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总结

合集下载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吧。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篇1本学期的最后一周,我们开始了摄影测量学的实习。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摄影测量学是通过获取立体影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信息科学与技术。

摄影测量教学实习是“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使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测图过程及方法;编制数字影像分割程序,使学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基本方法与实现,为今后从事有关应用遥感立体影像和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本周实习的是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操作,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必然产物。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从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到测绘地形图的全套整体作业流程解决方案,大大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测绘模式。

VirtuoZo大部分的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批处理地自动进行,用户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作业方式,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

它不仅是制作各种比例尺的4D 测绘产品的强有力的工具,也为虚拟现实和GIS 提供了基础数据,是3S 集成、三维景观和城市建模等最强有力的操作平台。

本次实习是采用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教学版),实习目的: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掌握操作过程。

实习主要内容:1.数据准备,包括摄影比例尺、相机内方位元素、航高、航带数、像片排列、控制点分布等;2. 建立测区、设置测区参数;3. 建立模型、设置模型参数;4. 模型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方法与步骤。

摄影测量实习心得

摄影测量实习心得

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通用12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摄影测量实习心得1这次暑期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区满洲里市,参与到**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

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

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数字摄影测量知识点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知识点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摄影测量和遥感的概念:摄影测量和遥感是一门记录、测量和解释非接触式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图像及其数字表达,从而获得可靠的自然物体和环境信息的技术、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①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② 它不需要接触物体本身,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小;③ 可拍摄瞬时动态物体图像;④像片及其它各类影像提供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① 模拟摄影测量(1851-1970)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

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② 分析摄影测量学(1950-1980)是一门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摄影照片测量和分析计算方法的交叉,研究和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科学。

③ 数字摄影测量(1970年至今)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摄影测量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摄影测量分类:按距离:航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微距摄影测量。

根据目的: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按处理手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单幅图像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共线方程和共面条件摄影测量的任务:地形测量场c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

c建立各种数据库。

C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

非地形测量领域C生物医学C公共安全检测c古文物、古建筑c建筑物变形监测c军事侦察c矿山工程第二章单张航相机胶片分析航摄机主距:航空摄影机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常用f表示。

摄影机的主距分为:长焦距(主距≥200mm)中焦距(主距100~200mm)短焦距(主距≤l00mm)对应的像场角分为:恒定角度(低于75°)广角(75°~100°)超广角(高于100°)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数字摄影测量实习心得总结本人在完成数字摄影测量实习之后,深感到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广泛运用和重要性。

此次实习不仅对于技术的学习与提升有所帮助,而且对实习的过程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一、实习感受1. 实习目的和要求第一次听到数字摄影测量这个词语,我对它的概念一无所知。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数字摄影测量是一种以数字照片为基础,实现对物体大小、形状、位置、姿态等信息进行定量获取的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数字照片进行三维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实习中,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熟悉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流程和操作,并在实践中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

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要使实习过程真正成为技能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此外,还要提高综合运用各方面技能的能力,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字摄影测量的魅力和应用范围。

2. 实习过程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使用高分辨率摄像机和数字摄像机来获得三维坐标的实现方法。

并且,我们还锻炼了设备的装配、拆卸和保养等技能,这些技能对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在实习中,我们使用软件实现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操作流程。

具体来说,我们先是安排好参与测量的仪器和设备,然后在进行测量计算之前,需要完成摄像机曝光、摄像机焦距设置和曝光时间的调整等预备工作。

接着,我们进行标定点的选取,以及将标定点和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对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重建等操作。

3. 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习了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技巧,还锻炼了各种操作技能,如摄像调整、曝光控制、摄像机标定等等。

最终,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些实际的数字摄影测量任务,获得了很多的实习经验。

二、实习心得1. 学习新知识的方法面对新的知识和技术,最快速的途径就是请教老师,请教同学和阅读资料。

老师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来源,而同学则可以和我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数字摄影测量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总结

第九章1、数字微分纠正的概念根据有关的参数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的构像方程式,或者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原始构像的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变换为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这个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逐一进行的,且使用的是数字处理方式,故称为数字微分纠正或者数字纠正。

