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大治疗原则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大治疗原则(一)治疗基础病和纠正肾脏病加重因素:1.治疗引起慢肾衰的基础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临床和肾脏病理检查提示疾病活动程度高,治疗后往往使肾功能部分恢复。
2.纠正可逆因素是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控制高血压、治疗感染、降低尿蛋白、解除尿路梗阻、防止脱水等。
(二)延缓肾脏病进展速度:1.慢性肾衰的饮食治疗原则: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重要措施。
2.控制全身性高血压和肾小球内高压:首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三)治疗并发症:并发症的治疗能明显减少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存活率。
水肿:限制钠盐的摄入、间断使用袢利尿剂、透析治疗。
高钾血症:保守治疗无效时立即紧急透析。
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治疗,严重时需要紧急透析治疗。
高血压:控制钠、水;部分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和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首选ACEI);当有禁忌症或单药不能很好控制血压时考虑选择其他药物。
尿毒症性心包炎:透析治疗;明显心包填塞症状时应当紧急心包穿刺或引流;透析导致的心包渗液往往与血液透析使用肝素有关,可改为无肝素透析。
心力衰竭:适当减少洋地黄类药用量。
贫血:血色素小于60g/l时需要输血治疗。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肾性骨营养不良:治疗的第一步是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纤维性骨炎病人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并根据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活性调整用量。
(四)药物用量的调整:肾衰竭时经肾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在体内蓄积,在使用药物时应当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五)随诊:监测疾病的发展。
判断并发症控制情况。
判断是否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六)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治疗可以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是Ccr<10ml/min。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成功的肾移植能恢复正常的肾脏排泄和内分泌代谢功能。
最新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 ≥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CKD-3期:GFR 30~59ml/min·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GFR 15~29ml/min·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3.气阴两虚证: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症候: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慢性肾衰的治疗

慢性肾衰的治疗一、一般治疗1.饮食治疗1)限制蛋白饮食GFR<50m1/min,限制蛋白质:GFR10~20m1/min 每日用0.6g/kgGFR>20m1/min每日可加5gGFR<5m1/min每日用约20g优质蛋白2)高热量摄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每日约需35kcal/kg,富含维生素B、C和叶酸,多食用植物油和食糖3)GFR其他饮食指导钠的摄入: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限制食盐钾的摄入: 尿量每日超过1L,无需限制钾低磷饮食,每日不超过600mg饮水:有尿少、水肿、心力衰竭者,严格限水。
但尿量>1000ml又无水肿者,则不宜限制水的摄入2.必需氨基酸的应用EAA适应证:肾衰晚期,可防止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
α-酮酸与氨结合成相应的EAA,可利用一部分尿素,减少血中BUN水平3.控制全身性和(或)肾小球内高压力首选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losartan)。
虽无全身性高血压,亦宜使用上述药,以延缓肾功能减退。
在血肌酐>350μmol者,可能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故应慎用4.其他高脂血症治疗与一般高血脂者相同高尿酸血症通常不需治疗,但如发生痛风,可用别嘌呤醇5.中医二、并发症的治疗1.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钠、水平衡失调,水肿者应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速尿20mg,每日三次已透析者加强超滤和限制钠水摄入(2)高钾血症的处理高钾血症>6.5mmol/L●l0%葡萄糖酸钙20ml 稀释缓慢IV●5%NaHCO3 100ml IV(5分钟完)●50%葡萄糖50~l00ml+胰岛素6~12U iv drip●透析(3)代谢性酸中毒轻度酸中毒口服碳酸氢钠1~2g,每日三次如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3.5mmol/L,伴有昏迷或深大呼吸,静脉补碱,使其提高到17.1mmol/L(4)钙磷平衡失调和肾性骨营养不良限磷饮食口服肠道磷结合药骨化三醇2.心血管和肺并发症(1)高血压(多为容量依赖性)(2)尿毒症心包炎:强化透析约一周(3)心力衰竭(4)尿毒症肺炎:透析3.血液系统并发症⑴小量多次输新鲜血(HB<60g/L)⑵红细胞生成素EP0的副作用高血压头痛癫痫发作(偶发)4.感染应选用肾毒性最小的抗生素剂量根据GFR调整5.神经精神和肌肉系统症状充分透析可改善神经精神和肌肉系统症状肾移植后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改善骨化三醇、EPO可改善部分患者肌病症状6.其他(1)糖尿病肾衰竭:调整胰岛素(2)皮肤搔痒:外用乳化油剂,口服抗组胺药,控制磷的摄入,强化透析三、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慢性肾衰的护理一、潜在并发症的护理1、尽量卧床休息,减轻肾脏负担。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医治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肾病科齐医生肾内科医师1、补肾泄浊方组成:生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川续断15g,杜仲15g,怀牛膝15g,川萆薢10g,石菖蒲10g,制苍术12g,六月雪30g,丝瓜络20g,玉米须20g,凤尾草30g。
【按】补肾泄浊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
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在此方中为君药,意在温补脾肾之气血,补气行血,活血而不伤血。
炒白术健脾渗湿,茯苓健脾益肾,以后天脾胃充养先天之肾,共奏养后天、培补先天之效。
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本,山茱萸、菟丝子、川续断、杜仲补肾益气,滋生肾中阴阳。
怀牛膝性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善引气血下行,肾属下焦,方中用此药,使其他药能直达病所,更好的发挥作用。
