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质、有机溶剂、添加剂的研究教学内容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环保的储能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其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借助添加剂来改善电解液的性能。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会发生空化现象,即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不均匀。
这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和内阻增加,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
添加剂可以通过控制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和稳定性,减缓空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其次,添加剂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和材料特性的限制,存在着过热、短路和燃烧等安全隐患。
添加剂可以作为界面活性剂,调节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电池内部的过电位和电解液的挥发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第三,添加剂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性能。
在低温下,锂离子的迁移和扩散速率会降低,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
通过加入某些添加剂,可以降低电解液的凝固温度,增加电解液的离子传导性,提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工作性能。
此外,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添加剂可以调整电解液的PH值和电化学窗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池效率。
一些添加剂还可以减少电解液中的气体生成,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功率密度。
然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下降,由于致热反应的发生,增加了电池的自发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其次,一些添加剂的使用会导致电解液的电导率下降、电池内部结构的破坏和电极材料的腐蚀,影响电池的性能。
总结而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剂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温度性能和充放电性能。
锂电池电解液分析报告

锂电池电解液分析报告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锂电池电解液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首先,在物理性质方面,锂电池电解液呈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其密度为1.2 g/cm³,属于常规电解液的范围。
这表明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化学成分方面,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锂盐主要包括氟化锂、磷酸锂等,有机溶剂一般为碳酸酯类、聚醚类和有机硅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电解液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本次样品中,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由氟化锂和碳酸酯类有机溶剂组成,其配比为1:3。
这种配比在保证锂离子传导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电解液的粘度和燃烧性,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锂电池电解液的导电性是考察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实验测得,样品的电导率为0.6 mS/cm,符合锂电池电解液的导电性要求。
这表明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电离能力和离子传导性,能够有效地支持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最后,锂电池电解液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对于保障电池的安全和寿命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在100℃的高温条件下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无明显的分解和水解反应。
此外,样品经过1个月的长期储存后,其化学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综上所述,本次分析报告对锂电池电解液进行了全面、准确的评估。
通过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导电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分析,得出了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稳定性和耐热性的结论。
这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锂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锂离子电池新型电解液添加剂研究与开发

锂离子电池新型电解液添加剂研究与开发摘要:锂电池的广泛使用,产业迅速扩大,为锂电池的技术的更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现阶段正负极材料,隔膜技术正在更新换代中,锂电池的不同的使用条件,要求锂电池具有不同的特性,电解液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功能的发挥需要电解液添加特殊添加剂对电池性能如工作电压、能量密度、寿命、温度范围、安全性能等。
故各种功能添加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主要有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导电添加剂和高低温添加剂,多功能添加剂,磺酸酯、硼酸酯、磷酸酯、氟代碳酸酯、腈类、酸酐和锂盐等添加剂逐渐成为热点。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阻燃剂;1引言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将添加剂分为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加剂和多功能添加剂四类,引进新型成膜添加剂,使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验证该添加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有效的成膜添加剂不仅能提高电极的可逆容量,而且能显著提高电极的倍率充放电性能。
