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和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含答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学习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运动。
2.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了、开动脑筋、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了我国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的工作全面展开。
5.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胜利完成。
二、合作探究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三、练习巩固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开国大典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3.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4.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A.恢复老干部名誉B.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C.扭转混乱局面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你能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吗?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实践思想解放 2.1978 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3.伟大转折改革开放邓小平 4.平反冤假错案 5.刘少奇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二、“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设计】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①了解“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知道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③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工作。
【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导入新课】“当家做主站起来,称赞的是,改革开放富起来,称赞的是。
毛泽东邓小平【自主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要求纠正 ,平反 。
(2)“ ”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问题的大讨论,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内容: 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 。
内容是: (1)思想:确定了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的指导方针。
(2)政治: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3)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了的伟大征程。
二、拨乱反正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的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原昭雪。
2.胜利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合作交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据此请回答: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达标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这个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解放,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个讨论”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导学案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 能够分析和评价欧洲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 欧洲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和音乐作品,引出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欧洲历史上一段伟大的时期,那就是文艺复兴时期。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你们知道文艺复兴对欧洲历史和文化有什么影响吗?”Step 2:学习(2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引导学生了解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以及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向往。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课本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a.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哪个城市兴起的?b. 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发起人是谁?c. 文艺复兴运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d. 文艺复兴的口号是什么?3.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回答,并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Step 3:解读(2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并讲解他们的杰作和贡献。
2. 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讨论文艺复兴在艺术和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Step 4:拓展(2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如印刷术的发明、新大陆的发现等。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课本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a.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科学和技术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b.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宗教改革有着怎样的影响?c.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着怎样的影响?3.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回答,并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练习巩固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和答案

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A】A.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3.“口述历史”是以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要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情境,最适合的访谈对象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人代表B.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C.参加该会议的党代表D.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4.能够支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结论的有【D】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四、拓展延伸 (直击中考)1.(2019内江)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史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C】①三大改造②改革开放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2.(2019内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D】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 (2019乐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社会主义在造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D.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4.(2019 龙东)新中国成立以来,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2.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转折意义3.了解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认识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进行平反,要求纠正的错误。
②1977年,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③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这是一场深刻的。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时间:地点: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的指导方针,②果断结束,作出了把党的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③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会议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了和的伟大征程。
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1.做法: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革”中受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受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典型事例: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完成: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教师点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治、经济秩序需要恢复;二是各项建设事业亟待发展。
而当时“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说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深,也说明了当时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D.《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知识点●拨乱反正】
1概况: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土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兴起原因: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②概况: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③作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
年级科目
初二历史
课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编号
007A
主备人
修订人
班级
姓名
学 习
目 标
◆掌掘中共八大;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以及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出巨大贡献先进模范人物。
◆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
别是指【A】A.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C.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D.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五大召开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知识迁移】
我国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的。
【疑难解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造成了社会秩序、党内民主生活的极大混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民主与法制问题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 (2019襄阳)下列表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D】
A.开天辟地B.生死攸关C.走向成熟D.伟大转折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学法指导
重难点分析
各环节操作思路
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
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
A.土地改革的推行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完成
3.(2019宜昌)在新中国历史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C】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向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大新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
掌掘中共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1. (2019青岛)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D】
2平反刘少奇冤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撒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胜利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四、拓展延伸(直击中考)
1. (2019黄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仓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A】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2. (2019荆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C】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首先需要【D】()
A.发展经济B.变革体制C.对外开放D.解放思想
二、合作探究、展示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B】
A.否定“两个凡是”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
3. (2019.甘肃天水)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色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
(3)外交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思想上: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巧记巧背●歌谣记忆法】一九七八年年底,中央北京开会议。
“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
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中心大转移。
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
三、课堂检测
1.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