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酒与历史名人
名人与酒的千古传奇故事

名人与酒的千古传奇故事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自从酒浆诞生的时日起,酒中传奇故事便相伴而来了。
仪狄酿酒于树洞以及杜康的“以秫制酒”之说,都笼罩了一层神秘色泽。
后世酒徒无暇叩问其真伪,只管在美酒中飘飘然去当神仙就是了。
也许正是这种百无禁忌的逍遥,与文学这个自由落体有相通之处,使酒本能地与文学发生了关系,因而留下了多少与酒相依的神话故事。
普读晋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古代话本《搜神记》也将其纳入其内),有这样一则令人过目难忘的传奇故事:古代有个名叫狄希的酿酒人,他酿造出来一种“千日醉”的好酒。
一日,一位与其相识名为刘玄石的酒客,慕其佳酿而来饮酒。
狄希对玄石说:“酒还没有酿好,饮后怕有不利。
”但玄石自封为酒中之圣,对此不以为然;之所以如此,他还没有遇到过能让他酒醉之酿,因而强买此酒定要饮之。
狄希只给他倒上了一杯酒,同时警示他说:“只此一杯,可睡千日。
你如喜欢它,可以醒后再来。
”玄石饮后认为狄希话中有诈,便不快而别。
一路上他只是脚下有些踉跄,待回到家中便醉死于地。
家中不知其故,便将其哭而葬之。
3年后,狄希算计了一下,玄石已然到了再来饮酒之期,怎不见其踪影,便去石家问之。
家人回答他说,玄石已故世3年了,早已葬于坟墓之中。
狄希大惊,告之此为酒醉之故,并非真正死亡,急令家人掘坟开棺。
玄石张目开口,高声喊道:快哉,醉我者美酒矣!掘墓的人皆大笑之,但在笑声中纷纷地———原来是棺中迸发出来的酒气,将众人全部醉倒———他们没有醉倒3年,3个月后才又苏醒过来。
记得,笔者读完此篇酒文后,曾忍俊不住并在酒桌上将其当笑话,在友人间广为传播。
虽然谁都知道这是虚构出来的酒事神话,但无不为其作者的想象力之丰腴及其艺术夸张之“酷”,而叹为观止。
魏晋时的“竹林七贤”常在竹林中畅饮。
其中的酒老大当属醉仙刘伶(字伯伦),有关他的酒事传奇最多。
昔读《古今辞典》一书,上面有一篇《刘伶明誓》的酒事故事,至今记忆如初。
文中是如此描绘刘伶恋酒的:别人口渴时要水喝,这位酒魔总是以酒解其口舌之焦。
酒祖杜康是洛阳人,酒神仪狄也是洛阳人—— 仪狄杜康皆为酒

