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十国钱币

合集下载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先秦—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一化阳曲布耸肩尖足空首布半环铅贝空首布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刀币尖首刀东周半两▪汉—四铢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三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太平百钱直百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晋—凉造新泉五朱▪南北朝—太货六铢大吉五铢开平元宝开平通宝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永安五铢太和五铢常平五铢▪唐—咸通玄宝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乾封泉宝建中通宝大历元宝高昌吉利▪五代十国—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应天元宝应圣元宝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聖元宝大有元宝天成元宝天德通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天德重宝大夏真兴天汉元宝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大唐通宝永隆通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唐国通宝大齐通宝延喜通宝永平元宝天策府宝乾德元宝▪宋—大朝金合大朝通宝泉府元神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咸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祥符元宝治平通宝治平重宝治平元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祐通宝绍元通宝绍圣重宝绍聖元宝绍聖通宝元丰重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应历重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天圣元宝康定元宝▪皇祐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佑元宝庆历重宝▪景佑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天聖元宝▪丰济元宝(仅存其目,并无实钱) 清康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建国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聖宋元宝聖宋通宝应感通宝应运元宝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興通宝隆興元宝干道通宝孝建四铢宋元通宝招纳信宝嘉定万宝嘉定之宝嘉定元宝嘉定全宝嘉定兴宝嘉定安宝嘉定封宝嘉定崇宝嘉定新宝嘉定正宝嘉定永宝▪嘉定泉宝嘉定洪宝嘉定珍宝嘉定真宝▪嘉定至宝嘉定重宝嘉定隆宝嘉泰元宝嘉泰通宝圣宋重宝庆元元宝庆元通宝开庆通宝开禧元宝开禧通宝嘉定通宝聖宋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宝庆元宝景定元宝皇宋元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淳祐通宝淳祐元宝淳佑通宝淳佑元宝绍定万岁瑞平重宝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咸淳元宝▪辽—天赞通宝开丹圣宝通行泉货重熙通宝乾统元宝大辽天庆天显通宝天顯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统和元宝应历通宝应曆通宝乾亨元宝保宁通宝康国通宝天庆元宝大康元宝咸雍通宝大安元宝大康通宝寿昌元宝清宁通宝▪金—泰和通宝泰和重宝承安宝货(存世极少) 天眷通宝皇统元宝贞佑通宝贞祐通宝贞祐元宝兴定元宝(兴定元宝仅存一枚)元光重宝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大定通宝正隆元宝天命通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阜昌元宝▪西夏—福圣宝钱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天盛元宝乾佑元宝乾祐元宝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天庆宝钱贞观重宝元德重宝元德通宝▪元—至治元宝至治通宝至治元年大元国宝大元通宝至大元宝至大通宝天历元宝至顺元宝至顺通宝泰定通宝泰定元年致和元宝泰定元宝元统通宝元统元宝至元通宝至元元宝至正通宝至正之宝穆清铜宝中统元宝中统元宝交钞延祐元宝延祐通宝皇庆元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