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要点

合集下载

一文看懂实验室仪器内部校准要求

一文看懂实验室仪器内部校准要求

⼀⽂看懂实验室仪器内部校准要求导读实验室⼯作中,你是否常被内部校准、⾃校准、内部检定搞得晕头转向,到底有何区别?CNAS 相关体系⽂件中,有哪些解释和要求?检测实验室需完成哪些条件才能进⾏内部校准?等等⼀系列问题都是本⽂讨论的焦点,⼀起来学习吧!1关于CNAS-CL31内部校准要求对于检测实验室⽽⾔, 测量溯源性是对检测设备和测量结果最基本的要求。

专⽤检测设备的溯源性⽬前是⼀个⼤问题, ⼤多数检测实验室的采取的做法是对这些专⽤检测设备进⾏内部校准。

CNAS-CL31: 2011《内部校准要求》 ,是 CNAS ⾸次对检测实验室内部校准⼯作进⾏了规范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测量溯源性。

2“内部校准”与“⾃校准”是不同的术语内部校准: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内部实施的,使⽤⾃有的设施和测量标准,校准结果仅⽤于内部需要,为实现获认可的检测活动相关的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实施的校准。

⾃校准:⼀般是利⽤测量设备⾃带的校准程序或功能(⽐如智能仪器的开机⾃校准程序)或设备⼚商提供的没有溯源证书的标准样品进⾏的校准活动,通常情况下,其不是有效的量值溯源活动,但特殊领域另有规定除外。

内部检定:是需要建标的,且要通过质监局中计量部门的建标考核和发证。

内部校准,企业内部需要⾃⾏建⽴校准规程。

但是,校准⽤的的标准器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合格(按照量值传递规定)3CNAS规定:满⾜什么要求实验室才能实施内部校准?⼀、实验室对使⽤的测量设备实施内部校准的,其体系⽂件应覆盖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和CNAS-CL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说明》的要求。

⼆、实施内部校准的⼈员,应经过相关计量认真知识、校准技能等必要的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或经授权。

三、实验室实施内部校准的校准环境、设施应满⾜校准⽅法的要求。

四、实施内部校准使⽤的标准设备(含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应满⾜以下要求:实验室应按照校准⽅法要求配备标准设备和辅助设备;标准设备的准确等级(或最⼤允许误差)⼀般应优于被校准设备的3-5倍;个别专业要求达到10倍;标准设备应经校准或检定;⼀般情况下,标准设备不允许内部校准。

实验室计量器具校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计量器具校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计量器具校准操作规程一、校准操作目的及范围校准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室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精确性。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各种计量器具的校准操作。

二、校准操作的要求1.校准操作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校准结果的真实有效。

2.校准操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其姓名和资格证书编号。

3.校准操作应在有利于减小外界干扰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与其他设备、物品和人员接触。

4.校准操作前,应对所需校准的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的完好性和适用性。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上级并予以相应处理。

5.校准操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校准操作的步骤1.校准前准备(1)确认校准仪器的型号和规格,并对其进行清洁和检查。

(2)确认校准仪器的校准日期和有效期限,并检查其校准证书的完整性。

(3)准备校准所需的标准器具和校准样品。

(4)确认校准操作的环境条件和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校准操作(1)按照校准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2)根据校准要求,使用标准器具对校准仪器进行校准,记录校准值和校准结果。

(3)如果校准值与标准值存在偏差,记录偏差值和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4)定期检查校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准确度,并记录检查结果。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校准操作记录(1)记录校准操作的日期、时间、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校准人员等基本信息。

(2)记录校准仪器的校准值和校准结果,并标明与标准值的偏差。

(3)记录校准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并记录调整和修正的方法和结果。

(4)记录校准仪器的检查结果,包括工作状态、准确度等信息。

四、校准操作的验证1.校准操作的结果应与校准证书的校准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校准操作的记录应由相关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

3.校准操作的验证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作为日后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检测设备内校规程大全

检测设备内校规程大全

检测设备内校规程大全1. 引言设备内校(Internal Calibration)是指在使用检测设备之前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校正和验证的过程。

设备内校对于确保仪器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设备内校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设备内校的规程和步骤。

2. 设备内校的目的和重要性2.1 目的设备内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仪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达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通过校正和验证各项参数,可以消除由于设备因素引起的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2 重要性设备内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设备内校能够纠正设备本身的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确保仪器的可靠性:通过设备内校,可以确保仪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符合质量管理要求:许多行业和标准对于检测设备内校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进行设备内校,可以满足质量管理要求。

•降低测试成本:设备内校可以发现设备的问题和故障,并提前进行维修和保养,从而降低测试成本。

3. 设备内校规程3.1 温度校准温度校准是设备内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设备。

