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一、基本篇目(120篇)1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2关雎《诗经》3蒹葭《诗经》4大道之行也《礼记》56《论语》六则(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8鱼我所欲也《孟子》9逍遥游(节选)庄子10离骚(节选)屈原11劝学荀况12伯牙鼓琴《列子》13愚公移山《列子》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15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6长歌行汉乐府17十五从军征汉乐府18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19短歌行曹操20观沧海曹操21赠从弟(其二)刘桢27木兰诗北朝民歌28敕勒歌北朝民歌29与朱元思书吴均30三峡郦道元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2滕王阁序王勃33山居秋暝王维34杂诗(君自故乡来)王维35过故人庄孟浩然3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7黄鹤楼崔颢38行路难李白39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40将进酒李白41春望杜甫47游子吟孟郊48师说韩愈4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50次北固山下王湾51小石潭记柳宗元52琵琶行(节选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5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4乌衣巷刘禹锡55陋室铭刘禹锡56锦瑟李商隐57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58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59阿房宫赋杜牧60商山早行温庭筠6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67雨霖铃柳永68岳阳楼记范仲淹69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7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7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7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7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7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75赤壁赋苏轼7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7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78鹊桥仙秦观79爱莲说周敦颐80苏幕遮周邦彦818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88书愤陆游89钗头凤陆游90卜算子咏梅陆游91正气歌文天祥92过零丁洋文天祥93虞美人蒋捷9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95天净沙秋白朴9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97送东阳马生序宋濂98临江仙杨慎99满井游记袁宏道100项脊轩志归有光101湖心亭看雪张岱107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108与妻书林觉民109送别李叔同110野草题记鲁迅111自嘲鲁迅112白杨礼赞茅盾113匆匆朱自清114背影朱自清115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116自立歌陶行知117我爱这土地艾青118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19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20黄河颂光未然二、拓展篇目(80篇)6教学相长《礼记·学记》7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8庖丁解牛庄子9橘颂屈原10国殇屈原11上邪汉乐府12孔雀东南飞汉乐府13陌上桑汉乐府14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15北方有佳人李延年16龟虽寿曹操17白马篇曹植18桃花源记陶渊明19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0西洲曲南朝民歌21隆中对陈寿22使至塞上王维27新婚别杜甫28蜀相杜甫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30燕歌行(并序)高适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卖炭翁白居易33长恨歌白居易34劝学孟郊35旅宿杜牧36菩萨蛮韦庄37商山早行温庭筠38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李煜39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40伤仲永王安石4142望海潮柳永43八声甘州仙吕调柳永48鲁山山行梅尧臣49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50满庭芳秦观5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52熟读精思朱熹5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5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5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5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5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58病起书怀陆游59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60青玉案贺铸61扬州慢姜夔62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63〔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64长亭送别(元杂剧《西厢记》69风筝鲁迅70我的母亲老舍71再别康桥徐志摩72黎明的通知艾青73念奴娇昆仑毛泽东74沁园春雪毛泽东75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76听听那冷雨余光中77乡土情结柯灵78祖国山川颂黄药眠7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80致橡树舒婷。

国学经典朗诵稿6篇(经典)

国学经典朗诵稿6篇(经典)

国学朗诵稿国学经典朗诵稿6篇(经典)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朗诵稿吧,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的朗诵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朗诵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朗诵稿篇1开场白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女: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男: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诵读国学经典,让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女: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女: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男: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男: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结束语男:书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

