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对策分析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对策分析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对策分析研究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纺织品全球生产大国,纺织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和贸易环境的改变,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纺织品贸易的良性发展,也成为了制约中国纺织品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的瓶颈。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纺织业出口的现状,指出纺织业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进一步从国内外环境、企业自身、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并结合经济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等各种因素给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了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纺织业行会以及纺织企业本身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思考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解决纺织品贸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问题对策Abstr actChina is the world's textile in production, the world's largest textile export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oreign trade of textile clothing export to ensure a steady growth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he RMB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solve social employment and textile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Bu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ystem and trade environment changes, China's textile exports appear a series of problems, hindered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extile trade, has become the restricting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implement the strategyof \"going out\" of bottleneck.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extile export trade in China. After further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the enterprise itself,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etc., and combining with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to the reality of the problems of China's textile expor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ort of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challenge.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textile industry associations as well as the textile enterprise itself in three aspects, respective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textile exports.Think out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extile trade,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words: textile export trade measures 目录引言............................................................................... . (1)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规模、额度、主要地区份额减少 (1)1、纺织品出口规模减少............................................................................... .. (1)2、2、纺织品出口商品出口额减少............................................................................... . (2)3、纺织品出口主要地区份额下降 .............................................................................. (3)(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秩序混乱 (3)1、出口厂商对外低价倾销 (3)2、侵害知识产权和缺乏品牌意识 (3)3、纺织品出口的地区差异 (4)(三)、中国纺织品出口信息的不对称 (4)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困境的原因 (4)(一)国际原因 .............................................................................. . (4)1、发达国家的限制与绿色贸易壁垒 (4)2、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5)3、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6)(二)国内原因............................................................................... (6)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6)2、中国纺织品出口比较优势丧失 (7)3、政府政策对企业融资产生困难 (7)三、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对策 .............................................................................. (8)(一)政府层面 .............................................................................. . (8)1、调整产业结构与出口规模 (8)2、纺织品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8)3、积极利用国际条约,应对贸易摩擦 (8)4、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 (9)(二)行业层面 .............................................................................. . (9)(三)出口企业层面 .............................................................................. (10)1、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外汇风险意识............................................................................... .. 102、优势企业重组并购,建造国际品牌 (10)3、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 (11)4、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减少依赖度 (11)结论............................................................................... .. (12)参考文献............................................................................... .. (13)致谢1 引言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纺织业产销总量和出口总额位居中国各种进出口产品前三甲,已成为全世界主要纺织品出口加工地区之一。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疾速开展,纺织品出口贸易也进入了快速开展的期间,并逐步建立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着国际环境和国局势的双重挑战,因此本文运用绝对优势和比拟优势等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进展分析,以期得出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由此提出相关对策,以保障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安康开展。

纺织品贸易的开展对整个市场经济也有推动作用,要加大纺织品贸易的开展,融入到经济革命中去,在市场贸易中顺应时代的开展,要科学持续的前进,要把握方向,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制定科学的营销方法,经营方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市场的需求,加快企业安康成长。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对策AbstractSinceChina joining the WTO, our foreign trad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e*tile e*port trade has also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market position.At the same time, China's te*tile e*ports also face the dual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domestic situ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e*tile e*port trade by us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uch as absolute superiority theorie and 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It is e*pected to draw the petitive advantage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te*tile e*port trade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tile e*port trade.Keywords: Te*tile; E*port Trade;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I前言1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根底1〔一〕纺织品类别和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界定1〔二〕理论根底1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开展现状分析2〔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开展进程2〔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开展现状3〔三〕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竞争优势4〔四〕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开展挑战6三、提升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6 〔一〕通过"走出去〞,努力开拓新国际市场6 〔二〕重视科研,加快推进品牌建立7〔三〕创新观念、技术创新7〔四〕机制创新7结语8参考文献8前言近年来,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的开展开场遇到瓶颈,同时国家原料、劳动力本钱提高,国外新兴经济体的冲击等因素使得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形势。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山东经济学院代尧、李莎、祝宝君指导老师:李勇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品生产、出口大国,中国纺织行业经过自身多年的发展,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在1987年至2007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世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家地位稳固提升。

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出口行业在我国各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促进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而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轻纺产品占据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比重,从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中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出口的走势。