2、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和流程反解法流程:1)计算地面点坐标。

根据正射影像左下角图框点地面坐标与正射影像的的比例尺分母计算出P 点对应的地面坐标;2)计算像点坐标坐标。

利用共线方程以及DEM 内插的高程计算出相应的像点坐标;3)灰度内插。

4)灰度赋值。

3、如给定RPC 模型,会进行卫星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第八章1、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数字高程模型DEM 或DHM 是表示区域D 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

2、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方法一、移动曲面拟合法a 建立局部坐标。

对DEM 的每一个格网点,将坐标原点移动到该DEM 格网点P ;b 选取邻近数据点。

c 列出误差方程式(有6个参数,所以至少要选取6个数据点,但实际计算时,为了提高精度一般选择的数据点个数都大于6个,然后建立误差方程式)局部函数d 数据点的权值计算(反映改点与待定点之间的相关程度。

应该和改点与待定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 e 法化求解二、多面函数法DEM 内插A 写出核函数。

B 建立误差方程C 法化求解D 任意一点的高程E 多面函数法解算三、有限元法DEM 内插用大量的有限面积单元来趋近曲面a 一次样条有限元DEM 内插。

方法类似于双线性插值。

b 断裂线的处理1) 做线性内插。

为了突出断裂线所显示的特征,可在原始采集的数据点的基础上进行线性内插,加密断裂线点;2) 将计算单元按照断裂线划分成子区域; RY X d i i i <+=22FEy Dx Cy Bxy Ax Z +++++=22F E Y D X C Y B Y X A X v i i i i i i i +++++=223)分子区内插原则:不属于该区的数据点不参与该区的平差计算。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总结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总结3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总结1一、LPS简述LPS 工程管理器是一个基于 WINDOWS 的综合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包,可以对来自不同类型的航空遥感相机及卫星传感器的图像进行快速和精确地三角测量和正射校正,与传统的三角测量和正射校正相比,可以极大的减少费用和时间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图像数据,诸如来自不同的摄影相机、不同的卫星传感器、不同的航空GPS 数据等,处理过程涉及很多不同类型的几何模型。

二、数字摄影测量处理过程1 创建 LPS 工程文件2 向 LPS 工程加载图像3 刺点4 自动量测图像同名点5 执行航空三角测量DTM+等高线 DTM+等高线6 图像正摄校正处理处理前处理后控制点坐标三、LPS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Leica Photogrammetry SuiteLPS 是徕卡公司最新推出的数字摄影测量及遥感处理软件系列。

LPS 为影像处理及摄影测量提供了高精度及高效能的生产工具、它可以处理各种航天(最常用的包括卫星影像QuickBird、IKONOS、SPOT5 及 LANDSAT 等等)及航空(扫描航片、ADS40 数字影像)的各类传感器影像定向及空三加密,处理各种数字影像格式,黑/白、彩色、多光谱及高光谱等各类数字影像。

LPS 的应用还包括矢量数据采集、数字地模生成、正射影像镶嵌及遥感处理,它是第一套集遥感与摄影测量在单一工作平台的软件系列。

LPS 制作 DOM 的全过程如下: LPS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 DOM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创建工程文件,选择相机类型,设置投影参数,输入相片参数,创建相机参数,导入外方为元素;其次数据处理,内定向,人工选择一个点后,自动完成内定向。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数字摄影测量一、实习背景数字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数字影像进行地物测量的技术,除了常见的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影像处理外,还广泛应用于建筑测绘、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次实习主要是针对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测绘中的应用进行实践。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 学习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使用方法;3. 掌握数字影像的处理和地物测量方法;4. 实践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建筑测绘。

三、实习过程1. 准备工作在实习开始前,对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学习,熟悉了各类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另外,准备了一台高分辨率的数字相机,以及一台计算机来处理数字影像。

2. 野外实习首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实习地点,该地点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建筑工地。

我们使用数字相机进行了现场影像拍摄,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了不同角度和距离的拍摄。

同时,我们也使用了全站仪对建筑物的控制点进行了测量。

3. 影像处理回到实验室后,我们首先对拍摄的数字影像进行了初始处理,包括去噪、色彩校正和影像拼接。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如Photoscan和Pix4D,进行影像处理和三维重建。

通过软件提供的工具,我们对影像进行了标注、测量和纠正,同时生成了三维模型和地形图。

4. 数据分析在生成了三维模型和地形图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

通过对模型的旋转、缩放和剖面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细节。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数字影像与实地实测数据的对比,探究数字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数字摄影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使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进行影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并熟悉了数字相机的使用。

