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第10章)2008
第1章通信电子线路-绪论

tan =gm
Q iC
uBE
UBEQ
uBE
(b)
图1.2 直流跨导与交流跨导 (a)直流跨导示意图;(b)交流跨导示意图
第1章 绪论
其中包含有直流、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取其中
一个谐波分量的幅值Inm与输入电压幅值Uim相比,得到 的比值gcn就是第n次谐波的平均跨导。如二次谐波的平 均跨导为
第1章 绪论
iC
iC
iC Q
0
uBE
0
t
0 uBE
u i= U imcos t
t UBE Q
(a )
图1.1 非线性工作的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与静态工作点 和输入信号大小的关系
(a)静态工作点处于放大区; (b)静态工作点处于截止区
第1章 绪论
iC
iC
Q
0
uBE
0
t
0
uBE
u i= U im c o s t
第1章 绪论
第三,非线性电路较之线性电路要复杂,它所涉 及的知识面要广,因此要注意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 电子线路的研究,概括起来就是信号通过有源网络的 传输与变换。这样,在对非线性电路本身特性研究的 同时,必须对信号的流通、变换有正确的认识。要做 到这点,必须善于把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器 件、低频电子线路、噪声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
第1章 绪论
工作频率不同,对有源器件电性能的要求、电子 线路的工艺结构都不尽相同。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 对有源器件的上限工作频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器件 本身的分布参量,如晶体管的极间电容、电极的引线 电感、载流子扩散漂移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都会逐渐 地明显起来,以至变成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1章 绪论
通信电子电路

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各项功能中,除了各种放大只能
用模拟电路实现外,原则上来讲,对于其它的功能,都可
以将信号数字化后,用编程的方法或者数字电路来实现。
图0.3是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方框图。对于数字通信 系统来说,除了包含图中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外,还要有 同步系统,用于建立系统的收、发两端相对一致的时间 对应关系,即通过在收端确立每一位码的起止时刻,确 定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正确恢复 发端的信息。
振放大电路。这种放大电路对于频率靠近谐振频率的信号, 有较大的放大倍数;对于频率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予以抑 制。所以,谐振放大电路不仅有放大作用,而且还起着选 频(或滤波)的作用。这类放大电路属于窄带放大器。 和低频放大电路一样,谐振放大电路也分为小信号放大和 大信号放大两大类。其中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多用于接收 机,作为高频和中频电压放大;后者作为高频谐振功率放 大电路,多用于发射机,主要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 的效率。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频率响应很宽的传输线变压器作 负载,可以工作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
LC简单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一、 LC串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LC串联谐振回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1.1所示。
图1.1.1 LC串联谐振回路
图中 L 、 C 分别为回路电感和电容, r 是电感 L 的损耗电阻, 其阻值一般很小;电容中的损耗一般也很小,可以忽略 不计。
当激励电压
其中 :
是正弦电压时,由图可见,回路的阻抗为: (1.1.1)
2.1 正弦振荡电路的原理和 频域分析方法 2.2 LC正弦振荡电路 2.3 RC正弦正当电路 2.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5 压控振荡器 2.6 负阻振荡电路
目
第三章 调制、解调与变频电路 3.1 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 作用 3.2 调幅波及其解调电路 3.3 调角波及其解调 3.4 变频
通信电子线路

j (Cb 'e Cb 'c ) g b 'e
jrb 'e (C b 'e C b 'c ) 1
Y参数均为容性参数,为了今后分析电路方便,我们将Y参数记为:
Yie
Ib U be
U c e 0
g ie jC ie
Ib Yre g re jC re ce U be 0 U Ic Y fe gm U c e 0 be U Ic Yoe goe jC oe ce Ube 0 U
Q(
0 0 0 ) Q( )( ) 0 0 因 为 0 2, 令- 0= , f 则=2Q 2Q , 其 中 是 失 谐 量 0 f0
二、并联谐振回路
二、并联谐振回路
1、基本概念: LC理想,g0 是L和C的损耗之 和。
N 23 接入系数: n N 13
部分的
C1 接入系数: n C1 C 2
折算到全部 增减关系 电压 × 1/n 增大 (因为n<1) 电流 ×n 减小 电阻 × 1/n2 增大 电导 × n2 减小 电容 × n2 减小 其中,电阻、电导、电容的折算关系,可以从阻抗和导纳的角度去理 解。 阻抗 × 1/n2 增大 导纳 × n2 减小
_
(b)
Y参数等效电路
三极管的二端口模型
注意:各Y参数的意义及表达式。
三点结论: 1)Y参数与静态工作点有关,在这点上与H参数一样; 2)Y参数与三极管的工作频率有关。在下一章将要讨论的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中,由于电路的通频带很窄,三极管的工作频率被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Y参数在此可以近似看成常数; 3)如果工作频率对三极管来讲不是特别高,即满足:
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的功能及特点。
