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故事精选三篇

合集下载

古今英雄事迹及故事(精选5篇)

古今英雄事迹及故事(精选5篇)

古今英雄事迹及故事(精选5篇)古今英雄事迹及故事篇1楚国大夫屈原已经三番五次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但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赂过的靳商和公子兰这伙人的话。

屈原担心楚国会毁在这批人的手里,他不断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搜罗人才,操练兵马,富国强兵,为先王报仇。

靳尚和公子兰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把屈原看做眼中钉,就勾结起来在楚顷襄王前说他的坏话。

楚顷襄王便把他放逐到了湘南去。

屈原抱着富国强兵的志向,却遭到排挤,简直快气疯了。

屈原每天都盼望着楚顷襄王召他回去,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得到消息,伤心极了。

最后,楚国大难临头了,他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了汨罗江里。

如果现在屈原还没有死,他一定会说:“唉,楚顷襄王没有听我的话,而致使国家灭亡,他现在一定后悔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给他出更好的建议,为我的国家做出贡献!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圆满、美好的人生,但是,我们一定要尽我们一点儿微薄之力,为社会、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上帝再给你一次获得机会,你一定会对皇上提出更好的意见,排挤出那些小人去,让皇上相信你,重用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屈原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还会留在我们的心中。

古今英雄事迹及故事篇2三国时期战火飞纷,尔虞我诈,英雄层出不断,而刘备是我心目中这大的英雄。

刚读《三国演义》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刘备是个大懦夫。

刘备身为一国之君,却是个爱哭鬼;刘备胆小怕事,当曹操带兵攻城时,他撇下妻儿逃了;督邮无理取闹,企图杀害刘备,刘备却选择了避让。

长大一些,再品读《三国演义》,我对刘备又有了新的看法。

懦夫是不能成大器的,刘备成就霸业是有原因的。

刘备虽然爱哭,但这是为了情义和对自己的谦悔。

至于刘备撇下妻儿逃走了,纯粹是我们读者囫囵吞枣战神的印象。

刘备和妻儿走散了,他却带领十万军民跨河逃亡,为众私情,这时何等英雄气概呀!一位勇夫,如果只为了浴血沙场,不顾老百姓仓生,这时英雄吗?这时杀人机器。

如果《三国演义》的英雄们是一颗颗明珠,那刘备就是一颗燃了泥土的明珠,只要轻轻拍去上面的泥土,就又可以看见他的光明。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篇)_名人故事素材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篇)_名人故事素材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5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一、中国现代作家:文坛巨匠---老舍几十年的默默创作,几十年的热血挥洒.他手握尖笔抒写世态人情.他的语言生动幽默,他的情感真挚感人.风雨的洗刷使他从一名文艺界的小卒晋升为人人知晓的文坛巨匠.受迫害的车夫祥子,矛盾冲突尖锐的茶馆,他正是用那贴近百姓的笔墨筑就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民主战士---闻一多以笔的枪,镇压了反动派的嚣张;以诗的棒,打击了帝国侵略者的猖狂;以文的钟,唤醒了千万沉睡的国民;你的诗,“三美”俱在;你的心,永系国民;你的魂,与国同在;你的名,流芳千古!剑桥学子---徐志摩你的诗,如春风般,拂过心头,消散了,那萦绕的云雾;如清泉般,流过心羽,涤荡了,那班驳的污垢.一切都来而轻轻,去而悄悄,留下的,美丽而永恒.沈从文你用闭构造了一个只应天上有的美丽小城,有着朴素的居民,流淌不息的河流,传统的节日,那里是否是你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你用别具诗情画意、调淡雅清的笔调,唤醒了多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使多少人迷失在那个田园式的边城中。