下面是温度校准的一般步骤:1.准备温度校准仪器和参考温度计。

2.将参考温度计放入设备内,并等待其与设备达到稳定的温度。

3.比较设备显示的温度与参考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差异。

4.根据差异调整设备的温度校准值,以确保设备温度准确。

3.2 压力校准压力校准是对于需要准确测量压力的设备进行的校准过程。

以下是压力校准的一般步骤:1.准备压力校准仪器和参考压力计。

2.将参考压力计连接到设备,并与设备达到稳定状态。

3.比较设备显示的压力与参考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差异。

4.根据差异调整设备的压力校准值,以确保设备测量压力准确。

3.3 流量校准流量校准是对于需要准确测量流量的设备进行的校准过程。

以下是流量校准的一般步骤:1.准备流量校准仪器和参考流量计。

2.将参考流量计连接到设备,并与设备达到稳定状态。

内部校准操作规定

内部校准操作规定

内部校准操作规定1. 目的本操作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校准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和可靠的数据分析。

2. 定义- 内部校准:通过使用标准样本或校准物来验证测试设备或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 校准物:指用于校准测试设备的已知特性和浓度的物质或样本。

- 校准样本:指测试设备校准所需的样本。

3. 校准物管理- 所有校准物应由指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并确保其存储和使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 校准物的标签应清晰明确,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 校准物的存储条件应符合其要求,避免受潮、受热或暴露于有害物质。

4. 校准样本准备- 校准样本的制备应按照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校准样本的制备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并接受过相应的培训。

5. 校准设备验证- 校准设备应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 校准设备验证的频率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生产需求进行制定,并记录在相关的验证报告中。

6. 校准过程记录- 每次进行内部校准时,应记录校准的日期、时间、校准人员和校准结果等信息。

- 校准记录应保存在指定的位置,确保其可追溯和可审查。

7. 校准结果评估- 校准结果应根据设备的规格要求和标准要求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相应的校准报告中。

- 如果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校准。

8. 文件管理- 所有与内部校准相关的文件应进行妥善管理,包括校准记录、校准报告、校准设备验证报告等。

- 文件管理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确保其保密性和完整性。

9. 培训与交流- 所有参与内部校准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校准方法、校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内容。

- 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和交流,以提高校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10. 批准与执行本操作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批准,并由相关部门执行。

如有任何修改或更新,应及时通知并重新培训相关人员。

分享实验室内部校准十大要求!

分享实验室内部校准十大要求!

分享实验室内部校准十大要求!1.准确性:实验室内部校准必须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校准过程应该能够保证仪器读数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最小。

2.可追溯性:校准应该具有可追溯性,即能够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

校准机构必须具备相关认可和资质。

3.校准计划:实验室需要制定合理的校准计划,以确保校准工作按时进行。

根据仪器的特点,可以制定不同的校准频率。

4.校准记录:每次进行校准都应该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校准时间、校准结果以及校准人员的签名。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跟踪仪器的使用情况以及处理问题时的参考。

5.校准标准:实验室需要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校准装置进行校准。

这些标准装置必须经过校准并具有有效的校准证书。

6.校准环境:校准应该在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都可能会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7.校准程序:校准应该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包括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校准过程中的操作和校准后的记录和总结。

这样可以确保校准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8.校准训练:实验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校准培训,了解校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的校准工作。

9.校准设备维护:校准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性能和准确度。

定期维护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校准误差的发生。

10.校准证书:每次完成校准后,应该提供校准证书记录校准结果。

校准证书应包括所校准的仪器、校准结果、校准日期、校准机构信息等内容,以便于审核和追溯。

实验室内部校准的十大要求可以帮助实验室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准体系,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合格的校准工作,才能确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可靠地满足实验需求,并为科研工作提供准确的支持。

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

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电子秤、电子天平)1.0目的------------------用于规范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0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

3.0工具---------------- 外校标准200g 祛码。

4.1 校准步骤 -------------------- 4.2电子称的校准4.2.1 清洁被校电子秤进行归零调平。

4.2.2 分别在电子秤托盘上的五个位置(四个角和中心点)置放200g 的祛码进行称量,将五个 重量读数取平均值,祛码必须使用由计量检定检验机构校准合格的祛码。

4.2.3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 △ (%) = (G — g ) X100%/G 式中G ——祛码示值g ——电子称的平均读数。

4.2.4 误差:△觥)在±5%。

以内,判校准合格,如果出现误差,无论误差数值的大小,现场的校 准人员都必须通知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员,计量管理员首先应查询是否有备用的电子称。

