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ISO14001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汇编

ISO14001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汇编通常,采用是非判断法和多因子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1是非判断法: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a)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如排放超标);b)当地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如SO 2的控制);c)法规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须严格管理的物质(如:氟里昂、石棉、危险废物等);d)异常和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如火灾、爆炸、意外泄漏或污染物设备失灵等)。
e)原材料、资源、能源的价值在生产或经营成本中占有较高的份额;f)单位产量的消耗量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明显高于定额;g)原材料、资源、能源的使用量大于某一定规定数值;h)原材料、资源、能源使用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多因子打分法:对于不能采用是非判断法评价确定的环境因素,可采用多因子打分法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环境影响范围(A)、环境影响程度(B)、发生概率(C)、相关方关注程度(D)、商业机会和风险(E)(以上评价因子适合污染物)、每万元产值消耗量(F)、可节约程度(G)(以上评价因子适合能源资源)。
——环境影响范围(A)2分:受到影响的范围很小,仅限于排放点附近;4分:受到影响的范围仅限于厂区内;6分:受到影响的范围扩散到厂区外,临近居民受到影响;8分:受到影响的范围很大,影响情况非常严重而且广泛。
——环境影响程度(B)2分:轻微影响;4分:一般影响;6分:较严重影响;8分:极严重影响。
——发生概率(C)2分:低,每季发生一次;4分:中等,每月发生一次;6分:高,每周发生一次;8分:很高,几乎每天发生一次,或经常、持续发生。
——相关方的关注度(D)2分:相关方基本不关注;4分:相关方偶尔关注;6分:相关方较多关注;8分:相关方高度关注。
——商业机会或风险(E)2分:可能存在商业机会或风险;4分:存在一般商业机会或风险;6分:有较大商业机会或风险;8分:有极大商业机会或风险。
——单位产品消耗量(F)1分:消耗水平低3分:消耗水平中5分:消耗水平高可节约程度(G)1分:较难节约3分:改进工艺可明显见效5分: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可设定下列条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① A×B×C×D×E=M,若M≥300,即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其中A、B、D项中有一个为8分者,也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介绍

六、EA识别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EA识别的不充分. 2.EA识别不充分,如漏掉或忽视产品中EA,
相关方可施加影响的EA,资源和能源的EA、 异常及紧急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等. 3.EA评价方法不合理,如有的太简单、无科学 性;有的太复杂,不易实施,漏掉一些SEA. 4.不清楚SEA控制途径,没有把SEA与目标、 指标、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建立联系. 5.没有正确理解EA和SEA不是一成不变的,当 涉及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 服务时,未及时进行更新.
一、环境因素定义
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 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 的环境因素.
•所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是指能产生 环境影响的要素. •环境因素来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重大环境影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所有的 组织都有重要环境因素. •能够产生是指潜在的、可能发生的.
2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该法是指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全过 程的分析.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报废处 置的全部生命过程中涉及的环境问题.
•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5个阶段:原材料 生产与加工、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 运输与销售、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 报废.
•生命周期分析最简单方法是生命周期矩阵. 其纵列为产品的各个生命阶段,横列是可能 存在的环境问题,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填写每 一阶段的各类环境问题.
