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五脏 养五神百病不生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五脏六腑养生法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
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
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
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
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
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
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
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湿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
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中医五脏和五神的关系

中医五脏和五神的关系至真堂大健康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
其具体联结的系统结构有: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舌—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髓—耳—发)。
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相互联系。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情志活动分别由五脏所司,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而情志过激,又反伤五脏精气,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五神、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类经?脏象类》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
”2.肺藏魄魄是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即无意识活动。
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类经?脏象类》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
”魄与生俱来,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
故肺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
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
3.肝藏魂魂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即《灵枢?本神》所谓“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失去心神统领时,则会表现为梦幻及梦游现象。
大凡做梦、幻觉、梦游等皆属于魂的活动范围,正如《类经?脏象类》所述“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犹如现代心理学描述的潜意识活动。
魂与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关系密切,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即《灵枢?本神》所谓“肝藏血,血舍魂、一旦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失传的养生绝学:念六个字,治一身的病!

失传的养生绝学:念六个字,治一身的病!孙思邈(公元541-682),我国唐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长寿家,被称为“药王”。
唐孙思邈说:“身体常欲小劳,则百达气畅,气血长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
”现代医学研究,经常运动和劳动者长寿者亦多。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爱运动,爱劳动的人运动形体,流畅气血,还能使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并能阻抑体内的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一书的导引、行气两节,专论古代中医自然养生。
孙氏特别强调“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的呼吸锻炼作用。
他还介绍了六字诀的具体运用,可以说,六字长寿术是他的长寿养生法。
流传至今,被后世养生家称为“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祛病延年六字法”、“六字延寿诀”等,由此观之,可知六字诀绝对是“药王”孙思邈的养生高招。
六字诀是一种呼吸锻炼的方法,要通过用口呼吸同时配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嬉”六字,分别排泄祛除五脏六腑的致病邪气;用鼻吸气补养五脏六腑的虚损不足,因而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延年。
这种方法不可不说很简便,但收效却显著,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
具体练习时,要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要掌握好对逆腹式呼吸的练习。
需要主义的是,逆腹式呼吸,是每当吸气时,要收紧腹部;而在吐(呼)气时,则要放纵腹部;同并用于鼻吸口呼。
第二阶段,要掌握好呼吸时的姿式与吐音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则转到意念与吐字时的气流,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协同。
除了分阶段意外,在练“六字功”时,要轻吐气,要做到,匀、细、缓长。
在练“嘘”字音时,要将眼体放松,可目视远方。
而对余下的几个字音,可以闭目吐。
每个字,吐六次。
这两种方法都可取。
练习六字诀的动作的要领是一定要牢记:两脚分开,周身放松;舌舐上鄂双目凝神;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悬头;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大脑入静,切忌用力;一切顺其自然。
下面就一一介绍这六字诀。
念“嘘”字,治肝病。
本功法对有肝郁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六字诀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
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
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而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孙氏卫生歌》中,也这样写道: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六字诀因历代流传,版本较多,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六字诀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六字诀呼吸法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
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
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
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每个字念6遍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疗效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疗效比较适合秋季练习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动作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疗效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动作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疗效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
《黄帝内经》养好你的心肝脾肺肾