2 添加剂概述从作用机制上看,添加剂可以分为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导电添加剂和多功能添加剂。
成膜添加剂用于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形成优良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实现电解液与电极间良好的相容性,从而拓宽电解液的种类和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
有机成膜添加剂包括亚硫酰基添加剂、磺酸酯添加剂、卤代有机化合物和碳酸酯类化合物。
目前报道的无机成膜添加剂种类很少,除CO2、SO2这些气体添加剂以外,无机固体添加剂只有Li2CO3和NaCIOs.阻燃添加剂能够在受热时释放出具有阻燃性能的自由基,该自由基可以捕获气相中的氢自由基或氢氧自由基,从而阻止氢氧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使有机电解液的燃烧无法进行或难以进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目前,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化合物大多为有机磷化物、有机卤化物和磷-卤、磷~氮复合有机化合物,我们分别称之为磷系阻燃剂、卤系阻燃剂和复合阻燃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都有它的身影。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优化及其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电解液的组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溶剂是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二甲基碳酸酯等。
锂盐则是电离的主要来源,不同的锂盐对电解液的性能影响不同。
添加剂是一些辅助组分,如氟化物、硫酸酯等,可起到调节电极反应、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化电解液界面等作用。
二、电解液性能电解液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运行、寿命、安全性均具有影响。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电解液性能指标。
1. 锂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是指电解液中离子输运的速率。
电解液的离子传递速度越快,电池输出功率就越高。
目前,常用的电解液主要采用含有配位膜的锂盐来提高电解液的离子传递速率。
2. 耐受低温性能电解液在低温下的性能对电池的运行很关键,因为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充放电效率均会受到影响。
因此,电解液的耐受低温性能也是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3.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电解液在高温下的耐受性,也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安全性能指标。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遭受一些温度异常的情况,如果电解液不能够耐受这些极端的高温,则会导致电池安全性能下降。
4. 漏电流漏电流指电池在长时间放置后的失效现象,率先表现在电解液中。
漏电流过大会导致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加快、寿命缩短以及安全性下降。
三、电解液的优化为了优化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电解液的优化。
1. 选择锂盐不同的锂盐具有不同的离子传递能力和溶解度,选择合适的锂盐可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能。
2. 利用添加剂添加剂对电解液的粘度、稳定性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可有效地提高电解液的性能。
3. 引入浓度梯度电解液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浓度是均匀分布的。
锂电池电解液详解培训资料

- 155.9 >300 >100
Y
Li+[N SO2CF3)2]简称LiTPSI
-
286.9 234b
>100
Y
2. 3 电解液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不与锂反应的非质子溶剂
常用有机溶剂
1. 烷基碳酸酯 alkyl carbonate
碳酸乙烯酯 EC, 碳酸丙烯酯 PC, 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已酯 DEC, EMC等
等
石墨电极循环伏安图
(a)不含 VC
b) 含 5% VC
首次充电过程中先于溶剂化锂离子插层建立起优良的SEI 膜,允许锂离子自 由进出电极而溶剂分子无法穿越,从而阻止溶剂分子对电极的破坏,提高电 极的嵌脱锂容量和循环寿命
Comparison of the Rsei–E plots for the Li/graphite cells without and with vinylene carbonate, which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first cycle.
2. 2 锂盐
分类 无机阴离子盐
有机阴离子盐
分子式
LiPF6
LiBF4 LiClO4 LiAsF6 LiCF3SO3,LiN(C2F5SO2)2, LiC(CF3SO2)3 LiN(CF3SO2)2等
LiPF3(C2F5)3, Li(C4F9SO2)(CF3SO2)N等 LiBOB 等
备注 应用最广 不稳定,电导率低 高温或高电压危险 有毒
/F.m-1
red ox
结构图
碳酸乙烯酯
88.6
Ethylene carbonate
EC
丙稀碳酸酯
锂电池电解液培训资料

02
各国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如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
理条例》等。
行业标准
03
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如锂电池行业协会制定的电
解液使用规范等。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创新与突破方向
新型电解液材料研发
探索新型的电解质材料,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 安全性。
电解液生产工艺改进
碳酸酯类电解液
最常见的电解液类型,具有高电导率、低粘度等特点,广泛应用 于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醚酯类电解液
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粘度,适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但易 燃易爆,安全性较差。
氟代碳酸酯类电解液
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稳定性,对环境友好,但成本较高,且合成难 度较大。
