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形成的条件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6.3.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6.3.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堂检测素养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概念·诊断】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②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③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④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⑤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解析】选①③④⑤。

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①不合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②合理;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③不合理;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增加了氧气,环境也发生了进化,④不合理;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⑤不合理。

2.(2019·山东学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选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3.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由于突变和选择因素不同,其基因组成可能会朝不同方向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有生殖隔离;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4.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是( )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选D。

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

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

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的进化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纯种黑檀体长翅果蝇和纯种灰体残翅果蝇正、反交得到F1均为灰体长翅,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9:3:3: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本黑檀体长翅果蝇产生两种配子,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黑檀体残翅的出现是由于F1雌雄果蝇均发生了基因重组C.F1灰体长翅果蝇的测交后代中,重组类型占50%D.果蝇F1和F2群体中残翅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改变2.(202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果蝇3号染色体可发生不同位置的片段颠倒(倒位)。

调查某山脉不同海拔地区野生果蝇种群中三种不同倒位变异(ST、AR、CH)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研究者推测温度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B.据表可知AR变异更适应高海拔环境C.不同温度饲养该地果蝇可检验此推测D.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A地三色堇主要依靠B地昆虫传粉,在20年中,A地的三色堇花朵小了10%,花蜜产量减少20%,自花授粉的比例增加了25%,传粉昆虫造访减少,同时期B地的昆虫也在大量减少。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色堇和传粉昆虫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B.A 地三色堇发生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色堇中与自花授粉有关基因的频率升高D.自花授粉有利于增加三色堇的遗传多样性4.(2024北京房山高三一模)人类8号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旧世界猴和新世界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从祖先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8号染色体上的特异性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的参考D.不同生长环境诱导产生的不同变异导致祖先进化方向不同5.(2024北京顺义高三一模)雄性长尾寡妇鸟长着极长的尾羽,科研人员将其尾羽剪短,把剪下的部分粘到其他雄性个体的尾羽上,使之超出自然长度。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掌握物种的概念1.(2019湖北宜昌高二下期中)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大、小两种草履虫2.(2020湖北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易错)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C.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同时出现的D.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题组二归纳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2020安徽马鞍山二中高二期中)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A.地理隔离的结果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4.隔离的实质是()A.地理隔离B.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5.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易错)A.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B.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C.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D.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6.(2020北京朝阳高三期末)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不同C.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D.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只能通过a到达c7.(2020山东青岛高一期中)根据隔离发生在受精前或受精后,可将隔离分成受精前的生殖隔离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的现象属于地理隔离C.老虎和狮子产生的虎狮兽不可育,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D.物种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8.如图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新物种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渐变式和骤变式形成新物种都需要经过bB.b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C.c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d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基因库与原来物种的基因库有所差异9.据媒体报道,数十年前小龙虾因人为因素而进入苏格兰,但因为缺乏天敌,小龙虾在苏格兰泛滥,成为入侵物种。

形成新物种的条件

形成新物种的条件

形成新物种的条件
形成新物种的条件
物种的形成是进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许多年代。

因此,形成新物种的可能性相当小,除非满足一定条件:
首先,进化是必不可少的物种形成的先决条件。

只有当生物之间进化及其衍生出许多变异型时,新物种才可能出现。

它的进化取决于改变的复杂程度,由基因改变,例如染色体和DNA交叉,以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或空气污染等。

其次,物种的分离是至关重要的,物种之间的隔离程度在物种形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群间的分离是物种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便它们可以由不同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结合形成不同的物种。

最后,新物种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物种之间的混合。

由于基因的交叉及其衍生,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合将产生新的个体特征,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总之,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包括进化、物种分离和交叉混合。

在物种形成时,满足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催生新物种。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浙科版生物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物体细胞结构的中心是细胞核D、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无性生殖2、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B、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进化过程中物种的形态和结构会发生变化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 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C. 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细胞膜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转换成哪种形式的能量?A. 电能B. 化学能C. 机械能D. 热能5、在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因为需要光能。

B.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和氧气,反应式为:6CO₂ +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 6O₂。

C.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D. 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是水的分解,第二阶段是二氧化碳的固定。