元贞元宝大元元宝圣历元宝大义通宝大義通宝天统元宝天统通宝龙凤通宝天佑通宝天祐通宝天完通宝天定通宝▪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东平王孙可望(张献忠的义子):兴朝通宝▪云南大理土司:水官通宝太官通宝火官通宝▪吴三桂孙吴世璠:洪化通宝太平天国▪平西王吴三桂:昭武通宝利用通宝▪南明鲁王朱以海:大明通宝▪南明桂王:永历通宝永曆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通宝▪明光宗朱常洛:天啟通宝▪明孝宗朱佑樘:弘治通宝▪明熹宗朱由校:天启通宝泰昌通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通宝万曆通宝▪明仁宗高炽:洪熙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通宝▪明惠帝朱允炆:建文通宝▪明成祖朱棣:永乐通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通宝▪李自成:永昌通宝▪福王朱由崧:弘光通宝▪清▪天地会:天元通宝皇帝通宝平靖胜宝平靖通宝天朝通宝▪太平天国:天国通宝天国圣宝▪靖南王耿精忠:裕民通宝▪清宣宗旻宁:道光通宝▪清文宗奕泞: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清太宗皇太极:天聪通宝▪清世祖福临:隆武通宝顺治通宝▪清世宗胤禛:雍正通宝▪清圣祖玄烨:康熙通宝康熙重宝▪清仁宗顺埮:嘉庆通宝▪清穆宗载淳: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宝巩通宝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清高宗弘历:乾隆通宝乾隆宝藏龙圆通宝乾隆重宝▪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清代臆造品:汉兴元宝▪清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政权——大成国:洪德通宝▪清末地方钱,不详谁氏所铸:永正通宝▪广东三合会陈开:明道通宝▪溥仪:宣统通宝▪白莲教:嗣统通宝▪民国▪袁世凯:洪宪元宝▪安南▪南安翼帝嗣德:嗣德宝钞▪李朝太宗佛玛:天感元宝▪后李朝仁宗李乾德:天符元宝▪后黎襄翼帝:陈公新宝▪后黎朝神宗黎维祺:永寿通宝永寿之宝▪后黎朝裕宗黎维搪:永盛通宝▪后黎朝襄翊帝黎滢:洪颐通宝▪安南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通宝▪安南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保泰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黎潆:洪顺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洪顺:光顺通宝▪安南后黎朝高宗:天瑞元宝▪安南后黎朝太宗:大宝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濬:大和通宝▪安南后黎朝恭帝黎椿:统元通宝▪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通宝▪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通宝▪后黎朝愍帝:昭统通宝▪后黎朝威穆帝:端庆通宝▪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浚:延宁通宝太和通宝▪后黎朝叛将安南王陈暠:佛法僧宝▪后黎朝废帝黎琮:天兴通宝▪广南国世宗阮福润:天明通宝▪陈朝裕宗:绍丰元宝▪陈朝太宗天应:正平通宝▪陈朝太宗陈煚:政平通宝▪陈朝圣宗:绍隆通宝▪陈朝明宗:开泰元宝▪安南王:天庆通宝▪安南阮成泰帝:成泰通宝▪安南朊翼祖:嗣德通宝▪安南阮光瓒:景盛通宝▪安南阮朝阮文惠:光中通宝▪安南阮朝咸宜帝阮福明:咸宜通宝▪安南阮朝世祖阮福映:嘉隆通宝▪安南阮朝阮光纉:宝兴通宝▪安南阮朝启定帝阮福昶:启定通宝▪阮圣祖阮福晈:明命通宝▪安南保大帝阮永瑞:保大通宝▪安南阮景宗阮福昪:同庆通宝▪安南阮朝顺化肃宗阮福澎:安法元宝▪安南阮朝简宗阮福昊:建福通宝▪安南起义军钱:元隆通宝▪安南莫朝莫福源:永定之宝正元通宝光宝通宝开建通宝康和通宝广和通宝永定通宝▪安南李太宗乾符:明道元宝▪安南李朝高宗李龙韬:天资通宝▪安南大瞿越国:太平兴宝▪安南黎氏:景兴重宝▪安南黎桓:天福镇宝▪安南胡朝:圣元通宝聖元通宝▪安南陈朝皇帝陈嵩:天应通宝▪安南陈朝重光帝陈季扩:重光通宝▪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明德通宝▪安南后李朝神宗李阳焕:天顺通宝▪安南后黎朝末期地方割据势力铸造:正和通宝▪安南陈朝外戚胡季犁:圣通元宝▪疑为安南起义军首领范玉:永宁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未知年代与帝属:大越通宝印平元宝永治之宝画隆元宝咸统元宝弘万元宝咸丝元宝成丝元宝祥圣元宝竟宁元宝长和通宝开定通宝永始通宝祥元通宝景元通宝玄聪通宝经利通宝祥圣通宝永治通宝建顺通宝崇明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中国的钱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钱币文化。

