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5.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①停止“以钢为纲”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③停止“共产风”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24张PPT)

结 果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醒过来)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历史。(站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富起来)
产生的历史巨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两个凡是” 导致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十一届三 作出 中全会
两年的徘徊时期 促使
掀起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 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这期周刊的标题是“邓小平,一个 新的中国的梦想家”!
为什么是伟大转折?
从内容角度看: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 展模式。 从影响角度看: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4、邓小平理论,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欧美国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的 制度能够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来阻止它,确实说明我们的 制度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邓小平
1980年,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 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 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 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 解决问题。”
B
D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 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 中表现在( )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8.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 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走向富强。

但是“两个凡是”的方针,让大家有点迷茫。

就好像你想往前走,却有人告诉你只能原地踏步,这能行?不行!
2. 时间:1978 年 12 月
3. 内容:
- 思想上:不再坚持“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就好比给咱们国家这辆大车重新定了方向,不再瞎转悠,直奔经济发展的大道去!
4.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它就像一个超级大开关,一打开,咱们国家就开始了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旅程!
二、拨乱反正
1. 平反冤假错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干部和群众纷纷得到平反,恢复名誉。

那些被冤枉的好人终于能挺直腰杆啦!
这下,思想上的混乱都理清啦,大家可以轻装上阵,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怎么样,这样的知识点讲解是不是好懂又有趣呀?。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 简史》
1.背景 ③c“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文以革阶时级“斗左争”为倾纲错误的延续, 束缚人们思想
华国锋主席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人民日报》“两个凡是”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 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后的社会状况
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
失了人民币5000亿元;一九五八年那次大折 上
腾,大约损失了1200亿元,加起来共是6200
访
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三十年的全部基本建 设总投资还多。
群 众 的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书 信
3.思想上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指导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
——邓小平
性质 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过
会议记录
时间: 1978年 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只有思想解放了, 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 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有别于苏联
社会主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 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16张PPT)
思想: 僵化、混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 混乱、落后 纠正左倾、拨乱反正 经济: 落后、生产力低下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冲破左倾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 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 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当堂训练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 4.决定进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当堂训练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A、叶剑英 B、邓小平 C、华国锋 D、胡耀邦 6.1980年,为________平反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 冤假错案。 A、彭德怀 B、陶铸 C、刘少奇 D、陈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 一 届 三 内 容 中 全 会
1978年
思想路线: 否定: 两个“凡是” 肯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_______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对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实质:“左”倾错误
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 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阻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 发达国家这间的差距拉大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论。
顺利进行……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在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2.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 想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深圳为一什座么璀璨能夺取目的得创如新之此城巨。大的成就?
这些都要从“文革”后 1978年的那场会议说起……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知道“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大讨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 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 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 闭幕会,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实践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十年动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理想与现实
3.“两个凡是”方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阶级斗争为纲
徘徊时期
上访信
2.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 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 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 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 归纳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事”方针的普遍宣传,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影响: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①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原因:1).完成了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附加: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2、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拨乱反正3、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各有什么意义?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讲话
产生的历史巨人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巨变的标志
辛亥 革命
新中国 的成立
十一届 三 中全 会召开
缅怀伟人,向伟人致敬
• 胡锦涛:“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 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 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 基础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但它前进的脚步却显得很沉重!
