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

1 安全防护装置

1.1 汽车安全带

1.1.1 乘用车、公路客车、旅游客车、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专用校车和旅居车的所有座椅、其他汽车(低速汽车除外)的驾驶人座椅和前排乘员座椅均应装置汽车安全带。

1.1.2 所有驾驶人座椅、前排乘员座椅(货车前排乘员座椅的中间位置及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除外)、客车位于踏步区的车组人员座椅以及乘用车除第二排及第二排以后的中间位置座椅外的所有座椅,装置的汽车安全带均应为三点式(或四点式)汽车安全带。

1.1.3 专用校车和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非专用校车的每个学生座位(椅)及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

1.1.4 汽车安全带应可靠有效,安装位置应合理,固定点应有足够的强度。

1.1.5 乘用车应装备驾驶人汽车安全带佩戴提醒装置。当驾驶人未按规定佩戴汽车安全带时,应能通过视觉或声觉信号报警。

1.1.6 乘用车(单排座的乘用车除外)应至少有一个座椅配置符合规定的ISOFIX儿童座椅固定装置,或至少有一个后排座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座椅。

1.2 车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

1.2.1 机动车(挂车除外)应在左右至少各设置一面后视镜,总质量大于7500kg的货车和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还应在右侧至少设置广角后视镜和补盲后视镜各一面。

1.2.2 机动车(不带驾驶室的摩托车除外)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保证驾驶人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车身左侧宽度为 2.5m、车后10m以外区域及车身右侧宽度为 4.0m、车后20m以外区域的交通情况;专用校车应保证驾驶人能看清乘客门关闭后乘客门车外附近的情况及后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长 3.6m、宽 2.5m 范围内的情况,并且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通过内视镜观察到车内所有乘客区。对于汽车列车,当所牵引挂车的宽度超过牵引车宽度时,牵引车应加装后视镜加长架(延长支架)以保证其后视镜的视野仍满足要求。

1.2.3 汽车及车身部分或全部封闭驾驶人的摩托车的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摩托车(车身部分或全部封闭驾驶人的摩托车除外)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7352的规定,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8447.1的规定。

1.2.4 车长大于等于 6 m的平头汽车车前应至少设置一面前下视镜或相应的监视装置,以保证驾驶人能看清风窗玻璃前下方长1.5m、宽3m范围内的情况。

1.2.5 车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应易于调节,并能有效保持其位置。

1.2.6 安装在外侧距地面 1.8 m以下的后视镜,当行人等接触该镜时,应具有能缓和冲击的功能。

1.2.7 教练车(三轮汽车除外)应安装有符合规定的辅助后视镜,以使教练员能有效观察到车辆周围的交通状态。

1.3 前风窗玻璃刮水器

1.3.1 机动车的前风窗玻璃应装备刮水器,其刮刷面积应确保驾驶人具有良好的前方视野。

1.3.2 刮水器应能正常工作。

1.3.3 刮水器关闭时,刮片应能自动返回至初始位置。

1.4 应急出口

1.4.1 基本要求

1.4.1.1 车长小于6m的客车,在乘坐区的两侧应具有紧急时乘客易于逃生或救援的侧窗。

1.4.1.2 车长大于等于6m的客车,如车身右侧仅有一个乘客门且在车身左侧未设置驾驶人门,应在车身左侧设置应急门。车长大于7m的客车应设置撤离舱口。卧铺客车的卧铺布置为上、下双层时,侧窗洞口应为上下两层。

1.4.2 应急门

1.4.

2.1 应急门的净高应大于等于1250mm,净宽应大于等于550mm;但车长小于等于7m的客车,应急门的净高应大于等于1100mm,如自门洞最低处向上400mm以内有轮罩凸出,则在轮罩凸出处应急门净宽可减至300mm。

1.4.

2.2 车辆侧面的铰接式应急门应铰链于前端,向外开启角度应大于等于100°,并能在此角度下保持开启。如在应急门打开时能提供大于等于550 mm的自由通道,则开度大于等于100°的要求可不满足。

1.4.

2.3 通向应急门的引道宽度应大于等于300mm ,不足300mm时允许采用迅速翻转座椅的方法加宽引道。专用校车沿引道侧面设有折叠座椅时,在折叠座椅打开的情况下(对在不使用时能自动折叠的座椅,在座椅处于折叠位置时),引道宽度仍应大于等于300mm。

1.4.

2.4 应急门应有锁止机构且锁止可靠。应急门关闭时应能锁止,且在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不会因车辆振动、颠簸、冲撞而自行开启。

1.4.

2.5 当车辆停止时,应急门不用工具应能从车内外很方便打开,并设有车门开启声响报警装置。允许从车外将门锁住,但应保证始终能用正常开启装置从车内将其打开,门外手柄应设保护套,且离地面高度(空载时)应小于等于1800mm。

1.4.3 应急窗和撤离舱口

1.4.3.1 应急窗和撤离舱口的面积应大于等于(3×105)mm2,且能内接一个400mm×600mm(对车长小于等于7m的客车为330mm × 500mm)的椭圆;如应急窗位于客车后端面,则能内接一个350mm× 1550 mm、四角曲率半径小于等于250mm的矩形时也视为满足要求。

1.4.3.2 应急窗应采用易于迅速从车内、外开启的装置;或在钢化玻璃上标明易击碎的位置,并在每个应急窗的邻近处提供一个应急锤以方便地击碎车窗玻璃,且应急锤取下时应能通过声响信号实现报警。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车身两侧的车窗如面积能达到设置为应急窗的要求,均应设置为推拉式应急窗或外推式应急窗。

