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教案

英国作为一个近千年历史的国度,其政治制度也经历了从封建式君主专制到现代君主立宪制的演变。
自英国的“二次革命”以来,君主立宪制度成为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
本文将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和优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1.君主的地位尊崇但不参政英国国家元首为女王,但英国女王在政治上并无实权,其职责主要是代表国家收到外交官的函件、授权新政府的形成、宣布新议会开幕等,只能对政府的建议和议会决议作出批准或否决的决策。
2.宪法具有核心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核心在于宪法,其宪法为习惯宪法,即不是通过一部是个人或机构起草的正式文件,而是从各种法律条文、历史惯例、司法判例和国会的立法决定构成的一套法律体系。
宪法具有行使限权、约束权、守护权的作用,同时也是英国政治稳定的保证。
3.内阁的首相制首相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其内阁体制即为内阁首相制,所有内阁成员都由首相任免,其领导权终结后,内阁也随之解散。
英国首相即为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对内维持政府日常运作,对外代表英国政府进行国际交往。
4.监督权的分立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所有立法、行政、司法的职权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互为监督。
就立法部分而言,议会主要负责制定国家的法律,而由政府来执行。
政府则由行政官员组成,是内阁的主体,负责日常的行政工作。
而司法部分则由独立的法院来处理所有的刑事和民事案件。
通过监督权的分立,英国保证了不同权利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点1.稳定性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稳定性主要源于两方面。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体制下,贯穿于英国政治发展的习惯宪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使得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稳定地维持和发展,不受个别人和团体的横向干扰。
同时,由于各个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也使得政治决策更为平衡和可靠。
2.发达民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发达的民主政治体制,其核心在于人民的选举权和表决权。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②英国法律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实质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从主要机构的构成人员看,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从执政理念和政策看,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形成
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主要
机构
议会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内阁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国王
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责
7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荷兰女王
丹麦女王
西班牙国王夫妇
摩纳哥国王
柬埔寨国王
泰国国王夫妇
是谁在统治德国?
德国宰相俾斯麦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一战”的发起者)
德国议会大厦
二、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2、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确立:
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 对丹麦
1864年
3
对法国
2 对奥地利 1866年
1870年
统一后普鲁士“铁血宰相” 俾斯麦当上了帝国宰相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 世当上了帝国皇帝
宰相
行政权
皇皇帝帝
“德意志帝国是 由一只大猛兽、 半打狐狸和十几 只耗子组成的 ”
负责
议会 (立法权)
联邦议会
共同组成
帝国议会
下列不能恰当表现德国皇帝和议会的关系的是
“太不象话了,家务活你 连手指也不动一下!”
威廉三世和玛丽 二世
§四、民主制度的作用§
➢1、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 ➢2、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不可低估。 ➢3、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
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政治民主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一种模式
日本天皇夫妇
英国议会大厦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原因、进程)
英过 国程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曲 线 图
两 次 内 战
处 死 国 王
建 立 共 和 国
苏
威廉三16世49年和玛丽
格 兰
二世
人
1640年
民
起
义
第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 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国体: 国家社会性质
分类: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政体: 政权的组织形式 分类:
君主专制 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古代中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议会制共和制 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国家元首(君主)通常是 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 但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 使。 (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小试身手
项目
国家元首是谁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的首脑是谁 政府首脑如何产生 政府如何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王
世袭 无 无 首相 议会选举的多数党领袖 首相组阁 议会
学以致用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责任内阁制:
君主
形式上任命
政府
首相 议会 (组建内阁) 多数党领袖 下院
上院 选举多数党
负责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 国家元首(世袭),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掌立法权 内阁 掌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首相 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行政权和立法创 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 者和领导者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1.国王统而不治,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只想有礼仪性的职责,拥有磋商权、鼓励权、警告权。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最高行政权力的来源,拥有最高立法权,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只起辅助作用。
下院被称为至尊议会,掌握实权。
3.内阁相当于政府,拥有最高行政权。
内阁首脑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是三军总司令,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国家领导人和决策者。
英国君主立宪制百科名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形成的历史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指定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