三毛1、沙漠中的仙人掌——三毛:台北。

香港。

撒哈拉。

一个孱弱的女子,背着她的行囊,带着她的思想,开始了她的流浪。

那瘦小的身影,在浩淼的沙漠中孤独但却坚定地前行。

于是,撒哈拉记住了她的笑容,她的坚强。

倾城。

背影。

我的宝贝。

她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公主,纯真美好。

所以她的文字质朴,干净,透明得不含一丝杂质。

于是我们也记住了她,一个总是静静地呆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安静微笑的女子——三毛……2、沙漠中的靓丽——三毛:独自一人走进了荒无人烟的撒哈拉,在烈日炎炎的滚烫的沙丘上,展示着生命的坚韧;把寂寞夜晚一望无际的孤独,化作了感受恬静的幸福;带着东口人的口音,融入了热烈的土著居民的生活.3、流浪的孩子——三毛:她是叛逆的孩子,她去了很远的地方。

她带给我们大漠的故事;她告诉我们“我是为我的心”。

她牵着骆驼走来,又合上发黄的旧书而去。

她似一个飘渺虚无的梦,夜精灵一般的的女子,波西米亚长裙和黑色长发在摆动,她轻轻地说:“一定去海边”……三毛的心,是流浪的心,是自由的心。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通用15篇)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通用15篇)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通用15篇)古今中外名人故事(通用15篇)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

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

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却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快告诉我呀!”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

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

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精选名人故事阅读五篇

精选名人故事阅读五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名⼈故事阅读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名⼈故事阅读 丰⼦恺是⼀位卓有成就的⽂艺⼤师。

他的⽂章⽣动坦诚,漫画多以⼉童作为题材。

他本⼈就葆有⼀颗善良、童真的⼼。

丰⼦恺共有7个⼦⼥。

他在漫画⾥画得最多的是⼤⼥⼉阿宝。

有⼀回,阿宝拿了⼀双软软的新鞋⼦,并脱下⾃⼰脚上的那双给凳⼦穿上了,还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四只脚。

她母亲连忙喊:别弄脏了袜⼦!然后⽴刻把阿宝抓到藤榻上,动⼿毁坏她的创作。

丰⼦恺却很赞同⼥⼉的调⽪,反倒觉得⾃⼰的太太何等煞风景且野蛮。

除了喜欢⾃⼰的孩⼦,丰⼦恺也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孩打交道。

芳芳刚上⼩学的那段⽇⼦,爸爸妈妈因为⼯作繁忙⽆暇照顾家⾥,⼀个偶然的机会,丰⼦恺得知她午饭没有着落,便欣然邀请她到家⾥共进午餐。

丰⼦恺的慈祥、亲切和幽默使这个认⽣的⼥孩很快就融⼊了这个温暖的家庭。

丰⼦恺带着芳芳和萍萍熟悉⽇⽉楼的上上下下,给她们看他在⽇本留学时从当地带回来的各种⽇本漫画书以及各种画集。

在⼯作之余,丰⼦恺常常会从⼝袋⾥掏出⼩本⼦,⽣动地速写出姐妹俩听⼥⼉丰⼀吟讲故事时的聚精会神、初学打⽑线时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猫)玩耍时的笑逐颜开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头扎辫的天真可爱画⾯妙趣横⽣,带给孩⼦们⽆尽的欢快和惊喜! ⼀次,⼥⼉丰⼀吟带着外甥、外甥⼥、芳芳和萍萍⼀同出去春游。

回到⽇⽉楼后,孩⼦们兴奋得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惹得丰⼦恺从楼上的⼯作室下来看热闹,听孩⼦们七嘴⼋⾆的描述。

此时,丰⼀吟开始教唱《送别》,不料唱到⼀半被丰⼦恺制⽌了,他对⼥⼉说:⼩孩⼦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给他们另外写⼀个!⼀时兴起的丰⼦恺沉思⽚刻后,张⼝就哼唱起新版《送别》来:星期天,天⽓晴,⼤家去游春,过了⼀村⼜⼀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唱歌声⾥拍⼿声,⼀阵⼜⼀阵。