EA识别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 7产品使用和维修服务过程
2生产工艺的设计过程 8能源的供应和使用过程
3原材料采购过程
9环保设备的运行过程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1.环境因素识别1.1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b)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的;c)相关方有要求的;d)负面或正面地对环境有影响的。
1.2 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包括公司办公区和施工场所以及与施工有关的所有活动、设施等。
1.3 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有:现场调查法、查阅资料法、检测测量法、专家咨询法。
1.4 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环境因素识别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司、项目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同时应考虑时态、状态、类型,以及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a)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c)涉及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废物污染和管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对社区的影响、其他当地环境问题;d)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施工设备、工程物资在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副产品;产品使用和储运时环境的影响;工程垃圾的产生;新产品及其开发、服务对环境的影响;e)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属于本公司直接行为产生的环境问题,但可以通过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促使其改善环境行为,应予以识别,如外部劳务的环境问题、工程物资的运输和储运等。
2.三因子综合分析法用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重要环境因素,这三种因素分别是:属性(对环境或人身危害程度)、程度(排放量大小)、频率(发生频率)。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分值等于或高于9分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量化分值标准表。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1 基本步骤确定活动/产品/服务一识别环境因素一确定环境影响一评价环境因素一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2.1环安部每年定期确定组织环境因素识别、更新。
2.2各相关部门识别评价本部门的所有环境因素对业务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
2.3环境因素识别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艺流程、统计分析及问答调查等方法对公司涉及到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废物、放射性辐射、土地、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环境因素及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填写《环境因素及影响评价表》2.4环安部将各部门环境因素登记表汇总后,填写公司《环境因素及影响评价屈怠表),从中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活单》2.5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要环境因素)1)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2)潜在的化学品泄露,燃料隐患等;3)有蠹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4)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或排放量大的。
2.6具体评价方法根据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下列方法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只采用是非判断法判断;对其他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法、多因子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1)下列情况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a)或超标;b)紧急状态下环境因素;c)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d)节能降耗的重点环境因素。
2)综合打分法a)评价准则:对《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评价表》中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的项数n,取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15或单项评分>7分则评价为重大环境因素,11<2< 15 一般环境因素,Z V10轻微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环境因素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和衡量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是为了指导和规范环境评价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环境因素评价的背景、意义以及常见的评价标准。
一、背景和意义环境因素评价是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的过程,它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读工作。
评价结果能够提供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的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措施,从而保护人体健康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评价标准的分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领域和评价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评价标准:1.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大气环境中各类污染物浓度的要求和限制。
它可以细分为综合气象条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评价标准等。
2. 水质评价标准水质评价标准是对水体质量要求和限制的规定。
它可以包括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各类水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标准。
3. 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土壤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土壤污染程度和土壤可利用性的评估准则。
它通常包括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4. 噪声评价标准噪声评价标准是对环境噪声水平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性质,可以制定室内噪声标准、工业区噪声标准、交通噪声标准等。
5. 辐射评价标准辐射评价标准是对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限制和控制。
它可以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等各类辐射标准。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环境因素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现行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际标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等因素。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评价标准的应用环境因素评价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以及环境治理和修复的监测和评估等。
评价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18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对于每一个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的评价,由科技科组织专业人员采用是非判断法与多因子评分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对所有环境因素可先通过是非判断法进行判定,其余的用打分法进行评价。
一、是非判断法对于识别出的环境因素:1)凡是属于《国家危险品名录》或被列入国家一级污染物的,除数量特别少外,一般均直接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2)凡是违反本公司所适用的政策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直接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二、多因子评分从以下11个方面进行,共100分。