本文从1987到2007二十年间的纺织品出口额入手,选取影响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四大因素:输入国GDP、汇率、出口退税率和外商投资情况,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逐步筛选策略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经过各种参数检验及模型筛选,得到古典逐步回归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影响纺织品出口行业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利用2008年纺织品出口总额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对2009年纺织品出口总额数据展开预测。

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额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出口退税率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作用也仅表现在当期。

文章最后给出了问题的结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纺织品出口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一.中国纺织品发展背景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纺织品同时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多的产品。

近二十年来,我国纺织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逐步跃居世界第一。

由此可见,我国的出口纺织行业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纺织品出口地区多达二百多个国家,其中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最多的五大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香港。

2005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迎来了高速增长。

在经历了2006年的平稳过渡时期吼,我国2007年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并且受累于2008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纺织业已面临萎缩、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局面。

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数学091 0910810102 陈天宇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纺织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能力和产量均排在前三位,成为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出口国。

纺织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在满足国内需求,解决国内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积累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中国纺织业的优势——比较优势明显(1)生产原料充裕。

我国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亚麻是我国的特色资源。

我国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蚕茧和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

(2)劳动力成本低廉。

虽然2000~2005年,我国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增长了9.43%,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相比,我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

纺织品企业劳工工资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拥有了重要的成本优势。

(3)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浙、粤、苏三省。

据统计,这三省的纺织工业总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0%多。

2002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了10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29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的产业集群试点单位。

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又确定了9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17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浙、粤、苏三省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上述的比较优势,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加之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使我国在纺织品出口方面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我国纺织业的劣势——竞争优势不足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立足于各国现有的经济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条件来论述的比较优势,因此具有很明显的静态性。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种类不断的增加,国际间的比较优势必然存在着竞争和转移。

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作者:缪琨来源:《对外经贸》2014年第12期[摘要]目前,我国纺织品呈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传统市场平稳回升,东盟增长最为迅速,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设备陈旧,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

纺织品出口正面临市场需求疲软,国外订单减少,利润降低,缺少创新资金支持和强有力的行业组织来发挥协调作用,绿色贸易壁垒加大出口阻力,汇率风险侵蚀纺织业利润,新兴国家纺织业崛起挤占市场份额等困境。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应实施贸易方式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灵活选择结算方式,用好现代金融工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12-0035-03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快速发展。

出口额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13年2840.7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

2013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11.4%,约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4%,贸易顺差达2570.8亿美元。

其中,天然纤维类产品出口2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化纤及工业用纺织品类产品出口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9.4%;服装及饰品类产品出口20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达21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75.4%,说明我国纺织品加工贸易逐步实现从委托来料加工向自营进料加工为主的方式转变,出口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

民营企业出口1773.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2.4%,首度超过60%,同比增长17.7%;国有及国有参股企业出口同比增长3.3%,三资企业出口仅增长1.6%。

(二)传统市场平稳回升,东盟增长最为迅速随着欧洲经济逐步复苏、美国经济温和回暖,我国对这两大市场的纺织品出口有了明显起色,出口额呈现平稳回升的态势;东盟已超越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市场,我国对东盟市场的出口表现依旧强劲,增长最为迅速;日本市场依然不振,成为唯一出现下降的传统市场。

