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计量器具内部校准方案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作业指导书文献编号:版本:1.0A编制:审核:同意:密级:内部资料公布日期:目录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硬度计旳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深度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度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外径千分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卡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厚度仪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自制计量器具(如样板、试模等)检验方法

制度编号:Q/9HJ/GD08-2017自制计量器具(如样板、试模等)检验方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保证公司内的自制、无国家检定规范的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保证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项目部(专业公司)所用自制、无国家检定规范的计量器具的检定。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工程技术部负责公司内自制、无国家检定规范的计量器具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周期检定台帐进行动态管理。
第四条各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本单位的自制、无国家检定规范的计量器具的检定,并形成记录,建立周期检定台帐,填报动态信息管理卡,报公司工程技术部。
第五条自制、无国家检定规范的计量器具的检定,由使用单位专责工程师自行校准,并形成校准记录。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六条混凝土试模检验方法(一)混凝土试模用于测试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和测试长期性及耐久性实验制作试件用模具。
检验周期一年。
(二)技术要求(1)混凝土试模应由铸铁或钢制成,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平整光滑,并不应有任何砂眼或缺陷。
(2)试模尺寸100×100×100mm 每边100±0.2mm150×150×150mm 每边150±0.2mm(3)组装后两对角线相差不超过1mm,连接面缝隙小于0.2mm,相邻面直角偏差小于0.30。
(三)检验方法(1)用感官检查,要符合4.1.2技术要求a的要求。
(2)用游标卡尺,测量每边长度,其值应符合技术要求(2)的规定。
(3)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对角线,其值应符合技术要求(3)的规定。
(四)检定后形成校准记录,填写试模校准记录。
第七条砂浆试模检验方法(一)用于测试砂浆力学性能试验和测试长期性能及耐久性试验制作试件用模具,检验周期一年。
(二)技术要求(1)砂浆试模应由铸铁或钢制成,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平面光滑,并不应有任何砂眼或缺陷。
(2)试模尺寸 70.7×70.7×70.7mm 每边70.7±0.1mm(3)组装后两对角线相差不超过1mm,连接面缝隙小于0.2mm,相邻面直角偏差小于0.30。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1目的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大部份计量器具送检外校,其中对游标卡尺、钢直尺、钢卷尺、塞尺和电子秤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游标卡尺、钢直尺、钢卷尺和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校准基准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外校合格的钢直尺,外校合格的钢卷尺,外校合格的电子称。
4环境条件室温,正常湿度中进行。
5校准步骤5.1游标卡尺5.1.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1.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1.3取一块长、宽、厚尺寸不等的作量块(尺寸在卡尺量程之内),用外校合格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宽度、厚度尺寸并记录,作为标准尺寸。
5.1.4内校游标卡尺连续对量块长、宽、厚尺寸测量,记录在《内校记录》。
5.1.5内校游标卡尺所测数据及标准尺寸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否则,需调整再次校准,如均达不到要求,外送维修校准或报废停用。
允许误差范围为±0.02mm内。
5.1.6校准周期:12个月。
5.2钢直尺5.2.1检查钢直尺是否弯曲,刻度是否清晰。
5.2.2将外校合格后的钢直尺平放在工作台上,与内校钢直尺平行靠近放在工作台上,将两根钢直尺零基准线对齐,对照每个刻度是否对齐,并作判定记录,取钢直尺不等值的至少三组数据记录在《内校记录》上。
5.2.3对量块用外校合格的钢直尺测量数据,并作记录,作为基准尺寸。
然后用内校钢直尺测量三次数据并作记录。
5.2.4允许误差为±0.5mm,对2、3两项综合评定,在计可范围内判定合格,超出许可范围判定不合格停用。
5.2.5新购钢直尺必须内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5.2.6校准周期:12个月。
5.3钢卷尺5.3.1检查钢卷尺是否破损,零点勾是否正常,刻度是否清晰可用。
5.3.2将外校合格钢直尺平放在工作台上,钢卷尺零点勾住钢直尺,对照比较钢卷尺刻度是否与钢直尺刻度对齐。