如果没有 备用的电子称然后在看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再投入使用。

4.3电子天平的校准4.3.1 零位稳定后按CAL 键,显示器显示:CAL -C200-(闪烁等待放置200g 校准祛码) 4.3.2 校准祛码放上后,显示:__(等待校准) 4.3.3 待稳定后,显示:200.00,校准完成。

4.4 如发现电子称有问题及时上报实验室,由实验室人员处理。

5.1校准频率: -----------------------内部校准规程(容量仪器)目的 -------------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1.01.11.22.0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

6.0 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96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内部校准。

内部校验管理规程

内部校验管理规程

内部校验管理规程内部校验管理规程颁发部门设备部新订□ 修订▇ 复审□ 页码第1 页共2 页文件性质技术文件□ 管理文件▇ 操作文件□ 文件编码 ZL-SMP-061-01 起草年月日审查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依据《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 分发部门质量部、设备部一、目的:建立温度计、温湿度计、液位计内部校验管理规程,使其正确地显示。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用玻璃温度计、温湿度计和液位计的校验。

三、责任者:QC检验员、设备员、质量部经理四、规程:一、温度计的校验:1、所有新购进的温度计在使用前,必须用标准温度计进行校验。

2、将待校验的温度计和标准温度计,共同浸入水浴或油浴中,比较温度指示值的差异,若差异在±0、5℃内,则可判定合格。

3、水浴一般用于测试100℃以下时使用的温度计,油浴则用于测试100℃以上使用的温度计。

4、测试时须注意温度计浸入水浴或油浴中的深度,并两者感温部位浸入的深度相同,以求得最准确的读数。

5、校验合格的温度计,编号后供使用。

6、在用温度计每年校验一次。

7、及时填写温度计校验记录。

二、温湿度计的校验:1、公司每年要对工厂使用的温湿计挑选2-5个进行检定,做为标准温湿度计。

2、其他温湿度计每年要根据标准温湿度计内部检验一次。

3、所有新购进的温湿度计在使用前,也必须用标准温湿度计进行校验。

4、开启校准房间空调2小时以上,使房间的温湿度稳定,校验前将待校验的温湿度计和标准温湿度计放在房间的桌面上,注意时通气孔全部露出,放置1小时再记录一次,然后将比较温度指示值的差异,若温度差异在±2℃内,相对湿度差异在±5%,则可判定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5、测试时须注意房间的温湿度恒定、测试点相同,通气孔全部露出,以求得最准确的读数。

6、校验合格的温湿度计,编号后供使用。

7、在用温度计、温湿度计每年内部校验一次。

三、液位计的校验:文件名称内部校验管理规程第2 页共2 页文件编码 ZL-SMP-061-011、将待校验的设备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1. 引言为了保证化验室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差和偏差,提高化验室内校设备的测量与检测效果,制定本校准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内的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计、电子天平、PH计等。

3. 校准要求化验室内校设备的校准要求如下:1.准确性:校设备在校准后应具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准确性要求。

校准结果应满足误差限范围内的要求。

2.稳定性:校设备在校准后应保持稳定,不应出现频繁超出误差限的情况。

3.可追溯性:校设备的校准应具备可追溯性,校准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校准时间、校准方法等信息。

4. 校准计划校设备的校准应按照以下计划进行:1.定期校准: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校设备的定期校准计划。

根据校准设备的类型、工作条件和使用频率等因素,确定校准周期。

2.关键设备校准:对于化验室内的关键设备,如温度计、电子天平等,应优先进行校准,并严格按照定期校准计划进行。

3.日常校准:除定期校准外,校设备还应进行日常校准。

日常校准可由使用人员自行进行,但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5. 校准方法校设备的校准应使用合适的校准器具和方法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1.校准器具:根据不同设备的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器具,例如校准模块、校准液等。

2.校准方法:根据设备的类型和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例如,对于温度计的校准,可使用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记录:校设备的校准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校准时间、操作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存档并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证。

6. 校准结果处理校设备的校准结果应根据校准要求进行处理,包括以下内容:1.合格处理:根据校准结果判断是否合格。

如校准结果在误差限范围内,则该设备校准合格。

2.不合格处理:如校准结果超出误差限范围,则该设备校准不合格,需进行设备维修、重新校准或更换。

7. 质量控制为保证校设备校准的质量,化验室应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校准标准:制定校设备的校准标准,明确校准的要求、方法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校准规程(电子秤、电子天平)1.0 目的用于规范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外校标准200g砝码。