自愿出口限制与中国纺织品发展策略

自愿出口限制与中国纺织品发展策略

看似 是两 国政 府 的双边协 议 ,实质 上是进 口国政 府单方 而采 取 和执行 的行 动 ,其性质 与其 他 非关 税壁 垒 ( N T B s )一样 。 就 中美纺 织业 贸易而 言 ,由于 中 国具 有廉 价 土地 和劳 动力 ,
中 国 对 美 国 而 言 具 有 绝 对 优 势 , 中 国 纺 织 品 大 量 口美 国 就
业行为 ,使出 口增长速度平稳过渡 ,消弭欧美 国巾闰纺织 品威
胁世界的忧虑。另一方面应 使用 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为 纺织 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如降低 纺织 品消 费税 ,增加 出口利 率补贴等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鼓励 其扩 宽销售渠道 ,从而
增 强 国际 竞 争 力 。
和生态生产工艺 ,将环保绿色 的时代主题植入纺织 乍产加T
的每个环节 ,改变 中国纺织 品的传统理念 。 时存 包 环节 ,
同样要加大技 术创新 ,采用无害 易分 解的材料进行绿 色包装 , 使纺织品实物与概念 统一 于生态友好 的主题下 ,才能减少进 E l 国进行非关税壁 垒进行限制的可能。
展的趋 势 ,泰国丝绸业通过木薯叶养蚕牛产出类 似于蓖麻丝 的
蚕 丝 取 得 了 成 功 ,菲 律 宾 也 利 用 香 蕉 菠 萝 纤 维 生 产 m 了环 保 纺 织 品 ,中 国应 积 极 学 习这 些 有 益 经 验 ,大 力 创新 清 沽 生 产方 式
会对 美国本 土纺织业 造成 巨大 冲击 。美 国政 府为 了保护 本土 企业 并维持 纺织 品价格 ,必 须 以各 种非关税 壁垒来 限制 中斟 纺织 品的大 量进 口,其 中最 有代表 性的便 是配 额限制 。而当 2 0 0 5 年1 月1 日纺织 品配 额 限制 取 消 后 ,中 印 等 国纺 织 品出 口对美 国 ,加拿大 ,欧盟 ,挪威等 围造成 严重 的冲击 。在欧 盟市 场 上 ,中印两 国纺织 品服装 贸易的迅 速扩大 对土耳 其影 响最大 ,它 在欧盟 的市 场份额均 有不 同程度下 降 ,其 服装市 场 份额从 百分之 几降至 百分之六 ,纺织 品市场 份额从百 分之 十 i降到 百分之 十二 ;在美洲 市场上 ,墨西 哥首 当其 冲 ,服 装 市场锐 减7 个 百分 点 ,纺织 品市 场下 降2 个百 分点 。南此不

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黄明仪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纺织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能力和产量均排在前三位,成为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出口国。

纺织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在满足国内需求,解决国内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积累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中国纺织业的优势——比较优势明显(1)生产原料充裕。

我国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亚麻是我国的特色资源。

我国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蚕茧和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

(2)劳动力成本低廉。

虽然2000~2005年,我国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增长了9.43%,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相比,我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

纺织品企业劳工工资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拥有了重要的成本优势。

(3)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浙、粤、苏三省。

据统计,这三省的纺织工业总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0%多。

2002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了10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29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的产业集群试点单位。

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又确定了9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17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浙、粤、苏三省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上述的比较优势,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加之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使我国在纺织品出口方面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2、我国纺织业的劣势——竞争优势不足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立足于各国现有的经济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条件来论述的比较优势,因此具有很明显的静态性。

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分析及政策启示

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分析及政策启示

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分析及政策启示摘要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国家或地区主动自愿地对出口商品或服务施加限制的政策措施。

本文通过对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自愿出口限制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福利效应的角度出发,探讨自愿出口限制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启示,旨在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

1. 引言自愿出口限制作为一种调控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平衡贸易关系或应对外部压力。

然而,自愿出口限制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福利效应的角度出发,对自愿出口限制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启示。

2. 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市场保护效应自愿出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内市场,防止外国竞争对手过度进入,从而保护国内企业利益。

这将带来一定的福利效应,包括更高的就业率、增加税收收入和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等。

2.2 贸易平衡效应自愿出口限制可以调整国际贸易关系,实现贸易平衡。

通过限制出口,降低出口商品供应,从而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收入。

这将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贸易逆差,提升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2.3 国家安全效应自愿出口限制也可以用于保护国家安全。

通过限制出口关键技术或军事装备,防止敏感技术或装备流失,保护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安全。

3. 自愿出口限制政策启示基于对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效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3.1 协调国内外需求在制定自愿出口限制政策时,需要平衡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

过度限制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供应不足,影响国内产业发展。

因此,在制定出口限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平衡。

3.2 优化资源配置自愿出口限制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限制出口,国内资源可以更多地用于满足国内需求,提升国内发展水平。

因此,在制定出口限制政策时,应考虑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实现最大福利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纺织品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效应分析韩玉军陈华超卢树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随着纺织品贸易被纳入WTO的框架之下,中国纺织品出口逐步进入正常的贸易渠道。

但从中欧和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结果来看,这种乐观的估计并没有实现。

因此,本文提出与其实行配额管理,倒不如我们与美欧谈判并达成“自愿出口限制”协议,这样做的经济效应与政治效应都将会产生对中国有利的影响,而且产生的贸易摩擦也会减少。

关键词:纺织品;中国;自愿出口限制;经济效应2005年1月1日,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至此,由多纤协定(MFA)管辖世界纺织品贸易40多年的配额体制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纺织品服装贸易与其他货物贸易一样,全面纳入WTO规则的管辖,进入后配额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配额逐步取消、纺织品贸易逐步自由化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次扩大纺织品出口的机遇。

