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最优控制理论是现在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现已进入了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第三个阶段。对于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实际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它以1956年原苏联数学家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1957年贝尔曼提出的动态规划法为标志。这些理论一开始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是由于导弹、卫星等都是复杂的MIMO非线性系统,而且在性能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最优控制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高端的航空航天领域,而更加渗入到生产过程、军事行动、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其他有目的的活动中。最优控制的发展成果主要包括分布式参数的最优控制、随机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大系统最优控制、微分对策等,可以这样讲,最有控制理论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学期开设的最优控制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静态优化,经典变分法以及极小值原理。对于静态优化的方法,解决的主要是如何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变分法则被用来求解泛函的极值问题;极小值原理的方法,适用于类似最短时间控制、最少燃料控制的问题。另外,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习研究了线性系统二次型指标的最优控制,即线性二次型问题(LQR)。

类似其他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专业课程,最优控制的基础不但是有关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高等数学,以及更加深刻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就这门课程而言,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命题,就是关于泛函的问题。在学习泛函之前,我们都对于函数的定义非常清楚,简而言之,泛函就是“函数的函数”。在动态系统最优控制问题中,其性能指标就是一个泛函,而性能指标最优即泛函达到极值。

以如下方式表示泛函,

[()]J J X t =

那么求解泛函极值的问题,就是让()J X 在*X X =处有极值的必要条件是对于所有容许的增量函数X δ(自变量的变分),泛函()J X 在*X 处的变分为0:

*(,)0J X X δδ=

为了判别其为极大还是极小,就需要计算其二阶变分2J δ。

具体的泛函极值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无约束条件与有约束条件。对于泛函

0,,f

t t J F X X t dt ??=???&(,X X &为向量)取无约束极值的必要条件为()0F d F X dt X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当0()X t ()f X t 自由时,还需要横截条件0F X ?=?&(当0t t =和f t t =时)。 对于状态方程为[](),(),X

f X t U t t =&的系统,其性能指标[]0(),(),(),f

t f f t J X t t F X t U t t dt φ??=+???,初始状态给定,终端状态满足向量约束方程,给出其取极值时的必要条件为:()()H

X

H X λλ??=-??????=???

&&协态方程正则方程状态方程 0H U

?=? (控制方程) ()()()

T

f f f G t v X t X t φλ??=+?? (横截条件) 其中,(,,,)(,,)(,,)T

H X U t F X U t f X U t λλ=+?称作哈密顿函数。 在经典变分法中,U δ为任意,如果不满足这种情况,就需要利用极小值原理来求解。极小值原理是对经典变分法的扩展,可以解决经典变分法无法解决的最优控制问题。也就是当控制有约束,哈密顿函数H 对U 不可微时,要用极小值原理。所得出的最优控制必要条件与变分法所得的条件的差别,仅在于用哈密顿函数在最优控制上取值的条件

*****(,,,)min (,,,)U H X U t H X U t λλ∈Ω=代替0H U

?=?,可以看出,后者可以作为前者的特殊情况。其他条件包括正则方程,横截条件,边界条件等都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极小值原理解决最短时间控制问题时,最短时间的控制量只能取约束的边界值+1或-1;而最少燃料控制的控制量可取边界值+1、-1、0。

用极小值原理解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将导致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这类问题求解是很困难的。即使系统是线性的,但当指标函数是最短时间、最少燃料这种形式,要求得到最优控制的解析表达式,并构成反馈控制(即把U(t)表示为X(t)的函数)也是非常困难的。线性二次型问题的实用意义在于:把它所得到的最优反馈控制与非线性系统的开环最优控制结合起来,可减少开环控制的误差,达到更精确的控制的目的。

与经典控制问题相比,线性二次型问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研究的是多输入多输出动态系统的控制问题,其中包括了作为特例的单输入单输出情形;第二,它的性能指标是综合性的,既包含有误差的成分,又包含有控制能量的成分。根据线性的最优反馈控制律,即控制量正比与状态变量,可写成()()()u t G t X t =-或()()()u k L k X k =-。把这种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最优控制与非线性系统的开环控制结合起来,还可减少开环控制的误差。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最优控制一般可分状态调节器问题和伺服跟踪问题两大类。

对于终端时刻t f 有限的连续系统状态调节器问题,要求加权阵P 、Q 为对称半正定,R 为对称正定,但并不要求系统完全可控。

将最优控制写成1()()()()()()()T

U t R t B t K t X t G t X t -=-=-,()K t 满足黎卡提矩阵微分方程1()()()()()()()()()()()T T

K t K t A t A t K t K t B t R t B t K t Q t -=--+-&从t f 到t 0逆向积分建议采用变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

