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制法。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加深对氧气制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工业制法的原理和过程。
2.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打火机、燃烧瓶、试管、盛氧气瓶、硫酸铜、过滤纸等。
2.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硫酸钾溶液等。
3.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提出制取氧气的问题。
2.实验室制法(30分钟)(1)演示实验法:在实验台上进行演示,向燃烧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燃烧瓶倾斜,用打火机点燃燃烧瓶里面的气体。
观察燃烧的现象。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燃烧瓶中,然后用打火机点燃气体。
观察燃烧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反应方程式,提出氧气的制法。
3.工业制法(30分钟)(1)教师讲解:讲解工业制法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将过硫酸钾溶液稀释,然后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溶液发生颜色变化,并有气体释放。
然后将气体经过过滤纸过滤,最后用冷却器进行冷却收集。
最后,进行氧气的检验。
(2)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按照教师讲解的原理和步骤进行实验。
并记录实验结果。
4.归纳总结(20分钟)在实验操作结束后,引领学生回顾实验步骤和结果,并与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
总结氧气的制法,并探讨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实验报告(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及结论等。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理解氧气在实验中的生成过程。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燃烧器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氧化铁、酸等。
3. 教学PPT或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理论讲解: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铁燃烧等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氧气制备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生成和收集。
4. 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进行氧气制备实验操作,指导他们观察实验过程和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延伸:1. 深化理解:引导学生探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拓展他们的化学知识。
2. 拓展实验:让学生设计新的氧气制备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馈: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备实验结果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 实验结果:评估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知识应用:评估学生对氧气制备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氧气的制法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9篇氧气的制法 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现有一瓶无色气体,怎样证明这瓶气体是不是氧气?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引入课题:氧气这么重要,如何制取氧气呢?探讨:你知道怎样制取氧气?试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气,可以以什么为原料?阅读:P38-39,大量制取氧气要考虑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在过程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方法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为什么?实验室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较好呢?设问:如何挑选原材料?实验探究: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会产生氧气?学生填写表格并汇报:实验现象原因1.2.3.讨论:如何使上述实验2检验出氧气?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你认为哪个方法比较适合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设疑: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阅读:P35催化剂、催化作用提问:怎样将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出来?试写出文字表达式。
讲解:高锰酸钾也可通过化学反应制得氧气?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板书: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讨论:这三个化学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呢?为什么?它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小结:分解反应类型提问: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反应类型反应物生成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课堂小结: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巩固练习:P40 1 、 2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这些仪器如何组装成装置?活动与探究:1.学生观察图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 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与你的设计相同吗?⑵. 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⑶. 在安装装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2.如何实现制取氧气呢?(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⑴. 制取气体的装置如果漏气,会不会影响实验?如何解决?⑵. 加热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方面?⑶. 结束制取氧气实验时,应怎样操作?⑷. 小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制取方法;
2.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1. 实验环境的控制;
2.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具准备:
1. 锌粉;
2. 烧杯;
3. 砂纸;
4. 醋酸;
5. 试管;
6. 水;
7. 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入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制取氧气?
二、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锌粉用砂纸打磨,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醋酸,放在烧杯中;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观察反应过程。
三、实验结果(10分钟)
1.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
2. 将试管倒置在水中,检验气体的性质。
四、思考拓展(10分钟)
1. 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
2. 如果想大规模制取氧气,应该如何操作?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回答课堂提出的思考问题;
2. 搜集有关氧气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实验操作环节需要严格控制火源,确保实验安全;
2.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通过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2. 教学难点:(1)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等。
3. 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气体的制取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
2. 知识讲解(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以及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护措施。
3. 实验演示(1)演示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
(2)演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的实验。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拓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
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地位
作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1. 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2-6],[2-7][2-8]观察总结演示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通过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阅读教材阅读思考,讨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
总结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归纳分解反应概念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小节总结要点和方法补充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明确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