感谢观看
早上8点至10点的时候,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以从鼻孔、毛孔及皮肤腠理进入人体。为了最大限度地 吸收阳气,可将双手举起,将掌心对着日光。因为劳宫穴在手掌心,这样就可以使阳气通过劳宫穴进入人体内, 对心肺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目录分析
1
五脏各司其职
2
五脏谁也离不Biblioteka 开谁3五脏疾病早知 道
4
强五脏就是强 正气
读书笔记
专治水液代谢失常复溜穴为肾经腧穴,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讲,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的水重新流动起来。所以, 如果你的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肿胀,说明是那里给堵住了,这时别忘了咱们的复溜穴,把“水闸”打开了,自然 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平时没事时,就可以经常按压此穴。
本来,这段时间以来,肠胃功能一直不好,也了解了正是由于自己的脾胃功能出现了紊乱。 收获满满,可以收藏起来一读再读(为了健康幸福的人生),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结合《经络学》和《黄帝 内经》,肯定能更好地掌握心肝脾肺肾对应的日常穴位和理解并运用它们的功能。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自身的穴位就可以治病太神奇了,要多读几次和实践才可以体会。 这本张晓梅写的养生书,强调了五脏六腑主宰着人体的生老病死。 心主血脉,肺主气,肝主生发,脾主运化,肾主藏精,缺一不可,都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中医博大精深,粗略的读了一遍,掌握了基本的穴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仍需深耕。
合谷穴:头面痛证的 克星
头项疼痛,肺经列缺 穴来帮忙
肾气不外泄,人多活 三十年
补肾也要分阴阳
晨起叩天钟:延缓衰 老的不传之秘
打哈欠:最适合办公 族的强肾法
戌时热水泡脚: 1
活到天年的身 心共治法
2
多吃坚果,强 肾健脑
3 枸杞子大补元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之道“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这是调神摄的主工措施。
古人之所以强调,“静者寿,躁者失”,是因为心常静则心安,神安则五赃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延年益寿。
1、神志养生法:(1)少私寡欲: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教导我们要少么寡欲。
(2)知足常乐:老子说:“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
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3)心胸豁达:心胸豁达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中。
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走出小天地,溶入大自然”。
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
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人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人,还可能为日常生活中三瓜二枣的得失而苦恼吗?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更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淡化道理,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忘记过去,重视现在,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处理上要“难得糊涂”。
《黄帝内经》内养五脏祛百病

03
平衡饮食最养 脾胃
04
健康的膳食宝 塔
05
甘味食物调和 脾胃
06
黄色食物能增 强脾脏之气
五 养脾就是养脾胃,吃好消化好才是健康的根本
按摩养脾
脾主运化,
穴位按摩调
可为全身输 2 理脾胃
送营养
五 养脾就是养脾胃,吃好消化好才是健康的根本
运动养脾
饭后百步走,活 到九十九
提臀、动脚趾, 锻炼你的脾胃
A
K
《黄帝内经》内养五脏祛百病
演讲人 2 0 2 5 - 11 - 11
C
N
目 录
0 1 一 养生就是养五脏 0 2 二 五脏主内,六腑主外,内外兼修百病不侵
0 3 三 养心就是养精神,神定,各脏腑才能健康
0 4 四 养肝就像大禹治水,懂得疏通才能通畅无碍
05
五 养脾就是养脾胃,吃好消化好才是健康的根本
情志养肾
情志养肾的重点在于 心境平和
恐伤肾,吓得尿裤子 是有科学依据的
A
B
七 养肾就是养根本,树根牢固,大树才能不惧风雨
饮食养肾
A
养肾食物 做成粥汤
最滋补
B
食物养肾 既要滋阴, 又要壮阳
C
咸味食物 可增强肾
气
D
黑色食物 能滋养肾
脏
七 养肾就是养根本,树根牢固,大树才能不惧风雨
按摩养肾
A
涌泉穴— —足下两 眼绵绵不 绝的清泉
酒是肝脏 的大敌
肥甘厚味 催生脂肪
肝
酸味食物 泻肝火
青色食物 是养肝良
药
四 养肝就像大禹治水,懂得疏通才能通畅无碍
按摩养肝
按摩肝经, 疏通肝气
面部躯干按 摩,增强藏 血功能
人养精气神的顺口溜

