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

慢性肾衰竭【概述】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 代谢性酸中毒2. 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 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 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 )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 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五)、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

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六)、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七)、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

周围神经病变。

(八)、内分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肾脏分泌1,25(OH)2维生素D3、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II过多;(九)、骨骼病变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adynamic bone disease、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及骨质疏松症。

最新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 ≥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CKD-3期:GFR 30~59ml/min·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GFR 15~29ml/min·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3.气阴两虚证: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症候: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32 肾病科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 肾病科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1.CKD1期2.CKD2期3.CKD3期4.CKD4期5.CKD5期(二)证候诊断1.正虚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疗规范

慢性肾衰竭【概述】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病变是CKD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五)、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

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

(六)、血液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七)、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早期症状可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尿毒症时可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

周围神经病变。

(八)、内分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肾脏分泌1,25(OH)2维生素D3、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II过多;(九)、骨骼病变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相当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高周转性骨病)、骨生成不良(adynamic bone disease)、骨软化症(低周转性骨病)及骨质疏松症。

慢性肾衰竭诊治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治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治指南一、定义: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1.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时人体代谢的酸性产物如磷酸、硫酸等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尿毒症性酸中毒”。

轻度慢性酸中毒时,多数患者症状较<15mmol/L,则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少,但如动脉血HCO3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钠负荷过多或容量过多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

尿毒症的患者如不适当地限制水分,可导致容量负荷过度,常见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眼睑、双下肢)或/和体腔积液(胸腔、腹腔),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胸闷、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夜间不能平卧)和脑水肿。

另一方面,当患者尿量不少,而又过度限制水分,或并发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又容易导致脱水。

临床上以容量负荷过多较为常见,因此尿毒症的病人在平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水的摄入(除饮水外还包括汤、稀饭、水果等含水多的食物),诊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补液,以防发生心衰肺水肿。

(3)钾代谢紊乱:当GFR 降至20-25ml/min 或更低时,肾脏排钾能力逐渐下降,此时易于出现高钾血症;尤其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更易出现高钾血症。

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有一定危险,需及时治疗抢救(见高钾血症的处理)。

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临床较多见的是高钾血症,因此尿毒症患者应严格限制含钾高的食物的摄入,并应定期复查血钾。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和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磨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 umol/L,临床出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 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 umol/L,肌酐清除率在10 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本病可分为下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1、正虚诸证:①脾肾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慢性肾脏病(含慢性肾衰竭) 临床指南

慢性肾脏病(含慢性肾衰竭) 临床指南

慢性肾脏病(含慢性肾衰竭)第一节慢性肾脏病(CKD)【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指1)各种原因所致肾脏损伤(结构或功能异常)≥3 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虑过率(GFR)下降,2)GFR<60ml/(min•1.73m2),≥3 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衰竭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在慢性肾衰竭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肾衰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

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危险。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轻度慢性酸中毒,多无明显症状;严重酸中毒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或体腔积液,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

(3)钾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期,易出现高钾血症,尤其是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

(4)钙磷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磷过多和钙缺乏。

可诱发甲状旁腺素(PTH)升高,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 明显下降时,肾排镁减少,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患者常无任何症状。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主要表现为蛋白代谢产物蓄积。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和低血糖两种情况。

高脂血症常表现为轻至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

维生素代谢紊乱常表现为维生素A水平升高,维生素B6及叶酸缺乏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见的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4、呼吸系统症状体液过多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毒素诱发的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充血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肿”。

慢性肾衰竭的诊疗方案及护理建议

慢性肾衰竭的诊疗方案及护理建议

04
并症及其理
高血 压
总结词
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 后果。
详细描述
高血压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 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
治疗建议
控制水钠摄入,使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保持水分平衡 患者应适量饮水,保持身体的水 分平衡,避免因脱水或水肿而加 重肾脏负担。
控制蛋白质摄入 为减轻肾脏负担,患者应适量减 少蛋白质的摄入,并优先选择优 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瘦肉、蛋等。
限制高磷、高钾食物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磷、 高钾食物,如坚果、豆类、海带 等,以防止矿物质代谢紊乱。
养不良。
A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肾衰竭的主 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和控制血压 和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慢性肾衰竭
的发生。
B
C
D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降低慢性 肾衰竭的风险。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
康复指 导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 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自我管理
预防并发症
向患者介绍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并发症 及其预防方法,如心血管疾病、贫血 等。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记录病 情变化、按时服药、控制饮食等。
感您的 看
THANKS
02Leabharlann 诊断方法血液检查尿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肌 酐、尿素氮等,以及电 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诊疗规范指南;关格;中医药疗法;中医标准化
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肾实质遭到严重破坏,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

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机体内环境失衡为主要表现,恶心呕吐是最突出的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溺毒”、“虚劳”、“关格”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基本可以分为代谢紊乱和各系统症状两大组。

但两者亦互为因果,许多代谢紊乱可以是系统症状的基本原因,反过来,各系统脏器因代谢异常而导致毒性代谢产物潴留,影响脏器功能,从而加剧代谢紊乱。

1.1.2 体征慢性肾衰竭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的体征,主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及控制情况、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生活方式的调节等不同而表现各异,如水肿、高血压、皮肤改变等。

1.2 理化检查
1.2.1 尿常规检查可有程度不等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也可无明显尿检异常,以24h尿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有明显下降。

1.2.2 血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肾功能有尿素氮及血肌酐的明显升高,达到失代偿指标;早期患者可呈低钙高磷,在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呈高钙高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血钾水平的变化及酸中毒状态的纠正;血脂水平为甘油三酯的中度升高及胆固醇在不同脂蛋白的分布异常;血β2-微球水平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通常可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钙磷乘积升高。