1.4.3.3 安全顶窗应易于从车内、外开启或移开或用应急锤击碎。安全顶窗开启后,应保证从车内外进出的畅通。弹射式安全顶窗应能防止误操作。

1.4.4 标志

1.4.4.1 每个应急出口应在其附近设有“应急出口”字样。

1.4.4.2 乘客门和应急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包括用于击碎应急窗车窗玻璃的工具)应在其附近标有清晰的符号或字样,并注明其操作方法,字体高度应大于等于10mm。

1.5 燃料系统的安全保护

1.5.1 燃料箱及燃料管路应坚固并固定牢靠,不会因振动和冲击而发生损坏和漏油现象。不准许用户改动或加装燃料箱,不准许用户改动燃料管路。

1.5.2 燃料箱的加注口及通气口应保证在机动车晃动时不泄漏。

1.5.3 机动车(摩托车及装用单缸柴油机的汽车除外)的燃料系统不得用重力或虹吸方法直接向化油器或喷油器供油。

1.5.4 燃料箱的加注口和通气口不得对着排气管的开口方向,且应距排气管的出气口端300mm以上,否则应设置有效的隔热装置。燃料箱的加注口和通气口应距裸露的电气接头及外部可能产生火花的电气开关200mm以上。车长大于6m的客车的燃料箱的加注口和通气口应距排气管的任一部位300mm以上。

1.5.5 汽车燃料箱各部分不得前伸至前置汽油发动机的前端面。车长大于6m的客车燃料箱距客车前端面应大于等于600mm,距客车后端面应大于等于300mm。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其燃料箱的前端面应位于前轴之后。

1.5.6 机动车燃料箱的通气口和加注口不得设置在有乘员的车厢内。

1.6 气体燃料专用装置的安全防护

1.6.1 气体燃料的供给系统应有有效的安全保护结构措施,以防止气体泄漏,每一个钢瓶阀出口端都应安装高压过流保护装置。

1.6.2 对于两用燃料汽车,应设置燃料转换系统并安装燃料转换开关。在燃料控制上,应具有当发动机突然停止运转时,即使点火开关打开也能自动切断气体燃料供给的功能。燃料转换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便于驾驶人操作,其挡位标记应明显,能分别控制供油、供气两种状态。气体燃料和汽油电磁阀的操作均应由燃料转换开关统一控制;当电流被切断时,电磁阀应处于“关闭”位置。

1.6.3 压缩天然气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其他车用高压天然气专用管路,高压液化石油气管路应采用专用管路。不准许用户改动或加装钢瓶。

1.6.4 钢瓶应被可靠地固定在车上,安装钢瓶的固定座应具有阻止钢瓶旋转、移动的能力,固定座应便于拆装工作。钢瓶安装在车上后,钢瓶编号应易见,钢瓶的强度和刚度不得下降,车架(车身)结构强度也不应受影响。

1.6.5 钢瓶安装位置应远离热源,必要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在任何情况下,钢瓶及其所有高压管路和高压接头与发动机排气管和传动轴的任何部位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等于100 mm;当钢瓶及其所有高压管路和高压接头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距离在100 mm~200 mm之间时,应设置固定可靠的隔热装置。

1.6.6 钢瓶应安装在通风位置或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阀门渗漏的气体不应进入驾驶室或载人车厢。

1.6.7 钢瓶与汽车后轮廓边缘的距离应大于等于200mm。钢瓶安装在汽车车架下时,钢瓶下方和后方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且钢瓶及其附件不得布置在汽车前轴之前。

1.6.8 钢瓶不得直接安装在驾驶室、载人车厢和货箱内。当不得不安装在上述位置时,应用密封盒、波纹管及通气接口将瓶口阀及连接的高压接头与驾驶室、载人车厢或货箱安全隔离。密封盒等隔离装置应有很强的防护功能,当车辆受到冲撞时应能有效地防止钢瓶冲入驾驶室、载人车厢或货箱内。

1.6.9 通气接口排气方向应指向车尾方向并与地面成45°圆锥的范围内,能将泄漏气体排出车外,通气接口至排气管和其他热源距离应大于等于250mm,通气总面积应大于等于450mm2。

1.6.10 钢瓶的安装和保护罩的设置,应能保证钢瓶集成阀的正常操作和检查。

1.6.11 手动截止阀应安装在钢瓶到调压器之间易于操作的位置,阀体不得直接安装在驾驶室内。

1.6.12 钢瓶至调压器之间应安装滤清装置,并易于检查、清洗和更换。

1.6.13 高压管路的特殊部位(如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应采用柔性管线,其余部位应采用刚性管线。

1.6.14 刚性高压管路应排列整齐、布置合理、固定有效,不得与相邻部件碰撞和摩擦,所有高压管路和高压管接头应得到有效的保护,高压管接头应安装在能看得见且操作者易于接近的位置。

1.6.15 气体燃料车辆应安装泄漏报警装置,所有管路接头处均不应出现漏气现象。

1.7 牵引车与被牵引车的连接装置

1.7.1 连接装置应坚固耐用。

1.7.2 牵引车和被牵引车连接装置的结构应能确保相互牢固的连接。

1.7.3 牵引车和被牵引车的连接装置上应装有防止机动车在行驶中因振动和撞击而使连接脱开的安全装置。

1.8 货车、专项作业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

1.8.1 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半挂牵引车除外)、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和挂车应提供防止人员卷入的侧面防护,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 11567.1的规定。

