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白癜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白癜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ICD-10:L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白癜风治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皮肤科杂志)。

白癜风为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一般无自觉症状。

白斑常呈乳白色,大小、形态不一,毛发可正常或变白。

白癜风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

寻常型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可局限于某些部位或散发、泛发全身,故寻常型又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四个亚型。

节段型一般为单侧,白斑沿某一皮神经节支配区分布。

白癜风根据病情活动与否分为两期:进展期和稳定期。

进展期为原白斑仍在扩大,边界模糊,并且可有新发皮损,可有同形反应;稳定期为原白斑停止发展,并且无新发皮损,无同形反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局部外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光敏剂补骨脂素、氮芥酊。

2.光疗或光化学治疗。

3.手术治疗:表皮或黑素细胞移植。

4.系统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5.系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80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就诊期间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伍德灯;2.血常规;3.甲状腺相关抗体;4.抗体过筛;5.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治疗原则(1)进展期白癜风:1)寻常型:①局限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也可外用低浓度的光敏药,如浓度<0.1%的8一甲氧补骨脂素(8-MOP);局部光疗可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308nm准分子激光及准分子光、高能紫外光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导读: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

本病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

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

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

水煎服;一日2次。

有恶寒症状的,去生地、知母、丹皮,加桂枝9 克;伴发热、心烦口渴、皮肤有灼热感的,加紫草、苦参各、9 克;疹伴水疱、晚上痒甚、头痛、纳呆的,加白术、地肤子、车前子各9克。

本证型中老年人或体虚者易患,表现为皮肤干燥,疹块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等。

多因病久阴伤、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濡养所致。

治宜养血祛风滋阴润燥。

取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白芍、当归、桃仁各9克,水煎服,一日2次。

伴腰膝疲软、五心烦热的,加沙参、麦冬、旱莲草各9克。

本证多见妇女,尤其更年期前后,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每因情志抑郁而发,可伴有胸胁胀闷,或于月经前数天出现风团,月经干净而消失等。

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肝肾不足、肌肤失养、生风生燥、郁于肌肤而成。

冶宜疏肝理气、疏风清热。

取柴胡、白芍、当归各12克,白术,茯苓、丹皮、山栀子各9 克,薄荷、防风、蝉蜕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

伴口干口苦的,加龙胆草、黄芩各9克;伴腹痛、纳呆、便结的,加大黄 6克;伴胸闷气短、口舌生疮的,加生地、黄芩各9克。

此外;在内服的基础上,还可取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20克水煎外洗,随痒随洗,可以快速止痒。

平时要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葡萄、番茄、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等。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4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4

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麻疹(典型)的住院患者。

一、麻疹(典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麻疹(TCD编码:BE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麻疹(典型)(ICD-10编码:B0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麻疹诊断标准(201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2008年)》。

2.疾病分期(1)前驱期(2)出疹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麻疹(典型)临床常见证候:麻毒袭表证毒犯肺胃证毒热下利证(三)治疗方案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麻疹(典型)。

2.患者适合,患者或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麻疹(典型)。

2.麻疹合并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的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麻疹抗体;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CRP、降钙素原;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2.可以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痰/咽拭培养、免疫功能、腹部彩超、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麻毒袭表证:疏风散热、辛凉透表。

(2)毒犯肺胃证:宣肺化痰,解毒透疹。

(3)毒热下利证:透疹清热、化湿止利。

瘾疹(荨麻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瘾疹(荨麻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瘾疹[1-2]是一种以皮肤作痒,时起风团疙瘩,发无定处,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的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荨麻疹”。

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

临床按病程常将瘾疹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在6周以上者属于慢性。

根据瘾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中医一般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个证型进行治疗。

1 治疗原则实证者以疏风清热、疏风散寒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邪为主;虚证者以益气养血,固表扶正为主;虚实夹杂者扶正与祛邪并用。

2 治疗方法瘾疹的中医治疗方法较多,临床需根据病情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2.1.1 辨证论治[3-8]2.1.1.1 风热证主证:风团色红,扪之有灼热感,自觉瘙痒,遇热则剧,得冷则缓;或伴发热恶风,心烦,口渴,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银翘散或消风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鱼腥草、牛蒡子、薄荷、荆芥、防风、浮萍、蝉蜕、芦根、白鲜皮、甘草。

加减:咽痛者,可酌加桔梗、玄参等;热甚者,可酌加生地黄、黄芩等。

2.1.1.2 风寒证主证:风团色淡红,自觉瘙痒,遇冷则剧,得暖则减;或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麻黄、白芍、大枣、紫苏叶、防风、荆芥、杏仁、生姜、甘草。