病因诊断时述可以检查血糖、血尿酸、免疫指标等项目。

1.2.3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ECT、心脏超声、X线摄片等。

1.2.4 肾活检一般来说,慢性肾衰竭不是肾活检的适应证。

1.3 诊断要点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标准制定。

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②血肌酐Scr>133μmol/L;③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1.4 临床分期标准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80~50ml/min,Scr<1331μ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50~25ml/min,Scrl33~2211μmol/L。

③肾功能衰竭期:Ccr25~l0ml/min,Scr221~4421μmol/L。

④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4421μmol/L。

2 辨证论治
本病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正虚为纲,邪实为目。

临床辨证分类以正虚为主,治疗多采用扶正与祛邪兼顾,标本同治。

但应分清标本主次,轻重缓急。

治本是根本措施,应贯穿在全过程中,治标可在某一阶段突出,时间宜短。

因此,保护肾气和其他内脏
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始终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原则。

2.1 脾肾气虚证证候: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强肾。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黄芪10g,茯苓15g,陈皮6g,法半夏9g,薏苡仁15g,续断15g,巴戟天10g,菟丝子15g,六月雪15g。

加减:气虚较甚,加人参(单煎)9g;纳呆食少,加焦山楂15g,炒谷麦芽15g;伴肾阳虚,加肉桂3g,附子(先煎)6g;易感冒,合用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口服,1次8片,1日3次。

2.2 脾肾阳虚证证候: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振奋阳气。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先煎)6g,肉桂6g,生地黄12g,山茱萸6g,山药15g,泽泻15g,牡丹皮15g,茯苓15g,车前子30g,牛膝15g。

加减:脾阳虚弱,脾胃虚寒甚,可选用理中汤;痰湿阻滞而伴见泛恶,可选用理中化痰丸;脾胃阳虚,胃脘冷痛,可选用小建中汤;脾阳虚弱,脾虚生湿,水湿溢于肌肤而见水肿,可选用黄芪建中汤和五苓散加减;以肾阳虚为主,可选用右归饮加减。

中成药:肾康宁片,口服,1次5片,1日3次。

2.3 脾肾气阴两虚证证候:倦怠乏力,膜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单煎)l0g,黄芪15g,熟地黄12g,茯苓15g,山药15g,牡丹皮15g,山茱萸6g,泽泻15g,枸杞子15g,当归12g,陈皮6g,紫河车粉(冲服)3g。

加减:脾气虚为主,见面色少华、纳呆腹满、大便溏薄,可用健脾丸或香砂六君子丸;偏于肾气虚,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甚,可配服金匮肾气丸;脾阴不足明显,口干唇燥,消谷善饥,可玉女煎加减;肾阴不足为主,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或小便黄赤,可服知柏地黄丸;气阴不足明显,心慌气短,可加生脉散。

中成药:贞芪扶正颗粒,冲服,1次1袋,1日2次。

2.4 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2g,山茱萸6g,山药15g,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5g。

加减:遗精,盗汗,加煅牡蛎(先煎)15g,煅龙骨(先煎)15g;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为主,可改用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

中成药:益肾养元合剂,口服,1次l0ml,1日3次。

2.5 阴阳两虚证证候: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6g,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5g,肉桂6g,附子(先煎)l0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

加减:阴阳两虚,伴浊闭清窍,心神不明,或中风失语,可用地黄饮子加减;脾气虚弱,可用防己黄芪汤;肾阳偏虚,可用济生肾气汤;兼湿热,合八正散加减;兼湿浊者,合藿香正气丸加减;兼血瘀者,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兼水气者,合实脾饮加减;兼风动者,合天麻
钩藤饮加减。

中成药:①肾宝合剂,口服,1次20ml,1日3次。

②香砂六君子丸,口服,1次5g,1日2次。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3.1.1 加味肾气丸附子60g,茯苓、泽泻、肉桂、牛膝、车前子、山药、山茱萸、牡丹皮各30g,熟地黄15g。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

空心米饮下,每服70丸或100丸。

治疗肾阳虚不能行水者。

3.1.2 大腹水肿气息不通方牛黄0.6g,椒目0.9g,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各2.4g,葶苈子1.8g。

上7味为末,另捣葶苈如膏,蜜和丸如梧子。

口服,1日2次,每服10丸,小便利为度。

3.2 针灸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三焦俞、心俞以补益;取穴关元、中极、阴廉、肾俞、三焦俞以促进排尿。

隔药饼(附子、肉桂、黄芪、当归、补骨脂、仙茅、大黄、干地龙等研粉制成)灸,取穴大椎、命门、肾俞、脾俞、中脘、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脾肾。

3.3 穴位贴敷将药物(益母草、川I芎、红花、透骨草、白芷、丹参等各30g)用水浸湿,置于布袋中,用蒸锅蒸20~30min,然后将药袋取出直接热敷于双肾俞及关元穴,外加热水袋保温,1日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可达和营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3.4 药浴中药洗浴是治疗CRF的辅助方法。

其方主要由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红花各30g,布袋包好后置于汽疗仪内,1次蒸洗30~45min,达到出汗目的,以不疲劳为最佳时间,每周3次,可进一步排泄毒素,纠正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3.5 灌肠可分为机器弥散灌肠和人工插管灌肠,治疗原则为活血清利、泄浊排毒。

常用方:大黄15~30g,蒲公英30g,煅牡蛎30g,六月雪30g等。

人工灌肠药液尽量保留体内45min左右,1日1次;机器灌肠原理与人工灌肠相同,但其通过机器将药液自肛门输入,荡涤肠道,药液与肠道接触面积轻较大,有利于从肠道排出更多的毒素,每周3次。

(本文主要起草人:何立群许筠孙伟刘明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