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02(教师版)

合集下载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上的“冰花”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D.冬天上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凉干;利用“干冰”人工降雨2.北方冬季气温低于﹣30℃时,将热水以C字型泼出,此时热水周围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迅速凝结,产生“泼水成冰”的效果(如图),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华D.凝固3.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D.小冰晶液化成雨水4.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5.家庭用的白炽灯,用了一段时间过后,灯丝变细,灯泡变黑。

根据物态变化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是钨丝熔化后是钨液体凝固B.先是钨丝熔化后是钨蒸气凝华C.先是钨丝升华后是钨液体凝华D.先是钨丝升华后是钨蒸气凝华6.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内一面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0月23日开始的半个月是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属于()A.凝华B.液化C.凝固D.汽化8.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冰激凌周围“白气”缭绕,碗壁出现白霜,则()A.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使用干冰来营造“白气”效果。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答案)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1、下列物态変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山间形成浓雾B.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C.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D.初冬的早晨,草叶上形成白霜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C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変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升华C、液化D、汽化3、将少量粉未状的樟脑球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后,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

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

雪景消失发生的物态変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4、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5、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6、小鸣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他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変黑了一些。

他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

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熔化,后凝固7、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让甲同学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C、白雾是由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8、下列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现象;(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现象;(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现象;(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鏡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现象;(6)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変成钢锭,这是现象;(7)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现象。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含答案02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课时练 含答案02

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春天,屋檐下的冰凌正在消融,属于熔化现象B.乙图: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了晶莹透亮的露珠,属于液化现象C.丙图:深秋,铁丝网上结了一层霜,属于凝华现象D.丁图:隆冬,雪花飞舞,属于升华现象2.关于物态变化的举例错误的是()A.凝固:水变成冰B.液化:冰变成水C.汽化:水变成水蒸气D.凝华:水蒸气变成冰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4.下列节气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B.图乙:“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C.图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D.图丁:“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5.今年冬天,长沙各地道路两旁的树枝上出现了数年难见的树挂,它是过冷却的液态降水(冻雨)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形成的。

那么,树挂的形成属于()A.液化B.凝固C.凝华D.熔化6.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属于升华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7.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应从小培养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不断地在发生循环,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升华变成水蒸气B.当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到冷空气,水蒸气便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在高空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华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就会凝固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8.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139℃,沸点为12.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室内洒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木上挂满白霜D.严冬,堆砌的雪人渐渐变小2.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露上枝头D.冬天,霜挂树枝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5.“冰之宝”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喷雾剂。

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它会迅速吸收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

喷出的这种物质在车内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固B.汽化C.液化D.凝华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B.夏天、人们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会升华吸热C.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上出现在草、木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7.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地面上有霜B.秋天,树叶发黄变干C.夏天清晨,树叶上有露水D.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水蒸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所以不可能存在低于0℃的水蒸气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9.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云开雾散B.流水成冰C.呵气成霜D.气结成露10.如图所示,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B.C.D.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的是冬天松花江畔的自然美景——雾凇,它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物态变化第四课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第四课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第四课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1.“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冷主要是下雪后发生了()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错误的是()4.水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1﹪,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同时发生着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D.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态变化,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5.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最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0C,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浸入开水中C.放在阳光下晒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6.在舞台上常用干冰来制造烟雾效果,以渲染气氛,你认为这种烟雾实际是()A.小水珠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7.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B.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比在水中更冷C.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D.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8.水是生命之源,如图是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正确的是()A. B. C. D.9.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液化C.升华D.凝固10.以下两个实验:如图甲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乙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C、沸点为184.250C。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0C。

实验中只出现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是()A.甲B.乙C.甲乙均是D.甲乙均不是1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24节气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下列节气,涉及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12.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霜的形成。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C.秋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2.下列事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的()A. 初春,积雪熔化B. 夏天,洒在室内地面上的水不见了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了3.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4.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B. 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C. 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5.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汽化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会汽化放热B.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易升华成水蒸气8.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霜是凝固现象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 白雾是水蒸气二、填空题9.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家里窗户玻璃的________ (填“内侧”或“外侧”)。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3.4 升华和凝华一、单选题1.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2.2020年11月23日的一场大雪,校园内银装素裹,美丽异常。

如图是以为老师拍摄的东郊运动公园的雪景,对这场雪的物理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学们在操场嘴里呼出的“白气”——液化现象B.在室外台阶上撒融雪盐——提高了雪的熔点C.树叶上晶莹洁白的雪花——凝华现象D.雪消融时同学们感觉觉很冷——熔化吸热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打枝头D.冰的形成4.古诗《长歌行》中,有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诗中所说的“露",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B.凝固C.凝华D.汽化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以下诗词中涉及几个物态变化,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6.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食品保鲜的时候会用到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①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放热的现象①冷冻的牛排表面的霜是水蒸气吸热凝华而成的①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B.树枝上形成“雾凇”C.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D.上午露珠逐渐消失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冬天玻璃窗上的霜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吸收热量凝固成水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9.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把樟脑丸放入衣柜中,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情况为( )A.汽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升华,放热【答案】C【解析】解:樟脑丸放入衣柜中,过一段时间,打开衣柜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吸热。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重庆的夏天炎热全国闻名,重庆的冬天也很特别,是温暖与寒冷并存的宝地。

