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国学
一年级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目录第一单元《弟子规》总叙入则孝总叙 (1)入则孝(一) (4)入则孝(二) (9)第二单元千家诗朋友,我们一起品尝生活吧1.秋浦歌李白 (13)2.咏史高适 (15)3.罢相作李适之 (18)4.洛阳道储光羲 (20)5.悯农 (其二) 李绅 (22)第三单元《弟子规》出则悌出则悌(一) (26)出则悌(二) (29)第四单元千家诗同学,我们一起领略季节风光吧1.左掖梨花丘为 (33)2.江南《汉乐府》 (35)3.秋日耿湋 (38)4.秋风引刘禹锡 (40)5.风李峤 (42)第五单元《弟子规》谨谨(一) (45)第六单元千家诗同伴,我们一起感受真情吧1.送郭司仓王昌龄 (50)2.逢侠者钱起 (52)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55)4.思君恩令狐楚 (58)5.观永乐公主入番孙逖 (60)6. 答李浣韦应物 (63)第七单元《弟子规》谨谨(二) (67)第八单元千家诗伙伴,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1.长干行李白 (72)2.早发白帝城李白 (74)3.竹里馆王维 (77)4.鹿柴王维 (80)一国学驿站--《弟子规》总叙总叙dì zǐɡuī shènɡ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ònɡ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国学驿站--《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一)fù mǔ hū yìnɡ wù huǎn fù mǔ mìnɡ xínɡ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ɡ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ɡ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ɡ hūn zé dìnɡ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ɡ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ɡ yè wúbiàn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ɡ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ɡɡǒu sī cánɡ qīn xīn shānɡ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入则孝(二)shēn yǒu shānɡ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ɡ yí qīn 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ɡ wǒ xiào fānɡ 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īn yǒu ɡuò jiàn shǐɡēnɡ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ɡ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á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ɡ zhòu yèshì bù lí chuánɡ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ɡsān nián chánɡ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ɡ jìn lǐ jìjìn chénɡ shì sǐ zhě rú shìshēnɡ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二国学驿站--《千家诗》秋浦歌【唐】李白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ɡ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国学礼仪弟子规

qīnyǒuguò jiànshǐgēng yíwúsè róuwúshēng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chē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éng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lùyùzhǎng jíqūyī 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qíxiàmǎ chéngxiàchē guòyóudài bǎibùyú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父母病了,吃的药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 烫,要日夜护理,不离开病床。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常 常难过哭泣,还要夫妻分居,不喝酒吃肉。办理丧事要尽 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 时候一样。(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chū zé tì 出则悌
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上
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见尊长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平时在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家境状况。 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超 过平时的饭量。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喝酒;喝酒醉了, 容易丑态百出。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国学三字经注音版

