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猪病的治疗及预防
十五种常见猪病预防及诊治.doc

十五种常见猪病预防及诊治概述:一、高致病蓝耳病:诊断:1、高热,耳蓝;2、母猪流产.早产.死产;3、头颈部出血,淤血;4、消化道、胃出血、坏死;肺出血、坏死、瘀血。
防治:一定搞好消毒。
1、帝一方+清疫肌注;氟特威+芪诺拌料、饮水,也可加黄金搭档饮水2、了结+清疫肌注;氟特威+双免素拌料、饮水,也可加黄金搭档二、猪瘟:诊断:1、高热,对抗治疗;2、眼流脓性分泌物;3、拉干硬粪便,附血丝粘液;4、死后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防治:全群用猪瘟脾淋苗或细胞紧急免疫接种;治疗:1、氟特威+双免素/芪诺拌料;2、帝一方+清疫或重症一方+清疫肌注2-3天三、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诊断:体温正常:先呕吐后腹泻,呈喷射状,群发;治疗:肠安宁+肽妙神芪肌注;利好+清疫+重症一方肌注;大群用黄金搭档+泻痢清饮水.(备注:如有发烧加常温)四、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红皮、高热、黄疸、茶尿、不食;治疗:1、重症一方+清疫,氟特威+芪诺拌料;2、正点红+肽妙神芪,三效米先+双免素拌料五、副猪嗜血杆菌诊断:1.发烧(40-40.8°)2.关节肿,疼痛跛行,渐进性消瘦。
3.关节膜、腹膜、心包膜、胸膜炎症变化。
治疗:喘奇+清疫或帝一方+清疫肌注大群用替米考星+咳喘素或氟特威+可迪拌料六、伪狂犬诊断:母猪流产、死胎、弱仔,公猪睾丸炎,仔猪神经症状、15-40日龄可大批死亡。
防治:1.全群做好伪狂犬苗,母猪定期防疫。
2.清疫+头孢菌素肌注;3.帝一方+清疫肌注;4.替米考星+双免素或氟特威+双免素拌料或饮水。
七、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1.呼吸困难,突然死亡现象。
2.口鼻流泡沫样血色分泌物。
治疗:1.喘奇+重症一方+清疫分别肌注2.大群用替米考星+咳喘素拌料连用5-7天、用双免素饮水或氟特威+可迪+双免素拌料连用5-7天。
八、猪流感诊断:大群大部分迅速发病、体温升至40-42°、咳嗽、眼和鼻流分泌物,死亡率很低。
治疗:头孢菌素+清疫肌注以上配合六不食+黄金搭档/黄芪多糖饮水。
三十二种常见猪病概述

猪病监测与诊断技术
01
建立完善的猪病监测体系,定期 开展疫情普查和抽样检测,及时 发现疫情。
02
掌握常见猪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 变化,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借助实验室检测手段,如病原学 检测、血清学检测等,对疫情进 行准确诊断。
03
加强与兽医部门的沟通协作,及 时上报疫情,获取专业支持和指
导。
04
猪病治疗与康复管理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营 养均衡,防止腹泻和便秘发 生。注意分娩前后的护理和 消毒工作。
PART 05
产科病
REPORTING
流产
病因
营养缺乏、应激、疾病感染、药物使用不当、饲养管理不当等。
症状
母猪在妊娠期间出现阴道流血、腹痛、胎动消失等症状。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合理配种,避免近亲繁殖。
其他药物中毒
如土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 使用不当,也会导致猪的药物中毒 。
有毒植物中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2
03
毒芹中毒
猪采食了含有毒芹毒素的 植物后会引起中毒,表现 为兴奋不安、流涎、呕吐 、腹泻等症状。
苍耳子中毒
苍耳子中含有毒性成分, 猪摄入后会引起中毒,表 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便秘等症状。
其他有毒植物中毒
04
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 理,防止病从口入。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
01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 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02
选用质量可靠的疫苗,按照说明书要求正 确保存和使用,确保免疫效果。
03
针对某些特定病原体,可在饲料或饮水中 添加预防性药物,提高猪群抵抗力。
20种常见猪病及防治方法

20种常见猪病及防治方法目前的生猪养殖,病害种类日趋复杂。
比如:仔猪黄白痢、猪瘟、猪流感、猪链球菌、猪口蹄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等等频见各大养猪场。
整理了20种常见的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1、猪瘟猪瘟防治,规范引种,严格消毒,接种防疫疫苗。
临床治疗,用抗猪瘟血清,每次10倍剂量注射,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期间,做好防控继发病准备,用氟苯尼考注射治疗,防控效果更好。
2、猪链球菌猪链球菌防治,重点改善猪群管理,清洁猪舍环境,接种防疫疫苗附红细胞体病重点是引种和消毒,特别注意打耳号、断尾、阉割等环节的器械消毒。
流行季节饲料添加阿散酸或对氨基苯砷酸钠,病猪可用血虫净、新胂凡纳明配合土霉素、四环素进行治疗。
3、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防治,重点加强妊娠期母猪和哺乳期母猪的饲喂管理,注意清洁养猪卫生环境。
母猪产前,接种用大肠杆菌苗,产生母源抗体,仔猪经吮乳能增强抗黄白痢的能力。
病猪注射粘杆菌素,同时灌服庆大霉素,同窝仔猪灌服庆大霉素,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4、母猪乳腺炎母猪有乳腺炎的应及时治疗。
弓形虫病重点是消毒、灭鼠,禁止猫狗等动物进出猪舍。