02 电解液的制造工艺与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电解液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电解液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研究电解液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
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
1 2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锂电池电解液 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多,锂电池电解液市场的竞争 将更加激烈。
电解液在锂电池中的作用
电导介质
电解液是离子传输的媒介,能够确保 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快速、有效地传 输,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阻燃剂
调节电池性能
电解液的种类和组成对锂电池的电化 学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具有 重要影响。
电解液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有助于提 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电解液的种类与特点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课件

电解液主要由溶剂、锂盐和其他添加剂组成。其 中,溶剂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决定了电解液的 基本性质;锂盐是传导锂离子的介质;添加剂则 可改善电解液的某些性能。
02
电解液的物理化学 性质
电导率
总结词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液传导电流能力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电导率决定了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速度,进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高 电导率的电解液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乳化法
将锂盐、有机溶剂和水等原料混合,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稳定的乳液,再经过蒸发、 冷却等处理得到电解液。该方法操作简便,环境友好,但乳化剂的用量和稳定性控制要
求较高。
电解液的优化策略
添加剂改性
有机溶剂优化
通过添加特定的添加剂,如成膜剂、 阻燃剂、导电剂等,改善电解液的性 能。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添加剂的选 择和用量需经过精心设计。
03
同,但都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研究高电压下的电解液稳定性,以适应锂离 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阻燃电解液
开发具有阻燃性能的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安 全性,降低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降低成本与环保问题
要点一
低成本制备技术
研究电解液的低成本制备技术,如溶剂法、一步法等,以 降低生产成本。
要点二
绿色环保电解液
开发环保型的电解液,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使用可再生 资源或无毒溶剂等。
快速充电
02
03
循环稳定性
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电解液可 以降低内阻,允许电流更快地通 过,从而缩短充电时间。
良好的电解液可以减少电池在充 放电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提高电 池的循环寿命。
安全性能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知识课件

评价电解液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电导率、稳定性、闪点、粘 度等。其中,电导率决定了离子传输的速度和效率,稳定性 则关乎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2
离子池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特性与要求
特性
高电导率、稳定性好、低黏度、 低蒸发率、低凝固点等。
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 性,能够传递锂离子,并且对电 极材料无腐蚀作用。
VS
遵守法规
生产和使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应遵守相关 法规和标准,确保其安全、环保和质量可 靠。
04
解液的市与 景
电解液的市场需求与规模
市场需求
随着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进而带动电解液市场的 需求。
市场规模
全球电解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种类与优缺点
01
02
03
种类
锂盐电解液、有机溶剂电 解液、固态电解质等。
优点
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 保等。
缺点
易燃易爆、对温度敏感、 成本高等。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应用
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储能 系统等。
发展趋势
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降低成本、 开发新型电解质材料等。
电解液的毒性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有有机溶剂和电解质盐,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毒性。
处理方法
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处理废弃的电解液,避免随意排放和丢弃;同时,应积极研发环保型的电解液,降低对环 境的危害。
电解液的安全与环保标准及法规
国际和国内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保险商试 验所(UL)等国际机构以及中国、欧盟 等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关于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及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要求
要求一
溶液在其中的溶解度大,缔合度小。(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有足够 高的介电常数。)
要求二
液态度范围宽,至少在-40—70℃间保持液态。
要求三 形成的锂盐电解液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电导率高,尤其具有较高
的锂离子电导率。
要求四 电化学稳定性好,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好大于4-5伏,安全性好,
碳酸乙烯酯具有较高 的介电常数,它的主 要分解产物能在石墨 表面形成有效、致密 和稳定的 SEI 膜,目 前已成为大多数有机 电解液的主要溶剂成 分。