1三字经》全文带拼音r én zh ī ch ū人 之 初 x ìng xiā ng j ìn性 相近 g ǒu b ú ji ào苟 不 教ji ào zh ī d ào教之道 x ī m èng m ǔ昔 孟 母 , z ǐ b ùxu é子 不 学 , x ìng b ěn sh àn性本善x í xi ā ngyu ǎn习相远 x ìng n ǎi qi ān性乃迁 gu ì y ǐ zhu ān 贵以专 z é lín ch ǔ择邻处 du àn j īzh ù断机杼y ǒu y ì f āng有义方m íng j ù y áng名俱扬f ù zh ī gu ò父之过sh ī zh ī du ò师之惰2d òu y ān sh ān 窦 燕 山 ,ji ào w ǔ z ǐ 教 五 子 ,y ǎ ng b ú ji ào 养 不 教 ,ji ào b ù y án教 不 严 ,z ǐ b ù xu éf ēi su ǒ y í子 不 学 , 非 所 宜y òu b ù xu él ǎo h é w éi幼 不 学 , 老 何为3y ù b ù zhu ó b ù ch éng q ì玉 不 琢 , 不 成 器r én b ù xu é b ù zh ī y ì人 不 学 , 不知 义w èi r énz ǐ为 人子 ,q īn sh īy ǒu亲 师友 ,xi ā ngji ǔ l íng香 九 龄 ,xi ào y úq īn孝 于亲 ,r óng s ìsu ì融 四 岁 , t ì y ú zh ǎ ng弟于 长 ,sh ǒu xi ào t ì首 孝 弟 , zh ī m ǒu sh ù知 某 数 , y ī ér sh í一 而 十 , b ǎi ér qiān 百 而 千 , s ān c áizh ě三 才者 ,s ān gu ā ngf ā ng sh ào sh í方少时 x í l ǐ y í习礼仪 n éngw ēn x í能温席 su ǒ d ā ngzh í所当执 n éng r àngl í能让梨 y í xi ān zh ī宜先知。
国学三字经注音版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幼不学,老何为。
1yùbùzhuóbù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国学千字文拼音版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tiāndìxuán huáng yǔzhòu hóng huāng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rìyuèyíng zèchén xiǔlièzhāng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hán lái shǔwǎng qiūshōudōng cáng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rùn yúchéng suìlǜlǚtáo yáng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yún téng zhìyǔlùjiéwéi shu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jīnshēng lìshuǐyùchūkūngāng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jiàn hào jùquèzhūchēng yèguāng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guǒzhēnlǐnài cài zhòng jièjiāng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hǎixián hédàn lín qián yǔxiáng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lóng shīhuǒdìniǎoguānrén huáng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shǐzhìwén zìnǎifúyīshāng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tuīwèi ràng guóyǒuyútáo táng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diào mín fázuìzhōufāyīntāng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带拼音.docx

三字经r én zhī chūxìng b ěn sh àn xìng xi āng j ìn xí xi āng yu ǎn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gǒ u bú ji oàxìng nǎ i qi ā nji à ozhī dào guì yǐ zhu 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xī mè ng mǔ zé l ní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 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ang ji ào wǔzǐ míng j ù yáng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 ào f ù zhī guòji 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f ē i suǒ yí yòu bù xuél ǎ o hé wéi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 zhuóbù chéng q ì r én bùxuébù zhī yì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 én zǐ f āng sh ào sh í qīn shī yǒu xí l ǐ yí为人子,方少时。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国学经典)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国学经典)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zǐbùxuéduàn jīzhù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rén bùxuébùzhīyì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yǒu xílǐyí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9香九龄,能温席。
国学经典弟子规全集

最为丑
【解释】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chū zé tì
出则弟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下分别心,不区分彼此,因此不必为了“我”而损害“你”,兼以易别,则无 需“亏人以自利”。而兼爱的形式就是去做利他的事情,也就是“兼相爱交相利”。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攻
非攻的理念就是由兼爱直接衍生出来的,既然彼此无差别,兼相爱,则没有“攻” 的理由和必要。
需注意的一点是墨子非“攻”,而不非“战”,即反对侵略主义,但自卫防御则 是必要的。
其二,凡事利于最大多数者谓之利,利于少数者谓之不利。因此他说“杀己以存 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由此看出墨子学派“只要利于天下就愿意牺牲自己”的行事 风格。
并由此提出“节用”“非乐”的理念。
墨子
① 节用
墨子是实行主义,他主张凡是讲出来的道理,要能实践才算是好的道理。那么如 何实现兼爱呢?地球资源一共就这么多,如果不亏人以自利,我们该怎么满足自己呢?