慢性肾衰竭病人病程日久,脾胃功能多虚,临床表现为胃纳不香,时感恶心,大便粘腻不畅等。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石菖蒲、川萆薢降逆泄浊,丝瓜络、玉米须、六月雪、制苍术化湿泄浊排毒,全方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
【来源】刘晓静,邹燕勤,孟令栋,黄萍,沙鑫,刘珂.补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6):73-75.2、扶正化浊通络方组成:黄芪、土茯苓各30g,山萸肉、生地、山药、丹参、大黄(后下)各15g,泽泻、丹皮、巴戟天、槐花、红花、地龙各10g【按】扶正化浊通络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方,由黄芪、土茯苓、山萸肉、生地等13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芪可健脾扶正,益气固表,以固后天之本;巴戟天可温肾助阳,以固先天之本;山药可健脾益肾;山萸肉可固涩肾精,补益肝肾;丹皮可清热泻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生地可养阴生津;泽泻可利湿泄浊;土茯苓可健脾渗湿;槐花可清热凉血;大黄可泻火解毒,清泻湿热;丹参、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络,配伍虫类搜剔之品地龙以增强其疗效。
慢性肾衰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治疗方法
一、慢性肾衰治疗方法二、慢性肾衰竭的护理三、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治疗方法1、慢性肾衰治疗方法
1.1、中药辨证施治,中医的治疗慢性的肾衰竭它是最好的方法,是可有效缓的解症状和延缓CRF的进展的,部分的患者是有用中药的导泻、洗剂能减少透析的次数的,是为患者减轻了很多的痛苦的。
1.2、原发病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也是治疗慢性的肾衰竭的方法,它的效果是较好的,只要坚持长期对原发或是继发性的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的肾病等合理的治疗,避免或是消除了使CRF恶化的因素,这样就是会取得较好的治疗的效果的。
1.3、清除毒素的治疗,一些的患者是在得病以后,体内的毒素的累积的过多,是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的。
对于轻症的患者是可口服包醛氧淀粉的、口服透析盐的、尿毒清或是肾衰宁等药物的,部分的患者是利用甘露醇盐水制剂或是中药的灌肠的。
2、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先天性或后天原因所致肾功能持续严重损害引起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认为当肾小球滤过率(GFR)降至正常50%以下,由肾排出的代谢产物就可在体内蓄积,降至30%以下临床上即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
低于10%即为终末期肾(endstagerenaldisease)。
3、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慢性肾衰竭则可由高血压、尿路梗阻、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疾病。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1.CKD1期2.CKD2期3.CKD3期4.CKD4期5.CKD5期(二)证候诊断1.正虚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射剂)。
2.标实证(1)水湿证:可选用药物:法半夏、春砂仁、藿香、紫苏叶、茵陈、草果仁、茯苓皮等。
(2)湿热证:可选用药物:石苇、土茯苓、茵陈、大黄炭等。
(3)血瘀证:可选用药物:丹参、桃仁、三七、红花、蒲黄等。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医案:许某某,女,64岁,国家安全部退休职工。
2003年7月1日初诊。
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3年,化验血肌酐243.2umol/L,血色素108g/L,尿蛋白1+。
血压130/90mmHg。
主诉腰酸疼痛,双下肢酸胀,咳嗽,鼻痒,喷嚏连连,时时喘,夜间为甚。
刻下症:咳喘夜甚,鼻塞,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睡眠不佳,舌体胖大,舌苔中心厚腻,脉细而略滑。
中医诊断:慢性肾衰竭合并过敏性哮喘,肾元亏虚、湿浊不化,肝肺不和,脾胃不调。
西医诊断:高血压性肾损害,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过敏性哮喘。
治法:益气血,顺升降,健脾胃,调肝肺,疏风定喘,泄浊排毒。
处方:生黄芪、当归、蝉蜕、僵蚕、姜黄、川芎、熟大黄、苡米、柴胡、白芍、地龙、白术、防风、乌梅、五味子、薄荷(后下)、钩藤,每日1剂。
配合尊仁保肾丸治疗。
二诊(2003年8月12日):服药后诸证减轻,大便每日2次,鼻塞喷嚏减少,仍有咳喘痰白,饮食略增,睡眠情况良好。
舌苔腻,脉沉。
仍宗原方方义。
处方:生黄芪当归川芎、陈皮半夏苏子、苏叶枳壳香橼佛手蝉蜕僵蚕姜黄熟大黄、生苡仁、六月雪,每日1剂。
三诊(2002年9月24日):患者病情平稳。
复查血肌酐186.0umol/l,血压120/90mmHg自述口苦,偶有咳喘,舌胖,苔薄腻,脉弦,提示少阳郁热存在,改方小菜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黄芩、夏枯草、生黄芪、当归、川芎、陈皮、半夏、车前子、炒莱菔子、炒葶苈子、桃仁、杏仁、蝉蜕、僵蚕、姜黄、熟大黄、生苡仁、六月雪,每日1剂。
其后,坚持服用当归补血汤合升降散方加减,病情尚属稳定。
四诊(2004年7月13日):复查血肌酐177.0umol/l,血色素112g/L。
继续服中药治疗中。
按语:慢性肾衰的治疗,一向强调肾元虚衰,湿浊邪毒内停基本病机。
所以治疗强调化浊解毒和泄浊排毒治法。
认为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
但该例患者更将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病程中时有口苦等肝经郁热症状.而哮喘多阵发,有“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的特点,所以治疗应当重视治风。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版)
概述:
消渴病肾病,也称为慢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功能逐渐减退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有多种诊疗方案可供选择,下面是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1. 清热利湿、滋养阴液:通过清热利湿和补益阴液,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康复。
2.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自愈能力。
3. 调理脾胃、益气健脾: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健脾,提升免疫力,增强肾脏功能。
诊疗方案: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桑葚、山药、山核桃、薏苡仁等。
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针灸疗法: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冲、肾俞等。
具体的针灸方案应由专业中医师判断和实施。
3. 食疗调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原则,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常用的食物包括绿豆、苦瓜、芡实、赤小豆等。
注意事项:
1. 患者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中药。
3. 饮食调理需个体化,避免过度补益或过度限制。
