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型04 常用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2020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讲练(2)(附答案解析)

2020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讲练(2)(附答案解析)

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二)(讲练)【题型概述】水的电解、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金属的锈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即质量守恒)、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碱变质的探究等实验,在每年的中考题中常考,题型涉及也很广泛,比如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

考查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会有创新性的拓展考查。

这部分试题需要学生,首先掌握好课本上这一部分实验的基础考点,再通过全国各地的考题以及变式考题,研究题型,探究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考点梳理】考点一:水的电解1、原理:2H2O2H2↑+O2↑(分解反应)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1)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负极:用燃着木条,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并且它们的体积比是2:1。

(3)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②红磷不燃烧。

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现象①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实验现象①③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小结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考点三:探究金属的锈蚀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发生化学反应。

2、影响金属锈蚀的因素:铁的纯度、环境温度、氧气浓度酸碱性等都是影响锈蚀的因素。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Fe2O3+6HCl=2FeCl3+3H2O。

化学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一、溶液制备实验方法1. 溶液的配制:实验室中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溶解-稀释法。

溶解法是指将固体溶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稀释法是指将浓溶液加入一定体积的溶剂中,使其浓度降低到所需浓度;溶解-稀释法是先将固体溶质溶解到一个小容器中,再将溶液稀释到所需体积和浓度。

2.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通常使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待测溶液反应,通过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3. 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控制溶液中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来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常用的沉淀法有加热沉淀法、酸碱中和沉淀法和双盐沉淀法等。

二、物质性质测试实验方法1. 颜色反应法:颜色反应法是通过物质与某种试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或引起颜色变化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例如,酚酞试剂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红色产物,用于检测酸的存在。

2. 燃烧实验法:燃烧实验法是通过将物质置于明火或加热到可燃温度,观察其燃烧性质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例如,金属在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火花,非金属物质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或特殊的火焰颜色。

3. 水溶性测试法:水溶性测试法是通过将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度和溶液的性质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例如,可溶于水的物质会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不溶于水的物质则会形成沉淀。

三、化学反应实验方法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通过将酸和碱混合,观察其产生的水和盐的性质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

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气味或产生的气体等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的反应。

通过观察溶液的变化和沉淀的性质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物理常用的实验方法

物理常用的实验方法

物理常用的实验方法一、控制变量法1.1 这控制变量法啊,就像是在一场复杂的游戏里,咱们得把那些捣乱的因素都给管住喽。

比如说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就不能让其他因素瞎掺和。

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些因素就像一群调皮的小鬼,咱们得一个一个来研究。

先把接触面粗糙程度给定住了,就像把一个小鬼绑在柱子上,然后去看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然后再把压力给定住,去研究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这就好比在一个乱哄哄的屋子里,每次只让一个东西动,其他都保持安静,这样才能看清到底是哪个在起作用。

这方法在物理实验里那可是相当常用的,就像咱们吃饭离不开筷子一样。

1.2 再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这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三角关系似的。

咱们得把电阻给定住,这就像抓住了三角关系里的一个角,然后去改变电压,看看电流怎么变。

然后再把电压给定住,改变电阻,再看电流的变化。

这要是不控制变量,那就乱套了,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因素在主导电流的变化。

二、转换法2.1 转换法可有意思了。

有时候咱们要研究的东西不容易直接观察或者测量,那咋办呢?就得想个巧妙的办法把它转化成容易观察或者测量的东西。

就像研究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那么小,咱肉眼根本看不见它们在那瞎晃悠啊。

这时候就用转换法,把分子的热运动转换为扩散现象。

像墨水在水里扩散,这就相当于把分子热运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化成了咱们能看得见的墨水扩散。

这就好比把一个隐身人变成了一个能看得见的普通人,方便咱们去研究。

2.2 还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容易直接测量,咱们就把它转换成比较海绵或者沙子的凹陷程度。

压力作用效果大,那海绵或者沙子就陷得深,就像被狠狠揍了一拳似的;压力作用效果小,就陷得浅。

这就把一个抽象的压力作用效果转化成了一个直观的凹陷程度,就像把一个高深的武功秘籍转化成了简单的一招一式,让咱们能轻松理解。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4 物质性质的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4 物质性质的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题型04 物质性质的探究1.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

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答案】D【解析】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