1.8.2 货车列车的货车和挂车之间应提供防止人员卷入的侧面防护。

1.8.3 总质量大于3500kg的货车(半挂牵引车除外)、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和挂车(长货挂车除外)的后下部应装备符合GB11567.2规定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该装置对追尾碰撞的机动车应具有足够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

注:长货挂车是指为搬运无法分段的长货物而专门设计和制造的特殊用途车,如运输木材、钢材棒料等货物的车辆。

1.9 客车的特殊要求

1.9.1 客车在设计和制造上应保证发动机排气不会进入客厢。

1.9.2 客车应装备灭火器,灭火器在车上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仅有一个灭火器时,应设置在驾驶人附近;当有多个灭火器时,应在客厢内按前、后,或前、中、后分布,其中一个应靠近驾驶人座椅。

1.9.3 所有专用校车和发动机后置的其他客车应装备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其灭火剂喷射范围应包括发动机舱至少两处具有着火隐患的热源(如增压器、排气管等),启动工作时应能通过声觉信号向驾驶人报警。

1.10 货车的特殊要求

1.10.1 货车货箱(自卸车、装载质量1000kg以下的货车除外)前部应安装比驾驶室高至少70mm的安全架。

1.10.2 无驾驶室的三轮汽车货箱前部应安装具有足够强度的安全架,其高度应高出驾驶人座垫平面至少800mm。

1.10.3 封闭式货车在最后排座位的后方应安装具有足够强度的隔离装置。

1.11 危险货物运输车的特殊要求

1.11.1 专门用于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车上应备有消防器材并具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装在罐体/箱体前端面之前、不高于车辆纵梁上平面的区域,并安装符合GB 13365规定的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机动车尾部应安装接地装置。

1.11.2 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的罐体顶部应设置具有足够强度的倾覆保护装置,且该装置应装备有能将积聚在其内部的液体排出的排放阀;罐体顶部的管接头、阀门及其他附件的最高点应低于倾覆保护装置的最高点至少20mm。

1.11.3 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的罐体及罐体上的管路和管路附件不得超出车辆的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罐体后封头及罐体后封头上的管路和管路附件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纵向距离应大于等于150mm。

1.12 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的特殊要求

1.1

2.1 三轮汽车正常起动和运行过程中可能触及的,且在环境温度为(23±3)℃下测定温度大于80℃的热表面应有永久性联结或固定(不使用工具无法拆卸)的防护装置或挡板。

1.1

2.2 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的传动皮带、风扇、起动爪和动力输出轴等外露旋转件应加防护罩,并应符合GB/T 8196的规定。

1.1

2.3 三轮汽车的踏板、脚踏板必要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1.13 其他要求

1.13.1 汽车驾驶室内应设置防止阳光直射而使驾驶人产生眩目的装置,且该装置在汽车碰撞时,不应对驾驶人造成伤害。

1.13.2 汽车(无驾驶室的三轮汽车除外)应装备符合GB 19151规定的三角警告牌,三角警告牌在车上应妥善放置。

1.13.3 乘用车、专用校车和车长小于6m的其他客车前后部应设置保险杠,货车(三轮汽车除外)和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应设置前保险杠。

1.13.4 乘用车、专用校车的前风窗玻璃应装有除雾、除霜装置。

1.13.5 校车应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有效适用。

1.13.6 对装备有辅助正面和/或侧面防撞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驾乘人员如已按照制造厂家规定正确使用了安全带等安全装置,在发生正面或侧面碰撞时不应由于安全气囊系统未正常展开而遭受不合理伤害。

1.13.7 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管口不得指向车身右侧(如受结构限制排气管口必须偏向右侧时,排气管口中心线与机动车纵向中心线的夹角应小于等于15°)和正下方;客车的排气尾管如为直式的,排气管口应伸出车身外蒙皮。

安全防护方案-

帝景园4#楼安全防护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规范》JGJ80-91 《安全帽》GB2811-91 《安全带》GB6095-85 《密目式安全网》GB16909-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帝景园4##楼楼施工组织设计》 《帝景园4#楼楼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⒈阿尔卡迪亚帝景园4#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陶粒砼空心砌块填充墙。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带跃层,使用功能:住宅楼,建筑高度36.49米,占地面积480.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86.10平方米; ⒉施工条件与环境:阿尔卡迪亚帝景园4#楼位于廊坊市北外环以北阿尔卡迪亚小区内。北临帝景园6#楼,东邻帝景园3#楼,西临帝景园5#楼,南邻华景园4#楼,是居住的理想环境。 ⒊主要施工方法:土方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作业,砼采用JS-500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砼输送泵输送,垂直运输采用塔吊。 ⒋人员状况:本工程由福斯特建工第一分公司第三项目部施工,下设四部,作业层设:钢筋班、木工班、砼工班、瓦工班、水电班及维修班,所有人员均从事本工种工作,对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均熟悉掌握,安全素质及安全意识较高。 三、施工安全防范部部署:

⒈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保证体系。 ⒉明确本工程安全防护设施及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的验收程序以及验收责任人。 ⒊落实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批准及具体的实施人。 ⒋加强对季节性施工的安全防护及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工作。 ⒌制定符合本工程特点的安全管理办法及违章处罚措施。 四、主要安全防范方法 ⒈安全网的设置: ⑴本工程外侧主体阶段采用挂架,施工层以下从一层开始每隔三层用平网兜设。 ⑵安全网必须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合格证以及安全监督部门批准的准用证。 ⑶密目网设置在外侧脚手架里侧,边缘作业工作面应紧贴密合。 ⑷安装时密目网上的每个环机都必须穿入同等材料的纤维绳,绑在外脚手架上遵循打结方便,连接方便,易于拆卸的原则。 ⑸密目网间连接密实。 ⑹电梯井口等处,除按高处作业设置防护、设施外,还应在井口内首层及每隔二层设固定式平网一道。 ⑺平网网面不要绷的过紧,系点沿网边均匀分布并绑扎牢固。 ⒉深基础的安全防护。 ⑴基坑边沿设立护身栏杆,深基坑防护详见《基坑护壁方案》,基坑边沿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设置机具。 ⑵挖土时如发现边坡裂缝或连续滚落大粒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操作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

车辆安全防护装置的相关规定 1 安全防护装置 1.1 汽车安全带 1.1.1 乘用车、公路客车、旅游客车、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专用校车和旅居车的所有座椅、其他汽车(低速汽车除外)的驾驶人座椅和前排乘员座椅均应装置汽车安全带。 1.1.2 所有驾驶人座椅、前排乘员座椅(货车前排乘员座椅的中间位置及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除外)、客车位于踏步区的车组人员座椅以及乘用车除第二排及第二排以后的中间位置座椅外的所有座椅,装置的汽车安全带均应为三点式(或四点式)汽车安全带。 1.1.3 专用校车和专门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非专用校车的每个学生座位(椅)及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车安全带。 1.1.4 汽车安全带应可靠有效,安装位置应合理,固定点应有足够的强度。 1.1.5 乘用车应装备驾驶人汽车安全带佩戴提醒装置。当驾驶人未按规定佩戴汽车安全带时,应能通过视觉或声觉信号报警。 1.1.6 乘用车(单排座的乘用车除外)应至少有一个座椅配置符合规定的ISOFIX儿童座椅固定装置,或至少有一个后排座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座椅。 1.2 车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 1.2.1 机动车(挂车除外)应在左右至少各设置一面后视镜,总质量大于7500kg的货车和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还应在右侧至少设置广角后视镜和补盲后视镜各一面。 1.2.2 机动车(不带驾驶室的摩托车除外)外后视镜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保证驾驶人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车身左侧宽度为 2.5m、车后10m以外区域及车身右侧宽度为 4.0m、车后20m以外区域的交通情况;专用校车应保证驾驶人能看清乘客门关闭后乘客门车外附近的情况及后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长 3.6m、宽 2.5m 范围内的情况,并且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通过内视镜观察到车内所有乘客区。对于汽车列车,当所牵引挂车的宽度超过牵引车宽度时,牵引车应加装后视镜加长架(延长支架)以保证其后视镜的视野仍满足要求。 1.2.3 汽车及车身部分或全部封闭驾驶人的摩托车的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摩托车(车身部分或全部封闭驾驶人的摩托车除外)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7352的规定,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8447.1的规定。 1.2.4 车长大于等于 6 m的平头汽车车前应至少设置一面前下视镜或相应的监视装置,以保证驾驶人能看清风窗玻璃前下方长1.5m、宽3m范围内的情况。 1.2.5 车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应易于调节,并能有效保持其位置。 1.2.6 安装在外侧距地面 1.8 m以下的后视镜,当行人等接触该镜时,应具有能缓和冲击的功能。 1.2.7 教练车(三轮汽车除外)应安装有符合规定的辅助后视镜,以使教练员能有效观察到车辆周围的交通状态。 1.3 前风窗玻璃刮水器 1.3.1 机动车的前风窗玻璃应装备刮水器,其刮刷面积应确保驾驶人具有良好的前方视野。 1.3.2 刮水器应能正常工作。 1.3.3 刮水器关闭时,刮片应能自动返回至初始位置。

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标准版) 第一章总则 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国家及市有关安全法规、规定,结合京西集团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1.2安全防护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防护指在施工程及其附近区域,因需要而设置的脚手架、工具式脚手架、龙门架、井字架等工程,以及防止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而设置的防护栏杆、防护盖板、防护门、防护棚等设施,在搭设、使用、维护方面的管理。 1.3凡北京京西建设集团所属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均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安全防护管理岗位责任制

2.1项目经理 2.1.1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内所使用的各种脚手架、龙门架、井字架和防护设施符合规范要求负全面领导责任。 2.1.2负责参加安全防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 2.1.3负责配备一名安全防护专业管理负责人及满足施工需要合格的脚手架作业人员。 2.1.4负责组织对脚手架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并监督专业工长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监督作业班长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工作。 2.1.5支持技术负责人做好安全防护的技术措施和对施工现场防护设施的验收工作。 2.1.6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支持安全员的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事故隐患。 2.1.6负责购置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安全防护方案及措施

编号:SM-ZD-97995 安全防护方案及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防护方案及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编制依据及实施目标: 1. 编制依据 施工图与贵州省批准的有关建设文件。 建设部及贵州省颁发的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规定。 现场及周边场地田间等。 二、施工安全防范部置 1、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保证体系。 2、明确本工程安全防护设施。 3、落实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批准及具体的实施人。 4、对季节性施工的安全防护及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工作。