先秦时期的钱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钱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等。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钱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一直持续到清代。

北宋时,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到了明代,白银则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流通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钱币1、隋朝钱币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

隋朝的建立,使中国混乱的钱币趋向于统一。

隋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确保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铸行统一钱币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

隋朝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清除了北齐、北周和梁、陈货币的弊端,并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建立稳定的货币形制。

隋文帝开皇三年(癸卯,583)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称作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

钱币的文字是篆书,外郭较宽于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直径2.4CM,重3克上下。

隋朝的法定制钱一千文重四斤二两,隋文帝下令禁止以前的钱币和私人铸造的钱币在国内流通。

此外隋币还有隋铸五铢大样、隋铸五铢小平、五铢异品小平、五五铢铢传形复式、五铢小平直读、五铢铁质四出、五铢小平传形、五铢小平普品等。

【隋文帝五铢钱】【隋文帝开皇五铢】2、唐朝钱币唐代沿袭南北朝以來的传统,绢帛作为法定货币与铜钱并行。

由于流通中的铜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民间普遍使用绢帛,其数量比铜钱还要多些。

唐代前期处于繁荣阶段,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辉煌灿烂。

钱币文化,作为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征显著,高度发展,成绩突出。

唐初沿用隋五铢钱和其他古钱。

髙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罢五铢钱,行用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是一种新的钱币体制,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制的结束,通宝钱制的开始。

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也即钱币上的文字。

钱文内容由“开元”与“通宝”两部分构成,前者昭示开始新纪元,后者表示通行宝货。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改革),但最终“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

秦国其实在统一之前就铸行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钱币界称为“战国半两”,但有些半两的年代不易断定,为便于分类,将秦国半两钱均归入这一类下。

【秦】半两【西汉】半两三株白金三品五铢【新莽】契刀、金错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货泉、货布→货布货泉布泉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东汉】东汉五铢龟兹五铢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章武直百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西晋】【东晋十六国】丰货汉兴太夏真兴凉造新泉【南朝】四铢孝建四铢大明四铢永光景和两铢太清丰乐太货六铢续铢五铢【北朝】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北周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最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各朝代铜币图片

各朝代铜币图片

各朝代铜币图片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宋代之前的钱币大全(图)

宋代之前的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后梁太祖朱 温,在公元 907年篡唐 称帝,改国 号为梁,即 后梁。
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公元885
年至926年),于 公元923年攻灭后 梁,统一北方,四 月,在魏州(河北 大名县西)称帝, 国号为唐,不久迁 都洛阳,年号“同 光”,史称后唐。
• 石敬瑭,灭后 唐,国号晋, 史称后晋。
后汉高祖刘知远
3、唐代信用业务出现创新,在唐宪宗元和 初年产生了“飞钱”或“便换” ,“飞钱” 或“便换”既是指汇兑业务,又是指汇票 这种信用工具。 4、唐代信用业务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货币 兑换业产生。 (1)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金银也具有 货币性,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 与商人拓展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货 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
2、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两大特 点: 一是大额钱币盛行。唐朝除了在短期 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 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 或是当千的大钱。 二是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 “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 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 也不是很高。
◇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 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 了钱名重量与货币金属实际重量悬殊时 带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朝代皇帝 的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 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 称为一钱,1两等于10钱,这开创了后 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 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 隋文帝开皇五铢 (又称臵样五铢) • 钱币直径: 23mm。
(一)唐代货币与币制的改良及其特点: 1、唐朝的币制延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钱 帛平行制,钱帛为合法货币,实物货币 占有重要地位,金银也具有一定的货币 性。 2、唐朝因为铸币供不应求而经常出现 “钱荒”,这说明金属作为货币本位也 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商品经济的发展要 求货币从金属货币、内生货币向信用货 币、外生货币演进。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隋朝一统长久以来南北分裂的中国,北讨突厥,南征林邑,扬威国外,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状态。

隋文帝统一中原后,废除北周六官制度,重视农业,重建强大的统一王朝。

唐朝前期,巩固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一、隋朝钱币据史书记载,隋初时期货币极为混乱,前朝钱币均能使用。

如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都在使用。

由于这些钱币大小轻重不一,使用不便,为满足商品交换需要,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改铸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共有两种:一种是“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

另一种是“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铸造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每千钱重约四两二斤。