数九寒冬的季节,地面和房顶同样会出现“霜”。

霜的形成是( )A.空气中水蒸气放热液化的过程B.空气中小水珠吸热凝固的过程C.空气中水蒸气放热凝华的过程D.空气中水蒸气吸热升华的过程【答案】C【解析】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 B.盛夏,树叶上出现露珠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答案】D【解析】解:A、初春,冰雪会逐渐消融,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C、深秋,地面上出现白霜,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寒冬,雪雕作品会减小,是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发生了( )A.熔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答案】B【解析】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了。

水直接从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B。

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答案】D【解析】解:白雾是小水滴,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02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A.冬天衣服冻干B.冬天窗上冰花C.冬天草上白霜D.压缩乙醚成液体2.“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B.初春,白皑皑的雪渐渐的融化了C.夏天,草叶上形成亮晶晶的小水珠D.深秋,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4.下列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树枝上的霜﹣﹣凝固B.小草上的露﹣﹣汽化C.河面上的冰﹣﹣熔化D.水面上的雾﹣﹣液化5.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液化B.熔化C.凝华D.升华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雾凇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干冰变小7.2018年快放寒假时,古丈县下了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家住高望界林场的小刚在回家的路上堆起了一个很大的‘雪人’;过完年后,小刚再次经过这里时发现‘雪人’还在,但是已经变小了,请你帮助小刚分析:‘雪人’变小跟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有关()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8.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雪花的形成B.弥漫的大雾C.樟脑丸变小D.易拉罐“冒汗”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沙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10.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可以发现罐底出现白霜,如图乙所示,白霜的形成属于()A.液化B.熔化C.升华D.凝华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露上枝头D.冬天,霜挂树枝1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1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关于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江河里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露珠晶莹C.秋天,草木上覆盖白霜D.冬天,冰雕节上冰雕变小14.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汽化B.凝固C.凝华D.液化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吸热过程B.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放热过程C.露珠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过程D.冰凌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过程16.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伏天三场雨,薄地好长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17.下列生活情境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湿衣服晾干B.清晨,草叶上形成的露珠C.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D.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冻肉,表面有一层白霜18.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

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

待太阳出来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

由于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B.“钻石尘”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C.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汽化了D.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热液化了1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B.洒水降温C.浓雾弥漫D.霜满枝头20.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下列做法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商场里将鱼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鱼降温C.给盛食品盒子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使食品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21.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B.烧开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C.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D.清晨,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22.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雪是升华形成的B.岚拂纱巾湿,露沾蓑草衣﹣露是液化形成的C.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霜是汽化形成的D.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雾是熔化形成的2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24.碘升华的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装置的安装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B.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利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仅仅是因为热水比酒精灯更能让碘颗粒均匀受热D.加热结束后,把碘锤置于冷水中,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看到凝华现象25.《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26.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玻璃的内壁会发黑是因为()A.钨丝升华,灯丝变细B.钨升华后,在玻璃壁上凝华C.钨丝蒸发,在玻璃壁上凝华D.钨的蒸气在玻璃壁上凝固产生2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②烧水时,看到壶嘴冒“白气”③夏天,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了④放在汽车里的固体清新剂会慢慢消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仙女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奉节脐橙树叶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长寿湖畔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桂花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29.下面是冬天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其中伴有吸热过程的是()A.冰棍上冒出的“白气”B.卫生间里的固体清香剂放置久后变小C.寒冬里,天空飘着鹅毛大雪D.带着眼镜从室外走入室内镜片会蒙上水珠30.在舞台上喷撒少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舞台上即刻就会出现阵阵白雾,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

干冰在舞台上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升华、吸热B.升华、放热 C.凝华、吸热 D.凝华、放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解答】解:A、冬天衣服冻干,是冰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正确。

B、冬天窗上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

C、冬天草上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压缩乙醚成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A正确。

B、初春,白皑皑的雪渐渐的融化了,是冰的熔化现象,故B错误。

C、夏天,草叶上形成亮晶晶的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深秋,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A、树枝上的霜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小草上的露,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D、水面上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水蒸气凝华放热成为冰晶,附在室内一侧的玻璃上,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花。

故选:C。

6.【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现象,故B正确。

C、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C错误。

D、干冰变小,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的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雪人’还在,但是已经变小了,气温在零下,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雪花的形成,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弥漫的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易拉罐“冒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解答】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C错误;D、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

故选:D。

11.【解答】解:ABC、雾、雨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BC不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A正确;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B错误;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熱,故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符合题意;D、冰雕变小是固态冰直接变为水蒸气造成的,这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