以上是2023年版的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
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会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60 ml/min/1.73 m2≥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 /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l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l.正虚诸证:
①脾肾气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
脉沉弱。
③气阴两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④肝肾阴虚证:
主症: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⑤阴阳两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
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邪实诸证:
①湿浊证:
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厚腻。
②湿热证;
主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③水气证:
主证:全身浮肿,尿量少。
次证:心悸、气促,甚则不能平卧。
④血瘀证:
主证:面色晦暗,腰痛。
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⑤浊毒证;
主证:恶心呕吐、口有氨味、纳呆、皮肤搔痒、尿量少。
次症:身重困倦,嗜睡,气促不能平卧。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医辨证治疗主要针对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原则,一般在本虚辨证基础上,结合标实证进行药物加减,药物加减不超过3味。
医生需根据中成药的组成,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酌量使用。
1.正虚诸证
(1)脾肾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肾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或者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北芪、白术、淮山、茯苓、山萸肉、首乌、陈皮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本科制剂:益气健肾胶囊。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实脾饮合肾气丸加减。
白术、茯苓、党参、草果、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菟丝子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本科制剂:补阳健肾胶囊。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北芪、山萸肉、太子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首乌、菟丝子等。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本科制剂:益气健肾胶囊。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山萸肉、熟地、淮山、茯苓、丹皮、女贞子、旱连草、白芍、泽泻、枸杞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5) 阴阳两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
推荐方药量: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
肉桂(另煸)、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茯苓、泽泻、淮山、女贞子、旱连草、熟附子(先煎)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本科制剂:补阳健肾胶囊。
2.邪实诸证
(1)湿浊证
治法:祛湿化浊
推荐药物:二陈汤加减:法半夏、白术、陈皮、白蔻仁、春砂仁(后下)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本科制剂:降氮胶囊。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药物:三仁汤加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大黄、枳实、竹茹等。
中成药:黄葵胶囊等。
本科制剂:清热健肾胶囊。
(3)水气证
治法:行气利水
推荐药物:五苓散加减:猪苓、泽泻、茯苓皮、薏苡仁、陈皮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4)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药物: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桃仁、当归、红花、赤芍、泽兰、田七(冲服)等。
中成药:阿魏酸哌嗪片等。
本科制剂:益肾一号胶囊。
(5)浊毒证
治法:泄浊蠲毒
推荐方药:大黄、槐米、蒲公英等。
中成药:尿毒清颗粒等。
本科制剂:降氮胶囊。
(二)肠道给药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大黄、牡蛎、蒲公英等药物,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塌渍)、蜡疗等疗法。
(四)内科基础治疗
包括治疗原发病,消除可逆因素,如控制血压、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血容量不足、心衰、解除尿路梗阻等。
可参考《肾脏病学》第3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五)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避风寒。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2年)。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
(3)血肌酐降低≥2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l项,即可判定。
有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稳定:
(1)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无降低,或增加<10%。
(3)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无效:
(1)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3)血肌酐增加。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二)评价方法
主要症状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2.主要实验室评价指标
主要针对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主要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难点分析: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多系统临床表现的疾病,单一药物无法取得较好疗效,必须按照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进行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努力做到中西药有机结合而不是中西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