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今名人名地
山西特色景点、美食、文化、历史人物

山西特色景点、美食、文化、历史人物山西特色景点:1.1 太原古城墙:太原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始建于明代,保存较完整,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欣赏到太原市的美景,同时感受到古代城市的历史韵味。
1.2 平遥古城:位于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著名的古城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游客可以在古城中漫步,感受古代城市的独特魅力。
1.3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迹。
这座寺庙建在峭壁上,给人一种悬空的感觉,非常壮观。
游客可以在寺庙中品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1.4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
这里有数十处石窟,雕刻精美,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奇迹。
游客可以在石窟中感受到千年前的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山西美食:2.1 水盆羊肉:将羊肉切成薄片,放置在带有香料的盘子里,加入适量的火锅底料和配料,烫煮后食用。
这是山西地区非常有特色的美食,肉质鲜嫩,味道醇香。
2.2 刀削面:将面团切削成薄片,煮熟后与各种配料一起拌炒或煮汤食用。
这是山西地区的传统面食,面条宽而薄,口感筋道,非常美味。
2.3 手抓肉:将猪肉煮熟后,用手撕成小块,配以葱姜蒜和酱料,再用手抓食用。
这是山西地区的传统名菜,肉质鲜嫩,味道浓郁,非常有特色。
2.4 细肠糊:将猪肠剁碎后制成糊状,加入适量的调料和配料,再煮熟后食用。
这是山西地区的传统美食,口感滑嫩,味道鲜美。
山西文化:3.1 晋商文化:晋商是山西地区的特色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
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以商业交流和文化传承为特点,为山西地区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评书艺术:评书是中国传统的口头表演艺术,山西地区是评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评书演员用声音和表情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无限的艺术享受,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
3.3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山西地区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之一。
山西十大名胜古迹简单介绍

山西十大名胜古迹简单介绍1、华夏第一宅——王家大院明清时期,晋商纵横天下,于是山西出现了一大批的晋商大院,其中,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历经明清300多年的营造,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被誉为“华夏第一宅”。
2、晋东第一名山——藏山三晋大地,名山众多,藏山位于盂县境内,因春秋时期藏匿赵氏孤儿而得名“藏山”,素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称。
3、塞北第一山——恒山山西恒山,五岳之一,地处大同市浑源县,海拔2016.1米,号称是“人天一柱”,堪称北国万山之主,故而,恒山有“塞北第一山”的美誉。
4、中国第一木塔——应县木塔中国砖石古塔多,唯独木塔极为稀少,幸运的是山西保存了一座极为珍贵的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中国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塔身总高大约67米,堪称瑰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木塔”。
5、晋魏河山第一奇——珏山珏山位于泽州县境内,双峰对峙,犹如一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而得名“珏山”,这里自古以来就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和“小华山”、“小武当”的美誉。
6、东方第一双城古堡——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朝康熙年间名相陈廷敬的故居,分为内外两城,全城总面积在3.6万平方米,素有“东方第一双城古堡”之称。
7、中国乡村第一城——郭峪村中国幅员辽阔,为何山西郭峪村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据说郭峪村出人才,历代出进士15人,举人18人,民间谚语“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
唐代时这里就是城堡式村落,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被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城”。
8、天下第一门——华门华门位于临汾,为纪念华夏文明故而得名“华门”,象征尧舜禹,主门高1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着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曙光。
9、三晋第一名山——北武当山山西也有“武当山”,传说是真武大帝二次修炼羽化脱身之处,故而又名真武山,后更名武当山,因为在湖北武当山之北,所以,又叫了“北武当山”之名,被誉为是“三晋第一名山”。
山西晋城的历史人文及景点

山西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晋城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下面将从历史人文和景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晋城的历史人文及景点。
一、历史人文1. 历史文化底蕴:晋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
晋城历史上曾经是赵国、韩国、魏国等国家的领地,历经沧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古代名人:晋城出过许多历史名人,如唐朝诗人王翰、王之涣,相学家、书画家等。
这些人物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晋城的历史文化增色添彩。
3. 革命历史:晋城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
许多革命志士如赵武钟、聂荣臻、薄一波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
二、景点1. 皇城相府:位于晋城市阳城县,是清朝名相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相府占地约 3.6 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明清官式建筑群。
近年来,皇城相府成为了游客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2. 莽河:位于晋城市沁水县,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
莽河景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3. 王莽岭:位于晋城市陵川县,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
王莽岭地势险要,风光秀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4. 白马寺:位于晋城市城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9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5. 晋城博物馆:位于晋城市城区,是一座展示晋城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包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等,是了解晋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6. 晋城古城墙:位于晋城市城区,始建于唐代,是晋城古城的遗留建筑。
城墙遗址保存完好,见证了晋城古城的历史变迁。
7. 泽州公园:位于晋城市城区,是晋城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山西的历史名人

山西的历史名人山西的历史名人:1、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安泽县)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3、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是卫青的外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又一次击退匈奴至今天的蒙古境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4、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是卫青的外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又一次击退匈奴至今天的蒙古境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5、张辽(公元169年-公元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
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
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
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山西名人及历史功绩