2)、掌握ICL8038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参阅相关资料中有关ICL8038的内容介绍。
三、实验原理(一)、ICL8038内部框图介绍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2-1所示。
它由 恒流源I 2和I 1、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 可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总电 源电压(指U CC +U EE )的2/3 和1/3。
恒流源I 2和I 1的大 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 必须I 2>I 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 图2-1 ICL8038原理框图,恒流源I 1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达到电源电压的确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外接电容E E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I 2将加到C 上进行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 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输出电压便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 2=2I 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引脚9输出方波信号。
C 上的电压u c ,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呈三角形),经电压跟随器从引脚3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引脚2输出。
1、ICL8038引脚功能图图2-2 ICL8038引脚图供电电压为单电源或双电源: 单电源10V ~30V 双电源±5V ~±15V2、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2-3 所示。
通信电子线路(哈尔滨工程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通信电子线路(哈尔滨工程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广义通信系统是由信源、输入变换器、发送设备、、接收设备、输出变换器、信宿七个基本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传输通道2.输入变换器送给发送设备的电信号应反映原输入的全部信息,通常称此信号为已调信号。
参考答案:错3.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主要包括()。
参考答案:调幅 ;调相4.卫星通信属于下列()传播方式的特例。
参考答案:直线5.对于多路通信,已调波可以采用等方式实现。
参考答案: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6.对于一个最简单调幅接收机来说,它由接收天线、选频回路、()、耳机四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检波器7.直接放大式接收机与最简单接收机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直接放大式接收机适用于可变频率的接收8.调频电台信号的传播方式为()传播。
参考答案:反射和折射9.中波和短波信号可以以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传播,短波以地波为主,中波以天波为主。
参考答案:错10.超外差接收机结构上的特点是具有()电路。
参考答案:混频第二章测试1.对于一般的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其稳定系数S()就认为是稳定的。
参考答案:≥52.并联谐振回路是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包括()。
参考答案:产生新的频率成分3.单向化的目的是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常用的方法有()。
参考答案:失配法;中和法4.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yfe≠0。
参考答案:错5.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在等效转换过程中,品质因数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对6.由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和混合π参数等效电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知,反向传输导纳yre主要由cb’c提供。
参考答案:对7.对于多级单调谐谐振放大器的通频带来说,级数越多,总通频带越大。
参考答案:错8.对于多级单调谐谐振放大器的矩形系数来说,级数越多,矩形系数越小。
参考答案:对9.对于放大器来说,总是希望放大器本身产生的噪声越小越好,即要求噪声系数接近于0。
《通信电路》(沈伟慈)课后习题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优质内容]
![《通信电路》(沈伟慈)课后习题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优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f213bcbe45c3b3567ec8bd5.png)
习题解答汇编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高级培训
1
习题解答汇编
第1章
1.1 解:
(1)1—1端短接时,谐振电感
L
1
02C
(2
1 106 )2 100 10 12
253 H
高级培训
2
习题解答汇编
(2)1-1端接时,因为
0
1 CxC Cx C
0L
所以
(提示:可以参考教材中例3.4电路进行修改)
高级培训
40
习题解答汇编
第4章
4.1 解:如题4.1图所示。
(a)
题4.1图
高级培训
(b)
41
习题解答汇编
(c)
题4.1图
高级培训
42
习题解答汇编
4.2 解:(a)不能,不能满足三点式法则。 (b)不能,同上。 (c)能,满足三点式法则。 (d)能,两级反相放大。 (e)不能。若第二级负载C2改为电阻则有可能产生振荡。
高级培训
23
习题解答汇编
2.6 解: (提示:此题可以参照教材图2.2.1画出晶体管共基 极Y参数等效电路,然后再画出放大器等效电路.)