人养精气神的顺口溜
以下是关于人养精气神的顺口溜:
1.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2.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3. 胃不和则卧不安。
4.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5.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6. 心定则气和顺,气和顺则血道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强身祛病。
7.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8.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9.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1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言,寝不语。
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五脏养五神百病不生
□王新志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
老人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他女儿补充说:“我爸爸不仅有高血压,还头痛、头晕、胸闷。
他脾气特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烦得不得了。
”
我于是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每天早晚和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时间不用太长,3分钟左右即可。
后来,老人和他女儿又来找我。
我问效果怎么样,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他的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少发怒。
”
我告诉她:“像高血压这样的病,不能只关注血压有多高,还得留意老人的情绪。
别动不动就发怒,引气血上扬,这只会使血压再度升高。
我在给你父亲治疗的同时,还注意调节他的这种坏情绪,即所谓‘身神同补’。
你经常给他按揉太冲穴,既降低了血压,又避免了发怒。
这样,病情稳定了,发病的原因也消除了,降压效果当然会好。
”
“身神同补”是补什么?简言之,补身是指祛除身体上的毛病;补神则是改变因病而生的种种不良情绪。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五脏和我们的情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心主喜、恨——性情急躁的人最容易得心脏病,伤“心神”
心属火。
所以,火性人容易急躁,喜欢争论。
另外,心还主喜、恨。
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他的气血流畅,肌肉放松,身体上的疲惫也能很快减轻。
另外,人在怨恨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失眠、癫狂、声音暗哑、生疔疮等症状。
过喜的时候,就会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嘻笑癫狂。
有时候,很多人感觉自己心跳得很快,心口不舒服,睡不着觉,容易忘事儿等,这就是过喜伤心的缘故。
如果内心急躁,面色黑红发暗,这就意味着心神受到伤害了。
这时,心神不稳的人最容易患上心脏病。
肝主怒——常生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伤“肝神”
肝属木。
属木的人具有宁折不曲、不轻易服人的性格。
这种人做起事来一般容不得别人辩驳,别人一反击,他就心中不服气。
这样一来,他的内心就在不断地来回“拉锯”,结果便是把怒气给引上来了。
怒伤肝,爱生气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
人在发怒时,会感觉胸膛发闷,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有的人还会出现脸色发红、头昏眼花、两臂麻木、胸膈那一块感觉不舒服等情况,这都是暴怒伤了“肝神”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平时脸色青里带白,说明他的肝经已经受到损伤了,很有可能患有肝病。
脾主思——爱操心的人最容易食欲不好、消化不良、肚子胀满,伤“脾神”
平时想得多的人,即使到了饭桌边上,也只是扒几口饭意思一下。
其实,这是怨气伤脾所致。
将怨气闷在肚子里不发泄出来,脾经最容易受到伤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肚子胀满等现象。
这就是“脾神”受伤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肺主悲——爱计较的人最容易感冒、咳嗽,伤“肺神”
一说到“肺主悲”,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林妹妹。
她就是因“肺神”受到伤害而红颜薄命的典型例子。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爱计较,笑在脸上,恼在心里,或者整天阴着一张脸,悲悲切切的,那就很容易伤肺,出现精神不振、面黄身瘦、头发枯黄等现象。
爱计较的人经常感冒、咳嗽,就是因为他的“肺神”受到了伤害。
肾主恐——胆小怕事的人最容易得肾病
有的人一旦要上大场面、见大人物,就会急着往厕所跑,这是心里紧张导致“肾气失固,气泄于下”的缘故。
肾脏属水,水形人遇事容易退缩,而且还多忧多虑。
俗话说,“烦人伤肾”,忧虑、易心烦的人,最容易产生腰腿酸痛、遗精淋证、虚痿肾亏、疝气郁结等症状。
所以,在治疗大小便失禁、遗精、阳痿、早泄等毛病时,还要先想办法把受伤的“肾神”治好,这才是根本。
通常情况下,人们只关注身体上产生的实质性病痛,却忽视了我们五脏六腑里面的那些“神”也会受到伤害。
所以,在治病养生的时候,不仅
要治疗身体上的病,还要根据我上面讲的五脏和“五神”的关系来平息不良情绪,让身和神都健康。
怒、恨、怨、恼、烦、悲等不良情绪都是导致我们疾病丛生的“毒药”,如果这些害人的“毒药”没了,我们自然能够疾病痊愈,百灾全消。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