充满童趣的歌词不必解释,孩⼦们⼀听就完全懂了。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精选五篇

【导语】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都听过⼀些名⼈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郑和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多个国家,最远到过⾮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的⽂化和⽣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

⼩的时候,他的祖⽗和⽗亲曾经乘着⼤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

每逢他们归来,⼩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的⼼灵⾥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驾驶不了⼤船,他就经常做些⼩船玩。

⼩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船。

他把⼩船放在⽔⾯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

他⽬送着顺⽔飘荡的⼩船,⼼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长⼤以后,⼀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和⽗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有空⼉,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牢牢地记在⼼⾥。

这⼀天,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在屋后的空地上,⾃⼰悄悄地造起⼩⽊船来啦! 郑和⼀⼼⼀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就甭提了!⼀天,他把⼩⽊船都运到湖边,⽤绳⼦⼀只⼀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系在⼤船后⾯。

看着⾃⼰造的⼩⽊船排成了队,郑和⾼兴地⼜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个个都⾼兴得拍起⼿来。

郑和⼀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跟我去远航吗?” 孩⼦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船,他⾃⼰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声说:“现在起航!” 孩⼦们⼀齐划起船来,三⼗多只⼩⽊船跟在⼤船后⾯,像⼀条长龙似的在⽔⾯上游动。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5篇】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5篇】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5篇】1.古代名人故事:顾炎武手不释卷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2.古代名人故事: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3.古代名人故事:文徵明习字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古代名人故事:王冕僧寺夜读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精选中国名人故事五篇

精选中国名人故事五篇

【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中国名⼈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中国名⼈故事 齐⽩⽯ 抗⽇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特务头⼦宣铁吾过⽣⽇,硬邀请国画⼤师齐⽩⽯(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只⽔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赞不绝⼝,宣铁吾喜形于⾊。

不料,齐⽩⽯笔锋轻轻⼀挥,在画上题了⼀⾏字——“横⾏到⼏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去。

⼀个汉*求画,齐⽩⽯画了⼀个涂着⽩⿐⼦,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诗: 乌纱⽩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何处有⼼肝? 1937年,⽇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为了不受敌⼈利⽤,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贴出告⽰,上书:“中外官长要买⽩⽯之画者,⽤代表⼈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民家,官⼊民家,主⼈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 齐⽩⽯还嫌不够,⼜画了⼀幅画来表明⾃⼰的⼼迹。

画⾯很特殊,⼀般⼈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头或荷径上,窥伺着⽔⾯上的鱼⼉;齐⽩⽯却⼀反常态,不去画⽔⾯上的鱼,⽽画深⽔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闭门谢客,⾃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与⽇本⼈⽐作翡翠,意义深藏,发⼈深思。

【篇⼆】精选中国名⼈故事 王安⽯ 宋朝的宰相王安⽯是最不修边幅的⼈。

他有时忙着看公⽂,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都是⾯屑。

王安⽯也不讲究卫⽣,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服,因此,有时⾐服上竟⽣了虱⼦。

有⼀次,王安⽯和另⼀位⼤⾂禹⽟因事⼀同去见皇帝,不注意⾐着的王宰相⾐领上有个⼩⾍,可能是个虱⼦,它从⾐领爬上了王安⽯的胡须。

皇帝看了,不觉暗⾃好笑。

禹⽟伸⼿替他捉去,随⼝说:“这⼩⾍太光荣了,曾在宰相的胡须上闲荡过!”王安⽯也觉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说:“它不仅光荣⽽且幸福,连皇上都亲眼看到了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三篇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篇一】
一位老人在迎来他的百岁生日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八一勋章”获得者、“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之一的程开甲。

1918年,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一户商人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程开甲。

程家祖上经商,家境还算富裕,然而在程开甲7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也被迫离开了家,从此,程开甲成了无父无母的苦命孩子。