但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仍然受到了美欧等发达国家市场保护的很大制约,中欧虽然就此问题达成了协议,但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仍实行设限管理,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于2005年11月8日在伦敦达成《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

根据协议,对协议外产品,美方将克制使用242段条款。

由于美方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频繁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给两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影响了贸易的正常、有序发展。

虽然协议的达成有利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稳定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重回“管理型贸易”配额时代,将对中国纺织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与其实行配额管理,倒不如我们与美欧谈判并达成“自愿出口限制”协议,这样做的经济效应与政治效应都将会产生对中国有利的影响。

作者简介:韩玉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陈华超、卢树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

本研究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资助。

一、自愿出口限制的含义、成因及其发展(一)自愿出口限制的含义自愿出口限制(VERs——Voluntary Export Restrictions),又称自愿限制协议(VRAs——Voluntary Restriction Agreements),有秩序的销售协定(OMAs——Orderly Marketing Agreements)。

通常它是在出口国家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1-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自愿”出口限制与进口配额制在形式上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但它们是很不相同的。

进口配额制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愿”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国家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

自愿出口限制往往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进口国往往以商品的大量进口使其有关的工业和部门受到严重损害,造成所谓市场混乱为由,要求有关国家的出口实行“有秩序的增长”,“自愿”限制商品的出口,否则就单方面强制限制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被迫采取这种方式限制出口.自愿出口限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非协定的“自愿”出口限制。

这种方式是出口国单方面决定出口的限额,不受有关协定的约束。

这种方式的配额有的是由出口国政府有关机构规定配额,并予以公布,出口商必须向有关机构申请配额,领取出口授权证书或出口许可证方可输出,有的是由本国大的出口厂商或协会组织“自愿”控制出口。

2.协定的“自愿”出口限制。

这种方式通过进出口双方的谈判签订双边或多边“自愿”限制协定或“有秩序”销售协定。

这些协定一般包括:配额水平、自愿出口限制商品的分类、配额的融通、保护条款、出口管理规定、协定的有效期限等。

出口国据此实行出口许可证或出口配额签证制自行限制这些商品的出口,进口国则根据海关统计进行检查。

(二)自愿出口限制的成因在原GATT主持下的8轮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获得的成功,使关税作为贸易壁垒的重要性逐步减小。

与此同时,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衰退,为了抵消因关税较大幅度下降所造成市场开放的不利影响,纷纷采取各种非关税壁垒(NTBs)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以至于现在NTBs变得越来越普遍。

它们作为抑制贸易的障碍物已超过关税的作用。

在名目繁多的NTBs中,自愿出口限制就是其中的一种很主要的形式。

一般来说,进口国采取保护贸易的措施通常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保护或改善国际收支地位或状况;二是保护国内那些因外国竞争而受到不利影响的产业,以便这些产业获得发展并增强对外竞争能力。

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多数是为了后一个目的,而且与保护的其他形式比较,从进行保护的进口国以及实行自愿出口限制的出口国来看,自愿出口限制有如下优点:1.根据WTO规则,现有的一些保障条款是对那些因进口竞争而受损的国内产业予以临时的、应急的保护,往往容易引起对方的报复。

由于这种保障行动要与那些受到保障措施影响的国家进行有关赔偿的谈判,且这些谈判往往是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保护的国家就要冒出口国家加以报复的危险。

无论是在进行赔偿还是在遭到报复的情况下,采取保障行动的国家都可能受损。

至于自愿出口限制则有内在的赔偿,那是采取超额利润的形式(即由于一种产品稀缺而使利润增多)这样使出口方较易接受,而进行报复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2.进口国在谈判一项自愿出口限制措施时,往往可以避免采取其他形式的保护。

如提高关税或实施定额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公开的,而且往往是多边的辩论。

在这样的辩论中,可能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保护措施的代价,并且使这种行动在政治上代价巨大而且冒有很大风险。

但一项自愿出口限制有这样的优点:由于它是一种由外国单方面采取的行动,从而可以避免一场国内立法斗争。

自愿出口限制往往能在它的代价并不明显的情况下迅速地谈妥,它虽然造成一定的贸易与生产扭曲,但一般不会产生国际摩擦。

3.自愿出口限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灰色区域”,如果根据WTO认定它们为非法,那是不容易的。