5、制定符合本工程特点的安全管理及违章处罚措施。 三、主要安全防范方法: 1.1安全网的设置: 1.1.1本工程外侧全部用密目网封闭,施工层以下从一层开始,每隔三层用平网兜设。 1.1.2安全网必须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合格证,以及安全监督部门批准的准用证。 1.1.3密目网设置在外侧脚手架里侧,边缘作业工作面应紧贴密合。 1.1.4安装时密目网上的每个环扣都必须穿入同等材料的纤维绳,绑在外脚手架上,遵循打结方便,连接牢固,易于拆卸的原则。 1.1.5密目网间连接密实 1.1.6平网网面绷的过紧,系结点沿网边均匀分布,平绑扎牢固。 1.2洞口防护 1.2.1屋面及楼层平台上下水管道预留洞口,用盖板覆盖,各楼层风井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沿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1条、3#副井绞车司机、井口井底信号把钩工及机 电维修队、机运队维修人员均要认真学习《ZDC30-1.5型 跑车防护装置说明书》和本规程,并熟悉掌握后,方可进 行本设施相关操作、维修维护等工作。 第2条、绞车司机交接班时要对跑车防护装置的设备 运行情况认真检查,检查粘在电机主轴上的4个磁钢无位 移或缺失,检查总控箱、显示器状态有无异常。 第3条、绞车司机每次接班后,要同井口把钩工配合 检查零位,零位误差不得超过0.3m,否则必须重新设定零 位。 第4条、井底信号把钩工每次接班后,要详细检查两

道防护装置的提升绞车、挡车栏、缓冲底座、缓冲钢丝绳及其供电线路有无异常,如有异常立即向队值班汇报,并与井口把钩工、绞车司机联系,说明情况。 第5条、跑车防护装置的PLC输出为3#副井绞车和3#斜井人车提供互为闭锁的条件,保证在3#副井绞车正常运行时3#斜井人车无法运行,3#斜井人车正常运行时3#副井绞车无法运行。当3#副井跑车防护装置运行状态需要进行转换时,井口信号把钩工要用电话联系井底信号把钩工、绞车司机,三方联合进行状态转换。 第6 条、由绞车运行状态向猴车运行状态转换的方法: 1、绞车司机按下“猴车”按钮,两道挡车栏同时下放直到落地,挡车栏下放落地到位后,显示器的“上提”、“下放”指示灯全亮,表明系统已进入猴车运行状态,此时绞车安全回路已断开,绞车司机要及时将操作台上的电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83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及预防措施 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及预防措 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企业内机动车辆虽然只是在厂院内进行运输作业,但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以及管理不善,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此,本章着重对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常见事故形式与预防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广大驾驶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 一、企业内机动车辆事故的种类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表明,发生死亡事故最多的是企业内运输事故,约占全部工伤事故的25%,其中,坠落事故占17.1%,物体坠落的事故占8.7%。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有着一定的规律性。首先,

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确保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的安全防护持续有效,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工艺、锅炉、压力容器、仪表仪器等部位的控制。 2 职责 2.1 生产设备、机加工机械设备上安装的安全防护设施、限位报警装置和安全联锁装置、电气安全用具、过载保护、防雷接地等,由生产部负责。 2.2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重量等检测仪表仪器由质管部负责。 2.3 火灾报警、灭火装置由保卫部负责。 2.4 劳动防护各类安全器具由技安部负责。 3 安全管理要求 3.1 生产中温度、压力、液面仪表、报警装置、安全联锁装置、事故停车装置、起重设备行程和负荷限制装置、电器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机械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火灾报警装置,以及事故照明安全疏散设施,静电避雷保护装置等均属安全防护装置。对上述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定期加以维护,保证灵敏可靠,避免因装置故障而发生事故。 3.2 在作业过程中,需佩戴和使用的以保护人体健康、安全为目的的防护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氧气呼吸器、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绝缘手套、防护服、工作鞋、绝缘棒、手套、绝缘垫等均属防护器具。对上述安全防护器具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和穿戴。 3.1 安全防护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检验,损坏应及时更换。3.2 安全防护装置不准随意拆卸、挪用或放置不用,若确有必要申请拆除,须经过技安部或主管安全领导同意。

