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做人做事
国学中“做人做事”的学问

国学中“做人做事”的学问作者:王运启来源:《财会信报》2018年第07期国学是中华民族积淀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当下离不开“国学”滋养由于国学中蕴含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那些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国学名句更是凝聚了我国古代圣人、贤人、智者很多做人、处事、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孔子提倡的“为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曾经提出做人的原则: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总之儒家要求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以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又如,老子提倡的“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再如,禅宗提倡的“死生之道”: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
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针对以上种种,更多更顺应时代的则是将国学中的儒家文化作为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
国学文化孕育了胸怀天下、追求统一的爱国情怀;孕育了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孕育了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孕育了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自强精神。
国学中关于做人、做事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今天仍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国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强调做人做事的准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基本道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做人做事的国学准则:
1. 诚实守信。
国学中对诚实、守信提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一
个人若没有诚信,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2. 以德为先。
国学中尊重道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于其
品德高尚和修养深厚。
3. 孝顺父母。
国学把孝顺放在德行之首,要深深地孝顺父母,
不仅仅是为了道德,更因为孝顺可以带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福祉和幸福。
4. 尊重他人。
国学认为,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处理事情,尊重
他人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5. 谦虚谨慎。
国学认为,一个人应该尊重自己,但也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被自己的眼界和认识所限制,要不断超越自我。
6. 凡事须有始有终。
国学强调万事开头难,结束往往更难,因此,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有始有终,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总之,国学强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可以总结为诚实守信、以德
为先、孝顺父母、尊重他人、谦虚谨慎以及凡事有始有终。
这些准则
是人类生活的真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和遵守的基本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 做人做事的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做人做事的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下是一些例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统一和天下太平。
人们应该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从自身做起,然后才能影响到周围的人和事。
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做出贡献。
诚信为本: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人们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谦虚谨慎: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谦虚谨慎的品质。
人们应该保持低调,不自大,不狂妄,不骄不躁,不断学习和进步。
勤劳节俭: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们应该勤奋工作,节俭生活,不浪费资源,珍惜每一分一毫。
仁爱友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友善的品质。
人们应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们应该尊敬老人,关爱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礼义廉耻: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礼义廉耻的品质。
人们应该遵守礼仪规范,注重道德修养,廉洁奉公,知耻而后勇。
这些道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做人做事准则,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学的为人处世智慧

国学的为人处世智慧
为人处世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国学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国学为人处世的几点智慧:
1. 以诚待人:诚信是国学为人处世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用诚信和真诚来对待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大学》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民有信,则国强。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过:“道心诚则灵,言语信则果”。
2. 修身齐家:国学注重从内心做起,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美德的培养。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家庭和谐、孝道、诚恳等方面的表现,才能为人带来积极的榜样意义。
3. 善待他人:国学强调以人为本,尤其是要善待他人。
对待家人、朋友和陌生人都要有尊重和关爱,在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不给他人带来任何伤害。
4. 以和为贵:国学倡导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强调平等、宽容、理解和尊重。
不管是与上司、同事、朋友、家人还是陌生人相处,都应该抱着平等互利的心态,以和为贵。
5. 勤奋谦虚:国学认为,勤奋和谦虚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谦虚的心态,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回报。
《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总之,国学为人处世的智慧是一种优良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帮助人们树立道德观念,提高修养素质,具备健康人格。
国学经典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收获颇多。
我认为: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目的。
国学经典,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能提高自身精神素养,经典能震撼人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
修身的根本在于用知识提升自己的德行。
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我们要让中国人的国学经典的智慧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经典开始,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二):《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一、学习国学能够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

读历史、品国学、感悟做人做事历史是一部讲述人类过去的故事,它铭刻着人类的荣辱兴衰,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国学则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读历史和品国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能够引导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和道路。
读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和事件,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从而指导我们在现实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同样,读历史也让我们能够认识到历史上失败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历史是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智慧库,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智慧、洞见和视野。
品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国学包含了中国祖先留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不仅仅是孔孟之道,也包括了史学、经学、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品国学,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内涵。
这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遵循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我们特有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
并且,通过国学,我们能够增强自我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更深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和意义。
读历史和品国学也能够引导我们做人做事。
正如孔子所说:“有教无类”,读历史和品国学并不局限于某一群体或某一职业,它适用于所有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饱读历史和品国学可以铸造我们的品格和涵养。
我们可以从历史和国学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同时,读历史和品国学也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和缩短决策的时间。
历史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一种事件,我们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方法,而这种判断和方法往往来自于历史和经验的积累。
而国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对人生、事物和情感的审美标准和准则,从而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处理问题和决策。
总之,读历史和品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认清自我,是提高自生命、事业和社会地位的必要途径。
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学习,而要付诸实践,以敬畏和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历史、国学和人生。
从国学经典中看做人与做事之道—读《国学的天空》

