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解读

红楼梦诗词解读红楼梦诗词解读一、导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瑰丽多姿的古代小说长卷”。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逐一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带领读者领略其中的美丽与哲理。
二、“黛玉葬花”系列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首诗出自第五十七回,黛玉在芳官的葬花活动中,由于伤感失落而写下。
诗中表达了黛玉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并以此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2. “葬花吟”这是黛玉在第九十七回出殡时写下的诗,表达了她对自我的颓废和对人世间事物的无奈和痛惜。
通过婉转悲伤的词句,展示了黛玉敏感的情感世界和对命运的无奈感。
三、“秦淮烟草之歌”1. “斜阳照墨池,绿水青芙蓉。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窗。
”这是贾宝玉在第五十九回到花袭人府中时,对即将过去的时光感叹所写的词。
词中抒发了他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意境。
四、“蝶恋花”系列1.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悲悼暴风雨中重逢时的对话。
贾宝玉用此词来表达他对黛玉的爱慕之情,将黛玉比作花朵,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纯洁美丽的赞美。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贾宝玉在第二十五回梦游大观园时所见的画面。
词中以文人意境描绘出了一树牡丹的美态风姿,将牡丹与少女相比,表达了作者对花与人之美的联想和赞美。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一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贾宝玉在红楼初建时,对庆幸自己遇见的人与事表示感慨时所写的词。
以红楼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激之情。
六、“夜雨寄北”系列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是贾宝玉在第十六回悼薛蟠时写下的词,以形容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词句婉约而凄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七、结语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集诗词之美于一体的艺术之作。
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享_优美古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享_优美古诗词鉴赏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诗词鉴赏分享,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姽婳词三首(第七十八回)【说明】贾政与众幕友谈及恒王与林四娘故事,称其“风流隽逸,忠义感慨”,“最是千古佳谈”,命贾兰、贾环和宝玉各吊一首。
贾政所叙述的情节是作者利用了旧有明代传说史事而加工改缉的(参见附录)。
“姽婳(音鬼画)”一词初见于宋玉《神女赋》,形容女子美好贞静,所以小说中说,加以“将军”二字更见奇妙。
其一(贾兰)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注释】1.“捐躯”二句——自从林四娘为报答恒王对她的恩宠而拋掉自己生命的那一天之后,青州地方的泥土也是香的了。
“土亦香”各种脂本都一致,程高本作“土尚香”,不对。
“此日”并非“今天”,而是指“捐躯”的“那一天”,所以不该用“尚”字。
诗句语法常与口语有别,这两句应如上面所解说的。
青州,府名,在山东,明初改益都路置,治所在益都(今益都县)。
其二(贾环)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注释】1. 红粉、将军——皆指林四娘。
上句是写恒王生前,下句是为恒王死后。
意未休,心中愤恨不止。
2.讵能——怎能。
戚序本、程高本作“谁能”,连上句意,贾环说她本为道义上酬德,非真能有所作为,以“讵”字为是,从庚辰本。
3.谁题——程高本作“好题”,戚序本作“诗题”,从庚辰本。
这两句中“风流”、“忠义”、“千古”等词,全搬用贾政称道林四娘的话。
其三(贾宝玉)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减,一战再战不成功;腥风吹折陇中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世事如梦,百转千回,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
手执墨笔,曹雪芹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
红楼不见,梦依旧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花名签酒令八首(第六十三回)【说明】夜宴中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的诗句,极大部分均可在旧时十分流行的《千家诗》选本中找到。
因为人们比较熟悉,所以只要提起一句,就容易联想到全诗,这就便于作者采用隐前歇后的手法,把对掣签人物命运的暗示巧寓于明提的那一句诗的前后诗句之中,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这种“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其缺点是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感觉,这多少反映了作者有些许宿命论的思想。
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倒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
这应该说是有价值的艺术经验。
为了揭其所隐,在下面的注中都全引了原诗。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释】1.“任是”句——出唐代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
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
曰:‘吾岂效儿女子邪?’”【鉴赏】花签上的诗句虽切合宝钗灵魂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但作者引此句的主要用意还在于隐原诗的末联(“芙蓉”句也与黛玉敌不过宝钗的情势巧合)。
这里韩弘是借来比宝玉的,因为“功成”一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所以皈依佛门、修炼得道等都可以说“功德圆满”。
宝玉的“悬崖撒手”正是一种斩断缠绵情意、不肯“效儿女子”之态的决绝行为,而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
红楼梦里的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里的诗词及赏析红楼梦里的诗词及赏析导语:《红楼梦》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
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中国古典管理思想,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一脉相承。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红楼梦里的诗词及赏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红楼梦里的诗词及赏析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诗词鉴赏】此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这首诗。
贾雨村脱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样的诗。
诗的前两句平乎,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
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你看这个落魄的穷书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热切,野心多大,又多么厚颜无耻!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确有人在的。
甄士隐此时还看不透他的品质,只是爱他的才华,所以极口称赞:“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
可贺!可贺!”在甄士隐资助下,雨村进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诗词鉴赏】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
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
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以下是对红楼梦中最美的十首诗词的鉴赏,供参考:1.《红楼梦·葬花吟》这是林黛玉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她以花喻己,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2.《红楼梦·咏白海棠》这是薛宝钗的诗作,她以白海棠为题,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和纯洁。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钗端庄稳重、雅致大方的性格。
3.《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风雨之夜为背景,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展现了黛玉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性格。
4.《红楼梦·咏月》这是贾宝玉的诗作,他以月亮为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意境深远,展现了宝玉聪明灵动、率真自然的性格。
5.《红楼梦·咏菊》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菊花为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黛玉才华横溢、傲然独立的性格。
6.《红楼梦·中秋夜宴》这是贾府中秋之夜的宴饮赋诗,展现了贾府繁华昌盛的景象。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展现了贾府家族的荣耀和尊贵。