加减:恶寒较重者,可加附子、细辛、干姜皮等。

2.1.1.3 肠胃湿热证主证:风团色泽鲜红,风团出现与饮食不节有关,多伴腹痛腹泻或呕吐胸闷,大便稀烂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防风通圣散或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物: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黄芩、苏叶、枳实、厚朴、连翘、薏仁、徐长卿、白芍、甘草。

加减:腹痛便秘者,酌加大黄;食积者,酌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3、皮肤科临床路径表

3、皮肤科临床路径表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TCD编码:BWR020、ICD-10编码:B02.901)患者姓名: __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____ 发病日期: ___年_ 月_ 日住院日期: ____年月日出院日期: ___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第天)(第天)(第天)主口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继续执行拟定的治疗方案,病要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进行中医证侯判断情变化可调整方案诊口进行中医证侯判断口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查房记口完成病程记录疗口完成皮损和疼痛情况评价录,并确定治疗方案工口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开始蛇串疮口完成皮损和疼痛情况评价作“常规治疗”口根据病情检查相关指标口进行辅助检查口继续蛇串疮“常规治疗”口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病历口病情变化者调整治疗方案口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口分级护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查房师查房师查房口普食口普食口普食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口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重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炎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口抗过敏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点治疗炎治疗炎治疗医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治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口根据皮损情况使用合适的外治嘱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穴位贴治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法:中药涂擦、熏洗、湿敷、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穴位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位贴敷、中药散剂、软膏外用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针灸治疗:拔罐、电针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照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口其它疗法:红外线照射、红光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照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照射、微波治疗、皮损内注射临时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口血、尿、便常规口根据病情补充检查口对症处理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口对症处理:清创治疗口HIV、HCV、TP、乙肝表抗、电解质口胸部X片检查口心电图口其它治疗:清创治疗主要口协助患者或家属办理“入院手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护理续”等工作工作口常规护理和皮损护理口入院健康教育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变异1. 1. 1. 记录 2. 2.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1时间年月日年月日(第天)(出院日,第天)主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口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要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开具出院诊断书诊口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25•【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施行日期】2009.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带状疱疹、皮肌炎、寻常型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订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胡瑞荣、付文豪电话:************、68792205附件: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附件: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为皮肤发生短暂性红色丘疹或丘疹伴发痒。

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等。

对于荨麻疹的临床管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环节,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来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病史采集是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症状特点、伴随症状和诱因等,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荨麻疹的病史采集可以通过标准化的问卷进行,以确保对每位患者的询问内容一致。

病史采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荨麻疹的类型和可能的致病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对于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皮肤划痕试验和皮肤活检等。

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确定过敏原和制定相应的避免措施,皮肤划痕试验可以判断荨麻疹的过敏原和过敏类型,皮肤活检可以确定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荨麻疹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对于轻度病例,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非仁昂制剂、卡曲地尔等。

对于中度至重度病例,可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如洛得那肽、孟鲁司特酮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

治疗的目标是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皮损和预防复发。

荨麻疹临床路径管理在皮肤科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诊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通过规范化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环节,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就诊体验,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荨麻疹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原因:
□无
1.
□有,原因:
变异1.
记录2.
医师
2.
2.
签名
(2)风寒束表证:祛风散寒。
(3)胃肠湿热证:清利湿热。
(4)血虚风盛证:养血息风。
2.外治法
3.针灸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皮疹发作次数减少,瘙痒感减轻,积分减少≥70%。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哮喘等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
疗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或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结束路径日)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完成复诊记录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完成复诊记录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健康教育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1.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完成门诊病历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
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复诊记录
□完成复诊记录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针灸治疗
□辨证口服汤药、中成药
□外治法
□针灸治疗
□合并严重感染,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TCD编码为:BWP110、ICD-10编码为:L50.8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结束路径时间: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无
1.
□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
1.
□有,原因:
病情
变异
记录
1.
2.
2.
2.
医师
签名









时间
(第22~42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第43~56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标准治疗时间≤56天
实际治疗时间:

年月
(第1天)




年月
(第15~28天)

时间
(第2~14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询问病史与完成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必要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皮损评价
□注意证候变化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可查相关指标
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过敏原检测、相关免
疫学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
接受内科治疗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
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患者不进入
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
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2010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疗方案”。
瘾疹(慢性荨麻疹)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犯表证
风寒束表证
胃肠湿热证
血虚风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瘾疹(慢性荨麻疹)协作组制定的“瘾疹(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瘾疹(慢性荨麻疹)的患者。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门诊患者。
一、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瘾疹(TCD编码为:BW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荨麻疹(ICD-10编码为:L50.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