近一段时间看了一些相关与最优控制方法的论文,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实验,进一步加强了对最优化控制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单级倒立摆的控制中,采用了线性二次最优LQR

控制,根据系统方程Bu AX X

+=&确定最佳控制向量K ,使得性能指标dt Ru u QX X J )(0**?∞

+=达到最小值,其控制原理图如下

对线性系统:

CX Y Bu AX X

=+=&

根据期望性能指标选取Q 和R ,利用MATLAB 命令lqr 就可以得到反馈矩阵K 的值。

K=lqr(A ,B ,Q ,R)

改变矩阵Q 的值,可以得到不同的响应效果,Q 的值越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调整时间越短。具体实验结果如图:

LQR 最优控制系统中Q(t),R(t)的选择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来对Q(t),R(t)中元素的加权值提出相应的要求,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优的同叫又均衡考虑能量消耗等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控制效果好,可实现最优控制的目的.适应性强,因而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最优控制理论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的最优化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就是如何将最优化问题表示为数学模型,如何根据数学模型尽快求出其最优解。在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后,其求解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解析法、数值解法(即直接法)、解析与数值相结合的求解方法、网络最优化方法。而随着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式的优化方法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比如将模糊控制与自适应算法相融合,或者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相融合的智能优化。它们通过改进自学习算法、遗传算法,按给定的优化性能指标,对被控对象进行逐步寻优学习,从而有效地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

作为一名双控专业的研究生,对于控制算法的精益求精是最本质的追求。在如今的控制领域,各种控制算法,尤其是与数学学科相融合,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最优控制作为一门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其成效已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人们不断的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未来的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寻找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优方式,已经成了人类面临的最大命题。因此,最优控制理论还亟待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学习到的最优控制知识还远远不够,不仅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也需要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同时,不断深入研究,争取在控制领域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 张洪钺,王青。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方洋旺。随机系统最优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巨永锋,李登峰。最优控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4] 肖军,白静。状态反馈最优控制器设计及仿真。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8,11(4):58-61.

[5] 袁野,张靓。最优控制理论及其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09-06,Vol.8,No.6

[6] 张亚锋,和兴锁。普适变量下的最优控制求解研究。飞行力学,2009-12,Vol.27,No.6

[7] 罗东升,刘衍民。最优控制与最优参数选择问题的转化。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8,Vol.11,No.4.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最优控制理论是现在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现已进入了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第三个阶段。对于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实际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它以1956年原苏联数学家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1957年贝尔曼提出的动态规划法为标志。这些理论一开始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是由于导弹、卫星等都是复杂的MIMO非线性系统,而且在性能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最优控制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高端的航空航天领域,而更加渗入到生产过程、军事行动、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其他有目的的活动中。最优控制的发展成果主要包括分布式参数的最优控制、随机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大系统最优控制、微分对策等,可以这样讲,最有控制理论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学期开设的最优控制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静态优化,经典变分法以及极小值原理。对于静态优化的方法,解决的主要是如何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变分法则被用来求解泛函的极值问题;极小值原理的方法,适用于类似最短时间控制、最少燃料控制的问题。另外,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习研究了线性系统二次型指标的最优控制,即线性二次型问题(LQR)。 类似其他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专业课程,最优控制的基础不但是有关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高等数学,以及更加深刻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就这门课程而言,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命题,就是关于泛函的问题。在学习泛函之前,我们都对于函数的定义非常清楚,简而言之,泛函就是“函数的函数”。在动态系统最优控制问题中,其性能指标就是一个泛函,而性能指标最优即泛函达到极值。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

编号:FS-DY-20588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 读书报告格式内容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4、书中令人深刻难忘的部分以及你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5、个人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6、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7、从本书获得的收获; 8、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9、总结

读书报告注意事项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随笔记下一些想法。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 作者的传记; 2. 作者其他作品; 3.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 机自82 组员:李宗泽 李航 刘凯 付荣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运用经典控制理论控制直线一级倒立摆,包括实际系统模型的建立、根轨迹分析和控制器设计、频率响应分析、PID 控制分析等内容. 2.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最优控制LQR 方法实验控制倒立摆 3.学习运用模糊控制理论控制倒立摆系统 4.学习MATLAB工具软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5.掌握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熟悉利用MATLAB 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利用学习的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实际控制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非常直观的感受控制器的控制作用。 二.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等相关软件 固高倒立摆系统的软件 固高一级直线倒立摆系统,包括运动卡和倒立摆实物 倒立摆相关安装工具 三.倒立摆系统介绍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