4.0 校准步骤4.1 电子称的校准4.1.1 清洁被校电子秤进行归零调平。

4.1.2 分别在电子秤托盘上的五个位置(四个角和中心点)置放200g的砝码进行称量,将五个重量读数取平均值,砝码必须使用由计量检定检验机构校准合格的砝码。

4.1.3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G-g)×100%/G式中G——砝码示值 g——电子称的平均读数。

4.1.4 误差:△(%)在±5‰以内,判校准合格,如果出现误差,无论误差数值的大小,现场的校准人员都必须通知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员,计量管理员首先应查询是否有备用的电子称。

如果没有备用的电子称然后在看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再投入使用。

4.2 电子天平的校准4.2.1 零位稳定后按CAL键,显示器显示:CAL –C200-(闪烁等待放置200g校准砝码)4.2.2 校准砝码放上后,显示:﹍(等待校准)4.2.3 待稳定后,显示:200.00,校准完成。

4.3 如发现电子称有问题及时上报实验室,由实验室人员处理。

5.0 校准频率:6.0参考文件电子称的使用说明书内部校准规程(容量仪器)1.0 目的1.1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1.2 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外校电子称、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0 校准步骤4.1 称量被校量具的量入或量出的纯水质量,在根据不同温度下纯水在空气中的密度计算出量具的实际体积。

4.2 规格及要求4.2.1 移液管4.2.2 容量瓶4.2.1 滴定管5.0 校准频率6.0 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967.0 其他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内部校准规程(温度计)1.0 目的用于规范温度计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温度计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外校标准温度计。

4.0 操作步骤4.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4.2在室温的条件下,将外校合格的标准温度计放在待校准的温度计(仪)的探头的同一位置(但不相互接触)进行测量。

4.3 经过10分钟后准确读出标准温度计读数b和待校温度计(仪)的实际读数c,计算待校准温度计(仪)的误差值a=c-b。

4.4按上述方法分别在低温、中温、高温段校对三个点,计算其误差值,按照最大的误差值记。

4.5 温度计(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2℃,如超出范围,则应修理或更换。

5.0 校准频率6.0 参考文件JJG618-1999 《高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游标卡尺)1.0 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0 范围适用于普通及指针式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3.1外校合格游标卡尺3.2外校合格10、50、100、150mm的标准块规(量块)4.0 环境条件室温。

5.0 校准步骤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先取一块10mm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

5.4连续测量三次,允许误差±0.02mm;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在度量过程中卡尺要和被测量块同方向平值。

5.5用同样的方法,用以下基准量块逐个度量,50mm允许误差±0.02mm; 100mm允许误差±0.02mm;(50mm+100mm )允许误差±0.04mm、(100mm+50mm+70mm+80mm )允许误差±0.06mm、每个量程必须测量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

5.6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同样大小的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的50mm 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游标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靠紧两基准面后再读数,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部校准表》内,测量值与标准值允许误差±0.02mm。

5.7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

5.8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准规程(生物显微镜)1 目的本方法规定了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方法,使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按规定方法正确进行。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本中心使用中和维修后的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

3 职责3.1 仪器责任人严格按照本方法,按期进行校准,做好记录,出校准报告。

3.2 科主任复核校准结果。

3.3 技术负责人签发校准报告。

3.4 器械科将校准报告副本存档。

4 技术要求4.1 仪器外观目镜、物镜、聚光镜等部件无损坏。

显微镜各移动与转动部分应有舒适感觉,不得有过紧过松现象。

4.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打开光源,缩小光阑孔,校验其中心与聚光镜、物镜和目镜孔径中心重合程度。

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观察星点板,校验物镜之球差、色差、慧差和像散等像差。

4.3 改变物机镜放大倍数转动物镜转换器,改变物镜放大倍数时,观察像面中心焦离量。

4.4刻度和刻字显微镜上所有刻度和刻字均须明显,清晰。

4.5 校验周期生物显微镜为一年校验周期。

5 校准的环境条件温度:25+2℃,湿度:45%+2%6 校准所使用的主要测量设备星点板,测量范围:物镜(0-1000)X,最大允许误差:0.1%。

7 校准结果按本方法进行校准并出具报告,按照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指标判断。

8 引用文件GB2985-1999 生物显微镜9 附表生物显微镜自校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设备编号:自校时间:自校依据:检测环境:温度(℃): 湿度(%): 气压(kPa): 自校所用设备:仪器外观: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改变物机镜放大倍数:刻度和刻字:其他:结果判定:内部校准规程(PH计)1.0 目的1.1了解PH计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1.2用于规范PH计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PH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数字酸度计的内部校准。

