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初一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五篇

初一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五篇教案反应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进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音乐伟人贝多芬》一、教学目标:1. 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控重点词语。
2、理清客人拜访贝多芬的全进程,了解音乐伟人贝多芬。
3、学习课文中杰出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现人物的生活遭受、个性气质和精神风采的写作方法。
4.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坚强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控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知道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激昂的《命运》钢琴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爱好盎然专心肠聆听,寻思遐想。
)播放《命运交响曲》。
师追问: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交响曲是什么曲子吗?(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师:你对它有什么了解?或者你对它的作者了解吗?请大家谈一谈生:(略,这里只要学生说出就给予肯定)出示贝多芬名言——师:同学们了解大师的情形还真很多。
……我们了解了贝多芬杰出的音乐成绩和曲折的命运,现在我们来走近音乐伟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的怎样的?(出示幻灯片,课题)(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课,简介作者及贝多芬(幻灯片),看看课文注释1,要记住的是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我们请四位同学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点生)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生字词。
生读(师适当评判)出示生字词重荷(hè)荷,负担。
混乱不堪(kān)堪,能忍受。
杂乱无章下頦kē怜惜lián 女佣yōng深邃(suì)邃,犹豫(chóuchú)犹疑。
2024年初一语文教案实用

2024年初一语文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背诵和理解。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2.课文原文3.生字词卡片4.写作练习纸张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生字词学习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课文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课文,老师进行抽查和点评。
2.写作练习老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课堂讨论老师提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文复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老师进行提问和解答。
2.课堂测试老师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测试讲评老师对测试进行讲评,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
4.家庭作业布置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课时1.课文拓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讨论老师提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3.写作练习老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本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要写教学设计方案呢?以下是WTT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目录▼▼《三峡》《岳阳楼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渔家傲》《醉翁亭记》《三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初一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一语文教案精选5篇初一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部编模板

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部编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寓意。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学会仿写、续写、改写等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寓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部分课文内容较深,理解难度较大。
写作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秋天的怀念》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意境。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冬天。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感受济南的冬天之美。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描绘自己家乡的冬天景色。
第三课:《雨的四季》1.导入:通过音乐渲染,引导学生感受雨的美。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雨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以“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第四课:《济南的春天》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春天。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感受济南的春天之美。
4.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5.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景色。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1、自由读。
2、谈谈读后明白了些什么?(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
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进度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4课时3.第三单元:4课时4.第四单元:4课时5.第五单元:4课时6.第六单元:4课时7.第七单元:4课时8.第八单元:4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第二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第三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第四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第五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第七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有趣的斑蝥,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
学生
特征
学生特征:
语文是从刚开始上学就接触的课程所以每个同学对语文这个科目应该不太陌生,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的基础知识,如生字词是识记、文章的浅阅读以及层次结构的划分。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以及学习动机会有所不同,据我所了解农村的学生大多数比较认真,学习比较刻苦,但是课外知识接触到的信息量比较少。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一些人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学习更加努力认着,一些为能考上好高中而奋斗,但有些学生主动性差,主要是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来完成作业。刚上初中的小学生性格较开朗,喜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小组协作学习;大多数学生有竞争的学习,属于那种相互结伴而有竞争的学习,在集中讨论中学习较有效果。
6、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7、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8、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9、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教学
内容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具体描述
1.1.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给他们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对课文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法
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任务驱动法教学相结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法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知识点
编号
学
媒
媒体主要内
容
教学效果
使用
方法
所得目的
占
媒体来
源
习
体
用
目
类
时
标
型
间
1.1.1-1
理
文
字
找到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资料。
形象直观
一边
呈现
一边
讲解
学生能够理解
这 篇 课 文 中 作者 表 达 的 情感。
5
分
钟
教师上网搜索
解
地呈现教
学内容
1.1.2-2
掌
文字和图片
使用文字和图片
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这篇课文
引导学生
进行对课
文的了解
教师
呈现
学生
思考
学生能够掌握
使用全文检索
的方法对信息
3
分
钟
教师
课前制
作
握
1.1.3-3
掌
视频
有关这篇课文的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田多文设计内容:初中语文
设计单位:河西学院授课班级:初一
章节
第一章第一节
学时
1
名称
教材
和内
容分
析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引导学生
教师
播放
学生
听着
学生能够掌握
3
分
钟
教师课
握
进行正确
这 篇 课 文 的 朗读 节 奏。
前制作
的搜索步
课堂教学点结构设计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5、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1.1.2
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老师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来找出对比句和过渡段以及一些写景的手法。
1.1.3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老师对一段落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后,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分析出其他段落的思想。
项目
内容
处理措施
教学
重点
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个人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写景状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