WTO中有关政府影响贸易的行动的条款,在正常情况下,禁止进口数量限制,即使获准实行这种限制,它们也必须是不加歧视的。

但政府参与自愿出口限制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并且不总是很清楚的。

这使得自愿出口限制往往属于国际贸易中的“灰色区域”。

如果了解到出口商品得到补贴的,或者有得到补贴的嫌疑,进口国就可能采取同出口国达成一项自愿出口限制协议的办法,从而饶开反补贴或反倾销调查花费大、耗时多的过程。

此外,参加一项自愿出口限制安排的各方也不希望根据WTO的争端解决程序进行评定,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而且从第三方看来,往往也能够从一项自愿出口限制中得到好处。

4.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的吸引力自愿出口限制使出口国得到额外利润(下面将进行分析),这至少短期内是意外的收入。

因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有弹性的,所以贸易条件方面的损失是很小的,或者毫无损失。

与进口国可能采取的替代性贸易壁垒比较,自愿出口限制有时还有助于保证出口商品进入进口国的市场,并可消除反倾销调查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

这些因素说明,当出口国面临进口国可能实行保护的时候,且进口国是其产品的一个重要市场时,出口国可能乐于实行自愿出口限制。

(三)自愿出口限制的发展自愿出口限制最早在1936年开始被用于限制日本向美国出口某些特定的纺织品。

战后在美国的进一步要求下,缔结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的短期协议,并于1962年又安排了长期协议。

到1973年,该长期协议被多种纤维协定所替代。

20世纪60年代,自愿出口限制措施还不太多见,但到了70-80年代,这种做法已被普遍采用。

当时的自愿出口限制主要是保护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的纺织工业,因为这些工业受到了日本、东欧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强有力的竞争。

多种纤维协定连同它的前身——棉纺织品长期安排——是自愿出口限制的模式。

多种纤维协定是一项违反原关贸总协定(GATT)原则的协定,它所依据的原则是:作为纺织品进口的主要工业国,需要特别的保护以防止在正常情况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较低的出口品“扰乱市场”。

在它的主持下,缔结了各种各样的双边出口限制协议,这些协议包括大约50%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

钢铁及汽车是比纺织品服装受自愿出口限制稍后一些的主要行业,也是除了纺织品和服装以外,受自愿出口限制影响较大的产品类别。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与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达成钢铁输美的“自动限制协定”,如当时规定日本钢铁对美国出口年增长不得超过5%,自从70年代末期以后,在美国和日本之间似乎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协定,即日本自动限制向美国出口钢铁产品。

而用于欧洲向美国出口钢铁产品的自愿出口限制一直延续到1992年。

这一时期钢铁贸易总额中大约1/4属于自愿出口限制范围。

1981年,美国对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实施了自愿出口限制,结果是美国国内市场上的钢铁与汽车的价格上升。

在一项关于自愿出口限制对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报告中1估计,1986年在美国出售一辆汽车的平均价格比如果没有自愿出口限制的价格约高1650美元,即17%,这样使美国消费者总共多花费66亿美元。

农产品的出口也受到自愿出口限制安排的影响。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之一是农产品,这主要是农产品产量较高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对欧盟的出口。

而在鞋类、消费电器产品方面,一些经合组织国家的市场受到韩国、日本出口者的自愿出口限制安排的保护。

近年来,美国屡次使用其“201”条款继续对进口钢铁制品实施限制,先是1999年迫使俄罗斯政府实行钢铁制品自愿出口限制,而后是2001年对日本的钢铁制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后来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败诉)等。

二、中国纺织品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效应在诸多实行自愿出口限制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成为自愿出口限制和其他数量限制的对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它们来讲与由“许多发达国家的传统部门”生产的那些产品进行竞争的行业已经成长起来,纺织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实施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效应将会如何呢?在这里我们先分析进口国,然后再分析出口国,且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即只有一个进口国家和一个出口国家的情况。

我们假设两个国家相对来说都是大国,因此自愿出口限制会改变两个国家中的价格。

其后,我们对简单的两国模型进行扩展,即分析三个国家的情况。

(一)一个简单的两国模型1.进口国图1描绘了进口国(如美国)的一种商品市场(如纺织品)情况。

这个进口国的供给曲线是S m,需求曲线是D m。

出口国(如中国)的剩余供给曲线是S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