有人说: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绝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 绝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这种革命今后还要 进行多次
两 个 凡 是
•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拥护; • 凡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你认为“两个凡 是”对吗?为什么?
• 江泽民:“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
今天的新生活。”
• 美国《时代》: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 • 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
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欣赏诗歌
(一) 三中全会国策好,方针路线人人夸; 责任制架幸福桥,神洲开遍富贵花。 (二) 政策归心积极高,亩产千斤作指标; 举国同心建四化,移山填海干劲豪。 (三) 斜坡辟作百亩田,喜看今年胜去年; 三中全会春长在,定叫旧貌换新颜。 (四) 劳动竟赛赶帮超,亩产千斤不为高; 喜看今日千元富,明年又是万元豪。 (五) 富贵之花遍城乡,亿万人民喜洋洋; 不愁吃也不愁穿,年年有余上公粮。
伟大转折
• 思考:有哪些方面的转折呢?
两个凡是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中央左倾 领导 组织路线 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集体领导
以阶级斗争 为纲
政治路线
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小组讨论交流: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的地位类似于那次会议?
V S
• 纠正了博古等人的错误 指导思想 • 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思 想
结果:否定了“两个凡是”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
• 比一比:谁是记忆小天才! • 收集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信息,看谁 的收获多: •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 历史意义
同学们,给这些学子带来人生春天的是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是谁呢?
那一代人因高考改变命运,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活跃在社 会各个领域,有的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行业领军人物。
一、人民再次选择邓小平
1904---1997
• 邓小平复出:从拨乱反正到创办 特区,从恢复高考到联产承包, 从思想解放到一国两制,从知青 返城到对外开放。邓小平的复出, 不是一个人的复出,而是一个国 家和时代的复出与转变。他不仅 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不 仅改变了这个时代,也必将继续 改变未来。
•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 位 • 挽救了党、红军、革命, 是生死攸关的转折
•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领导集体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自学思考: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拨乱反正,从 哪些方面进行?工作态度是什么?有什么 影响?
家庭问题平了反,我个人的路走得比较顺了
•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生于陕西西 安, 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 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 誉博士。[1]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 影系。1982年,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1984年,张艺谋首次担任电影《一个和八 个》的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1986年,主演首部电影《老井》,获三座 影帝奖;1987年,执导电影《红高粱》, 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87年至 2014年,张艺谋执导《菊豆》、《秋菊打 官司》、《我的父亲母亲》、《英雄》、 《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片;获三 次奥斯卡提名和五次金球奖提名,作品四 次获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2014年12月, 任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主宣传片总导 演。 2015年,筹拍首部好莱坞片《长城》 [2]。2015年4月19日,凭借《归来》获得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奖。2015年11月5日,张艺谋在中美电影 高峰论坛获得终身成就奖。
邓小平说:“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 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 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 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 听从党的安排。
同学们,张先生的生活能否得到改变?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古蔺县实验学校 历史教师:吴冬琴
•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内容、意义。 •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掌握会议的内容、 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重点和考点) • 3、知道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原因和基本内容 • 4、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 习 目 标
恢复高考
•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 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 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 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 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 高中毕业生。 • 于是,十年中积压下来的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 从农田,从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 •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全国有1160万人报名参加,这次高考, 无疑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 • 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看到这个特 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也有夫妻同班,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 “这真是世界奇观!”
自学思考
•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原因是什么?时间?内 容?它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 有什么关系?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要求思想和体制的自由化,即 无限制的 言论自由和多党制,根本目的是推翻共产 党的领导,否定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自由化思潮 的实质是反对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盘西化, 走资本主义道路。
张先生的故事
•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候,张先生15岁,正处于性格形成的 张先生和他的家人 青春期。从插队知青到咸阳市国棉八厂青年工人,为了能 在文革中有哪些不 够摆脱黑五类家庭出身的影响,也出于被打倒的恐惧,张 先生迅速学习了写美术字、写大字报、刷毛主席像,处处 幸的遭遇? 保持好人缘。 • 文革时期,张先生父亲被定为反革命、失踪的二伯被定为 潜伏特务、大伯在台湾是国民党军人,这样的家庭出身, 被打倒是随时的事。那时候,张先生的梦想很实际——能 不能有个好出身,能不能大吃一顿肉,北影能不能给他一 张“大专”或者“肄业”的文凭,最后可以进陕西画报社 拍照片„„ • 因为当年遇到文化大革命,加上家庭背景不好,被人说是 “狗崽子”等等,一直有一种被压在底下翻不了身的那种 心态。
小结
• 本课主要内容: • 一个主要人物: • 一次讨论:打破了
解放了 确立了
• 一次具有历史转折的会议:
• 内容:评价、确立、 转移重点、实行、健全、撤销、肯定、纠正 • 意义: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揭开序幕、实现伟大转折、进入新时期
•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 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 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过程:先导: • 序幕: 思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怎样? 有何重大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 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 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思考: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 过程:先导: • 序幕: 思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怎样? 有何重大意义?
“两个凡是”的错误
• 理论上:它违背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原则; • 思想上:它是一种新迷信,导致思想僵化, 不利于解放思想; • 政治上:它是一种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 反正,纠正 “文革”的错误。
真理是人民对事 物及其规律性的 正确认识。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思考: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