7.《红楼梦·咏史》这是贾宝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他以历史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玉博学多才、深思熟虑的性格。
8.《红楼梦·咏雪》这是薛宝琴的诗作,她以雪为题,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和纯洁。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琴清新自然、明丽动人的性格。
9.《红楼梦·咏风筝》这是探春的诗作,她以风筝为题,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探春聪明能干、果敢决断的性格。
10.《红楼梦·咏蟹》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螃蟹为题,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感慨。
最新《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汇编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一、石头记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
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
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
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红楼梦诗词及鉴赏篇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奇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
石头的经受,便是贾宝玉的经受;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曹雪芹的影子。
《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如今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
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由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知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荣禧堂联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诗词鉴赏】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
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
“荣禧堂”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宝”,这在当时社会是至高无尚的荣耀了。
红楼梦诗词精华欣赏

红楼梦诗词精华欣赏红楼梦诗词精华欣赏 1警幻仙姑赋(第五回)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说明】这首赋描写了贾宝玉梦中遇到的仙女的风姿。
【注释】1.坞——小的障堡。
柳坞,柳树成林如屏障。
2.乍——初。
3.但行处,鸟惊庭树——说仙姑容貌美丽。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本说人之美,鱼鸟则惊。
后转以“鱼入鸟飞”形容女子之美。
4.影度回廊——先见曲廊上身影移动。
5.仙袂(mei妹)乍飘兮——袂,衣袖。
兮,语助词,相当于“啊”或“呀”。
6.麝兰——香料,香草。
馥郁——芳香浓烈。
7.荷衣——用荷花制成的衣服,神仙所着(见屈原《九歌·少司命》)。
8.环佩——古人身上的佩玉,行动时相碰叮叮作声。
9.靥笑春桃——脸上笑靥艳如桃花。
古人常言“桃花似笑”。
10.云堆翠髻——乌黑的发髻如云隆起。
古代女子有一种梳得很高的发式叫云髻。
堆,隆起。
“翠”、“青”、“绿”等词,常代“黑”作形容发色的修饰词。
11.唇绽(zhan 站)樱颗——嘴唇好象樱桃绽裂。
12.榴齿——形容齿如石榴颗粒。
13.楚楚——原义鲜明的样子,引申为好看。
14.回风舞雪——形容身姿蹁跹。
15.满额鹅黄——六朝时,妇女于额间涂黄色为饰,称额黄,到唐代还保持着这种妆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1):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
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
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
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诗词鉴赏(2):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
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内含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
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以前心爱的完美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
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
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个性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
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
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
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
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
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
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
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红楼梦诗词鉴赏(3):赞娇杏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诗词鉴赏】赞语,是评论,并不就是赞美。
第二回书写贾雨村当官回来,从大轿里瞥见在街上买线的娇杏,就送来彩礼,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
之后贾雨村正妻死了,娇杏就做了正夫人。
作者这一联就是对此发的感叹。
娇杏回头看雨村,本出于好奇,并无爱慕之意。
但是就因这样一个偶然机缘,由一个被人役使的卑贱丫鬟,成了役使别人的阔太太。
脂砚斋批语说,“娇杏”就是“侥幸”(《红楼梦》人名常用这种谐音手法,如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之类)。
丫鬃娇杏成了主子,但是她侍候过的主子小姐英莲却沦为奴婢。
作者借这些情节表现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荣枯不定,慨叹人世无常。
即使在这些小地方,也见作者苦心。
红楼梦诗词鉴赏(4):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诗词鉴赏】此诗出此刻第一回中。
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这首诗。
贾雨村脱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样的诗。
诗的前两句平乎,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
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你看这个落魄的穷书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热切,野心多大,又多么厚颜无耻!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确有人在的。
甄士隐此时还看不透他的品质,只是爱他的才华,所以极口称赞:“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
可贺!可贺!”在甄士隐资助下,雨村进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5):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诗词鉴赏】这首曲子,出此刻第一回中。
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之后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
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
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但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
但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
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
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
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比较,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这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好处。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
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
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
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资料,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
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样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
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
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
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就应盲目信从。
红楼梦诗词鉴赏(6):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诗词鉴赏】这首歌出此刻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
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