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为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论、新思想的发展。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对接控制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 倒立摆已经由原来的直线一级倒立摆扩展出很多种类,典型的有直线倒立摆环形倒立摆,平面倒立摆和复合倒立摆等,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直线一级倒立摆。 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以下的特性: 1) 非线性2) 不确定性3) 耦合性4) 开环不稳定性5) 约束限制 倒立摆控制器的设计是倒立摆系统的核心内容,因为倒立摆是一个绝对不稳定的系统,为使其保持稳定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干扰,需要给系统设计控制器,本小组采用的控制方法有:PID 控制、双PID 控制、LQR控制、模糊PID控制、纯模糊控制 四.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物理模型: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激励

课程设计最终版

摘要 建模、控制与优化是控制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广泛采用了现代数学方法,使得控制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模是控制理论中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控制理论中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验建模,二是根据物理规律建模。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动态模型,一般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设计控制系统是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线性系统中,我们所用到的数学工具是拓扑、线性群。在非线性系统中,我们用到了微分几何。可以说微分几何是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优化是控制的一个基本目的,而最优控制则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都是关于优化和最优控制问题的。 本报告是对连续系统性能分析及闭环调节器设计,对系统的脉冲响应、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状态反馈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最后进行系统的仿真验证。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弄清楚其相互关系,使理论知识系统化、实用化;掌握基于状态空间分析法进行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系统辅助分析与仿真的能力;掌握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控制系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最终达到增强我们的工程意识、联系实际问题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建模控制理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状态反馈仿真

目录 1 课题分析 (1) 2 MATLAB应用与系统模型建立 (2) 2.1MATLAB应用 (2) 2.1.1MATLAB 环境及基本命令 (2) 2.1.2 M 文件的编写 (3) 2.1.3图形处理 (3) 2.2系统模型建立 (4) 3 系统定量、定性分析 (6) 3.1能控性、能观性分析 (6) 3.1.1能观性、能观测性概念 (6) 3.1.2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 (7) 3.2系统稳定性分析 (8) 3.2.1系统稳定性概念 (8) 3.2.2系统稳定性分析 (8) 4输出反馈分析 (10) 4.1 输出反馈 (10) 4.2通过u Fy 给予反馈分析 (11) 5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13) 5.1状态反馈 (13) 5.2极点配置 (14) 5.3闭环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与极点配置 (14) 5.4已知输出求给定 (18) 6设计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读书报告格式及要求

读书报告格式及要求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 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 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 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能够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 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 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能够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能够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 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能够再找 其它相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 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不过赞 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 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 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 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能够这样做,

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不过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 是不汤不水。所以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 样都谈到了,但仅仅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 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能够作 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 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绝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仅仅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报告

实验三典型非线性环节 一.实验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 三、实验内容 3.1测量继电特性 (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见图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波形如下: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继电’,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右显示继电限幅值为3.7V。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波形如下:

3.2测量饱和特性 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饱和特性:饱和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6。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如下所示: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饱和特性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饱和’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左显示斜率为2;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数码管右显示限幅值为3.7V。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波形如下: 。 3.3测量死区特性 模拟电路产生的死区特性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7。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如下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讲课讲稿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 计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2013 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 1001班 学号: 201002020122 学生姓名:吴国昊 指导教师:刘鑫屏老师 设计周数: 1周 成绩: 日期: 2012年 12 月 31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设计题目 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A》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设置《自动控制理论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主要内容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院系: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年1月9日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主要内容 (3) 三、进度计划 (4) 四、设计成果要求 (4) 五、考核方式 (4) 第二部分、设计正文 (5)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 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9) 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5) 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9) 五控制系统的校正 (22) 六非线性系统分析 (38)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40)

第一部分、总体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A》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设置《自动控制理论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主要内容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 三、进度计划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6年6月

目录 实验一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1) 实验二典型非线性环节 (3) 实验三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 (10) 实验四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20) 实验五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24) 实验六具有内部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31) 实验七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及应用 (35)

实验一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一、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 二、实验目的 ①学习系统状态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 ②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判别方法,掌握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三、实验原理说明 参考教材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控性,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观测性。 四、实验步骤 ①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入阵B,依据能控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 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②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出阵C,依据能观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 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构造变换阵,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五.实验例题验证 1、已知系数阵A和输入阵B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与能观性

,,

2.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 (1)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测性; (3)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形;(4)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观测标准形; 六、实验心得