也就是白酒的雏形。 大 禹 打 败 共 工(古 代 神 话 中 洪 水 之
神)凯旋,宴谢群臣,仪狄奉出自己酿造的 “酒醪”让大禹犒劳群臣。众臣饮后都觉得
而甘之。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 还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
中也有同样的说法。
曰杜康”,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酒神仪
“还有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 狄、酒祖杜康都是咱洛阳人。
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洛阳市河洛
【提 示】如果不是美酒的缘故,相信
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乔铜柱说,这说的是 酒神、花神、女皇武则天怎么也联系不到
有一天,仪狄带兵丁到深山打猎,希 望能猎得奇珍异兽,为大禹做一顿美味。 不经意间,她发现几只猴子在喝一潭发酵 的汁液,汁液就是山中桃子发酵后的浆液。
让仪狄惊讶的是,猴子喝了潭中浆液 之后摇摇晃晃倒下了,脸上还露出十分惬 意满足的表情。这是什么东西?竟然这么
神奇?还让昏倒的猴子面露得意之情?兴 趣所至,好奇的仪狄决定亲自品尝。
据此,我们知道,仪狄是地地道道的 洛阳人。
服侍帝王,仪狄酿出最早的美酒
大禹治水有功,继承天子位,建立了 夏王朝,他和涂山氏的儿子夏启便是夏代 的第二位帝王。
仪狄继续做大禹的侍女,但其命运随 着大禹地位的变化而改变。
大禹即位后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十 分劳累,以至于吃不香、睡不稳。大禹的 女儿眼看着父王每天繁忙国事致身体不 适,十分心疼,遂命负责服侍父王膳食的 仪狄想办法。
相传仪狄是我国最早的酿 酒 人 ,在 洛 阳 这 片 土 地 上 第 一 次 酿 出 了 美 酒 ,还 把 牡 丹 花 融 入 白 酒 酿 造 和 发 酵 。 今 天 ,就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美 丽的酒神——仪狄。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杜康造酒醉刘伶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杜康造酒醉刘伶在古代,有一个著名的酒仙叫杜康,他是酒的创造者和研发者,被誉为酒祖。
他能用天地间的灵气和自然界的物质,炼制出美酒。
一次,他炼制出了一坛精美绝伦的上等美酒,他觉得这酒定会使人沉醉寿命倍增。
正巧,这时候有一位文人刘伶来拜访杜康。
刘伶是当时的才子,擅长写诗作文,但他喜欢酒。
这天,刘伶闻到了一阵阵酒香,心中不禁想到:如果能喝上杜康酿造的美酒,那该多好啊!于是,他急忙来到了杜康的酒坊。
刘伶一进坊门,就被酒香所迷倒了,他忍不住问起杜康:“老杜,我听说你酿造的酒分外美味,能否让我一尝?”杜康一听,立即心生一计,他对刘伶说:“我所炼制的这酒,绝对是天下第一。
只有有缘人才能品尝得到。
你即使喝一口也会醉得烂醉如泥,不过对你来说,这恰恰是福气啊!”刘伶听了之后,心里倒觉得有趣,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杜康的请求。
杜康把一尊酒碗递到刘伶面前,刘伶也不怯场,拿起酒碗,一饮而尽。
杜康瞪大了眼睛,他惊讶地看着刘伶,因为刘伶竟然足足喝下了整整八碗酒。
刘伶感觉心中一热,脸上通红,立刻感到酒劲涌上头来,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手指着酒坛说:“杜康,你的酒,可真够叫人陶醉的!”杜康大喜,心中欣慰地想:果然是有人品尝得到我这炼制的美酒,而且还是品尝得最多的人。
于是,他急忙将此事传播出去。
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城市,城市中的人纷纷感到好奇。
这些人误以为杜康的酒如此美味,必定是可以使人变得陶醉的神酒,因此大家都像刘伶一样,纷纷挤破脑袋要到杜康的酒坊品尝杜康的美酒。
杜康一看到酒坛渐渐被人们从酒坊里搬出去,心中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大家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和酒坊的生意将会兴旺起来。
于是,杜康将一坛坛珍贵的美酒送给了那些品酒的人。
与刘伶喝酒时的效果不同,其他人都在只喝下一口的时候,立刻貌似醉酒,摇摇晃晃地拿起酒碗。
这些人一个个脸红如血,舌头也打结,说话不利索,有的甚至跌跌撞撞地躺倒在地上。
杜康见状,急忙过去扶起他们,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杜康的故事