从国学经典中看做人与做事之道一、做人——“真”1.什么是真读了《国学的天空》一书,我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就是“真诚”二字,也是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对于孟子,可表达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自由、伟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前贤的表达大而全,包罗万象,我结合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从小处谈谈自己对“真”的看法和认识。
什么是真?一个人通过对性情、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修炼,充实本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时时刻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理性思考,得到对事物最客观和本真的认识。
2.怎样求真(1)善于读书学习读书是对人类知识的广泛摄取,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始终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是因为对读书的重视;昌乐二中的书香文化更是成长起了一批批后起之秀。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于自己心灵的思想学问,学会做一个高层次追求的人,是为我们的心灵吸氧;而《国学的天空》这本书让我们传承古人的生命智慧,从中遵循做人做事之道生活,其实就是为我们的人格补钙。
(2)向同事和学生学习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你目光所及,就是你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说明你差不多在混日子;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宽容别人是度量,卑微自己是份量,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这是我喜欢的两段话,和大家分享。
我们身边有些人,也许他们的工作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但他们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这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非常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还要向学生学习,尊重个性、保护天性。
教育的责任就是去发现每个人不同的资质,才气、禀赋,再给他提供适合其天性的教育。
如果人的天性是一粒种子,那么适合其天性的教育就是土壤。
有了这个土壤,再给他人格教育的养分,给他自由思想的空气,给他生命意义的阳光,他自然就会茁壮成长,成为他最想成为的人。
国学经典的为人做事语句

国学经典的为人做事语句
1、要待人有礼,尊重别人的尊严,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以温和敦厚的态度和别人打交道,切勿以强凌弱;
3、不要苛求别人,宽恕别人的缺点,忍让别人的不是;
4、不要有攀比的心态,学会宽容他人,学会分享幸福;
5、勿害人,无害利他;
6、合理化己欲,以德代价,与人为善;
7、以和为贵,理性相处,以和谐取代论斤升秤;
8、要尊重别人,以尊重取代仇视;
9、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差异,尊重多样性;
10、宽容他人,赞美他人,公正对待他人,容忍他人的缺点;
11、要以和谐的心态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的感受,学会包容他人的不足。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与做人做事
国学也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粹,现代的社会还存在多少?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它们?好像现在的国学已消逝在历史之中。
我在选修国学精粹时,以为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只是诗词歌赋,对诗人们那种畅想天地间的自由感到向往,对诗人们那种天地的感悟感到陶醉。
故选择了国学精粹。
先生在第一堂课介绍了国学的组成内容,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原来国学包含中国古代文化的所有内容,易经是中国的第一部书,将国学比作一棵树,文字是这棵树的根,易经是这棵树的枝干,经史子集是这棵树的枝桠。
儒、法、道、释是中国传承最久的四大家学说,国学的内容以儒为主,法在后,道、释为辅的意识形态。
在国学课上,先生讲的国学,我最感兴趣的是,跟国学如何学做人做事。
做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真正会的人有多少,我不会,也不懂如何做。
现在社会上传一句话我觉得很对,都说现在的教育,小学、中学在教文凭,上大学了才教怎么做人,而原本的教育应该是在小学、中学时教如何做人,大学时教文凭,现在粉末倒置。
国学在这两年有些热,而这些热却是从国外传回来的,这不得不让人思考。
国学它包含古代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涵养,国学亦能涵养人的性情,给人处事的智慧,成功者的智慧。
在课上聆听先生的教诲,知道做人做事要会四字,知、识、谋、断。
知,知己者明;识,识人者智;谋,谋事者聪;断,断事者慧。
成功者应劲气内处,春风和面,要能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义气施于人。
国学就是能给人一种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能力,让你拥有成为成功者的条件和能力。
成功者要求能断事,国学要求人能先立命,级4认识自己,人生中的特质,发现自我,然后明道,道即规律,心迹,心境,最后查理,理,事物的本质,道理自然。
做人要做好人,在做能人,然后做强人,最后才能成为高人。
做人要有自知,即命己;立命,即会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要得到什么。
人生如登山,登的越高,摔得越重,只有稳,打基础,才能夯实自我。
如果你德小而位重,力轻而任重,智小儿谋远,那你就会失败,或许会摔的粉身碎骨。
做人,做事应具有自然之心,凡外重者必内拙,凡欲重者必行拙。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现代人追求经济财富,精神世界很多是一片贫瘠,我们应该双重发展,不能成为畸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