后来,程家家道中落,程开甲的生活变得更加贫苦。

不过,贫苦的生活并未消磨程开甲的意志,他从小就有一股刻苦钻研的劲儿。

刚上中学,他的成绩平平无奇,但他知道,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谋求远大前程。

于是他发愤图强,悬梁刺股,无数个夜晚,当别的同学已经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甜甜睡去的时候,他却在楼梯走道的路灯下看书,在厕所里看书,一看就看到
夜里十一二点。

等到初中毕业时,程开甲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的成绩入读浙江大学。

然而,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程开甲大学生涯的第一学期还没上完,上海失陷了。

浙江大学不得不搬迁到江西吉安,程开甲开始了长期“流动”的生活。

就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程开甲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当初考入浙江大学时,学校答应给程开甲发放公费补贴,帮助他完成学业。

然而因为战争等原因,这笔钱迟迟发不下来,程开甲山穷水尽,最后甚至连蔬菜都吃不上了。

班里有位同学十分同情程开甲,于是主动请程开甲出去大吃了一顿。

谁料到,由于长期没进过什么油水,突然吃了大量肉食,程开甲的肠胃承受不了这份“厚爱”,从肠炎到痢疾,把程开甲折磨得只剩皮包骨头。

这时候,学校即将进行学期考试,程开甲只能坚持拖着病躯参加了考试,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的精神和毅力打动了,从此更加关心、爱护他。

在四处搬迁的日子中,程开甲总是用瘦弱的身躯背着一个巨大的行李包,里面装满了沉重的书籍。

有人劝他丢掉一部分书,减轻行李的重量,他却舍不得。

谁料,在迁移到宜山时,一把火将他多年积累的书籍烧了个精光,程开甲痛心疾首。

大学毕业后,程开甲依然留在浙江大学,担任助教,成家立业。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英国科学家里约瑟来到浙江大学做报告,竺可桢校长和物理系教授王淦昌请他帮忙向英国院校推荐留学生。

在里约瑟的帮助下,程开甲得到了去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宝贵机会。

他告别了妻子和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乘飞机来到了伦敦,成为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弟子。

1949年,程开甲从爱丁堡大学毕业,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拥有了一份非常丰厚的报酬。

第一次领工资时,程开甲非常高兴,他来到商店,想为妻子买一件礼物。

最后,他挑中了一件漂亮的皮大衣。

这件大衣价格不菲,当程开甲想要用支票结账的时候,商店的老板轻蔑地看着他,不相信一个中国人能有这么多钱。

老板当着他的面打电话去银行询问,银行告诉老板,程开甲是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老板这才羞愧地将大衣卖给了程开甲。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程开甲的自尊心,他越来越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回到家乡……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篇二】
唐代诗人贾岛,小时候读书很认真,长大后写了许多诗。

他写的诗不但意境好,而且用词准确。

他说自己写诗苦苦思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一次,他想好了一首写夜景的诗,但对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把握不朵。

他想了又想,是不是用“敲”字更好呢?
当时,贾岛骑着驴子在街上走,一边思索,一边用手势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哪知撞到了正在街上巡视的京兆尹一种官衔韩愈的马上。

贾岛慌忙说明,自己正在想诗句用哪个词好。

韩愈也是个大文豪,一听,不仅不怪罪他,还笑着指点他:“还是用‘敲’字更好。

”贾岛一想,对!“敲”字动作清楚,形象鲜明,在静夜中还有声音。

他向韩愈恭恭敬敬地行礼,表示感谢。

后来韩愈和贾岛成了朋友,经常一起谈诗。

后人写好文章初稿,还要修改词句,就说再“推敲”一下。

也就是说,要像贾岛一样,把词句修改好,把文章写得更好。

古今名人故事精选【篇三】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

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

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

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

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

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

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

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

“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

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

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

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

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

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
一会儿过家家。

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

”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

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

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

”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

”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

“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

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

“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

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

”老爷爷被张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

”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

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

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
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

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

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

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

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

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

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

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

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

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

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

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是发疯了。

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仪。

不久,地动仪成功问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