杜康的故事杜康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品牌之一,起源于四川绵竹。
许多人都认为,杜康白酒的名字来源于其创始人杜恒达。
事实上,杜康的故事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据传说,杜康的发源地绵竹古称“沙井”,是一个地处水草丰美的河畔村庄。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杜工部泛舟湖上咏》一诗中有“夜饮东篱下,沉吟各自嗜”的描述,意指“杜工部”——杜恒达,在东篱下品鉴酒香,将东篱酒坊改为其名,创制了一种新的酱香型白酒,即为杜康。
世人不知道的是,杜康酒并非从杜恒达的手中传承下来。
相反,它的命运跟埋葬在绵竹的玉石密不可分。
据说,明代末年,绵竹镇一山村居民挖掘井眼时,发现了一块神奇的玉石,从玉石内部流出的清香让他们惊叹不已。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终于炼制出了一种独特的白酒,口感醇香,深得人心。
后来,这种白酒被称为“神玉酒”。
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杜氏的酿酒家族搬迁到了绵竹,他们发现了当地独特的发酵方法,并开始尝试生产自己的白酒。
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们接触到了神玉酒,并将其技术融入到了自己的酒酿中。
逐渐地,杜康白酒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了四川地区不可或缺的饮品。
据说,杜氏酒家的创始人杜仕贵是一位非常有创意和胆识的人。
一次,他在制酒时意外地发现,在酒桶的底部有一层土壤,通过对土壤的对比研究,杜仕贵认为这种土壤对酒的醇香特别有帮助。
于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开始在酒坊周边的田地上种植这种特殊的土壤,并用它来覆盖酒桶的底部,以提高酒的香味与醇美。
这项创新技术后来成为了中国酒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许多杜康的竞争对手也纷纷学习这种方法。
随着时间流逝,杜康酒的品质越来越好,声誉也越来越高。
它成为了四川地区的代表性白酒,在中国的酒业领域中享有盛誉。
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和危机,但杜康品牌一直保持着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品牌精神。
它不仅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
不可不知的酒故事

精心整理【不可不知】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的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
历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期,就让小编带你去看一看古代名人与酒的那些事吧!故事一:杜康造酒关于杜康造酒有这样一则传说:有一年,粮食丰收,农民没地方储存,粮食在屋外经受日晒雨淋,杜康看后十分心疼。
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杜康,明天酉时,你去村口,会碰到三个人,你向他们每人要一滴血,回来后放到粮食流出的白色粘稠液体里,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
”第二天酉时,杜康果真去了,他先后得到了考中秀才的书生、凯旋归来的将军、村口晒太阳的傻子的一滴血。
回去后,杜康把三滴血倒入装着白色稠液的木桶里,密封起来。
九天刚过,就闻一阵浓香扑鼻,沁人心脾。
杜康想,这液体是酉时从三个人取的血酿的,就叫它“酒”吧,读九天的“九”这个音。
现在,人们刚开始喝酒温文尔雅,像个书生;三杯过后,放开痛饮,像个武士;喝到最后,烂醉如泥,满口胡话,就如傻子一般,听说就是从这儿来的。
故事二:刘伶大醉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杜康成仙后想下来瞧瞧,就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一天,刘伶从此经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看后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酒鬼,哪里的酒没吃过?且让我去灭灭你的威风。
于是,刘伶踏进酒店,杜康举杯相敬。
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果然醉倒,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
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
刘伶的妻子看到杜康又气又恨,哭闹着要去打人命官司。
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
”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故事三:羲之醉书王羲之的大名想必没人感到陌生,他被世人称为“书圣”,他的手迹《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杜康酒的历史典故

杜康酒的历史典故杜康酒的历史典故杜康酒,作为中国传统的名酒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典故。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杜康酒的历史典故。
杜康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
相传,在商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杜康的人,他是一位聪明而勤劳的农民。
杜康善于种植粮食,并且对酿酒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技巧。
他发现将粮食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发酵后,可以制成美味的酒。
于是,杜康开始将这种酒传授给其他人,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酿酒的传统。
杜康酒的典故还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杜康酒的记载。
例如,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杜康酒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赞美了杜康酒的美味,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杜康酒的典故还与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常常会饮用杜康酒来庆祝。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团圆饭,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品尝美味的杜康酒,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种习俗不仅有助于增进亲情和友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杜康酒的典故还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名人都对杜康酒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研究。
例如,唐代的文学家杜牧就是一个热爱杜康酒的人,他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了杜康酒,并且赞美了它的美味和独特的风味。
总之,杜康酒作为中国传统的名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典故。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通过了解杜康酒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在节日庆祝还是日常生活中,杜康酒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一起举杯共饮,品味杜康酒的独特魅力吧!。
醉酒典故中国历史中有关酒的传奇故事