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一座掘不尽的矿。

女:书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

推启的心窗外,是一片看不够的景,一腔抒不倦的情。

男:读书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女:读书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合:读书吧!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男: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女: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男: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国学经典朗诵稿篇2尊敬老师、亲爱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精神宝藏!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1·《论语·十二章》2、《诗经·蒹葭》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6、惜时诗三首:(《长歌行》-汉乐府、《偶成》-朱熹、《劝学》-颜真卿7、《少年中国说》(梁启超》8、《鱼我所欲也》(第一段)9、爱国诗三首:《过零丁洋》《春望》《示儿》10、《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11、《劝学》(一、三)(荀子)12、《卜算子·咏梅》(陆游)13、《礼记·虽有佳肴》14、《岳阳楼记.》(四五段)(范仲淹)15、咏清明三首:《清明》(杜牧、王禹偁、黄庭坚)1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7、《行路难·其一》(李白)18、边塞诗三首:《凉州词》、《从军行》、《雁门太守行》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21、《兰亭集序》(一二段)(王羲之)2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23、《赤壁赋》(第一段)(苏轼)2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25、《师说》(一、三)(韩愈)2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7、《扬州慢》(姜夔)28、《爱莲说》(周敦颐)29、《国殇》(屈原)30、送别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31、《短歌行》(曹操)3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33、《滕王阁序》(二三段)3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35、《咏荆轲》(陶渊明)。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第一篇: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一)经部选篇1.《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2.《礼记·中庸》选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二)史部选篇3.《史记·鹖冠子》选段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 4.《山海经·南山经》选段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三)子部选篇5.《孟子·公孙丑下》选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国学诵读比赛优秀篇目

国学诵读比赛优秀篇目

国学诵读比赛优秀篇目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诵读比赛逐渐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精选出的一些优秀篇目成为了参赛选手们表演的重点。

这些篇目以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脱颖而出,不仅有助于传承国学经典,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篇备受瞩目的国学诵读优秀篇目:1. 《论语》篇目《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内容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铭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常常选择《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进行表演,通过朗诵和演绎,让观众感受到古代智慧的独特魅力。

2. 《诗经》篇目《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周朝开始的约300年间的诗作。

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志和高尚情操,其诗歌朗诵既能展现出其音韵之美,又能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诵读《诗经》中的名篇,《关雎》、《周南》等,将古代文化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受。

3. 《史记》篇目《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严谨的思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详尽的历史资料而闻名于世。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史记》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诵读,不仅展现出了古代历史的繁荣和辉煌,也让观众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

4. 《孟子》篇目《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经过写作整理的一部思想论文集,主要表达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等问题的思考。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朗诵《孟子》中的篇章,以及其对于人性善恶、君子风范的表述,向观众传递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智慧与哲理。

5. 《红楼梦》篇目《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荣华富贵和人生百态的艺术巨著。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诵读《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扣人心弦的魅力,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以上所述只是国学诵读比赛中一些备受关注的优秀篇目的简单介绍。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5篇)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5篇)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5篇)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背诵中华经典《古诗词》,初步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自读、导读等方法诵读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第1——10周《石灰吟》《墨梅》《乡村四月》第11——14周《书湖阴先生壁》《晚春》《大林寺桃花》第15周《菊花》《赋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第16周《逢入京使》《赠花卿》《村晚》第17——18周《竹枝词》《咏月》《冬夜读书示子律》第19周《观书有感》《回乡偶书》《秋夕》第20周期末复习展示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重坊中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的创新。

三、诵读内容《弟子规》,每次背会12个字。

四、诵读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

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

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

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

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

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获得知识的途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

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1·《论语·十二章》
2、《诗经·蒹葭》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6、惜时诗三首:(《长歌行》-汉乐府、《偶成》-朱熹、《劝学》-颜真卿
7、《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8、《鱼我所欲也》(第一段)
9、爱国诗三首:《过零丁洋》《春望》《示儿》
10、《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11、《劝学》(一、三)(荀子)
12、《卜算子·咏梅》(陆游)
13、《礼记·虽有佳肴》
14、《岳阳楼记.》(四五段)(范仲淹)
15、咏清明三首:《清明》(杜牧、王禹偁、黄庭坚)
1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7、《行路难·其一》(李白)
18、边塞诗三首:《凉州词》、《从军行》、《雁门太守行》
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21、《兰亭集序》(一二段)(王羲之)
2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23、《赤壁赋》(第一段)(苏轼)
2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25、《师说》(一、三)(韩愈)
2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7、《扬州慢》(姜夔)
28、《爱莲说》(周敦颐)
29、《国殇》(屈原)
30、送别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31、《短歌行》(曹操)
3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33、《滕王阁序》(二三段)
3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
35、《咏荆轲》(陶渊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