《论语》读书报告写范文

《论语》读书报告写范文 导语: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mentbook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读书报告怎么写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学习!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 总体来说,以前对论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语录体”的书面概念中,而今细读,渐品出了其中况味,发现其中人物其实也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机敏善辩的子贡,率直的子路,潇洒曽皙。当然,形象最为鲜明的还是孔子。虽然书中对话体占绝大部分,极少有动作神态描写,但读过之后,觉得孔子不再是高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画像,遥远地立于时间深处的历史人物,。有着鲜活的抱负追求、喜怒哀乐。 《公孙长篇》中“匿怨而与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以看到孔子明澈的内心与坦荡的胸怀;《先進篇》记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可以看到孔子失去爱徒的悲痛欲绝;“朽木不可雕也”的训斥,可以看到恨铁不成钢的肝火,《子罕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以看出孔子的困顿和无奈;《雍也篇》“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可以看到孔子高远

的抱负和不得志的孤寂,可以领略到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和气魄。正是这些,让我感到这位笼罩着神圣光环的至圣先师,也是位更为亲切可感的师者和榜样。 君子,是儒家理想道德规范的外化和集成。《论语》中,君子道德行为标准出现的频率极高。其中,“忠”、“恕”是反复出现的概括和总结。通过阅读,我对孔子这一伦理道德核心思想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地了解,这主要体现和应用与自己、他人关系的处理。 我的理解是,撇开政治,在个人修养上“忠”,主要是对自己生命和人格的负责。每个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生来对自己灵魂的保洁负责。“忠”就是忠于自己的本心,虔诚于人格境界的提升,克服锱铢世事加诸欣赏的虚妄。除了鄙弃“匿怨而与其人”之外,更多地体现在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遵时守信上。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述而篇》记载陈司败指责孔子偏袒鲁君,孔子闻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可以看出,孔子不认为犯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去避讳或掩饰,而是视错误为财富,视被别人指出错误为自己的收获。他把错误当作完善自身,致知修身的必须途径。《论语·为政篇》孔子答子贡问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强调言行一致,也是强调表里如一,强调待人行事与追求完美人格的统一。 “恕”,则是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他人,留存人之初的本善,即满满的同情心,并将其实在化为具体的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行为表现。如杨伯峻先生在备注中提到的,其消极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积极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何对

过控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工程 设计题目:阶跃曲线确定无滞后 一阶对象传递函数 专业:自动化 班级:一班学号: 20100220118 学生姓名:苏星 时间: 2013 年6月1日~6月16日 ―――――――以下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成品答辩及考核 总成绩:总分成绩 指导教师:

前言 过程控制通常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建材、 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是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其被控量需定量地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 是离散的,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是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是由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的结构及其特性所 决定的。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方案,分析 质量指标,整定调节器参数等等的重要依据。前馈控制,最优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等更需要有精确的过程数学模型,所以过程数学模型 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和应用的重要资料。研究过程建模对于实现 生产过程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被控过程的数学建模,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 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过程的数学建模有两种:一是非参数模型,例如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和频率特性曲线,是用曲线表 示的。二是参数模型,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状 态方程和差分方程等,是用数学方程式或函数表示。本次课程设计采 用的是第一种。 目录 一 .设计原理及思路 2 二. 实验数据(组1和组2) 3 三. maltab数据分析及校验(组1和组2)及matlab仿真4 4 四. 参考资料及心得体会 12

一、设计原理及思路 无滞后一阶对象(单容)传递函数 1.计算法 000 )0()(,x y y k T k ?-∞= ?如何确定 000 T x k dt dy t = =)(0000 00 ∞===y x k t T x k T t ; )(632.0)1)(()(010T y e y T y →∞=-∞=-

读书报告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读书报告格式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着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范文大全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点与面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 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 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组员: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实验要求] 应用MATLAB 对系统仿照[例1.2]编程,求系统的A 、B 、C 、阵;然后再仿照[例1.3]进行验证。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实验内容] 1 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示。 p m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 ?+=+= (1.1) 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m 维输入矩阵 C 为p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只有n 和m 维数相同时,D=1。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示。 D B A SI C s den s num s G +-== -1)() () (()( (1.2) 式(1.2)中,)(s num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 ×m ;)(s den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2 实验步骤 ① 根据所给系统的传递函数或(A 、B 、C 阵),依据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采用MATLA 的file.m 编程。注意:ss2tf 和tf2ss 是互为逆转换的指令; ② 在MATLA 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 [1.1] 已知SISO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一般的读书报告格式

一般的读书报告格式 读书报告,就是一种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下面是本人整理的读书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第1篇:读书报告格式 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見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來。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來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現几个重点可以发揮的。把这几個重点列出來,有时间的話,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資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來补充你的論点。这样,你閱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徹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