在野外实习中,我对建筑物的拍摄角度和距离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全站仪的测量技术。

此外,本次实习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数字摄影测量总结.doc

数字摄影测量总结.doc

数字摄影测量总结
总结,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概念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具体内容摄影测量的分类摄影测量的任务,第二章,航空摄影机的基础知识摄影比例尺空中摄影的基础知识(像片重叠度、摄影基线、像片旋偏角、像片倾角)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空间直角坐标变换,第二章,方向余弦的确定中心投影构像方程式、共线方程中心投影变换航摄像片的像点位移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目的、解算过程,第三章,立体视觉原理,生理视差,人造立体视觉条件航摄像对的立体观察与量测双像解析摄影测量常用的三种方法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模型点坐标的计算解析法绝对定向,第三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目的、分类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原理,第四章,数字摄影测量定义影像数字化与影像采样、量化数字影像内定向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核线与核面,核线相关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的概念,常用方法跨接法影像匹配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发展历程、组成、功能,第五章,DTM和DEM的概念DEM的表示形式DEM数据点的采集方法DEM内插的概念、方法和特点移动曲面拟合法多面函数法DEM内插DEM数据的压缩方法角度判断法建立TIN,第五章,泰森多边形和狄洛尼三角网的概念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的存储方法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基于规则矩形格网等高线绘制的方法从DEM绘制透视图的主要过程,第六章,数字微分纠正的概念、
目的反解法数字微分纠正的原理、步骤立体正射影像对的制作方法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1、数字微分纠正的概念根据有关的参数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的构像方程式,或者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原始构像的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变换为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这个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逐一进行的,且使用的是数字处理方式,故称为数字微分纠正或者数字纠正。

2、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和流程反解法流程:1)计算地面点坐标。

根据正射影像左下角图框点地面坐标与正射影像的的比例尺分母计算出P 点对应的地面坐标;2)计算像点坐标坐标。

利用共线方程以及DEM 内插的高程计算出相应的像点坐标;3)灰度内插。

4)灰度赋值。

3、如给定RPC 模型,会进行卫星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第八章1、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数字高程模型DEM 或DHM 是表示区域D 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

2、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方法一、移动曲面拟合法a 建立局部坐标。

对DEM 的每一个格网点,将坐标原点移动到该DEM 格网点P ;b 选取邻近数据点。

c 列出误差方程式(有6个参数,所以至少要选取6个数据点,但实际计算时,为了提高精度一般选择的数据点个数都大于6个,然后建立误差方程式)局部函数d 数据点的权值计算(反映改点与待定点之间的相关程度。

应该和改点与待定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 e 法化求解二、多面函数法DEM 内插A 写出核函数。

B 建立误差方程C 法化求解D 任意一点的高程E 多面函数法解算三、有限元法DEM 内插用大量的有限面积单元来趋近曲面a 一次样条有限元DEM 内插。

方法类似于双线性插值。

b 断裂线的处理1) 做线性内插。

为了突出断裂线所显示的特征,可在原始采集的数据点的基础上进行线性内插,加密断裂线点;2) 将计算单元按照断裂线划分成子区域; RY X d i i i <+=22FEy Dx Cy Bxy Ax Z +++++=22F E Y D X C Y B Y X A X v i i i i i i i +++++=223)分子区内插原则:不属于该区的数据点不参与该区的平差计算。