4 防护装置选用与保管 4.1 选用防护装置与器具应根据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度和防护器材性能及其防护范围正确选用,不准超出防护范围进行代用。 4.2 各单位要加强教育、培训,使每个员工熟知岗位上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使用和维护保管方法。 4.4 各种防护器具要定期检查,严格按要求合作。 4.5 电气安全用具要安期进行耐压试验、定点存放,专人保管。 4.7 登高作业安全带用前须仔细检查,用后妥善保管,防止潮湿霉烂使强度下降,不利于登高作业安全。 5 考核 按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 ━━━━━━━━━━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功能及类型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例如,用金属铸造或金属板焊接的防护箱罩,一般用于齿轮传动或传输距离不大的传动装置的防护;金属骨架和金属网制成防护网,常用于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栅栏式防护适用于防护范围比较大的场合或作为移动机械临时作业的现场防护。 1.防护装置的功能 (1)防止人体任何部位进入机械的危险区触及各种运动零部件; (2)防止飞出物的打击、高压液体的意外喷射或防止人体灼烫、腐蚀伤害等; (3)容纳接受可能由机械抛出、掉下、发射的零件及其破坏后的碎片等。 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防护装置还应对电、高温、火、爆炸物、振动、放射物、粉尘、烟雾、噪声等具有特别阻挡、隔绝、密封、吸 收或屏蔽作用。 2.防护装置的类型 防护装置有单独使用的防护装置(只有当防护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才能起防护作用);和与连锁装置联合使用的防护装置(无论防护装置处于任何状态都能起到防护作用)。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1)固定式防护装置。它是保持在所需位置关闭或固定不动的防护装置,不用工具不可能将其打开或拆除。常见型式有封闭式、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 ①封闭式:将危险区全部封闭,人员从任何地方都无法进入危险区。 ②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不完全封闭危险区,凭借其物理尺寸和离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来防止或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的机会。 (2)活动式防护装置。它是通过机械方法(如铁链、滑道等)与机器的构架或邻近的固定组件相连接,不用工具就可以打开的防护装置。常见的有可调式和联锁式防护装置。 ①可调式防护装置。整个装置可调或装置的某组成部分可调,在特定操作期间调整件保持固定不动。 ②联锁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开闭状态直接与防护的危险状态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全要求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全要求 4 一般要求 4.1 防护要求 4.1.1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m及以上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得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 4.1.2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上可能使用工具、机器部件或物品场合,应在所有敞开边缘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4.1.3在酸洗或电镀、脱脂等危险设备上方或附近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敞开边缘,均应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 4.1.4当平台设有满足踢脚板功能及强度要求的其他结构边沿时,防护栏杆可不设踢脚板。 4.2 材料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采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应不低于Q235-B,并具有碳含量合格保证。 4.3 防护栏杆设计载荷 4.3.1防护栏杆安装后顶部栏杆应能承受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不小于890N集中载荷和不小于700N/m均布载荷。在相邻立柱间的最大挠曲变形应不大于跨度的1/250。水平和垂直载荷以及集中和均布载荷均不叠加。 4.3.2中间栏杆应能承受在中点圆周上施加不小于700N水平集中载荷,最大挠曲变形不大于75mm。 4.3.3端部或末端立柱应能承受在立柱顶部施加的任何方向上890N的集中载荷。 4.4 钢平台设计载荷 4.4.1钢平台的设计载荷应按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并应不小于本部分规定的值。 4.4.2整个平台区域内应能承受不小于3kN/m2均匀分布活载荷。 4.4.3在平台区域内中心距为1000mm,边长300mm正方形上应能承受不小于1kN集中载荷。

4.4.4平台地板在设计载荷下的挠曲变形应不大于10mm或跨度的1/200,两者取小值。 4.5 制造安装 4.5.1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安装后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4.5.2防护栏杆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4.5.3钢平台和通道不应仅靠自重安装固定。当采用仅靠拉力的固定件时,其工作载荷系数应不小于1.5。设计时应考虑腐蚀和疲劳应力对固定件寿命的影响。 4.5.4安装后的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应有歪斜、翘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4.6 防锈及防腐蚀 4.6.1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使其积村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4.6.2根据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腐涂装。 4.6.3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装后,应对其至少涂一层底漆或一层(或多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5 防护栏杆结构要求 5.1 结构形式 5.1.1防护栏杆应采用包括扶手(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立柱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其他等效的机构。 5.1.2防护栏杆各构件的不知应确保中间栏杆(横杆)与上下构件间形成的空隙间距不大于500mm。构件设置方式应阻止攀爬。 5.2 栏杆高度 5.2.1当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距基准面高度小于2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900mm。 5.2.2当距基准面高度大于等于2m并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mm。 5.2.3在距基准面高度不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200mm。 5.3 扶手 5.3.1扶手的设计应允许手能连续滑动。扶手末端应以曲折端结束,可转向支撑墙,或转向中间栏杆,或转向立柱,或布置成避免扶手末端突出结构。 5.3.2扶手宜采用钢管,外径应不小于30mm,不大于50mm。采用非圆形截面扶手,截面外接圆直径应不大于57mm,圆角半径不小于3mm。 5.3.3扶手后应有不小于75mm的净空间,以便于手握。 5.4 中间栏杆 5.4.1在扶手和踢脚板之间,应至少设置一道中间栏杆。

(安全生产)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 电力建设常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为了保证各种起重机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应装备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共24种,分述如下: 1、超载限制器 作用:超载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8%。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9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起重量超过额定起重量时,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应装:额定起重量大于20t的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lot 的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门座起重机。 宜装:额定起重量3-20t的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10t的门式起重机、起重力矩小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 2、力矩限制器 作用:力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10%。当载荷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时,能自动切断起升或变幅的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应装:起重量等于或大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起重能力等于或大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 宜装:起重量小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铁路起重机。 3、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作用:必须保证当吊具起升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起升的动力

源。 应装:一切类型起重机。 4、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 作用:在吊具可能低于下限位置的工作条件下,应保证吊具下降到下限极限位置时,能自动切断下降的动力源,以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不少于设计所规定的圈数。 应装: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根据需要。 5、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 作用:应保证机构在其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的动力源并停止运动。 应装: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大车和小车,门座起重机的吊臂在运行的极限位置。 6、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作用:当两端支腿因前进速度不同而发生偏斜时,能将偏斜情况向司机指示出来,使偏斜得到调整。 宜装:跨度等于或大于40m的门式起重机。 7、幅度指示器 作用:应保证具有变幅机构的起重机能正确指示吊具所在的幅度。 应装: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 8、联锁保护装置

机动车辆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机动车辆安全防护措施(标准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机动车辆安全防护措施(标准版) 单位:一工区安质部 主送单位 1#混凝土拌和站 编号 工程名称 日期 内容: 机动车辆驾驶安全防护措施 1、机动车应取得驾驶证的司机驾驶,禁止非司机开车.司机应了解本机构造,技术性能,交通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必须按清洁、坚固、润滑、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对机动车进行认真的维护保养。 2、车辆的液压系统应管路畅通,密封良好,操作杆无变形,无