病猪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首次加大剂量,另一侧注射安乃近。
5、应激性腹泻应激性腹泻重点是提高猪舍温度,加强饲养管理。
发病猪注射庆大霉素,全群用诺氟沙星拌料,饮水添加电解多维,严重脱水者进行补液。
6、猪流感猪流感防治,重点提高舍温。
临床用安乃近、柴胡、吗啉胍、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组合治疗,效果要好些。
改善养殖卫生条件,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此病感染概率的基础上,一旦有疑似病例出现,务必第一时间隔离诊治,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保健康猪群不受污染。
7、猪口蹄疫猪口蹄疫的治疗,临床高免血清为此病治疗的高效血清,用于紧急治疗和早期预防效果较好。
高免血清的注射,应根据口蹄疫疫情的发生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在此病刚发生初期,水泡尚未破裂,注射高免血清1次即可,能很好消除水泡。
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

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一、猪的烈性传染病1、猪瘟:猪瘟早年又成猪霍乱,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
本病仅发生于猪。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确诊:猪瘟的出现不受到年龄和品种的管制,并无季节性。
抗菌药物化疗违宪,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免疫系统猪群常为零星散发出。
典型猪瘟:病猪体温开高40.5—42℃稽留热,皮肤上有较多的小出血点,化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有的后躯麻痹剖析可见,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脾边缘出血性梗死灶、喉头、粘膜、心外膜、肋膜、膀胱粘膜、肾表面点状出血、肾不肿、齿龈和唇粘膜有溃疡、胃粘膜出血斑点、大肠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回盲口、有扣壮溃疡。
综合预防:化疗未有有效率疗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阻断传染源,掌控传播途径,广为长久地积极开展猪瘟疫苗、预防注射。
猪瘟的免疫系统程序可以根据本猪场具体情况制定,通常公猪、产卵母猪每年春秋各口服猪瘟疫苗一次注射剂量可以加倍剂量2—3倍,对仔猪通常情况下于3—4周龄首免,由于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第一次免疫系统用3—4倍剂量效果较好,9—10周龄二宽免,出现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当使用全面性免疫系统口服2倍剂量的猪瘟疫苗,等待2小时后再民主自由哺乳,以后于8—9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2、猪口蹄疫口蹄疫:口蹄疫就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发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存有7个血清型80多亚型猪主要就是o型。
诊断:多发于秋末、冬季和早春,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体温开高到40℃,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开水疱溃烂,乳猪发病时临床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心肌灰白色有虎斑心病变致死率高达80%以上,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综合预防:母猪在分娩初期和哺乳前一个月各注射一次灭活苗,种猪内要3个月免疫系统一次,每次肌注常规苗2毫升或肌注低大疫苗1—1.5毫升,仔猪40—45日龄首免,常规苗肌注2毫升,100—105日龄创业平台猪加强免疫一次(即为二宽免),肥育猪存栏前15—20天展开三宽免。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生猪疾病是养猪业中的大问题,因为它们会给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猪病,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猪瘟
猪瘟是猪类传染性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病症包括高热、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出血、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瘟的最好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
治疗上需要注意对症处理,饲料要容易吸收。
2. 猪肺炎
猪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猪咳嗽、气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预防猪肺炎需要注意通风和防潮处理,饲料要放干净。
3. 猪流感
猪流感和人类流感非常相似,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预防猪流感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消毒、改善饲养条件以及隔离病毒感染的猪。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感染后症状包括发热、无食欲、厌食、咳嗽等。