醉酒典故中国历史中有关酒的传奇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酒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酒被赋予了深厚的意义,使其成为人们相聚和交流的媒介。
与酒相关的典故和传奇故事数不胜数,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醉酒典故。
一、杜康酒的传说中国有一种古老的美酒叫做杜康酒。
关于杜康酒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传说便是“大禹治水”。
相传在远古时期,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耗尽心力,百姓们为了表示敬意,用精选的谷物酿造了一种美酒送给了大禹。
此酒淳美香醇,喝后使人神清气爽,大禹品尝之后深感酒的功效,于是将其命名为“杜康酒”。
这个典故成为了杜康酒的来源之一。
二、李白醉酒诗仙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迹中有不少与醉酒相关的传奇故事。
李白以其高尚的酒品和卓越的诗才闻名于世。
他喜欢在醉酒的时候写诗,对于他来说,酒能让他的思绪更加畅达,诗作更加生动。
有一次,李白醉酒后独自在月下赋诗,他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名句至今广为流传。
他的醉酒作品彰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独特的艺术境界,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三、曹操与酒的故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卓著,但却因他与酒的故事而更加为人所知。
相传曹操有一次在洛阳举办宴会,曹操喝得大醉之后,感慨地说:“我举世无敌,唯独在酒量上输给了自己。
”这句话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成语“自吹自擂”的由来。
曹操酒量的不可挑战性成为了后世对他的记忆之一。
四、酒仙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在书法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醉酒时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句话成为了他的名言,意味着他在醉酒之后依然怀抱追求艺术的热情。
王羲之以其潇洒豪迈的书法风格和对艺术的痴迷,被后人尊称为“酒仙”。
五、李渊的醉酒典故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有一段著名的醉酒典故。
相传李渊在夜间巡视时,突然感到饿了,便进入一家酒店。
夏朝酒圣杜康的典故介绍

夏朝酒圣杜康的典故介绍相传杜康酒名声大振,还有一段趣闻。
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夏朝酒圣杜康的典故介绍,希望你喜欢。
夏朝酒圣杜康的典故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
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
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
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
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
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
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
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
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
”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
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呵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这就是民间至今还流传的“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至今,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杜康墓对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刘伶之墓,石砌而就。
古代流传下来的《杜康造酒醉刘伶》一书中写道:“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
”当然,这是夸张的民间传说。
但杜康酒确实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
刘伶嗜酒如命的故事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
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
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
伴随着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康与名人
杜康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又产在中国酒文化的摇篮——杜康村,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对它讴歌赞颂,有力地推动了杜康酒的不断发展。
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
有杜康”之句,成为千古绝唱。
曹植《七启》诗中有“春清漂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之句。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止酒》诗题材下自注云:“仪狄造,杜康润色之”。
前秦赵整《酒德歌》中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吟“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中曰:“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
唐代诗人皮日休《酒床》诗中有“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之句。
唐代诗人王绩著有《杜康新庙文》,其辞曰:“两仪判辟,万象森罗。
都邑未建,鸟兽独多。
茹毛饮血,巢居穴窠。
天地不交,人灵未知。
智哉先生,爱作甘醴。
上配百牢,下主五齐。
以宴以祷,为樽为洗。
万神以降,三献成礼。
……我瞻前说,功高受赏。
嗟嗟先生,其义可想。
肇基曲蘖,先开祀飨。
大礼斯备,群贤就养。
敢依河曲,建尔灵祠。
前临极岸,却就长矶。
茅茨不剪,采椽不治。
扫地而祭,神期享之”。
唐诗人贾岛《送李登少府》中曰:“伊阳耽酒尉,郎咏醉醒新。
应见嵩山里,明年踯躅春”。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和陶止酒并引》中云:“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其《逍遥津》中写道:“总不如盖一座安乐窝,上有琴棋书画,下有渔读耕樵,闲来了河边钓,闷来了把琴敲。
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
宋文学家张表臣有诗曰:“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爱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一首《沁园春》词中写道:“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南宋朝王十朋有诗云:“妙意能施杜康手”。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鹧鸪天·孟津作》中写道:“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