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长恨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58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58张)-优秀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参考一(简洁版): 第一部分: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第二部分: 玉环被杀,痛思玉环 第三部分: 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
参考二(诗化版): 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 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 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
(二)朗读第一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明确: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 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 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论世: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 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 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 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 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 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 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 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唐宣宗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
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
核心素养目标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长恨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张继在夜半钟声的扣鸣中,对愁难眠,用清醒抒发了客旅的愁怀;柳宗元在飘风扬雪的寒江上,孤舟蓑笠,用独钓反映了内心的寂寞;李白在汪伦踏歌的节拍下,依依惜别,用“桃花潭水”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战鼓,利剑,呐喊声,钩戟长铩找不回昨日长安;黄埃,血泪,卿离去,花【课内挖掘】1.(1)“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作话题“在其位谋其政”“担当”“责任”等的反面素材。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用于“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低调”等话题。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用于“希望”“爱情”“遗憾”等话题。

2.“元白”情深。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

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

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

白居易在船上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

被贬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来到通州,就染上疟疾,久治不愈。

他十分懊恼,以致神思混乱,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长恨歌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长恨歌

我把你的手拉起掩住你的面,不愿让你看见我自缢时不再安然平静 的脸。我希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从初见时起便不再有彷徨和迷茫。我希 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与你携手的人生一直只如初见。我希望在你心中, 杨玉环从不曾怨过你,即使在最后被你亲自下旨赐死时也是安之若素。
隆基,我不后悔当初在你面前跳那一曲霓裳羽衣,那是一个女子一 生中必须会有的最美的时刻,我很庆幸,我的最美,是你予我。
答案
4.名句默写 ①《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 _回__眸__一__笑__百__媚__生___,_六__宫__粉__黛__无__颜__色___。 ②标志着《长恨歌》全诗的节奏和笔调,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的 两句诗是:_渔__阳__鼙__鼓__动__地__来___,_惊__破__《__霓__裳__羽__衣__曲__》__。 ③诗人用“__春__风__桃__李__花__开__夜__,_秋__雨__梧__桐__叶__落__时___”这两句诗,把秋天与 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 地表现出来。
我不过是一个女子,倾心爱过一人而已。我不懂什么红颜祸水也不怨 什么红颜薄命,我只是在梨花树下最后看着我此生唯一想要和他白首不离 的男子为了我流泪时有些心疼,遗憾着无法执子之。
赏析
这篇唯美性灵之文,用第一人称“我”,以杨玉环的口吻,以细腻的心 理刻画,再现了这一对人的初遇与诀别,重温了那落败的相恋与永恒的 爱情。惟愿人生若初见,故人心不变。这一段爱情佳话必将千古不朽。
是啊,我还未死,隆基怎么活下去。 我缓移莲步,慢慢走到你的面前,缓缓伸出臂,托起你低垂的头,轻 轻抹去你眼角的湿润,笑着向你撒娇,要求你也笑,就像我们曾经无数次 在长生殿前的夜半呢喃,我俯身在你耳边最后一次告诉你,在天愿作比翼 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细细地凝视着你的眉眼,贪恋地想要看久一些再久一些,可是时不 我待嗬,隆基,时不我待嗬。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要求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

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长恨歌》完整版PPT课件

《长恨歌》完整版PPT课件

2024/1/24
主题差异
01
中国爱情诗歌多描写悲欢离合,西方爱情诗歌则更注重对爱情
的热烈追求。
表达方式
02
中国诗歌含蓄内敛,善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西方诗歌则直率
奔放,情感表达更为直接。
美学观念
03
中国诗歌强调意境美、音韵美,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形式美、结
构美。
19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中国古代女性形象
2024/1/24
意义:《长恨歌》不仅揭示了封建帝 王荒淫无道、沉溺美色的罪恶,同时 也歌颂了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 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
艺术特色:《长恨歌》在艺术上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 和生动的描绘,将历史人物和传说故 事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充满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世界。诗中采用了大量 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 语言既优美动人又富有感染力。同时 ,《长恨歌》还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 和情节安排,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 才华。
10
唐代社会风貌及宫廷生活
唐代盛世背景
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国际交流 频繁。
2024/1/24
宫廷生活描绘
奢侈豪华,礼仪繁琐,娱乐丰富。
唐代女性地位
相对较高,参与政治、文化、经济 活动。
11
女性地位与命运变迁
唐代女性地位提升
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等女官涌现。
女性命运变迁
《长恨歌》中女性形象
杨玉环美貌与智慧并存,成为悲剧人 物。
园林
诗中通过对园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春风桃李 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展现了唐代 园林的精巧和雅致。
服饰
3