预防的方法包括检查新引入的猪、确保饲养环境好等。
6. 猪鼻疽
猪鼻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呼吸困难等。
预防猪鼻疽的方法包括确保饮用水源干净,通风良好等。
总之,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养猪户应该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与改善,为猪提供合适的饲料,建立健全的疫苗预防制度,这些措施都可以减轻猪疾病的危害。
如遇疫情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猪常见病防治

四、猪丹毒
▪ 临床症状: ▪ 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 度),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 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状表现为在于24~45小 时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 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 慢性型: ▪ (1)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 烂掉。 ▪ (2)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 ▪ (3)慢性型猪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 而死。
概论
▪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 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 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 (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 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 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 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 流行环节是猪---蚊---猪。 ▪ 三代吻库蚊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 乙脑病毒可在蚊体内繁殖和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带毒越冬的蚊
可成为次年感染动物的来源。 ▪ 本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与蚊的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在7-8月间。 ▪ 乙脑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 ▪ 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此病,但6月龄以前的更易
猪生产教案
二、猪 瘟
▪ 流行病学: 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 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 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 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 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 无季节性。
猪生产教案
二、猪 瘟
▪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 郁,卧地不 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 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 40~42 度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 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 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 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李芳莉
l 、 猪传染性 胃肠炎 猪传染性 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传染 病, 以引起 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 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
征 虽然不 同年龄段 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敏感。 但 5周龄以上 高。若移人心肌 、 大脑和脊髓 时 可发生急性死亡。 4 、 轮状病毒感染
作 时, 由于溃疡部大 出血, 病猪可 突然死亡; 也有 的病猪在强
烈运动 、 相互嘶咬 、 分娩前后突然吐血 、 排煤焦油样血便 、 体
肌 肉注射咳喘康f 主要成分为胆酸 、 地龙) 效果更佳 。 同时, 用
派毒杀f 主要成分为聚维铜碘) 每3 d给猪舍消毒 1 次。
3 、 类圆线虫病 猪类圆线虫病是 由兰氏类 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 中而引
