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鼓励引导增加正向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鼓励引导增加正向能量

作者:任立人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0期

【摘要】鼓励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鼓励,会增加学生主动、积极探讨知识的正能量,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阐述了鼓励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鼓励意义作用方法

鼓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此法,取得积极的成效。本文仅结合自己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鼓励的内涵与意义

鼓励是体现人本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推进器。鼓励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渴望自我的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实现。托尔斯泰也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运用鼓励是增强历史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不容否认的是中学历史目前面处于困境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功课不够重视,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历史是副科、小科,成绩好坏对升学考试没有影响,所以不愿花精力去学习历史课;另一方面,历史具有较高的识记性学习要求,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态,从而对历史课敬而远之。但是,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空洞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事实已证明难以奏效。反之,运用地鼓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谈么喜欢历史,爱学历史。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少批评指责,多肯定诱导

少批评,多肯定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正如上文所述,历史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历史事件线索多,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历史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很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

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历史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如,有位男生原来历史成绩很差,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逐渐对历史课有了兴趣,开始认真学习。二个月后,他的历史考试成绩居然及格了,这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学好历史课,真是太棒了!”这就是鼓励的力量所在,使他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

三、多当众表扬,满足表现心理

为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我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人物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程度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有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口气要亲切,表扬要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历史课。

四、鼓励主动参与,启迪创新思维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育要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辨证分析问题和对待未来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对于某一历史问题的讨论,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要求大家都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虽然学生的发言或观点不尽成熟,却也会出现一些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一家之言。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课时,我把学生们分成三个大组,让学生分别阅读有关抵抗派、妥协派和英国侵略者的资料,然后每个大组分别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陈述各自派别的主张,看谁讲得最好,最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各自表演陈述后,我又围绕各派提出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鸦片战争爆发,它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的爆发给我们以什么样的现实启示等。通过学生陈述及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而且还学会了正确地看待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命运。课后学生纷纷反映效果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此种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教材知识变的鲜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来,培养了其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提升了其主动思考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鼓励是蕴含着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的方法,不仅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需要,还能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对此我们务必要深入研究,努力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