山西名人及历史功绩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对于山西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历史上的名人1. 晏殊晏殊(992年—1055年),字退之,山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北宋时期文学家、进士及官员,擅长诗歌创作,以“词人之祖”、“词中神童”等称号著名。
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临江仙》等,被后人誉为“南唐之魂”。
2.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山西太原(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化名臣,曾担任宰相。
他所倡导的“新法”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3. 牟宗三牟宗三(1896年—1963年),山西吕梁人。
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作家,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长等职务。
著有《孙子兵法注解》、《战争论》等著作,被誉为“现代兵法泰斗”。
4. 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重之,山西省太原府闻喜县人。
他是中国近代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杰出人士,曾担任清朝官员,后参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著有《新民说》、《中国之命运》等,被誉为“中国启蒙思想家”。
5. 祝枝山祝枝山(1889年—1975年),字之樾,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红色教父”。
他曾长期在苏联从事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二、历史功绩1. 庚子赔款庚子赔款指的是中国清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迫签订的赔款协议。
庚子赔款于1901年签订,山西作为清朝的一个省份,也需要承担赔款的责任。
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尊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也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埋下了伏笔。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也叫做“百日维新”。
该运动于1898年开始,目的是在保持清朝的统治基础上,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由于变法计划的过于激进,后来遭到了朝廷的反对,最终失败了。
山西运城名人及景点

山西运城名人及景点
山西运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知名的名人和景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千年古刹、古城墙、古建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领略到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美食文化。
名人方面,运城出过不少有名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战国时期的晋国名将韩信。
他是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具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的将领之一,曾出奇制胜,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此外,还有唐代文学家李贺、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辛弃疾、明代文学家吕蒙正等,都是运城文化的代表人物。
景点方面,运城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运城古城墙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已有1200
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原第一墙”。
另外,还有五台山、嵩阳书院、
文庙、玄岳山、白马寺等诸多古迹景点,都是运城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在民俗文化方面,运城的市集、庙会、民俗表演等活动,都充满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运城的土豆粉、酥油馍、油茶、桂花糕等美食也是值得品尝的特色小吃。
总之,山西运城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城市,值得广大游客前来探访。
- 1 -。
山西名人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697年——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
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
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
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
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
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
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
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
原为宦者令舍人。
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前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
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
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
前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
山西名人和历史功绩

山西名人和历史功绩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和历史功绩,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一、山西名人:1.文天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性格刚烈,因写下《过零丁洋》等名篇,被誉为“爱国诗人”。
2.杨维桢:明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他率先提出了太阳视差的概念。
3.孙中山: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和民主主义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是中国革命的先驱。
4.李大钊: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发起了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并创办了中国共产党。
5.钱穆: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著作《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贾岛: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刚健有力,诗风清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丁玲:中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等被誉为现代文学的杰作。
二、山西历史功绩:1.齐鲁文化:山西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地带之一,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历史遗迹,如孔子故里曲阜、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乡晋阳、春秋时期的鲁国故地等。
2.晋商文化:晋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的晋商文化以盛产煤炭、铁器、麻布等商品而兴盛,晋商商人文化的精神与晋商文化的价值观念,对中国商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恶霸土匪的翻身斗争:1946年,山西西部发生了以吕梁为中心的大规模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农民斗争的发展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运动的成功,标志着新中国工农民主专政的确立。
4.黄河之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山西汾西县后,进攻晋南,引黄河水淹灭大片区域,人民抗日军经过18个小时的困苦奋战,歼灭日军主力一部,成功阻止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5.太行山抗日斗争:山西太行山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基地之一,从1937年开始,太行山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先后发动了多次抗击日军和卫立煌军的战役,给了日军重创,使其不得不改变进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古今名人名地帝王:1、春秋五霸——晋文公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政治强人:2、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
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
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通鉴》的编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严格的选材。
二、精心的考异。
三、编制目录。
四、完善史体。
五、加工贯通。
六、撰写附论。
实际上,《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文化名人:4、乱世哲人——荀子荀况,即荀子,号卿。
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
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
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
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
5、王勃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6、王维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
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
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
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重要诗人。
《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他的山水田园诗,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
又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
7、王之涣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
他作为一个名诗人,几乎尽人皆知。
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代被人们广为传诵,被章太炎先生称为“绝句之最”。
《登鹤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为千古名句。
王之涣的诗流传下来的甚少,今可见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涣诗名与宇宙共存。
8、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
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
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生卒年不详。
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9、赵树理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沁水县尉迟村人。
现代著名小说作家。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致力于革命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福贵》等。
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耕笔不辍,驰聘于中国文坛。
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等。
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在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艺的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
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找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三晋良将10、卫青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
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
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取得胜利。
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
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
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11、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
在中国,文有孔子,武有关公。
一文一武,两圣相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
所不同的,孔子的形象只有一个,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关羽形象不只一个,而是三个,准确说是三个的合一,也就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偶像。
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忠义仁智,威震华夏;作为文学艺术典型,他更是集中国传统美德之大成,成为无瑕疵的完美超人;作为一位被世俗尊奉的神,他被迷信为降妖护国、平寇破贼、除瘟攘灾、助人发财等等的全能华夏之神。
把这三者归纳起来,关羽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12、傅作义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
傅作义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
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3年他抱病主持全国政协召开的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26周年座谈会,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阻挠破坏不了的”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医院病逝。
23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追悼会。
叶剑英致悼词,高度赞扬傅作义对抗日战争,北平、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所贡献的力量。
晋商家族13、乔家大院的主人们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四代人。
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
致庸生有六子,十一个孙子。
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
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
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挤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
乔致庸的确人如其名。
他待人随和,处世中庸。
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
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干里,寸草不生。
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
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
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革命烈士刘胡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区的妇女干事。
躺在铡刀上时,尚未满15周岁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