腹痛 。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 7 ~ 3 0 d 。急性发
防治措施 : 肌 肉注射抗毒免疫增 强针, 用量为 0 . 1 mL / k g 体重。分点注射冰毒 5号 ( 主要成分为罗瓦尔精) ,用量 为 0 . 2 m L / k g 体重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与细菌性病混合感染可
做好防寒保暖 [ 作. 换 季和气候 突变时特别注意严防贼风
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 病猪排出粪便 污染饲料 、 饮水和各 种用具, 可成为该病 的传染因素。 病猪常常发生呕吐并迅速 出现腹泻。 粪便 呈水样 或糊状. 颜色有 黄 白色 、 灰色或 暗黑
色。常在严 重腹泻后 2 ~ 3 d 产生脱水。 防治措施 : 此 病可采用对症疗法 . 防止脱水 、 抑 制腹泻 和继发感染。
猪轮状病毒病是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仔猪暴发消化道
机能紊乱 的一 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 临床上 以呕吐 、 腹泻、 脱
各种猪病的治疗方法

各种猪病的治疗方法各种猪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猪病及其治疗方法:1. 猪瘟热:猪瘟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烧、呼吸困难和咳嗽等。
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疫苗接种。
一旦发生猪瘟热疫情,需要立即隔离患病猪只,并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退烧药、抗病毒药等。
2. 猪霍乱:猪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卫生环境,定期消毒,采用消毒剂或者药物进行预防与控制。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如四环素类、新霉素、可乐必妥等,对患病的猪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猪只的饮水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类肠道疾病。
目前,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
若猪只已经感染,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解热药、止泻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此外,病毒灭活和输液治疗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4. 猪链球菌性关节炎:猪链球菌性关节炎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如彩虹霉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及时进行切口引流术,以减轻患猪的疼痛,加快康复。
5. 杂交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转染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类胃肠疾病。
治疗方面,首先要尽量减少或停止猪只接触感染源,同时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必要时进行消毒,减轻传染病胃肠炎对猪只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调理肠道菌群等药物进行治疗。
6. 猪赤链球菌病:猪赤链球菌病是由赤链球菌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土霉素等抗生素。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猪病的治疗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猪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正确的用药和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做好猪圈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合理饲养管理,也是预防和治疗猪病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猪病的治疗及预防1仔猪圆环病毒病及继发感染仔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该病发生时,不仅可以单独感染造成仔猪损失,而且多以混合感染其他病原形式引起感染猪场更为严重的损失,如与副猪嗜血杆菌(HP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在一些猪场中,PCV及其继发感染的病例增多,发病猪场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这些猪场的母猪存栏规模在50~700头,发病猪分布于产房、保育和育肥前期三个阶段,从2014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据统计,发病率在40%~60%、死亡率为70%~80%,给猪场造成了严重损失。
1.1临床及剖检症状发病猪外观整体呈皮肤苍白、消瘦、被毛粗糙、脊骨突出、运动无力(图1)。
部分产房仔猪排黄色稀粪;有的猪有神经症状,侧卧于地;有的猪场仔猪眼结膜有明显炎症(图2)。
一般从发病到死亡可持续7~20天,也有一些猪可耐过,但后期生长基本停滞,成为僵猪。
将猪场中的部分发病猪宰杀后,剖检观察其内脏变化。