根据条件可以求得:
C C Cob 28pF,
g g P g ob n 2 g L 288S
Au0
n y fb g
17.4
BW g 1.64MHz
高级培训
43
习题解答汇编 4.3 解:(1)可将此电路用共基电路等效,如题4.3图所示。
题4.3图
高级培训
44
习题解答汇编
f0
2
1
2.6MHz
通信电子电路(何丰)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绪绪绪绪论论论论习习习习题题题题指指指指导导导导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1.1.1能识别不同频率信号的元器件有哪些?1.1.2你知道信号在传输和处理中是如何利用“空分”、“频分”和“时分”来区分不同信号的实际例子吗?1.1.3若无线信道能容许通过带宽为无限的有用信号,则从频分的角度,我们能将这样的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吗?为什么?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1.2.1为了接收端能将收到的图1-2-5(d)所示信号按发送信号周期进行“同步分离”,接收端是否应该有一个与发端同步的标准“同步时钟信号”?1.2.2你知道有关利用“空分”、“频分”和“时分”理论来组成电路系统的实际例吗?1.2.3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图1-2-2(a)、(b)的数字信号和图1-2-3(a)的数字的模拟信号都具有时间上离散的携带信息时间上离散的携带信息时间上离散的携带信息时间上离散的携带信息特征;图1-2-2(c)的模拟基带信号具有时间时间时间时间上连续的携带信息上连续的携带信息上连续的携带信息上连续的携带信息特征。
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1.3.1在输入有用信号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减弱平均噪声对电路输出波带来的影响,电路的带宽是否应与输入有用信号带宽一致?为什么?思思思思考考考考题题题题与与与与练练练练习习习习题题题题1-1 1-1 实际通信信道有哪几种?电信道中的有线和无线信道中哪个更有利于接收电路对信号的识别?1-2 1-2 多路通信中的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是否可以用同一功能电路来实现?举例说明。
(提示:参见图1-2-5和图1-3-1)1-3 1-3 用于远距离发射的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差异如何?1-4 1-4 对发送和接收电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解:这里的发送设备是在保持信息不变的前提下,以基带信号为有效信号的信号变换电路,它涉及信号的调制、放大、滤波和发射等具体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部分习题解答(严国萍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1-3:解:1-5:解:第二章习题解答: 2-3,解:2-4,由一并联回路,其通频带B 过窄,在L 、C 不变的条件下,怎样能使B 增宽? 答:减小Q 值或减小并联电阻2-5,信号源及负载对谐振回路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减弱这种影响? 答:1、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通常把没有接入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本身的Q 值叫做无载Q (空载Q 值)如式通常把接有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的Q 值叫做有载QL,如式为空载时的品质因数为有载时的品质因数 Q Q QQ LL <可见oo Q RL Q ==ωLS L R R R LQ ++=0ω结论:串联谐振回路通常适用于信号源内阻Rs 很小 (恒压源)和负载电阻RL 也不大的情况。
2、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2-8,回路的插入损耗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减小这一损耗?答:由于回路有谐振电阻R p 存在,它会消耗功率因此信号源送来的功率不能全部送给负载R L ,有一部分功率被回路电导g p 所消耗了。
回路本身引起的损耗称为插入损耗,用K l 表示 无损耗时的功率,若R p = ∞, g p = 0则为无损耗。
有损耗时的功率插入损耗 通常在电路中我们希望Q 0大即损耗小,其中由于回路本身的Lg Q 0p 01ω=,而Lg g g Q 0L p s L )(1ω++=。
2-11,L ps p p p p p p p 11R R R R Q Q G C LG Q L ++===故ωω同相变化。
与L S L R R Q 、 性。
较高而获得较好的选择以使也较大的情况,很大,负载电阻内阻并联谐振适用于信号源L L S Q R R ∴11P P K l '=率回路有损耗时的输出功率回路无损耗时的输出功L2L s s L 201g g g I g V P ⋅⎪⎪⎭⎫ ⎝⎛+==L 2p L ss L 211g g g g I g V P ⋅⎪⎪⎭⎫ ⎝⎛++=='20L 1111⎪⎪⎪⎪⎭⎫⎝⎛-='=Q Q P P K l2-12,解:2-13,5.5Mhz 时,电路的失调为:66.655.0*23.33f f 2Q p 0==∆=ξ 2-14,解:又解:接入系数p=c1/(c1+c2)=0.5,折合后c0’=p 2*c0=0.5pf,R0’=R0/ p 2=20k Ω,总电容C=Ci+C0’+C1C2/(C1+C2)=15.5pf,回路谐振频率fp=45.2Mhz ,谐振阻抗Rp=1/(1/Ri+1/Rp0+1/R0’),其中Rp0为空载时回路谐振阻抗,Rp0=Q0*2π*fp*L=22.72K Ω,因此,回路的总的谐振阻抗为:Rp=1/(1/Ri+1/Rp0+1/R0’)=5.15 K Ω,有载QL=Rp/(2π*fp*L )=22.67,通频带B=fp/QL=1.994Mhz 2-17;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3,晶体管的跨导gm是什么含义,它与什么参量有关?