3.0校准步骤3.1测试前准备3.1.1 按下电源开关,连通开关3.1.2 预热30分钟3.1.3 将电极梗旋入电极梗插座调节电极夹到适当位置。

3.1.4 将复合电极夹在电极夹上,拉下电极前端的电极套。

3.2.仪器校正3.2.1.将选择开关拔至PH档3.2.2.先用蒸馏水清洗复合电极,用滤纸吸干。

3.2.3.把电极插入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温度”调节器,使所指示的温度与该溶液的温度相同,并摇动烧杯使之溶液均匀。

3.2.4.待读数稳定后调节“定位”调节器,使仪器读数为该标准缓冲液的PH值,3.2.5.取出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复合电极,用滤纸吸干。

再插入另一种pH=4.00(或pH=9.18)的标准缓冲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斜率”调节器,使仪器读数为该标准缓冲液的PH值。

3.2.6.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读数稳定,校准完成。

4.0 校准频率如果经常使用,每星期校准一次。

否则,在只用前校准即可。

校准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

5.0 参考文件PH计使用说明书。

内部校准规程(电热恒温干燥箱)1.0 目的用于规范恒温干燥箱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日常检验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恒温干燥箱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外校标准温度计。

4.0 校准步骤4.1.将SC和HL值分别设置成0和1.000。

4.2.将经过计量合格的二级水银温度计(精度达0.1摄氏度)水银探头置于干燥箱的几何中心位置。

4.3.设定干燥箱温度至80,恒温一个到两个小时后,读取温控仪PV值x1和水银温度计显示的实际温度值y1。

4.4.设定干燥箱温度至160,恒温一个到两个小时后,读取温控仪PV值x2和水银温度计显示的实际温度值y2。

4.5.通过HL=(y2-y1)/(x2-x1),可计算出HL值。

4.6.通过SC=y2-(HL*x2),可计算出SC值。

4.7.将HL和SC值导入温控仪中,查看160度时,温控仪显示温度和水银温度计所显示的实际温度是一样,基本一致说明校正工作基本完成。

5.0 校准频率校准频率:1次/年;校准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

6.0 参考文件电热恒温干燥箱使用说明书内部校准规程(手持糖度计)1.0 目的用于规范手持糖度计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日常检验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手持糖度计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分析纯的蔗糖4.0 校准步骤4.1.取出手持糖度计,掀开照明棱镜盖板,将折光棱镜擦拭干净。

4.2.取20℃的纯净水(蒸馏水亦可)数滴,滴在折光棱镜表面,盖上照明棱镜盖板,读数应为零,否则转动调节螺丝校准。

4.3.取20℃用分析纯蔗糖配制好的,糖度为15°的糖水数滴,重复步骤4.2,此时读数应为15,否则转动调节螺丝校准。

4.4.重复操作步骤4.2和4.3几次,直至读数准确。

5.0 校准频率校准频率:如经常使用,则每周校准一次;否则,使用前校准即可。

校准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

6.0 参考文件手持糖度计使用说明书内部校准规程(阿贝折射仪)1.0 目的用于规范阿贝折射仪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阿贝折射仪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校准标准试样4.0 校准步骤4.1准备工作在开始校准之前必须先检查阿贝折射仪的各部分是否完整,工作是否正常。

然后将进光棱镜及折射棱镜擦洗干净,以免留有其他物质影响校准。

(若用乙醚或酒精清洗必须等干后再加入被测液体。

)4.2仪器校准4.2.1标准玻块校准4.2.1.1将标准玻块的抛光面上加一滴溴代萘;4.2.1.2将标准玻块贴在棱镜的抛光面上,玻块的抛光一端应向上,以接受光线;4.2.1.3调节两反射镜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同时旋转阿米西棱镜手轮使视野中除黑白两色外无其他颜色;4.2.1.4当望远镜视野内无其他颜色,且读数镜内指示于标准试样上的刻度值时,观察望远镜内明暗分界线是否在十字线中间,若有偏差则用附件螺丝刀转动示值调节螺钉,使明暗分界线调节至中央,校准完成。

4.2.2标准液校准(一般使用纯水)4.2.2.1滴加少许标准液于辅助棱镜的毛镜面上,并使其铺满整个镜面,闭合辅助棱镜,旋紧锁钮;4.2.2.2调节两反射镜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同时旋转阿米西棱镜手轮使视野中除黑白两色外无其他颜色;4.2.2.3当望远镜视野内无其他颜色,且读数镜内指示于标准试样上的刻度值时(如纯水的=1.3325),观察望远镜内明暗分界线是否在十字线中间,若有偏差则用附件螺丝刀转动示值调节螺钉,使明暗分界线调节至中央,校准完成(在精密的测定工作中,须在所测范围内用几种不同折光率的标准液体进行校正,并画成校正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