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图3),有的猪支气管淋巴结肿胀出血;肺间质增宽,肺小叶间有胶冻样液体(图4),弹性增大,有的猪肺脏与胸壁粘连;心包积液增多(图5),有的浑浊,严重者心脏被厚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有的脾脏全部出血、肿胀,表面有凸出的白色小颗粒和黑色梗死灶(图6),也有的仅呈轻微出血变化;肾脏呈区域性弥漫性出血。
部分猪在剖检时,还发现有肠壁变薄、透明的现象(产房腹泻猪多见);关节液增多,呈黄色,略带暗血(神经症状猪多见)等。
为更好地进行确诊,剖检过程中取有明显病变的肝、脾、肾、肺等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分子检测。
共送检病料17份,主要进行猪瘟(CSF)、PC、PRRS、HPS和链球菌病(SS)等病原的检测。
1.2诊断结果通过对发病猪临床与剖检症状的观察,以及对猪场技术人员有关发病情况的询问,怀疑导致这些猪场发病的主要病原为PCV,有的还存在同其他病原引发的混合感染,如PRRS和HPS。
最终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也证实了前期的初步诊断,即发病场中100%有PCV感染,57.3%有HPS和PV 的混合感染,61.5%有PRRSV和PV的混合感染,5.7%有CSFV和PV的混合感染,也有一些场存在三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没有发现链球菌或四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猪场。
1.3防治措施根据诊断结果,建议发病猪场依据各自情况从管理和防治两个方面分别采取措施。
在管理上,首先将特别瘦弱的仔猪淘汰,同时将猪群中的部分高胎次经产母猪淘汰;其次分别给母猪群和保育仔猪群采血,测定其CSFV、PCV、PRRSV和PRV的抗体水平,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或加强免疫;第三,一年内停止从外部补充后备母猪;第四,注意饲料的霉变情况,及时添加防霉脱霉剂,如霉吸安(武汉回盛)1 kg/吨料,可长期使用。
在防治方面,首先给母猪及后续新生仔猪加强免疫或更换PCV疫苗等;第二,对母猪群每月一次加强保健,方案为:5%治嗽静(武汉回盛)1.5 kg+万特肺灵(武汉回盛)800 g+绿益态(武汉回盛)1 kg+并可清(武汉回盛)1 kg/吨料,每次10天,连用6个月;第三,仔猪出生后用万特肺灵针剂进行三针保健,分别在3日龄、7日龄和断奶当天,各注射0.3、0.5和1 mL,母猪生产当天用康特康(武汉回盛),颈部肌肉注射10 mL;第四,仔猪断奶后用万特肺灵1 kg+新附优特乐1 kg+绿益态1 kg+并可清1 kg/吨料,连用7天。
2猪瘟猪瘟是一种最重要的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可以称之为养猪业的“头号敌人”。
临床上,带毒母猪的持续性感染是猪瘟的最大危害,可以经胎盘传播给仔猪,主要表现为种用公母猪呈隐性、持续感染;有的妊娠母猪流产(胎衣与仔猪表面有出血点),死产,产出弱仔,有新生仔猪抖抖病(尤其以一胎母猪多见);有的母猪产后发情不正常、返情率高;有的母猪虽产出正常的仔猪,但断奶后的部分仔猪出现非典型猪瘟。
2.1临床及剖检症状近期发病猪场中的病猪体温升高,呈40~41℃,稽留不退;病猪嗜睡,打堆而卧,常发眼结膜炎;食欲下降,很快消瘦,被毛脏乱,皮肤苍白;有的病猪呼吸困难,有的病猪有腹泻症状,常见黄色水样粪便,皮肤黄疸或苍白,或出现红紫色斑点。
剖检后发现,肾脏、膀胱、喉头有时见出血小点;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脾边缘梗死;肋骨生长板(肋软骨部分)变宽,白血球减少,非化脓性脑炎;其他如肠道、心肺等病变与并发症有关常通过麻雀蛋状肾、脾边缘梗死、回盲瓣有纽扣样坏死进行诊断。
2.2检测方法2.2.1抗体检测方法抗体检测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ELISA试验、Dot-ELISA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GIcA)等四种方法。
其中,间接ELISA试验灵敏性高,使用范围最广。
用ELISA检测猪瘟抗体滴度在1∶16~1∶256之间,低于1∶16为不合格。
但是,滴度越高并不意味着越好,假如出现1∶400以上,怀疑存在野毒抗体,而且野毒毒力很强,建议进行野毒监测。
2.2.2野毒检测方法常在血样与扁桃体、淋巴结、脾等处进行采样。
检测方法有:①病毒分离鉴定:准确性较高,诊断比较容易,但存在试验步骤繁琐,所需时间长等缺点;②RT-PCR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特别是样品保存不理想时更有价值,利用套式PCR(nested-PCR)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③夹心ELISA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但在样品保存不理想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④PCR检测:所需时间较短,但需要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来判定结果,且存在假阳性结果,特异性比较差。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丘惠深老师常用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富集的扁桃体,该种检测方法比较准确,只是采扁桃体难度大些。
笔者在任猪场场长期间曾使用过这种防控手段,经过1年多的时间,共采3 000多份扁桃体进行检测,淘汰阳性种猪,种猪群的阳性率从18.7%降到0.4%,商品猪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繁殖力有所增加,发抖猪也不再出现,流产现象逐渐减少。
2.3防控措施2.3.1淘汰阳性猪由于带毒种猪可以持续感染,因此坚决淘汰阳性种猪是净化猪瘟的前提。