5.3.3对内校钢卷尺刻度超出基准钢直尺长度时,可分段进行。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1 目的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1. 温度: 23 ±2 ℃2. 湿度: 50 ±20 %RH6 校验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6.1.1 校检项目:1. 外观检查2. 示值误差检测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 校验标准6.1.4 校验步骤:1. 外观检查: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
(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
测量点如下图(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6.2.1 校检项目:1. 外观检查2. 示值误差检测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1. 外观检查:(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
实验室计量器具校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计量器具校准操作规程一、校准操作目的及范围校准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室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精确性。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各种计量器具的校准操作。
二、校准操作的要求1.校准操作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校准结果的真实有效。
2.校准操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其姓名和资格证书编号。
3.校准操作应在有利于减小外界干扰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与其他设备、物品和人员接触。
4.校准操作前,应对所需校准的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的完好性和适用性。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上级并予以相应处理。
5.校准操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校准操作的步骤1.校准前准备(1)确认校准仪器的型号和规格,并对其进行清洁和检查。
(2)确认校准仪器的校准日期和有效期限,并检查其校准证书的完整性。
(3)准备校准所需的标准器具和校准样品。
(4)确认校准操作的环境条件和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校准操作(1)按照校准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2)根据校准要求,使用标准器具对校准仪器进行校准,记录校准值和校准结果。
(3)如果校准值与标准值存在偏差,记录偏差值和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4)定期检查校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准确度,并记录检查结果。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校准操作记录(1)记录校准操作的日期、时间、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校准人员等基本信息。
(2)记录校准仪器的校准值和校准结果,并标明与标准值的偏差。
(3)记录校准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并记录调整和修正的方法和结果。
(4)记录校准仪器的检查结果,包括工作状态、准确度等信息。
四、校准操作的验证1.校准操作的结果应与校准证书的校准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校准操作的记录应由相关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
3.校准操作的验证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作为日后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计量器具校准程序

计量器具校准程序一、目的:为使公司新购与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保持正确度与精确度,避免因磨损或其他误差而影响品质判断。
二、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计量标准设备的校准。
三、职责:3.1品质部负责检测设备、计量设备的送检、封存、启用、降级、报废、限用等管理和控制,制定校准/验证计划表,建立台帐,状态标识等质量记录。
3.2品质部检验员负责试验室检测设备的维护保护,并编制有关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校验规程。
3.3品质部负责编写计量器具内部校验规程,内校员负责对公司所有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校准并建立计量器具履历表。
3.4使用部门:日常维护与异常送检,并协助工艺工程部做好台账工作。
四、定义:4.1免检验4.1.1不用于产品品质上的量测,仅限于参考等使用,以及对计算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
4.2外校4.2.1凡需校验,而本公司无法自行校验的计量设备都要外校。
4.3新设备4.3.1凡需校验,而购入时间不到一年新设备。
五、作业流程:5.1校验系统需求鉴别:5.1.1品质部应查清进料、过程、成品等各阶段检验作业所需的计量器具(设备),并依料品的特征要求审查其适用性(测量项目、范围),并确定准确度和精确度。
5.1.2 清查与审查后,由工艺工程部建立《计量器具清单》和《量规器具履历表》。
5.1.2.1如属于免校验者,品质部确认后贴上黄色“免校”。
5.1.3校准周期:5.13.1外校和内校周期:1年。
5.2新购计量器具(设备)验收程序:5.2.1需求单位:申请购计量器具(设备),填写《申购单》,总经理审批。
5.2.2采购人员:依据《采购管理程序》订购,并于交货时通知相关部门验收。
5.2.3验收:5.2.3.1规格与精度的验收:如计量设备购入时,已有国家计量单位发“鉴定合格证”者,或提供数据符合“合格”接收,则可以“合格”验收。
否则,应送外计量校准或本公司自行计量校准。