确定是否属于该区的方法:跌落法(过数据点P做垂直线,判断该线与边界线相交的次数。

奇数则在该区域内)、符号判断法(将X\Y带入边界的直线方程,在子区中的数据点具有相同的符号)。

4)分子区进行内插计算。

3、等高线跟踪方法和流程方法:对每条等高线边内插边排序;对同一高程的等高线先内插出所有等高线点,再逐一排列每条等高线的点。

流程:1)确定等高线高程。

根据DEM中的最低点高程和最高点高程计算最低等高线高程和最高等高线高程。

则每条等高线为。

2)设置状态矩阵。

设置两个矩阵,分别记录已跟踪的同一等高线通过DEM格网水平边和竖直边的情况。

1为有等高线通过;3)等高线起点终点的处理。

与边界相交的等高线为开曲线,未相交的为闭曲线。

先跟踪开曲线再跟踪闭曲线。

在跟踪等高线时,按照右高左低或者左高右低的方向跟踪;4)内插等高线点。

利用DEM的格网点的高程内插出相应的等高线点的高程;5)搜索下一个等高线点。

4、三角网建立方法角度判别法建立TIN1)将原始数据分块。

以便快速检索所处理的三角形的邻近点,而不必检索所有的点;2)确定第一个三角形。

任取一点A,选取距离A最近的B,在A\B附近选取C。

计算每个C 角的角余弦。

取最大的角所对应的点C;3)三角形的扩展。

三角形P1P2P3中沿P1P2边向外扩展时,选取点P应该与P3位于P1P2的不同侧。

<0则作为备选点,再计算角余弦,选取顶点。

有重复时,则删除该三角形,交叉时从备选点中删除该顶点。

第七章1、特征匹配一般步骤1)特征提取。

用于匹配的特征应该有确定的属性,使得能够方便地从多张影像中提出这些特征。

将这些特征相互独立地从被匹配的多张影像中提取出来;2)候选特征的确定。

对所提出的特征的属性进行比较,将属性相似的特征分为一类,作为左影像上待配准特征的候选特征;3)变换参数估计或最终特征对应。

从初始的特征匹配候选列表中确定真正的对应特征,同时估计两影像间的几何变换参数。

通过对一定窗口内的所有特征进行一致的几何变换,消除初始特征对应表中的不确定性。

2、SIFT特征提取和匹配的流程1)尺度空间的极值探测;2)关键字的精确定位。

通过拟合三维二次函数以精确确定关键点的位置(达到子像素精度);3)确定关键点的主方向。

利用关键点的局部影像特征(梯度)为每一个关键点指定一个主方向(梯度最大的方向);4)关键点的描述;5)寻找最邻近点。

采用关键点特征向量的欧式距离作为两幅影像中关键点的相似性判定度量。

距离最小的两个点对即为匹配点。

第六章1、相关系数法匹配的特点相关系数法是众多匹配方法中最简单、速度最快也是最成熟的算法,它对于中小比例尺的连续地形影像来说,80%以上的区域都能得到较好的匹配;其缺点是无法处理影像遮挡、地形断裂以及较严重的匹配实体几何畸变的情形。

2、一般匹配的流程1)在主影像上以待匹配点为中心选取一定大小的影像片,称为模板窗口或目标窗口;2)根据先验知识和约束条件,估计改点的同名点在辅助影像上的可能存在的范围,称为搜索区域;3)以搜索区域中的每一点为中心开取同样大小的窗口,称为搜索窗口;4)计算模板窗口和每一个搜索窗口之间的相似性测度,以相似性测度值最大的那个搜索窗口为模板窗口的配准窗口,配准窗口的中心为模板窗口中心的同名像素。

3、VLL法的流程和步骤1)给定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与近似最低高程Zmin,高程搜索步长可由所要求的精度确定;2)由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与可能的高程Zi=Zmin+i*步长,按共线方程计算左右影像上的像点坐标;3)分别以。

和。

为中心在左右影像上开区影像窗口,计算两窗口影像的相似性测度,如相关系数;4)将i的值加1,重复2)3),得到。

相关系数,并取其最大值,其对应高程被认为是地面A的高程;5)利用相关系数及其相邻的几个相关系数拟合一条抛物线,以其极值对应的高程作为A点的高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精度。

(或用更小的步长)4、最小二乘匹配的原理和流程原理:在影像匹配中引入几何畸变和辐射畸变参数,同时按照最小二乘原则解求这些参数。

流程:1)赋初值;2)几何变形改正。

根据目前几何变形参数值,对中心化搜索窗口内的行列坐标进行几何变形纠正;3)灰度内插。

4)辐射畸变改正。

5)计算模板窗口与经过几何、辐射改正的搜索影像窗口内灰度函数的相关系数,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迭代;6)求解各参数改正值;7)计算新的各参数值;8)重复2—7;9)计算最佳配准点位置。