“开皇五铢”大钱尺寸为2.5厘米,重3克-3.4克,小钱直径为2.3厘米,重2.25克-2.3克。

“五铢”两字为篆文,横读,“五”字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

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

“五铢白钱”铸造于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605-616年)。

因铸币原料含锡、铅等金属,使得钱色发白,故称“白钱”。

隋五铢的“五”字左边大多有一竖线,旋转过来看像“凶”字,于是人们借机发泄说:“此钱为凶钱,杨广凶多吉少,注定没有好下场”。

所以,历朝历代在钱币铸造上,始终未能摆脱封建迷信色彩。

二、唐朝钱币的形制与流通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密切。

因此,唐朝是铸造货币最规整,铸量较多的朝代。

据史书记载,唐朝和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非常密切。

随着商业往来,唐朝时期的财物、钱币一批又一批地通过海运和陆运,流通到东南亚各国。

据史书记载,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的苏门答腊)、堕婆登(今印尼)、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和骠国(今缅甸)经常派遣使者到我国唐朝。

中国历代各王朝发行的钱币

中国历代各王朝发行的钱币

中国历代各王朝发行的钱币历代货币天然海贝货币天然海贝在中国是最早的货币。

天然海贝产在海滨,距中原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不易获取。

但贝以其坚固美观,天然的自然个数和便于使用等优点,被选为货币应在情理之中。

天然海贝可分为真贝、无齿纹珧贝、有齿纹珧贝、蚌贝、大贝、小贝等数种。

又分为咸水贝和淡水贝两大类。

贝以“朋”为单位,十贝一朋,一直沿用到战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需要,天然海贝货币逐渐被人工仿贝和金属铸贝所代替。

人工仿贝货币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创造的剩余价值逐步积累,交换各自多余和所需的商品活动日渐频繁,货币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大,这时的天然贝类货币已不敷使用,先民们便就地取材,把骨头加工成骨贝,把玉石加工成玉贝或石贝,有时还用坚硬的木头加工成木贝,以此来充当货币流通。

这些被加工成型的仿贝统称人工仿贝货币。

金属铸贝货币商周时期或稍晚些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市场交换对货币的需求逐年增大,以往的天然贝类货币和人工贝类货币已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已掌握冶炼技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如无纹铜贝、铜仿大贝、金贝、银贝、锡贝、铅贝、包金铜贝等,这些以金属铸制仿贝型的货币统称金属铸贝货币。

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废除刀、布等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二十两),铜钱为下币,单位两(二十四铢),以半两钱(十二铢)通行全国。

汉承袭秦制,仍用金铜本位制,黄金改为以斤为单位,金一斤约值铜钱一万枚。

从汉高祖到武帝,币制改了九次,实行上铸行的只有半两、三铢、五铢几种钱。

五铢钱流通了七百余年,即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可谓是方孔钱的长寿币,其原因是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钱型制作美观,很受人民欢迎。

汉武帝还铸有大额的银锡合金圆形龙币(值三千)、方形马币(值五百)、椭形龟币(值三百)三种虚值币。

这些币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历来纷争无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五代十国钱币
唐因隋末恶钱泛滥,废五铢,行新钱。

唐自武德四年行用“开元通宝”,至唐末仍在使用。

钱文用元宝自此始。

中间曾间杂铸行过年号钱“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建中通宝”,以“宝”为名的钱开始流行起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货币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宝、元宝、重宝的“宝”字钱通行于市;白银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面额的飞钱(类似今天的银行汇票)出现,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

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

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

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

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

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概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

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

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

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

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

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史思明铸造的。

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2.3厘米,重3克。

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

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
铸假币。

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了一种新钱“开元通宝”。

钱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书法凝重端庄、结体严谨。

“开元通宝”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宝文钱,此后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开始以纪年为主。

开元钱当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文的重量为钱,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

使“两”以下的重量单位的十进制原则得以确立,促进了中国古代衡法的演进。

开元钱的形制虽然比较统一,但因铸年长久,所以版式极多。

五代、十国钱币
五代是指北方大部地区,从朱温建后梁起,接连更替五个朝代,统称五代。

五代时铸钱不多,后梁、后唐两朝遗留极少。

后晋、后汉、后周遗留较多。

以后晋“天福元宝”最劣,后周“周通元宝”为最精。

十国十国是指唐亡至宋统一的五十四年间,与中原五代先后存在的割据国家,史称十国。

十国铸钱,多属减重大钱,兼用铅铁铸钱,质量低劣。

南唐铸行钱币种族较多,大钱平钱都有,但大钱不多,铸工颇精。

两蜀末铸大钱,在十国中币制较善。

这一期间钱文变化颇多。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分裂政治上分裂割据五十四年,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改朝换代象走马灯一样;南方吴越、吴杨、前蜀、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地方性政权割
据。