每4~6个月,对种猪群逐个不漏地进行采扁桃体检测,发现阳性猪就果断淘汰。
结合使用0.1%的烧碱水进行带体消毒。
后备猪逐个采扁桃体进行检测,只允许阴性猪留种。
2.3.2选择可靠的疫苗现有疫苗毒株为C株。
广东永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猪瘟疫苗历史悠久,制作工艺比较成熟,目前的细胞高效苗免疫效果理想。
2.3.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种猪群的免疫而言,建议每年免疫3次,确保母猪群既不会漏免,又要保持抗体的整齐度。
如抗体滴度不均匀,会导致一定的风险,母源抗体不均匀的断奶猪在断奶混群后将出现较多的问题,尤其是一胎母猪的后代。
母猪“分胎次饲养”也是以此为依据。
对商品猪的免疫而言,由于保育猪可能处于免疫空白期,对各种病比较敏感,尤其是仔猪在35~50日龄时是疾病高发期,而且免疫存在应激,因此建议在20~60日龄时进行免疫。
一般而言,可以在20日龄时即在断奶前3~5天进行免疫,分点肌肉注射3~5 mL的高免血清,选择3胎以上、带仔好的母猪进行采血从而制作血清、灭活。
如果猪场受猪瘟危害严重,可以做超免,即生下来马上免疫,1个小时后再哺乳,尽管操作有点难。
2.4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2.4.1应激猪群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与疫苗注射都会引起应激,影响免疫效果,同时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等和公猪精液质量下降及仔猪死亡、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激发其他疾病,因此免疫过程中可在饲料或饮水添加绿益态1 kg/吨,对减少应激有很大的帮助。
饲料中添加并可清1 kg/吨,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免疫效果得以提高。
2.4.2免疫混乱乳猪免疫过早,疫苗抗体与母源抗体中和,免疫效果不佳。
免疫过晚,母源抗体已消失,疫苗抗体迟迟得不到补充,免疫空白期过长,机体得不到抗体保护,各种疾病有机可乘。
另外,猪场没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随意注射疫苗,不注意各种疫苗的免疫间隔。
2.4.3疫苗的选择不谨慎市面上猪瘟疫苗有多种,如细胞苗、脾淋苗等,生产厂家也有很多,免疫效果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筛选疫苗时要慎重。
2.4.4疫苗保存与稀释不规范猪瘟疫苗要求在-20℃时冷冻保存,如果冻干苗溶化或有气泡,应该报废。
稀释疫苗前,应先将稀释液冷藏(1~6℃),将猪瘟苗放在室内自然解冻1小时后再稀释,目的就是让疫苗温度与稀释液温差不大。
如果稀释液没有提前冷藏,夏天能达到25℃左右,而疫苗在-20℃以下,温度相差45℃以上,这会引起疫苗毒株死亡而影响免疫效果。
2.4.5免疫抑制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发现猪瘟抗体滴度低、抗体不均匀的现象,主要是存在免疫抑制的因素,包括霉菌毒素、蓝耳病和圆环病等。
针对霉菌毒素,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霉吸安或美安捷(武汉回盛)0.5~2 kg/吨料。
而蓝耳病最大的危害是其造成免疫抑制,影响猪瘟等疫苗的抗体水平,目前稳定蓝耳病的药物有替米考星(支乐静)和泰万菌素(治嗽静)((武汉回盛))由于蓝耳病毒株多,容易基因重组变异,使用疫苗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3渗出性皮炎猪渗出性皮炎的主要病原为葡萄球菌,通常2~5周龄的猪易感,4~6天后发病,特别是真皮暴露的猪只更易发病。
3.1临床症状发病后最早的眼观变化为皮肤变红,同时伴有细菌在皮肤表面增殖,并在表皮的角质细胞之间生长和形成小菌落;炎症、角质层明显增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使表皮增厚,随后皮肤糜烂;表皮生发层变得不规则并深入到真皮层。
3.2防控难点分析理论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卡那霉素,甚至氟苯尼考都敏感。
但在实际治疗中,使用这些药物成功治疗渗出性皮炎的例子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3.2.1病原学分析由渗出性皮炎的主要病原菌-猪葡萄球菌的特殊性所致。
⑴猪葡萄球菌一般不感染成年猪或健康状态的仔猪,但一旦形成感染,能产生皮肤脱落素,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表皮脱落,并排出大量皮脂性分泌物,使机体抵抗外界影响的能力迅速降低;⑵猪葡萄球菌还有很多感染株,具备保护自身被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分泌蛋白质A,而菌体存在于皮肤的表层,药物在表层很难达到有效的浓度;⑶猪葡萄球菌也很容易穿透皮肤,或从其他途径进入机体形成菌血症或败血症并形成毒素,使小猪心肌受损,减少了治疗机会;⑷对干燥有很强的耐受性,只对热敏感。
3.2.2管理方面的诱因分析从管理方面的诱因来看,现代猪场出现的渗出性皮炎是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毒、猪葡萄球菌及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综合病。
⑴猪场规模变大,饲养密度加大,断奶时间提前,这些管理上的变化都给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条件;⑵猪圆环病、猪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病越来越频繁,使仔猪的体质逐渐下降;⑶引种时,因猪群免疫水平不一,将带菌猪混群就易引起免疫力低下的猪只发病,发病时间甚至会持续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