2.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答案】D【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证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B、图中的塑料瓶将变扁,证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还能与石灰水反应。

C、图中石蕊试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D、图中的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只与物理性质有关。

4.【2019·山东省潍坊市】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实验题型和实验方法总结

实验题型和实验方法总结

实验题型和实验方法总结实验题型和解题方法(一)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主要有9个实验:(1)用刻度尺测长度(2)用秒表测时间(3)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5)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6)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7)用电流表测电流(8)用电压表测电压(9)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2.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有5个实验:(1)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2)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3)用刻度尺、弹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5)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性实验的解题方法,对于直接测量性实验我们掌握基本器材的使用方法就可以了,对于间接测量实验,要在理解实验的基础上识记实验的器材、原理(电学实验的电路图)、实验的方案甚至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有意识地积累一般实验的注意点特别是电学实验。

解题时紧密结合课本和课堂内容展开。

(二)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主要有 14 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 7 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

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

技术实验的常用方法

技术实验的常用方法

技术实验的常用方法
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及其特点,以发现实验规律、探索实验原理和测试实验假设等。

2. 比较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从而寻找实验规律和探索原因。

3. 分析法: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实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 仿真法:利用计算机等设备,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实验现象,以研究实验规律和探讨实验结果。

5. 设计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索实验规律和测试实验假设,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

6. 典型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例子,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和论证等,用以揭示实验本性和规律。

7. 统计法:通过收集、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以统计方法探索实验规律和揭示实验结果的含义。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云南专版) 04题型复习(四) 实验和探究题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云南专版) 04题型复习(四) 实验和探究题

题型复习(四)实验与探究题题型之一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2019·云南)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含有Na2CO3猜想二:含有NaHCO3猜想三:含有__NaOH__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实验方案设计】序号实验步骤预设实验现象预设实验结论①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一__正确__②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__无明显现象__ 猜想二不正确③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__酚酞__溶液溶液变红色猜想三正确【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__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__。

【实验反思与拓展】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HCO3+NaOH===Na2CO3+H2O__。

2.(2018·昆明)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

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Cl猜想三:Na2CO3和NaCl【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 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①猜想__二__不成立实验二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硝酸银溶液__③__产生白色沉淀__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 g 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等效替代法
B.模型法
C.类比法
D.控制变量法
(B)
类型6 类比法
例6 我们在研究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时,与水波的传播进行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A.等效法
B.类比法
C.转换法
D.控制变量法
(B)
类型7 放大法
例7 如图S4-2所示实验装置中进行的实验,其物理思想方法是
A.等效法
B.放大法
C.转换法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模型法
图S4-1
类型4 科学推理法 科学推理法: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并进行合理
的推想,从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 到结论。
例4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得出下列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 这一方法的是 ( B ) A.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B.牛顿第一定律 C.欧姆定律 D.平面镜成像特点
典例分析
类型1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 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研究方法。 例1 (多选)[2018·房山一模] 物理学中探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下列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正确的是 ( BC ) 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需要控制材料一定 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需要控制受力面积一定 C.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电压大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电阻一定 D.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大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深度一定北京专版Leabharlann 实验题型(四) 常用实验方法
题型诠释
物理教学中,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育 成果,习得后将终身受益。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初中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 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学生重点掌握教材里出现的实验中经常运 用到的实验方法,了解不同实验方法的特点,并在自己设计实验时恰当使用。本专题对初中物理实验中常 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归类。
D.控制变量法
(B)
图S4-2
类型8 比值定义法
例8 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学习过的速度是利用下列哪种方法定义的 ( A )
A.比值定义法
B.控制变量法
C.转换法
D.类比法
强化训练 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实验题型(四) 常用实验方法”
类型2 转换法 转换法:科学中有的科学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有的科学量不便于直接测量,通过将其转换为容易观
察或测量的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例2 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它使得放入其中的小磁针发生 偏转 的现象来认识 它,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为 转换 法。
类型3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指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科学对象、科学过
程或科学现象来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科学对象、科学过程或科学现象的研究方法。
例 3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 S4-1 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
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B )
类型5 模型法
模型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的条件,抓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 理想化的科学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在建立理想化的科学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 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来直观、形象地表达科学情境。
例5 研究磁场时,物理上引入磁感线的概念使问题简单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