5.2.3.2相关文件验收:计量器具(设备)须附件使用或操作说明书.(相关部门保存拷贝件,原件由品质部保存)。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普通及指针式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
3校准用基准物质外校合格的标准块规(量块)4环境条件室温。
5校准步骤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先取一块10mm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5.4连续测量三次,允许误差±0.02mm;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在度量过程中卡尺要和被测量块同方向平值。
5.5用同样的方法,用以下基准量块逐个度量,50mm允许误差±0.02mm;100mm允许误差±0.02mm;(50m m+100mm )允许误差±0。
04mm、(100mm+50m m+70m m+80mm )允许误差±0。
06mm、每个量程必须测量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
5.6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同样大小的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的50mm 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游标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靠紧两基准面后再读数,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部校准表》内,测量值与标准值允许误差±0。
02mm。
5.7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
5.8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内校记录表.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钢尺、卷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进料检验所使用的钢尺、卷尺。
3校准用基准设备外校合格的钢尺(精度0。
5mm)4环境条件室温。
5校准步骤5.1 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2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1 目的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1. 温度: 23 ±2 ℃2. 湿度: 50 ±20 %RH6 校验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6.1.1 校检项目:1. 外观检查2. 示值误差检测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 校验标准6.1.4 校验步骤:1. 外观检查: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
(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
测量点如下图(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6.2.1 校检项目:1. 外观检查2. 示值误差检测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1. 外观检查:(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本指示规定了公司自行校准的计量器具校准方法、接受标准及校准周期。
1、范围:校准包括
1、电子天平
2、外径千分尺
3、钢卷尺
三、权责岗位:品控
四、指示内容:品控员每半年对可自行校准的计量器具进行校准。
五、电子天平校准方法
5.1、计量标准器具
名称/型号:砝码测量范围/准确度:50g~200g/M2级
5.2、校准环境要求
温度:21℃湿度:68%RH 其它:
5.3、校准方法
5.3.1、按TARE键将天平置零。
5.3.2、按下CAL键,天平将显示满量校准值。
5.3.3、按照天平所显示的重量放置标定砝码,然后按MODE键,天平显示“ACAL”,然后回到正
常称量模式。
5.3.4、重复5.3.1~5.3.2步骤,按一下TARE键天平显示满量程以内的某点,按照天平所显示
的重量放置标定砝码,然后按MODE键,天平显示“ACAL”,然后回到正常称量模式。
5.3.5、如果天平显示“NOCAL”,请检查标定砝码和称量环境,天平应远离有气流及振动的环境。
5.4、接受标准
检定项目允许误差准确度标准器具
200g ±20mg 一级 200g标准砝码
300g ±30mg 一级 300g标准砝码
六、外径千分尺校准方法
6.1、计量标准器具
名称/型号:量块测量范围/准确度:0.5~1.5mm/4等
6.2、校准环境要求
温度:20℃湿度:68%RH 其它:
6.3、校准方法
6.3.1、将千分尺测量下限调至正确位置(即归零)。
6.3.2、分别用0.5mm、1.5mm的量块测量,查看测量值。
6.4、接受标准
检定项目允许误差准确度标准器具
0.5mm ±0.010mm 一级 0.5mm标准量块
1.5mm ±0.015mm 一级 1.5mm标准量块
七、标准器具管理规定
7.1、标准砝码:
砝码必须存放在专用器具盒内,并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使用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不允许直接用手拿取,砝码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碰撞。
砝码由计量员专门保管,不得随意外借,计量员依规定要求按时将砝码外送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砝码明细表
7.2、标准量块:
量块必须存放在专用器具盒内,并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使用时必须带洁净手套,不允许直接用手拿取,量块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碰撞。
量块由计量员专门保管,不得随意外借,计量员依规定要求按时将量块外送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八、注意事项
所有标准器具存放环境必须有防护措施,不允许放在阴暗潮湿或酸性的环境里。
九、记录
14.1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