棒、水的质量;(4)弃去杯内的纯水;(5)重复2~4步骤直至把待校量器内的纯水完全按使用要求转移至烧杯并称量完毕为止;(6)把上述各次称量所得纯水的质量相加,求得待校量器总的量出水量,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校量器在20℃时的实际体积。

2.2.2 量入式的量器[3](1)把纯水加入150ml的带小滴管的烧杯中,准确称取质量;(2)把上述水小心转移入待校的量器中(注意:不能溅出,转移时小滴管可作玻璃棒用);(3)称取上述已把水(全部或部分转移后的烧杯及小滴管的质量;(4)重复1~3步骤,直至待校量器已按要求把水加至刻度线为止(最后一次用滴管加入);据上述求出每次加入待校量器内水的质量,并把各次质量相加,求得待校量器总加入质量,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校量器在20℃时的实际体积。

3 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简单分析[4,5]现在,简单地讨论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衡量法校准大容量玻璃量器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有下面几。

3.1 水的纯度使用特级纯水,电阻率达16MΩ·cm以上,其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水在温度200C时纯水的密度、体积膨胀系数、砝码密度、空气密度等常数,其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

3.2 水的质量主要因素有:重复性、电子天平的读数、灵敏度、线性。

电子天平空盘、毛重二次就可以抵消灵敏度所引起的不确定度,而其重复性可以包含在整个校准实验的重复性中;电子分析天平感量是0.1mg,称量次数是n,所以其不确定度是:2n×0.029 2 mg;天平计量证书标明其线性为±0.15mg,K=3,称量次数是n,其不确定度是:2n×(0.153)2 mg。

水的质量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设为U m,rel 。

3.3 水的密度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它主要由体积膨胀引起,而水的体积膨胀明显大于玻璃量器的体积膨胀,我们考虑前者就行了。

而温度的影响,主要因素有:温度计、环境温度变化。

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1℃,则其不确定度是0.029℃,比工作室温度变化小一个数量级,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温度计的校准不确定度,可参考计量证书,但一般地,可以忽略不计,而其重复性可以合并到整个校准实验的重复性中。

工作室温度稳定在±1.0℃,温度变化导致体积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是:1.0×2.1×10 -43 ℃-1 。

水的密度所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设为U γ,rel 。

3.4 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重复校准实验,求出标准误。

其相对不确定度设为U r,rel 。

3.5 校准实验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U rel =U 2m,rel +U 2γ,rel +U 2γ,rel3.6 本法与容量比较法的对比容量比较法在校准大容量量器时,由于要多次读数和多次控制水的流出时间,如果掌握不好,会带来相当大的测量不确定度,此外,用作比较的标准量器本身亦有一定的系统因素,而用衡量法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1 中国环境监测总局.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102-107.2 叶世柏,白治安.实验室计量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1,96-141.3 刘智敏,刘风.现代不确定度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12-23.4 李慎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计与表达,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27-56.5 宋明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54-83.(编辑子萱)作者单位: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容量仪器校正SOP程序:1、玻璃容器的校正就是称量一定量水的体积随着温度上升而膨胀,玻璃容器的体积也随温度变化,从而得出玻璃容器的准确容积。

2、不同温度时,1ml水在不同介质中称量数据如下表。

应用此表来校正容量仪器,例如,在15℃时欲取得20℃时容量为一升的水,由于是在空气中称量,可查表计算得997.93(g)反之,也能从水中的重量换算成体积。

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温度真空中重空气中重10 0.99973 0.99839 21 0.99802 0.9970011 0.99963 0.99831 22 0.99780 0.9968012 0.99952 0.99832 23 0.99757 0.9966113 0.99940 0.99814 24 0.99732 0.9963914 0.99927 0.99804 25 0.99707 0.9961815 0.99913 0.99793 26 0.99681 0.9959416 0.99897 0.99780 27 0.99654 0.9957017 0.99880 0.99765 28 0.99626 0.9954518 0.99862 0.99751 29 0.99557 0.9951919 0.99843 0.99734 30 0.99567 0.9949220 0.99823 0.997183、需校正的玻璃容器种类(1)滴定管的校正:将蒸馏水装入洗净的滴定管中,调节弧形液面至刻度零处,然后按照滴定速度放出一定体积的水到已称量的具塞锥形瓶中,再称量,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水重,然后用实验温度时1毫升水的重量来除水重。

即可测到真实体积。

常量滴定管分五段进行校正,如25滴定管可按0—5ml,0—15ml,0—20ml,0—25ml等五段进行校正。

允许误差(毫升)见附表.一等二等5 ml ±0.01 ±0.0310 ml ±0.02 ±0.0425 ml ±0.03 ±0.0650 ml ±0.05 ±0.10(2)移液管的校正:将移液管洗净,吸取蒸馏水至标线以上,缓缓调节液面弧形至标线,将水放入已称量的具塞锥形瓶中,再称量,两次重量之差为量出水的重量,以实验温度时每毫升水的重量来除水重,即得移液管的真实体积,重复校正以得精密结果。

允许误差(±毫升)见下表。

一等二等1ml 0.006 0.0152ml 0.006 0.0155ml 0.01 0.0210ml 0.02 0.0415ml 0.03 0.0620ml 0.03 0.0625ml 0.04 0.1050ml 0.05 0.12(3)容量瓶的校正:将洗净的容量瓶在室温晾干,称空瓶重,注入蒸馏水至标线,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即为瓶中水量,以实验温度时每毫升的重量来除,即得该容量瓶的真实体积。

允许误差(±毫升)见下表。

一等二等10 0.02 0.0625 0.03 0.1050 0.05 0.20100 0.10 0.20250 0.10 0.30500 0.15 0.601000 0.304、容量仪器校正注意事项:(1)所用蒸馏水至少须在室内放置一小时以上。

(2)校正的仪器,应仔细洗净(常用清洁液洗涤),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3)滴定管和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后能校正。

(4)在开始放水前,滴定管或移液管尖端与外面的水必须除去。

(5)如室温扔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蒸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容量玻璃仪器的容积并不经常与它所标出的大小完全符合,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温度下,其容积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