国王同贵族之间以及贵族内部出现纷争,以S 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他于1265年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的除循惯例有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每大城镇2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见金雀花王朝)。
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295年,爱德华一世(1272~1307在位)为筹集战费又召集议会。
其成分同前一次议会,约有400余名议员出席。
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有"模范议会"之称。
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经常不在一起开会。
从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
以后,下院权力不断扩大,到15世纪末,已有提出财政议案权和法律议案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权利法案》:1、 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2、 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 意义:①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②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⑴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⑵特征: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⑶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发展完善:1832议会改革;①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斗争(根本原因)②内容:A、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B、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③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英国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②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了种种限制。
(一分为二)(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⑴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⑵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
⑶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
2、意义:①大大削弱了国王权力,议会逐步掌握国家权力,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②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历史一大进步。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运行流程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运行流程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融合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的特殊体制,具有稳定和长久的特点。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运行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女王,她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制传统,但是她的权力是由英国议会控制的,她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英国的君主制是一种文化传统,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功能。
二、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是英国的立法机构,由众议院和上议院组成,它是英国政治的核心。
众议院是由普选产生的,代表全国百姓的利益,成员人数为650人。
上议院是由英国女王任命的成员组成,通常成员都是英国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代表人物。
三、君主在政治运作中的角色
英国女王在政治运作中的角色主要是象征性的代表国家,签署各种法律文件,以及发表政治演说。
除此之外,女王还有权力任命首相,解散议会,接受外国使节的信任书,颁布特赦令等。
四、首相的权力
首相是英国政府的首长,他的权力来自于所在政党的多数议会席位。
首相负责组阁、制定政策,并且领导政府工作。
他在政府运作中可以任免官员,制定政策,组织决策,主持政府会议,在议会中制定政策并递交法案。
五、制定法律和法规
英国议会和政府可以制定各种法律和法规,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英国议会可以制定法案,由上下议院通过,并最终得到女王的签署。
英国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规来实施这些法律和政策。
六、司法制度
英国的司法制度是由各级法院组成,其最高审判机构是英国最高法院。
英国法院的职责是审理各种法律纠纷,以及监管政府和各级行政机构的行为是否合法。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点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点
君主立宪制指的是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与议会共同执政的政治体制。
在英国,君主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而实际的政治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下面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点:
1.英国议会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上议院(贵族院)和下议院(普通选举产生)。
上议院的议员由君主任命,下议院的议员则通过选举产生。
2.英国政府由首相领导,首相由下议院中的议员选举产生。
首相是内阁的领袖,内阁由各部长组成。
3.英国君主在议会上发表国王/女王的演讲,其中讲述了政府的计划和议程。
演讲完毕后,议会将针对政府计划进行辩论和投票。
4.英国君主负责任命内阁成员、司法官员和其他重要职位的人选,但需要得到首相的建议和同意。
5.英国君主还有权签署法案以及在与国际关系有关的事务中代表英国发言。
但这些权力通常是象征性的,具体实行权力的是内阁和议会。
6.英国君主还有一些传统仪式和仪式性职责,例如皇家婚礼、升任仪式和军队检阅等。
总之,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君主和议会的密切合作关系。
虽然英国君主在政治上具有象征意义,但在实际政治决策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而不治”
1、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即为执政党,政党领袖被国王 首相 内阁 行政权 (政府首脑) 任命为首相。 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政府) 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政 重解 府 3、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 新散 集 相共进退。 选议 体 4、若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 举会 辞 职 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查理一世违背了英国 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政治传 统,他践踏了法律和议会, 他侵犯到了民众的利益, 所以民众会依靠法律,支 持议会,奋起反抗。
查理一世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
革命:追求民主的努力
反复的革命历程(1640年-1688年)
② 护国主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革命:建立民主的努力
反复的革命历程(1640年-1688年)
《 大 宪 章 》 手 稿
根据材料一,《大宪章》的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 材料二 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它
居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 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温斯顿·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政治传统:法律至上、王在法下 据材料二,《大宪章》形成了英国的什么政治传统?