卡阻,分配器元件配合良好,安全阀动作灵敏可靠,工作部件在额定速度范围内不应有爬行、停滞和明显冲动现象。 3、车辆的各种仪表应齐全且灵敏有效。 4、驾驶室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劳动条件。 5、燃油箱及燃油管路应坚固并有防护装置,防止由于振动、冲击而发生损坏及漏油现象。燃油管下排气管的位置应相距300mm以上或设置有效的隔热装置。燃油箱应距裸露电气接头及电气开关200mm以上。 6、各类机动车辆还应符合各自特有的安全条件和要求。 7、厂内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执行的作业准则: 7.1“十慢”是起步慢、转弯慢、下坡慢、倒车慢、过桥慢、交会车慢、交叉路口慢、视线不良慢、雨雪路滑慢、挂有拖车慢。 7.2“十不准”是:不准超载、不准抢档、不准高速行驶、不准酒后驾驶、开车时不准吃东西、开车不与他人谈话、人货不能混装、视线不准不能倒车、不准非驾驶人员开车、行驶中不能爬上跳下。 7.3“十不开”是:车辆有病不开车、车门不关好不开车、人没

安全防护和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使公司各类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和管理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使之起到安全安全警示和安全防护的作用,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的管理。 3 、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职责区域内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进行规范管理。 3.2 安全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监督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警示标志的管理 4.1.1 各部门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或有关设备上,设置符合《安全标志》(GB2894)和《安全色》(GB2893)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色。 4.1.2 各部门应在下列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环境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 (3)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4)设备裸露的运转部分,应设有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 (5)吊装孔应设置防护盖板或栏杆,并应设警示标志。 4.1.3 各部门要建立责任区域内的安全标志台账,并载明每个安全标志的使用场所。 4.1.4 各部门要对安全标示进行经常性安全维护,保证安全标志的整洁醒目。 4.2 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的管理 4.2.1安全防护设施定义:是指安全网、孔洞盖板、防护围栏、防护栏杆及机械防护装置等。包括在施工作业中,根据施工工序、作业安全需要搭设的临时安全防护设施(如:采用挂设安全防护网、搭设钢脚手管安全防护栏杆、隔离层、安全通道等)。 4.2.2 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维护 4.2.2.1设置

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类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类 型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2014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类型 Production equipment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typ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例如,用金属铸造或金属板焊接的防护箱罩,一般用于齿轮传动或传输距离不大的传动装置的防护;金属骨架和金属网制成防护网,常用于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栅栏式防护适用于防护范围比较大的场合或作为移动机械临时作业的现场防护。 1.防护装置的功能(1)防止人体任何部位进入机械的危险区触及各种运动零部件;(2)防止飞出物的打击、高压液体的意外喷射或防止人体灼烫、腐蚀伤害等;(3)容纳接受可能由机械抛出、掉下、发射的零件及其破坏后的碎片等。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防护装置还应对电、高温、火、爆炸物、振动、放射物、粉尘、烟雾、噪声等具有特别阻挡、隔绝、密封、吸收或屏蔽作用。

2.防护装置的类型防护装置有单独使用的防护装置(只有当防护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才能起防护作用);和与连锁装置联合使用的防护装置(无论防护装置处于任何状态都能起到防护作用)。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1)固定式防护装置。它是保持在所需位置关闭或固定不动的防护装置,不用工具不可能将其打开或拆除。常见型式有封闭式、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 ①封闭式:将危险区全部封闭,人员从任何地方都无法进入危险区。 ②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不完全封闭危险区,凭借其物理尺寸和离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来防止或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的机会。 (2)活动式防护装置。它是通过机械方法(如铁链、滑道等)与机器的构架或邻近的固定元件相连接,不用工具就可以打开的防护装置。常见的有可调式和联锁式防护装置。 ①可调式防护装置。整个装置可调或装置的某组成部分可调,在特定操作期间调整件保持固定不动。 ②联锁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开闭状态直接与防护的危

操作平台的安全防护(通用版)

操作平台的安全防护(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08

操作平台的安全防护(通用版) (一)移动式操作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2)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5米。还应进行稳定验算,并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3)装设轮子的移动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大于80㎜。 (4)操作平台可采用钢管以扣件连接,亦可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40㎝;台面应满铺3㎝厚的木板或竹笆。 (5)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应布置登高扶梯。

(二)悬挑式钢平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挑式钢平台应按现行的相应规范进行设计,其结构构造应能防止左右晃动,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2)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接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 (3)斜拉杆或钢丝绳,构造上宜两边各设前后两道,两道中的每一道均应作单道受力计算。 (4)应设置4个经过验收的吊环。吊运平台时应使用卡环,不得使吊钩直接钩挂吊环。吊环应用甲类3号沸腾钢制作。 (5)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采取其他方式时卡头的卡子不得少于3个。建筑物锐角利口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补软垫物,钢平台处口应略高于内口。 (6)钢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杆。 (7)钢平台吊装,需待横梁支撑点电焊固定,接好钢绳,调整完毕,经过检查验收,方可卸起重吊钩,上下操作。 (8)钢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钢丝绳有锈蚀损