第1课长恨歌导学案及答案

第1课长恨歌导学案及答案

第1课长恨歌【预习导学】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一、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白居易,字_______,号__________。

与_______并称“元白”,与________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_________________”,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讽喻诗如___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本诗取材于_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时间是_____________,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故事,当时白居易写下了_______________,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三.晓文化常识【倾国】绝色女子。

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早朝】早朝,是一种明朝时候的仪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

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二、幻灯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

1.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揣摩诗歌语言,了解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的表现 手法。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 爱之情。
歌是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
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1.命途多舛,千古不朽。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 号称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出身 于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自幼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 便能够辨别声韵。少年时代曾历经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 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从他一生的仕途看,他虽多为官,但 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青少年时期的 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 深刻的了解,这些都是他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的条件。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
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 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 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陈鸿同时写 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C.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D.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自我核对] C(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3.“汉皇重色思倾国”作为诗歌首句在结构和内容上 有什么作用? [自我核对]从结构上看,“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诗的
纲,它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领起和统摄全篇。从内
2.《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是一个多重身份的代表,你认为 他都是哪些身份的代表?并说出依据。
【与你交流】(1)作为皇帝的唐玄宗。本诗讽刺了李隆基贪 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 ,避免重蹈覆辙。(2)作为凡人的唐玄宗。全诗大部分篇幅描 写了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诗人通过 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 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 他们的这种爱情生活与人民的感情生活是一致的。(3)既是 皇帝也是普通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 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和彼此间的相思 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2.语言通俗,老妪能解。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 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 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 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 苦认真。他的诗能有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极多精力 才达到的。 3.倡新乐府,反映民生。白居易和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 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 主张付诸诗歌创作实践。白居易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寓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 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 十首影响尤大。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缥缈
剽窃绰约泥淖源自宫阙春宵 云霄上阕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义:姿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 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古义:可爱,可羡。 今义:值得怜悯。
(3)云鬓半开新睡觉
古义:睡醒。 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4)临别殷勤重寄词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
(2) 黄埃散漫风萧索
(3) 春风桃李花开夜 (4) 上穷碧落下黄泉
,云栈萦纡登剑阁。
,秋雨梧桐叶落时。 ,两处茫茫皆不见。
2.下列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B.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古义:反复多次。 今义:热情而周到。
(5)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义:差不多。 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1.杨玉环作为“红颜祸水”的代表形象,千百年来一直受 到世人的指责。然而在《长恨歌》里杨贵妃却成了另外 一个形象,请简析其形象特点。
【与你交流】(1)容貌上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神 态之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肤之美和“侍儿扶起娇无 力”的气质之美。这三幅美女图全方位描述了她出落非凡、 天生丽质的丰态。(2)对爱情忠贞不渝。“侍浴”“侍夜”“ 侍宴”等是她生前对唐玄宗爱的奉献,临死时对唐玄宗仍是情 意缠绵。“闻道汉家天子使”时,迅速地揽衣,起床,云鬓半偏 ,来不及整妆就匆匆忙忙地出来迎接。诗中对玉环细致传神地 描写,她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她对君王深切的思念和不能割舍的 爱。这些都将《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塑造成美丽善良、对爱 情极为真挚忠诚的女性形象。
3.后人将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叙事风情宛 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称作“长 庆体”。结合本诗,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简析“长庆体” 的特点。
【与你交流】(1)从内容上看,多叙写时事。诗人往往选取具 有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件,通过儿女之情和悲欢离合来反映具 有时代和社会意义的主题。(2)从形式上看,为七言歌行,虽 属古体,却又多用律句,间用对偶,只是不像近体那样有严格 的格律要求,同时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以求得音调 的协调圆转和抑扬变化。(3)表现手法以铺叙为主,往往铺写 淋漓,并注意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则要求丰富多彩,婉丽 缠绵。
[自我核对]不是。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 “重色”说起,并且极写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
国”,这为下文抒发“长恨”蓄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钿( diàn ) 玉扃( jiōng ) 参差( cī )
迤逦(
鼙鼓(

)
踌躇( chú )
仙袂( mèi )
凝睇(
dì )
pí )
翡翠衾( qīn )
容上看,“重色思倾国”是唐玄宗误国的根源,是李、杨 爱情悲剧的内因。唐玄宗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 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致酿 成了“安史之乱”,这一动乱也导致了唐玄宗和杨贵妃
爱情的毁灭。
4.从本诗中能读出诗人的哪些“恨”? [自我核对]
长恨歌
5.诗歌的题目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 写“长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