6、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

B. DNA分子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

C. DNA分子的两条链通过氢键连接。

D. DNA分子的两条链在空间上完全对称。

7、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细胞膜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没有蛋白质成分。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作用。

C.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全透性,任何物质都能自由通过。

D.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都不可以移动。

8、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使用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

B.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高。

2022年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二十一生物的进化

2022年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二十一生物的进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8.如图为测定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比较,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方面的证据 B.该序列比化石更能直接表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响尾蛇与人之间亲缘关系比其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远 D.人与猴亲缘关系最近 【解析】选D。这是生物进化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A错误。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 证据,B错误。生物之间氨基酸序列差异越小,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生 物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差别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可见响尾蛇与人 之间亲缘关系比其与猴之间亲缘关系近,C错误。图中人与猴之间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小,亲 缘关系最近,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4.(2022·临沂模拟)《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0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 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否定了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的说法 【解析】选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 汰,A正确;用进废退是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来的,B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C错误;达尔文认为通过选择作用,变异的性状得 到了积累并遗传下来,D错误。
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 是( ) A.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 B.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 C.A基因的频率为0.25时,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5 D.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 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生物进化中的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中的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中的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下,逐渐发展适应环境的改变。

在进化的过程中,新物种的形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进化中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机制之一。

它指的是在自然界中,个体适应环境的差异会导致其在繁殖过程中有所不同的生存机会。

在适应环境的作用下,一些个体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和繁殖率,逐渐形成了新的物种。

例如,达尔文的雀鸟进化研究中,嘴喙形状的差异在不同食物资源的选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而导致了不同的物种形成。

2.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

在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基因重组等现象,导致后代与父代之间存在差异。

这些遗传变异在后续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繁殖过程中,遗传上的突变可以导致个体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有利于生存和繁殖,从而形成新物种。

3.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种生物种群被某种地理障碍物(如山脉、河流等)分隔开来,使得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限制,这就为新物种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隔离的环境中,不同的种群在适应环境的选择下,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并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4. 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是新物种形成的关键。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决定其生存和繁殖机会的重要因素。

当某个生物种群适应了一种新的环境条件时,可能会形成适应该环境的新物种。

例如,克里奥布莱克鱼体内的特殊结构对于在深海环境中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克里奥布莱克鱼形成了一个新的、适应深海环境的物种。

5. 基因流失和基因流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基因流失和基因流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基因流失指的是在种群分化过程中,某些基因在其中一个种群中逐渐丧失,从而形成独特的特征。

基因流动则是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流,导致种群间存在共享的遗传信息。

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可以促进新物种的形成。

综上所述,生物进化中新物种的形成是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地理隔离、适应环境、基因流失和基因流动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A.古代的鲨鱼B.古代的恐龙C.古代的鸟类D.古代的爬行类正确答案是:D.古代的爬行类。

2、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下列哪一类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进步性变化最大?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和哺乳类正确答案是:D.鸟类和哺乳类。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隔离B.自然选择C.生存斗争D.人工选择正确答案是:A.隔离。

二、填空题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隔离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新物种的形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是________,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个体。

三、判断题1、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正确答案是:对。

2、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的方向决定的。

()正确答案是:错。

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在生物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生物进化”这个概念。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环境、改变形态和功能的过程。

它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也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命起源的重要途径。

一、生命起源与早期演化生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40亿年前,那时地球上还没有现在的生命形式。

科学家们认为,生命的起源可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错误,逐渐形成的。

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了DNA和RNA的出现。

在生命起源后的数亿年里,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逐渐丰富起来,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动植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物形式出现。

这个过程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适应环境:生物在生存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物种形成的条件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物种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一种生物,与同种生物能够繁殖可育后代,但与现有的所有其他生物都存在生殖隔离,也就是无法产生后代或者无法产生可育后代,那么这个物种就是一个新物种。

现代进化论认为,物种形成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
1、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中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自然选择等因素作用于可遗传的变异,使种群的遗传结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3、不同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而加深了性状分歧,逐渐形成亚种,一旦出现了生殖隔离,亚种就变成了新种。

此外,在植物界异源多倍体的产生亦可导致新种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