A、环境影响的规模范围 15分1)超出装置边界扩散至较远的 11-15分2)在装置内控制或略微超出装置边界的 6-10分3)比上述两项小的 0-5分B、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 15分1)环境影响程度大的 15分2)进行处理仍有环境影响的 12-14分3)环境影响不易消除的 8-11分4)比以上三项程度小的 0-7分C、环境影响的持续性 10分1)连续产生使影响持续的 8-10分2)持续影响时间小于1个月的 4-7分3)持续影响时间小于1个周的 0-3分D、环境风险的概率 10分1)产生风险的可能性75%以上 8-10分2)产生风险的可能性50%以上 5-7分3)产生风险的可能性50%以下 0-4分E、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 10分1)国家法律法规由要求的 8-10分2)本公司要求的 4-7分3)无要求的 0-3分F、控制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 10分1)技术不成熟,短期内无法控制的 8-10分2)技术不成熟,但通过加强管理而能得到控制 5-7分3)技术成熟或通过加强管理而较易控制 0-4分G、改变环境影响的资源代价 5分1)需要较多的资源 5分2)需要较少的资源 2-4分3)节约资源 0-1分H、相关方的关注程度 10分1)相关方提出明确要求 8-10分2)相关方未提出明确要求,但需要控制的 4-7分3)相关方不做要求的 0-3分I、公司的社会形象 5分1)对社会形象有损害的 4-5分2)不影响社会形象的 3分3)能树理较好的社会形象 0-2分J、进行环境影响控制对其他的影响作用 5分1)无影响的 4-5分2)产生一般影响的 3分3)产生良好影响的 0-2分K、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 5分1)发生过公司以上及污染事故 5分2)发生过公司级污染事故 3-5分3)发生过部门级污染事故 0-3分三、评价专业组人员对每一个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进行评分,然后汇总评出每一个环境因素的得分,凡通过是非判断法确定的或通过多因子评分得分在50分以上的环境因素,均为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科技科汇总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环境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
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评估标准来对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的识别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的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环境因素,才能进行后续的影响评价工作。
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的识别自然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力量和自然现象,如气候、气象、地球物理学等。
对于自然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因素。
通过收集气象资料,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2)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性质等因素。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可以对相关地质因素进行了解和评估。
(3)水文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
通过水文勘测和水文监测,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2. 人为因素的识别人为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
对于人为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工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畜牧养殖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2)工程建设活动:包括城市建设、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3)人口活动: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活动。
通过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特征和人口活动情况。
二、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评价环境影响是对环境因素所产生影响的一种综合评估和预测,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来判断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趋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报告形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一、环境因素的识别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应覆盖项目部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以下内容:——四种状态:正常、异常、关闭和启动、紧急;——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包括遗留的问题)和将来;——八个方面: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如电、煤、油等)、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等;——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2.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包括:——确定本单位的过程(活动、产品和服务);——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影响。
4.环境因素分类包括:——Ⅰ类:水、气、声、渣、固废等污染物排放或产生;——Ⅱ类: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Ⅲ类: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Ⅳ类:其他(潜在泄漏、火灾爆炸隐患、生态环境破坏对员工健康影响等)。
二、环境因素的评价1.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国家强制性推行的标准;——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和危害损失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影响的持续时间、控制情况;——对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及其声誉影响的大小;——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改变现状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2.评价方法多因素评分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每一评价因素设定等级区间和分值;第二步:将每一评价因素的得分连加得出总分;第三步:将总分与标准对比,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a) 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A值)1) A=5——排放超出标准。
2) A=4——排放稍高于标准。
3) A=3——排放达到标准。
4) A=2——排放接近标准。
5) A=1——排放低于标准。
b) 环境影响规模和严重程度(B值)1) B=5——环境影响范围涉及到公司以外地区,并造成恶劣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
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多因子评分表
①能源、资源耗用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回收性可循环利用1 R=A*B*C当R=20分或大于时,则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不可循环利用 2
B:贫乏性不贫乏1
未来可能贫乏 2
已贫乏 3
C:使用量小于10公斤/月1
10-100公斤/月2
1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②固体、液体废物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产生量(对固废、液体废弃物) 小于50公斤/月1 R=A*B*C*D*E当
24≤R<32,S=1级;当32≤R<48,S=2级;当48≤R,S=3级51-200公斤/月2
2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A:产生量(对废水) 小于1吨/月1
1- 10吨/月2
11-100吨/月3
101-500吨/月4
大于500吨/月5
B: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C:降解性可生物降解1
不可生物降解 2
D: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造成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并伤害较大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E:燃烧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废物) 适燃或燃烧时不会产生危害物质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质 2
③气体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持续时间(累计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天1 R=A*B*C当16≤R<24,S=1;当24≤R<32,S=2;当32≤R,S=3;
1- 5小时/天2
5-10小时/天3
大于10小时/天 4
B:严重性(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C:影响范围作业场所受影响1
厂区内受影响 2
对厂区外有害影响 3
④噪声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周界噪声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 1 R=2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R=A*B当R=8,S=1;当9≤R<12, S=2;当12≤R,S=3;
昼间>65db(A)夜间>55db(A) 2
A:现场噪声值小于85dB(A) 1
85-90dB(A) 2
大于90dB(A) 3
B:员工暴露时间小于1小时/天1
1- 4小时/天2
4-8小时/天3
大于8小时/天 4
⑤异常、紧急状况固体、液体废物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分)/重要性指标(S)
A:发生概率发生几率小,几乎不发生1 R=A*B*C*D*E*F当24≤R<32,S=1;当32≤R<48,S=2;当48≤R,S=3;
每年发生一次 2
每季度发生一次 3
每月发生一次 4
每周至少发生一次 5
B:排放量小于100公斤/月o次1
100-300公斤/月o次2
300-500公斤/月o次3
500-1000公斤/月o次4
大于1000公斤/月o次5
C: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D:降解性可生物降解1
不可生物降解 2
E:危害性资源性废弃物1
一般废弃物,影响区域环境 2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 3
F:适燃性适燃或燃烧时不产生危害物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 2
⑦营运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营运评定指标(P)
A:相关方的关心度可能立即停产1 P=A*B*C 偶有抱怨但无关紧要 2
非关注的事项 3
B:成本投资改善需投资1万元以下1
改善需投资3万元以上 2
C:技术难度公司内能解决1
公司内无法解决 2
现未有技术解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