致使货币上形成多头币制及区域性贬值,各国自铸恶钱作为增强本身实力、削弱他国的手段。

南方诸国设法吸收铜钱和金银而专用铅铁杂钱及低质合金钱;北方各国则严禁恶钱入境,形成错综复杂的货币战。

铜、铁、铅、锡等币材多样,官铸私铸,今钱古钱,各国自铸,名目繁多,形成典型的多头货币制度及混杂而又分散的货币流通。

后梁和后晋基本上沿用开元钱,后梁铸过“开平元宝”大钱,后晋则由于国情所致,曾官民自由铸造“天福元宝”钱,轻重不一。

后唐铸“天成元宝”小平钱。

后汉铸“汉元通宝”,形制稍好。

后周则比前四朝均好,改革货币制度,钱为官铸,铸有“周元通宝”,阔郭、工整,钱背有月纹或星月纹,形制较好,为赵宋的统一中国准备了条件。

十国则以南唐币制相对稳定,两蜀勉强自保,楚利用恶钱充实国力,闽殷和南汉货币最乱,燕则乱铸杂币来搜刮财物,吴越、北汉也曾铸钱,南平则未有铸钱记载。

南唐铸“大齐通宝”、“保大元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对钱等,铁铜钱并行;楚铸铅、铁、锡、大铜等钱,有“天策府宝”、“乾封泉宝”;前蜀王建据巴蜀曾铸永平、通正、天汉、光天等四种元宝钱,王衍铸乾德元宝和咸康元宝;后唐末年内乱,孟知祥趁机据西川,史称后蜀,其子孟昶曾大铸铁钱,有广政通宝和大蜀通宝等铜、铁钱,铁工精好如铜钱;闽殷滥铸铁钱、铅钱及大铜铁钱,有开元通宝大铁钱,永隆、天德等大小钱;南汉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大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制作粗而字不清,钱背多铸地名,铅钱为其通用货币,乾亨二年(公元918年)
所铸乾亨通宝铅钱,历来都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铅钱;燕刘仁恭父子盘据幽州,用堇泥作钱,强迫收兑铜铁钱,又利用许多古钱的钱模,铸造多种杂钱。

五代十国混乱时期,钱的种类却很多,也较乱。

史书上多无记载,只有凭历代古钱币学家的钻研使我们知道当时钱制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轮廓。

五代时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遗留极少。

后唐有天成元宝,也是很罕见。

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后周周元通宝,传世数量较多,天福钱铜质薄小,字文昏昧。

当时允许民间私铸,所以遗留下来的多是私钱。

汉元钱则比较精美。

十国中除了吴越等国四国外,其余都曾铸钱,楚曾铸天策府宝铜铁大钱,又有乾亨通宝铜钱。

通宝钱遗留不多。

铅钱有两种,一种光背,薄而大,为广州所铸。

另一种背有邕字,为广西邕州所铸,稍小且厚。

前蜀王建曾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和光天元宝,王衍铸乾德、咸康、均为元宝。

后蜀铸广政通宝铜钱和铁钱。

十国中以南唐钱种类最多。

数量较多的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三种。

北方刘仁恭父子,盘距幽州,称燕。

铸有永安钱、铁五铢、铁货布,铢岐天元宝。

永安钱有几种;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铜铁都有。

铁五铢是用隋五铢范,铁货布用莽范,但背上加铸有三百两个字;铢岐天元宝用史思明的钱为范,背面有百字和千字两种。

永安一千大铜钱少见,因而常有伪品出现。

五代十国钱币甚多,五光十色。

但也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的
盛行。

唐朝除在乾元年间这样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都使用的是小平钱。

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当千。

二是这个时期铸币多是低级金属,以前用铁钱极小,而这时铁钱流通最大。

这个时期铸币质量不高,只有后周的周元通宝精美异常,与唐开元钱相似,以前认为周元钱是毁佛像而铸,可以祛病镇邪,后代仿制极多,如见周元通宝背有龙凤、佛像、公鸡等图案后,皆为后人仿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