孔子
结合孔子生平事迹,应注意到其人有这些特点:
① 孔子出身甚微,并非士族,且为庶出。
② 孔子教学甚早,年二十四丧母时,已有门人助葬。
③ 孔子政治生涯甚短,最大的事业就是堕三都,意在打破贵族政治,但 完全失败了。
④ 孔子游历地甚少,实际到过的只有周、齐、卫、陈,可能还到过楚国 属地叶,至于宋曹郑三国,则只是经过,而没有住,算起来未曾走出今山东、 河南两省。
老子
2. 老子学说
研究老子的学说,就是研究“五千言的《老子》(或称《道德经》)”, 全部讲的,不外乎一个“道”字。所以我们可以从“道的本体”“道的名相” 和“道的作用”三方面来了解它。
(1) 道的本体
“道”是什么?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自然,就是“自己如此”,不掺杂任何外 界意识。
“道”是什么样的? ——“道”的性状无法用语言概括,因为语言由约定俗成的词汇组成,而词 汇有既定的概念,如果用语言来概括“道”,则怎么概括都是不全面的。
“忠恕”的意思可解为“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
孔子
③ 仁 君子
之前说孔子讲的“学”,是教人学做人、养成人格。梁启超先生将“仁”解作“理 想人格”,而“君子”则是能合着这种理想的人。
“仁”字拆开,是两个人,可见“仁”这种理想人格是体现在人与人的相处与交 往中的,没有他人,则显不出个人的“仁”来。
孔子
② 一贯 忠恕
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这里就包含着“学”的方法。就是他曾经告诉子贡,说自己 不是“多学而识”,是“一以贯之”。
也就是说,学做人的道理也好,学其他的也罢,并不仅仅是靠知识或经验的堆砌, 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原理,可以运用在学习任何事情上。
书中,梁启超先生对孔子这句话中,“吾道”的“道”作了探寻,借由曾子的口可知,此 “道”指的是“忠恕”(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自己也旁证过,他曾经回答 子贡问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 孔子著书甚迟,六十九岁自卫反鲁后,才开始删定“六经”。
孔子
2. 孔子学说 (1) 孔子学说的纲要条目 ① 为学 孔子主张的“学”不是后世一些人所误解的死读书,而是“屡空”,是“心斎”,是“克己复 礼”,是“不改其乐”,是“不迁怒不贰过”,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学的是如何生活,如何来养成自己的人格。
有没有觉得很期待?那就让我们走进老子、孔子、 墨子的世界,从头开始说起。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 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一、 老子 • 1. 老子其人 • 2. 老子学说
二、 孔子 • 1. 孔子其人 • 2. 孔子学说
老子
(2)道的名相
什么是“名”“相”?
• 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名”即我们指称事物之词汇,“相”即肉眼可见该事 物之模样。
“名”“相”的由来
• 老子认为名相自人类的分别心而来。例如,怎么能知道有“美”呢?因为对比了“恶”, 体会出了“美”。
• 老子说,而一旦人造出种种的“名”,“名”一旦成立,就永远去不掉,人就用这些 “名”来指称、解说世间万物。
三、 墨子 • 1. 墨子其人 • 2. 墨子学说
本书在讲解老子、孔子、墨子的学说前,都会依据较为可靠的史料整理一段人 物生平给我们,让我们可以通过其言行、事迹更好地辨识、理解其学说真意,同 时也反映出该学说在当时诞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遥想当年,诸子百家争相竞艳的盛况,热烈、激越、璀璨,令人心生向往。故 人长已矣,而今不可见,书本却纵容我们在不受拘束的时空相逢。那么我们就从 老子开始,溯洄从之,且行,且听。
关于“仁”的标准,“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具体的言语散 落在《易经》《论语》《礼记》等资料中,大家可以当作补充说明,把这些文献 中关于“仁”和“君子”的条目一一找来看。
但归根结底,要理解学习孔子的“仁”,我们应像上一条目所述,去寻找“一以 贯之”的准则——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含着这种准则,即与人相处,要 做符合双方相对关系的事情,为人君,要仁爱,为人臣,要敬上,为人父,应慈 爱,为人子,应孝父母……等等.