答:3-4,为什么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中,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答:3-7,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通常有几种方法克服?答:不稳定原因:克服方法:3-9,解:3-10;解: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4-1,答:4-3,答:4-5,解:4-6;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5-4,答:5-7,答:5-9,答:5-12,答:(e)图,在L 、C 发生谐振时,L 、C 并联阻抗为无穷大,虽然满足正反馈条件,但增益不满足≥1,故不能振荡?5-13,[书上(6)L1C1〈L3C3〈L2C2=〉f1〉f3〉f2,不能起振] 解:5-15;如图(a)所示振荡电路,(1)画出高频交流等效电路,说明振荡器类型;(2)计算振荡器频率57uH 57uH解:(1)图(b)是其高频交流等效电路,该振荡器为:电容三端式振荡器(2)振荡频率:L=57uH,振荡频率为:,f0=9.5Mhz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6-1,6-3,6-5,解:6-7,解:6-9,解:6-13,解:6-14;答: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7-3,7-5,解:7-9,什么是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答:7-10,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是什么?7.11答:7-12;如图是话筒直接调频的电路,振荡频率约为:20Mhz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目标是要得到足够大的信号功率输出。在满 足这个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尽量追求具有比较高的效率、比较小 的失真、比较低的电源电压等方面的指标。 从功放的使用要求来看,根据其工作频率范围大体上可分为两 类:宽带功放(f0/BW0.7<5)和窄带功放( f0/BW0.7>10)。在RF频 率范围内,多数采用窄带功放电路。 效率是功放的重要指标。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交 流信号输出,另一部分则消耗在晶体管及耦合电路上。损耗的存 在不仅导致经济指标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它转换成热能后会使晶 体管的温度迅速上升,对电路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Note: |Ze(nω0)| 表达式应为:
Z e ( jnω 0 ) =
Re 1 2 1 + QL (n − ) 2 n
≈
nRe QL (n 2 − 1)
6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计算结果如下:
VD − VBB θ = arccos Vim I cm = g mVim (1 − cos θ ) ic (t ) = I cm [α 0 (θ ) + α1 (θ ) cos ω 0t + α 2 (θ ) cos 2ω 0t + L + α n (θ ) cos nω 0t + L] vc (t ) = −ic1 (t ) | Z e (nω 0 ) |≈ − I cmα1 (θ ) Re cos ω 0t Pdc = I c 0 × Vcc = α 0 (θ ) I cmVcc
23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
24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25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10.4 倍频器 C类放大器的输出回路调谐到 次或其 类放大器的输出回路调谐到2次或其 类放大器的输出回路调谐到 它高次谐波频率上时, 它高次谐波频率上时,回路选出高次谐 波电压输出,得到n倍频器 倍频器。 波电压输出,得到 倍频器。 2倍频器的电流电压波形如图。 倍频器的电流电压波形如图。 倍频器的电流电压波形如图 时有最大谐波输出。 θ=120ο/n时有最大谐波输出。 时有最大谐波输出 可采用陷波电路减小低次谐波的影响。 可采用陷波电路减小低次谐波的影响。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C类功放的3种工作状态和4个电路要素 随着输入幅度的增加,可以看出集电极电流脉冲的幅度和电 压幅度也会增加,当电压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进入 饱和区,即vCEmin<vBEmax,在这一段时间内集电极电流会不升反 降,动态线上端回落,电流波形出现凹陷。我们把这种状态称 为过压状态。相应的把vCEmin=vBEmax的情况称为临界状态;把 vCEmin>vBEmax的情况称为欠压状态。 仔细考虑C类功放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由4个要素决定:VBB,Vim,Vcc,Re 。改变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 使电路的状态变化。
9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C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负载特性是指VBB,Vim,Vcc保持不变,放大器的输出电流、电 压、功率、效率等随Re变化的特性。 右图给出了Re变化时ic波形的 变化情况。 Re小,在欠压区, Icm大, Re大,在过压区,ic出 现凹陷。 下面的曲线给出了随Re变化 各个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10.3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谐振功率放大器由晶体管、馈电电路和匹配电路组成。 n馈电电路 馈电电路的作用是为晶体管提供合适的集电极回路和基极回路 的直流供电。两种集电极馈电电路如下图。 根据馈电电路与回路的连接关系,可分为串馈与并馈两种形式。 串馈:馈电电路(电 源、扼流圈等)与回路、 晶体管串连。 并馈:馈电电路与回 路、晶体管并连。 两种电路均满足:
4、π型匹配电路 仍然可以用串并联变换的方法逐级变换求解,推导过程见“谢 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5、中间级一般工作在过压状态下。负载变化时有稳幅作用。
21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高频功率管 1,与一般的功放管相同,高频功放管也具有极限参数:集电 极最大管耗PCM,集电极最大电流ICM,集电极击穿电压V(BR)CEO, 最高工作结温TjM等。设计时必须保证工作在安全区内,并留有足 够的安全系数。 2,必须选用工作频段与信号频段一致的功放管。工作频段过 高或过低都不行。 3,高频功放管具有大信号输入阻抗和大信号输出阻抗,设计 回路时应当充分考虑。 4,高频功放管通常会规定不同频率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功率 增益。设计时应考虑推动功率的问题。 5,线性功放管不适合于用来作C类功放。
输出电流电压在欠压区随VBB近似线性变化,可用来实现调幅。
13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思考题 1,某谐振功放,原工作在临界状态,后发现Po明显下降,而 ηc反而增加,但VBB,Vcm,vBEmax不变。试问此时放大器工作在 什么状态?导通时间是增大还是减小?并请分析性能变化的 原因。 2,3-6,3-7,3-8 n作业 3-2,3-5
α12 (θ ) 2 α (θ ) 1 2 1 Po = I c1 Re = I cm Re = Vcm I c1 = 1 ξVcc I cm 2 2 2 2 Po 1 α1 (θ ) Vom ηc = = ξ ,ξ = Pdc 2 α 0 (θ ) Vcc
其中ξ为集电极电源电压利用率,随着ξ 上升,输出功率和效率都 7 会上升。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RF Power Amplifier )
10.1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0.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分析 10.3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10.4 倍频器 10.5 D类功率放大器 10.6 功率合成与分配
1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22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和调整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和调整 调谐:失谐时V 减小, 下降, 调谐:失谐时 cm减小,Po下降, Pc上升,= 烧管。 上升,= 烧管。 ,=>烧管 为标志, 以Ic0为标志,1/3Vcc 下改变回 路元件参数使Ic0达到最小。 路元件参数使 达到最小。 调整: 调整:在保证回路谐振的条件 下调整元件参数,改变R 下调整元件参数,改变Re’以保证 放大器工作在最佳的状态下。 放大器工作在最佳的状态下。以 IA最大(或功率计指示最大)为 最大(或功率计指示最大) 标志进行调整。 标志进行调整。 注意:仪表必须连接到高频地电位处。直流表应当加旁路电容。 注意:仪表必须连接到高频地电位处。直流表应当加旁路电容。
vCE = VCC − vc (t )
15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基极馈电电路用VBB时,也有串馈和并馈两种形式。
16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基极馈电经常采用自给偏压的形式。由于基极电流脉冲的平均 值一般不为0,在偏置电阻(或扼流圈内阻)上会生一个负的偏 压,可用作为基极直流偏置电压。若基极电流脉冲幅度增大,所 产生的负偏压就增大,会导致基极的激励信号减小,从而抑制了 基极电流增大的趋势,具有自稳幅的效果。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10.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分析 nC类功放的集电极动态特性 C类功放的集电极电压是由其电 流的基波分量在回路的谐振电阻 上得到的。实际上集电极电压的 波形会反过来影响集电极电流的 波形,最后达到某种动态平衡。 作出以vBE为参变量的输出特性 曲线如图,由输入信号的变化可 以得到各时间点上的vBE(ti)值;由 于回路的选频作用,集电极电压 始终为直流叠加余弦的形式,设 其幅度恰好达到平衡时的值,可 由此得到各时间点上的vCE(ti)值,与vBE(ti)对应描点联线,得到的 曲线称为动态线。由动态线可以得到ic波形,其基波分量与Re的乘 积应当等于Vcm。 8
10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欠压:Ic1 基本不随Re变化,功率和效率随Re增大而增大; Re太小 时Pc 急剧增加,超过PcM会导致过热毁坏。用于调幅信号放大。 临界:输出功率和效率都比较高,最常采用。用于FM信号放大。 过压:效率高、管耗小、输出功率小。推动级调到弱过压,有稳 幅作用。 有反向击穿问题。
17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输出、输入与极间耦合回路 对耦合回路的主要要求为: 1)实现阻抗变换,与晶体管的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相匹配。 2)选频输出,滤除谐波分量。 3)匹配网络的损耗尽量小。 耦合回路的形式可以有许多种, 下面讨论几种常用的电路。 1,复合输出回路
2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
n提高效率的途径 下面是计算功率和效率的一些主要关系式:
Pdc = Vcc × I c 0 = Po + Pc 1 Po = Vom × I c1m = ηc Pdc 2 1 π 1 Pc = iC vCE dω t = 2π ∫−π 2π Po Po 1 ηc = = = Pdc Po + Pc 1 + Pc Po
11
第十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