英国的封建制度
当国王违背约定 俗成的规则时……
效忠和提供军队
国王
给予土地和保护
贵族
王权
自由
13世纪的斗争
材料一:《大宪章》的规定 第14条 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 服兵役税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 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第39条 除非经过同等人的合法审判,否 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 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③复辟归来的国王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詹姆士二世
革命:建立民主的努力
④ 1688年:光荣革命
议会文告:查理 二世擅离职守, 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 由玛丽和威廉共 同入主英国。
英国议会邀请威廉和玛丽承袭王位 “光荣革命”后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
建立民主
1、1689年《权利法案》 2、1694年《三年法案》 3、1701年《王位继承法》
1832议会改革
材料一: 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许多 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沓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 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 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 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召集议会(立法权) 任命大臣 任命法官 国王 (行政权) (Monarch) (司法权)
英国传统 政治原则
同意征税 通过法律 议会 (立法权) (parliament) (征税权) (封建贵族)
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君主专制政体
维 护 封 建 统 治 秩 序
国王必须按照法律管理国家 国王必须经过议会立法 “国王在议会中”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完善民主:②议会选举权的扩大
5、“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 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当选为议员 1689 年 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 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 1830 年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到。”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可 谓漫长而曲折,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1688年光荣革命 C.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议会下院的多数席位
托利党
保守党
感悟民主
感悟:赏析民主
当 今 英 国 的 政 权 结 构
国王 首相
(国家元首)
——国家权力象征; “统而不治”
内阁
(行政权)
(责任制内阁)
议会
(立法权)
——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权力之间相互制约
——通过代议制行使民主权 选民选举 利,形成民主政治的基础
启迪感悟
它是 传统与现实 融合的产物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哪些权力?确立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保 维 证 护 国王 封 任命大臣(行政权) 任命法官(司法权) 资 本 建 (Monarch) 主 统 义 治 发 秩 展 议会 通过法律(立法权) 同意征税(征税权) 序
革命后 革命前
召集议会(立法权)
(parliament)
根据材料一指出1832年以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说明了什么? 英国议会选取分布不合理、新兴工业城市居民没有选 举权等;说明英国议会制度不适应工业革命英国经济 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
1832议会改革
材料二:1Leabharlann 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 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 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 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 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 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 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 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 变化最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上升。 不足:选民资格仍有财产限制。
完善民主:②议会选举权的扩大
1689年
1830年 1832年 1918年 1969年 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当选为议员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都有权参加下院选举
完善民主:③政党制度的演变
辉格党
自由党 工党
议会主权
完善民主
3、(2016 新课标Ⅰ• 33 )1702 年英国国王威 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 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 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王在法下”
17世纪的斗争
斯图亚特 王朝建立
根本原因:封 建专制统治阻 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信奉“君 权神授”
加强专 制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王权与议会 权力斗争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 新贵族壮大
控制议会,要 求政治地位
革命:建立民主的努力
反复的革命历程(1640年-1688年)
① 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它包含了宽容、妥协 的政治智慧和文 化价值
它为英国开创了一条 和平渐进 的改 革之路
创新性、连续性、渐进性、灵活性
轻
巧
识
记
“一、二、三、四”巧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代议制的确立、发展、 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 转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 移到普通公民。 ●四个阶段: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法 律基础——《权利法案》;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 的形成;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责任内阁制下王权的变化
任命大臣(行政权) 国王“统而不治”
国王 内阁
(cabinet)
(monarch)
通过法律(立法权)
议会
(parliament)
同意征税(征税权)
((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
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 议会权力加强,王权进一步衰落
君主立宪制发展 君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下的权力关系 国王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 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完善民主: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 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 会不信任。 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 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 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下院) 选民选举
思考:责任内阁制
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立法权
民主代议制
学以致用
4.( 2012海南• 11)1841 年,英国辉格党政 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 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 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 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 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王在议会
1265年 议会开始形成
1295年 模范议会,固定的政治机构
依靠《大宪章》的契约原则,通过制定法律来 限制君主权力。
1343年 议会分为上、下两院
上院:大贵族和教士
(the House of Lords)
下院:乡绅和市民
(the House of Commons)
早期议会会场
17世纪前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大宪章》Magna Carta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System in England
本节主要内容 一、革命:追求民主 二、立法:建立民主 三、发展:完善民主 四、感悟:赏析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