关的书來看,包括﹕1. 作者的传记;2. 作者其他作品;3. 別 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來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誇獎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內容丰富,描写細膩,刻劃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養往往遜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並非易事。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稳的結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來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2篇:读书报告(标准版) 题目:《偷书贼》 作者:马克斯·苏萨克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201x年2月第二次印刷 内容概要:本书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莉塞尔·梅明格在父亲死了,弟弟死了,母亲失踪的境况下被寄养在一个不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42002 课程英文名称:Optimal Control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及经济领域中,例如空间技术、系统工程、人口理论、经济管理、决策及工业过程控制等等。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要求自动化专业学生掌握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及解最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了解最优控制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最优控制的基础理论,如最优控制问题的概念、最优控制的数学描述、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方法及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问题。 2.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古典变分原理,庞德 里亚金极大(小)值原理和贝尔曼动态规划方法。 3.基本技能: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的实际最优控制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从基本教育出发,站在培养人才的高度上,来看待本课程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要分清每一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所处的地位,这样才能在大纲实施过程中得 心应手。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学生化被动吸收为主动索取知识。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 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 效果,可采用多环节教学方式,如课程讲授、课堂提问及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对于每次课堂讲 授,原则上采用两个层次讲解,即一是提出研究的问题;二是介绍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其存在 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通过课堂提问,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其思考,提 高教与学互动性。另外,由于最优控制理论性强,适当安排习题课,通过习题课便于学生对最优 控制理论和方法更好理解。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matlab软件完成大作业。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线 性代数》、《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本课程将为其它控制理论专业课、课程设 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为了便于学生对最优控制理论和方法更好理解,应该适当安排习题课。对每讲完一种解 决最优控制问题方法后,应该安排对应的习题课。如变分法及其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的习题课、 庞特里亚金极大(小)值原理应用习题课、贝尔曼动态规划方法应用习题课等。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模型转换。 2.了解MATLAB 中相应的函数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50 3913.4036 18)(2 3++++= s s s s s G 要求(1)将其用Matlab 表达;(2)生成状态空间模型。 2.在Matlab 中建立如下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y (k + 2) +5y (k +1) +6y (k ) = u (k + 2) + 2u (k +1) +u (k ) 3.在Matlab 中建立如下传递函数阵的Matlab 模型 ?????? ??????+++++++++++=7266 11632256 51 2)(2 32 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G 4.给定系统的模型为 ) 4.0)(25)(15() 2(18)(++++= s s s s s G 求(1)将其用Matlab 表达;(2)生成状态空间模型。 5.给定系统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如下: []0 , 360180,001,010001 1601384.40==???? ? ?????=????? ?????---=D C B A 用Matlab 将其以状态空间模型表示出来。 6.输入零极点函数模型,零点z=1,-2;极点p=-1,2,-3 增益k=1;求相应的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 num=[18 36];den=[1 40.3 391 150]; >> G=tf(num,den) Transfer function: 18 s + 36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

最优控制项目报告—Project of Optimal Control 二级倒立摆的控制 黄自龙占奇志张晓 电话:82675350 组号:第六组 组员:黄自龙 3103028009 张晓:3103028007 占奇志 3103028012 授课教师:高峰 所在院、教研室:电气工程学院工企教研室

考核形式:考试 实验日期:2004.03.13~2004.05.18 一、问题的来源 倒立摆的控制是控制理论应用的一个典型范例 ,一个稳定的倒立摆系统对于证实状态空间理论的实用性是非常有用的 ,倒立摆系统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非最小相位、多变量的系统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研究 ,从理论上需涉及系统的非线性、解耦、小时间常数及不稳定问题 .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及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倒立摆正是一个典型的被控对象,世界上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 倒立摆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有很多自身的特点,首先倒立摆本身是一个自然不稳定体,能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如非线性问题、系统的鲁棒性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1.作为实验装置,形象直观、结构简单,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容易改变。 2.作为被控对象,相当复杂,是高阶次、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系统。 3.系统稳定效果非常明了,通过摆动角度、位移、稳定时间度量,控制好坏一目了然。 4.重要的工程背景,倒立摆系统的稳定与机器人行走、空间飞行器控制有很大相似性。 二、系统模型的建立 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与分析 一级倒立摆的实际装置如图1所示:带轮小车顶端铰链系一刚性倒立摆,小车可沿有界轨道左右运动,摆可在垂直平面内自由运动。 图1 一级倒立摆模型 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X:小车的位移; X:小车的速度; θ:摆杆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 θ摆杆的角速度; m0:小车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