16
04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 PART FOUR 添加剂的研究
电解液中添加剂的特点
较少的用 量即能改善 电池的一种 或几种性能。
对电池性 能没有副作用, 不与构成电池 的其它材料发 生副反应。
无闪燃点或闪燃点高。
要求五 无污染或环境污染小。
常用溶剂的一般性质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研究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种溶剂可同时满足优良电解液的多中要求。
因此使用混合溶剂,实现扬长避短是优化电解液体系的重要途径,混合溶剂的出 发点是借助不同的溶剂体系,解决电解质中制约电极性能的两对矛盾,一是在首 次充电过程中,保持较高点电势下建立SEI膜;二是降低体系粘度。
因此必须通过添加剂对锂离 子电池进行过充电保护,提 高其使用的安全性。根据不 同的防过充作用机理,常用 的防过充添加剂可分为氧化 还原添加剂、电聚合添加剂 2类。
2一甲氧基萘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
采用2一甲氧基萘作为过充保护添加剂,研究了其对磷酸铁锂电池首次充 放电性能 、常温循环性能和过充性能的影响。
2一甲氧基萘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
2一甲氧基萘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
本文采用了2一甲氧基萘作为 锂离子电池的添加剂,研究了其 对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性能和耐 过充性能的影能具有一定的效 果,同时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没 有影响。
价格相对较 低,没有毒性或 毒性较小。
与有机电 解液具有较好 的相容性,最 好能易溶于溶 剂中
从作用机理上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机电解液用添加剂 的分类:
改善电极SEI膜 性能的添加剂
控制电解液 中酸和水含 量的添加剂
过充保护添 加剂
提高电解液 低温性能的
添加剂
添加剂
改善电解液与 电极表面间润 湿性的添加剂
优点: (1)能够在电极上,尤其是碳负极上,形成适当的SEI膜;
(2)能够对正极集流体实现有效的钝化,以阻止其溶解;
(3)有较宽广的电化学稳定窗口;
(4)在碳酸脂类溶剂中溶解度大,配制的电解液电导率较高,电池 内阻小,倍率充放电性能优良;
(5)有相对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缺点 如:对水分敏感、热稳定性差等缺点,易导致电池性能在高 温环境下严重恶化。
03 PART THREE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 溶剂的研究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研究
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组成部分,占电解液组分的 90%以上, 它的多项物理性能参数和电化学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有机溶剂必须在低电位下稳定或不和锂 片反应。
因此必须为非质子溶剂;同时极性必须高,以溶解足够的锂盐,得 到高的电导率。
图l为分别含 0%、2%、5%、7%2一甲氧基萘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以 0.05C的电流恒流充电4h,电压上限为3.65V,再用 0.1C的电流再次恒流充电 4h,电压上限为3.65V的电压/容量曲线;开始充电时电压瞬间升至2.25V,然 后上升趋势减缓,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平台,平台结束后,电压瞬间升高至 3.1V,之后电压升势变缓,最终完成充电。
CONTENT
01 背景
02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质的研究
03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 研究
04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剂 的研究
01 背景 PART ONE
02 PART TWO
对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质的研究
电解质溶质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溶质需要能够完全的溶解在非水溶剂中,并且溶解后的电解液中的 离子(特别是锂离子)需要有足够大的迁移速率。
(2)锂盐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 3 ) 阴离子在阴极表面需要有不会发生氧化分解,有足够的稳定性;
( 4 ) 阴离子不能够和电解液中的溶剂发生反应;
( 5 ) 不管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在整个电池中保持惰性,不和电池中其它组 成部分,例如:电池隔膜、电极材料、电池包装材料发生反应;
(6)阳离子应该是无毒的,并且不会和溶剂或者其他电池成分发生反应。
改善电解液 热稳定性添
加剂
过充保护添加剂
原因:当锂离子电池体系过 充电时,由于电池内部电压 随极化增大而迅速升高,从 而引发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 不可逆变化及电解液的氧化 分解反应,则负极会发生过 多的锂沉积,这将导致负极 材料结构的破坏,在短时间 内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并 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电池 的内压和温度迅速上升,进 而会引起电解液的燃烧甚至 电池的爆炸等不安全隐患。
在低温环境下,LiPF6由于电导率降低、SEI膜阻抗增加及离 子传递阻抗增加等原因,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在更广泛的温度范 围内的应用要求。
(2)双草酸硼酸锂(LiBOB)
优点 缺点
晶状的LiBOB比之前的锂盐更稳定。 能够在更宽的电化学窗口稳定存在。
它的分解温度达到302℃,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具有很好的过冲忍耐力。
形成的SEI膜阻抗太大。 它的离子电导率和溶解度都不高。 存在安全隐患。
(3)新型锂盐—二氟二草酸硼酸锂 (LiODFB)
优点: (1)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有较好的 离子电导率;
(2)可以在锂金属表面和石墨材 料表面形成高效的保护膜;
(3)在高电位下能够钝化铝箔;
(4)高温性能优异;
缺点: 与其它锂盐类似,LiODFB对环
感谢各位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境要求较高,比如在高水分的环境中, 草酸根的五元环发生开环反应形成CO-COOH基团。此开环反应在电池 首次循环中会形成1.5V的充电平台, 造成首次充放电效率降低。
(5)在低温下的循环性能和倍率 性能较好;
(6)热稳定性良好,分解温度高;
(7)易溶解于线形碳酸脂中,所 形成的电解液具有更低的黏度和更 高的润湿性。
通常所使用的二 元溶剂体系一般是有 环状碳酸酯[碳酸乙 烯酯(EC)、碳酸丙 烯酯(PC)等]和链 状碳酸酯[(碳酸二 甲酯(DMC)、碳 酸二乙酯(DEC)、 碳酸甲乙酯(EMC) 等]组成。
碳酸丙烯酯对具有各向 异性的、层状结构的各种石 墨类碳材料的兼容性较差, 放电时发生剧烈的还原分解 反应产生丙烯,导致石墨片 层剥离,破坏石墨的电极结 构,使电池的循环寿命大大 降低,因此一般不用碳酸丙 烯酯作为电解液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