5、提高影像匹配正确率的策略1)建立金字塔影像进行匹配,缩小搜索范围;2)采用核线约束,将二维变化转换为一维变化;3)采用双向匹配的策略。

在辅助影像上进行反向匹配;4)用多张影像进行多次匹配,提高精度5)先提取特征点,再在特征点上进行匹配。

第五章1、数字影像匹配基本概念共轭实体:目标空间特征的影像,包括点、线、面及其他空间目标对象。

匹配实体:一定的要素,通过要素比较确定对应的共轭实体。

相似性测度:说明实体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定量度量指标。

匹配方法:计算或者实现匹配实体相似性测度的方法,匹配方法一般由匹配实体命名。

数字影像匹配:在两幅(或多幅)具有一定重叠度的数字影像上自动建立对应关系。

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以影像局部范围内的灰度及其分布作为匹配实体,通过计算匹配实体之间的相似性测度来寻找共轭实体的影像匹配方法。

特征匹配:是指从影像中提取的特征作为共轭实体,二而将所提特征属性或描述参数作为匹配实体,通过计算匹配实体之间的相似性测度以实现共轭实体配准的影像匹配方法。

2、金字塔影像的概念,以及金字塔影像相关的特点和作用。

金字塔影像结构:对二维影像逐次进行低通滤波,增大采样间隔,得到一个像元素总数逐渐变小的影像序列,将这些影像重叠起来颇像一座金字塔,称为金字塔影像结构。

特点:由粗到精的匹配作用:缩小搜索空间第四章1、核线相关的定义核面:通过摄影基线与地面所做的平面。

核线:核面与影像面的交线。

核线影像:对原始倾斜影像沿每一条核线进行重采样,形成一幅核线方向与离散数字影像的行方向一致的影像。

2、基于影像几何纠正的核线解折关系共线方程为基础(x,y)与(u,v)之间有特定的映射关系,V相同的则为同名核线。

间接法核线影像生成流程:1)确定范围。

根据共线方程确定的映射关系得到转换后的四个角点的坐标,求出核线影像的范围;2)采用原始影像的间隔细分核线影像的范围;3)投影。

计算新的核线影像上每一小单元中心坐标在原始影像上的对应坐标;4)灰度内插。

对新的核线影像的坐标进行灰度重采样,赋予相应的灰度值。

3、基于共面条件的同名核线几何关系4、核线的重排列(重采样)直接在倾斜影像上生成核线影像1)计算核线方程,计算核线影像范围。

通过共面条件得到核线方程,带入边界的x得到角点坐标计算影像范围;2)逐条核线计算并采样。

(交点是与列的中心求交所得)3)排列成核线影像。

第三章1、特征的定义和分类影像特征:影像特征是指影像上表现为特定结构的像素或者经过影像处理(主要是初级运算(low level))以后用于影像解译的纹理、色彩等方面的特征。

特定结构往往表现为面状、线状各种影像现象。

点特征:主要指影像上具有确定的、明显表现(或特殊性质)的像点。

2、点特征提取的流程,以及Moravec与Harris的区别流程:1)计算各像素的兴趣值。

取不同方向中最小的值作为该像素的兴趣值;2)给定一定经验阈值,将兴趣值大于阈值的点作为候选点;3)选取候选点中兴趣值极大的点作为特征点。

区别:1)只对特定的4个方向的灰度变化起作用,Harris算子采用了具有旋转不变性的角点响应算子;2)对噪声敏感,Harris算子采用了高斯滤波处理,可以减小噪声的影响;3)对边缘响应也比较敏感,Harris算子加入了自相关矩阵。

3、基于灰度曲面拟合的点特征定位4、Hough变换的思想和流程思想:将影响空间中的曲线(包括直线)变换到参数空间中,通过检测参数空间的极值点,确定该曲线的变换参数,从而提取影像中的规则曲线。

流程:1)提取特征并计算其梯度方向.角2)设置累计矩阵H( 肉i,C它 j).3)边缘细化。

计算所提取边缘的梯度摸,如果该梯度模在梯度方向达到局部极大,则为边缘点。

否则舍去;4)设置一小区间。

对每一边缘点,以之前算出的梯度方向角为中心,设置。

小区间,以。

为步长,计算相应的肉值,并将所对应的累计矩阵元素加1;5)将大于阈值的点作为备选点.;6)取累计矩阵中备选点中的极大值点为所需的峰值点.。

第二章1、数字影像表达形式2、数字影像插值方法(注意在格网高程内插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