汽车的安全防护装置

汽车的安全防护装置 2005-8-15 14:35:03来源: 编辑: 一.概述 随着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而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安全防护装置能有效地减轻人员伤亡程度以及汽车损坏程度。 两辆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前、后保险杠或车身侧面的护条等构件首先相互接触,随后便是与这些构件相连接的车身构架产生坍塌与变形,危及车内乘员。 汽车前面受撞击时,车内乘员由于惯性作用而离开坐位向前冲。此时,仪表板、转向盘、风窗支柱、风窗玻璃、风窗框上横梁等往往会与人体的胸、腹或头部相撞,成为主要致伤构伤。 汽车与行人碰撞时,保险杠、车前钣制件或车身前围等部位最易使行人受伤。行人受撞击后,其头部很可能倒向轿车的发动机罩、风窗框下缘或风窗玻璃等部位。 由此可见,对汽车车身构架及上述各结构部分均有较高的安全要求。 二.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 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运动急剧停止、缺乏缓冲距离以及人体与尖硬物接触都会导致严重伤亡。因此,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可归纳为: 1、对乘员施加约束使之避免在汽车碰撞时与车内物体撞击或被甩出车外; 2、产生软缓冲作用,亦即构件以适当的变形距离吸收撞击能量,或者说使速度逐渐下降而避免出现较大的减速度和碰撞力; 3、加大人体与汽车构件的接触面积,避免产生点接触从而使碰撞造成的单位面积挤压力减少或使碰撞力转移到人体非要害部位。 三、车内防护 1.安全带 安全带是最有效的防护装置,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碰撞事故的受伤率和死亡率。这一点已被国外大量使用实践证明。

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防范措施

编号:SM-ZD-26630 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防范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防范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骑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助力车等非机动车时出行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伤害。一般应注意遵守如下交通安全法: ①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②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自行车应靠右边行驶。 ③自行车、三轮车或残疾人专用车的车闸、车铃、反射器必须保持有效。 ④自行车和三轮车不准安装机械动力装置。 ⑤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⑥自行车在大中城市市区或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上载物,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准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准超出车把15厘米,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轮,后端不准超出车身30厘

施工安全防护管理规则(标准版)

施工安全防护管理规则(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46

施工安全防护管理规则(标准版) 1.安全防护管理 除了要建立健全现场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广泛进行安全意识及纪律的教育外,要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1)深基础及大孔径桩、扩底桩的安全防护: 1)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设支撑。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边沿设立两道护身栏,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2)槽、坑、沟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放置机具。槽、坑、沟边与建(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报上级安全、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 3)挖土时,如发现边坡裂缝或连续滚落土粒时,施工人员应立即

撤离操作地点,井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4)已挖完或部分挖完的槽、坑,在雨后、解冻或复工前,应仔细观察土壤情况,如发现有裂缝、鼓包、滑动等现象,应及时排除险情后方能施工。 5)必须在雨期施工的深基础,应在距坑边1m远处挖排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入。坑底四周应设集水坑和引水沟,以便用抽水机将积水抽出。当基坑底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基坑开挖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6)深基开挖应尽量不放坡。当采取挡土桩、地下连续墙时,应进行设计计算。当超过—定深度,应根据土质情况,采取拉桩、支撑或锚杆支护等措施。 7)人工挖大直径孔桩,要防止土块下坠及孔下窒息。可先挖至1.5m处安放钢套筒,筒外缘填土夯实或做混凝土护壁。然后由上向下逐层挖土,每层不超过900mm,支钢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当挖到3~5m 深时,孔内应放置钢网板,并配置小型电动抽风机。在洞内操作时娶经常通风。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84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正式版)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电力建设常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 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 起重机、门座起重机。为了保证各种起重机都能安 全、可靠地工作,《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应装备 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共24种,分述如 下: 1、超载限制器 作用:超载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8%。 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9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起重量超过额定起重量时,能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 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应装:额定起重量大于20t的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lot的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门座起重机。 宜装:额定起重量3-20t的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10t的门式起重机、起重力矩小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 2、力矩限制器 作用:力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10%。当载荷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时,能自动切断起升或变幅的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应装:起重量等于或大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起重能力等于或大于 25t·m的塔式起重机。 宜装:起重量小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铁路起重机。

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于多种原因,时有行道树倒伏压车、影响交通或折枝伤人等事故的发生。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安全防范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交通安全防范措施一:乘坐公共车辆,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注意交通安全。候车时,应依次排队,站在道路边或站台上等候,不应拥挤在车行道上,更不准站在道路中间拦车。上车时,应等汽车靠站停稳,先让车上的乘客下完车,再按次序上车,不能争先恐后。上车后,应主动买票,主动让座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或怀抱婴儿的乘客。车辆行驶时,要拉住扶手,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碰擦。下车时,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挤。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横过车行道的,应从人行道内通过;千万不能在车前车尾急穿,这样很不安全横过道路。 上学、放学和外出活动,我们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证安全,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有不少行人,因为没有掌握好安全横过道路的要领,结果丧身与汽车轮子底下。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在这个地带,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要减慢,驾驶员也比较注意行人的动态。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避让车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左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才走入车行道;

再看右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时就可以安全横过道路了。 横过道路不走人行横道,随便乱穿,或者在汽车已经临近时急匆匆过道路,都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小学生在放学排路队时要头戴小黄帽,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交通安全防范措施二: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它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学习,检查、督促职工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情况,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2、鼓励职工乘坐班车通勤,尽量不开私家车、不骑摩托车,严禁拼车、搭乘他人私家车,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机率。 3、建立非班车通勤人员信息档案,合理的规范职工通勤路线,针对开车、骑摩托车通勤人员不定期开展谈话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4、严格遵守乘车管理规定,有序上下车,牢系安全带。开车时严禁看报、玩手机、打电话、吃零食、打瞌睡,坚决杜绝类似精力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