孔子
④礼
最古老的礼本是宗教的一种仪式,而后演变为一切社会习惯、礼 仪乃至行为规范。孔门注重礼乐,是因为视之为涵养人格的利器。
⑤乐
音乐是孔子的嗜好之一,也是他门下的必修课。孔子重视音乐, 也因为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有感于人事物而发的,是愉悦人性、陶冶情 操的好工具。
⑥名
孔子重视“正名”已不用多说,正名而后可以循名责实,以求名实 相副。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
五十一岁,见老子。五十二岁,出仕为中都宰。五十三岁,相鲁定公, 会齐侯于夹谷。五十五岁为鲁司寇,堕三都。
五十六岁,离鲁至卫。五十六岁至六十九岁历游卫、曹、陈、宋、蔡、 郑、楚诸国,居卫最久,陈次之。
六十九岁自卫反鲁,修《诗》《书》《礼》《乐》,作《易传》,七十 二岁作《春秋》。
孔子卒于七十三岁,时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
墨子
1. 墨子其人
墨子大略为鲁国人,约生于孔子卒后十余年,卒于孟子生前十余 年。
墨子少年时,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既乃以为其礼烦 扰,伤生害事,靡财贫民”,于是另立一派,独树其帜,立场极端且 毅然决然。
墨子特注意经济组织的改造,要建设一种劳力本位的互助社会。
墨子
2. 墨子学说
(1) 兼爱
并且孔子的中庸还具有时效性,故称之为“时中”。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 建立在他认为“万物都在不断流动”的宇宙观上,是动态变化、“与时偕行”的, 而不是死板的。
而从修养性格来说,孔子也提出了模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知”就是理智层面,“仁”就是情感层面,“勇”就是意志层面,三者合成一 个完整的人,这就是我们说孔子教人,注重在教人过好自己的生活,从这三方 面入手,做到“不惑”“不忧”“不惧”,那么生活也大致就是自适而愉悦的了。
而后,他又提出“小康”作为迈进大同世界的过渡。两者区别在于小康是阶 级主义,大同是平等主义;小康是私有主义,大同是互助主义;小康是国家家 族主义,大同则是世界主义。
孔子
(4) 总结
我们知道,孔子行事最尚“中庸之道”,对他来说,凡是在两个极端的主张, 都含有一面真理,但又各有各的毛病,所以他愿意采取折衷适用的主张去面对、 处理事情。
老子
1. 老子其人
姓李,名耳,亦名聃,楚国人。他在周朝做过 “守藏史”,约莫为国立图书馆馆长之职。
据记载,老子和孔子是见过面的,一说在鲁昭 公24年,时孔子34岁,一说在鲁定公8年,时孔子 51岁。梁启超先生认为后者更为可信,因为孔子 在五十岁后的思想与之前有大变化,他猜或是受了 老子的影响。
其次,老子与“老莱子”“太史儋”为一人或 二三人我们尚不清楚,可以确定的是老子逝于中国, 有个儿子名宗,曾为魏将,由此可知老子离战国时 甚近。
“名”“相”的害处
• “名”“相”既然起自分别心,那么就存在一定标准,比如你说“善”与“不善”,那么便 有“善”与“不善”的标准,但人所觉察的标准,常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人养羊,故觉 狼吃羊为不善,而从狼的角度,吃羊是存活之道,是善,谁的标准对呢?
• 所以“名”“相”自分别心来,就有局限,所以以“名”“相”来概括、描述“道”是不全面的, 是狭隘的,是老子反对的。
• 这种创造而不占有的状态,即老子说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 道为而不争”。
老子
(4)老子学说的弊病
其一便是:“道”有理,而“术”有误。例如“小国寡民”的乌托邦理想,其第一 条件是“人民皆愚”。且不论这要求对不对,首先它就是无法办到的。人无知, 可以学;人若已经有了智识,却很难再洗去这些,令他变愚钝。即便你采用一 些手段以“愚人”,却未必能达成这个目的。
其二,虽然“道法自然”,但若刻意追求返回一无所知的“自然状态”,也是一 种不自然,这就自相矛盾了。
孔子
1. 孔子其人
周灵王二十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1年),孔子生。
孔子少孤,二十岁左右为贫而仕,尝为季氏之委吏乘田等官。二十四岁 丧母,有门人助葬。
三十六岁避乱至齐国,三十八岁自齐反鲁,门人益进。四十八岁,阳虎 囚季氏,欲用孔子,孔子不仕。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
主讲人:
荐语
老子、孔子、墨子,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多数只停留在表面,他们不 仅仅是“圣人”“哲人”“贤人”这些面目模糊的标 签,藏在字里行间的热血、微不可闻的叹息、叶落无 声的心事都在历史长河中可闻踪迹。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读来难免令人哑笑:“他会 不会太好玩了点?真想亲眼看看这个老可爱啊啊啊啊 啊啊啊!”
孔子
⑦ 性命
孔子少言“性”,而多论及“命”。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也常被误解为狭义的人之 “宿命”。实际上,孔子所说的天命,更多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定法则。例如庄子引用 的孔子之语说“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