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文章优秀例文

记事文章优秀例文第一篇:记事文章优秀例文【优秀例文】清亮亮的雨水我敢说,在同学们中间,谁也没有我对雨水的感情深。
“春雨贵如油”,真是这样啊!当然雨水多了会造成灾害,可是对我来说,雨水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是我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
房子小,没有暖气、煤气倒也可以,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
全楼的住户靠楼下小胡同里一个套着胶皮管子的水龙头用水。
人们一年四季,心安理得地把水挑上楼,谁也不抱怨。
每到夏天,当你走进这条迷宫似的小胡同时,就会看见顽皮的孩子们在水龙头下争先恐后地洗脸、洗衣或者打水仗,惹得居民组长老奶奶一顿大骂。
许多花花绿绿的时髦衣服、衬衫、短裤什么的晾在铁丝上,衣服上的水嘀嘀嗒嗒地落进摆在地上一排用破搪瓷盆等代用的花盆里,一些连植物学家也未必能叫上名字来的小草、小花,在破搪瓷盆里开得还挺茂盛。
我们这里家家都是节约用水的能手。
洗菜水用来洗手,洗手之后用来刷地板,废水利用率达百分之百。
有一天,我放学早,想帮助妈妈洗洗衣服,可是缸里没水了,下楼去拎又拎不动,而且正下着大雨。
我望着大雨出神,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
雨水顺着平台、房梁哗啦啦地往下流。
我仿佛看着妈妈顶着大雨从学校里下班回家,仿佛看见爸爸在雨中挑着水艰难地一步一滑地上楼……忽然,我看见了一只罐头瓶在平台上淅沥沥地接了半瓶子水。
啊,有了!我把水桶挂在平台的横木上,不也可以接水吗?于是,不到20分钟,就接满了一桶清亮亮的雨水。
我高兴极了,接了一桶又一桶,心里就像来到果园里摘苹果那样甜美。
这些水,除了洗衣服,还剩下许多。
晚上,爸爸、妈妈夸奖我:“毛毛真乖!”哥哥表扬我:“还是妹妹聪明!”更有趣的是,住在楼上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开始像我这样接雨水来用。
每逢雨天,当我看到大大小小的雨水桶在叮叮咚咚地“工作”时,心里就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不过,我并不希望别的同学也有我这种接雨水的喜悦,我祝愿大家都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能用上方便的自来水。
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作者:————————————————————————————————日期:ﻩ记事类文章阅读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赌不快的感受。
(3)插叙,主要是叙述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件事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物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记事类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类文章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谢、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阅读训练1】换伞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专题02 记事类文章-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 教师版

02 记事文章【阅读点津】记事文章的特点是:以记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事件的具体、生动描述来表达作者对事情的感悟、受到的影响和教育。
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①弄清记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理清叙事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③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典型例题】彩色的梦①清晨,太阳醒了,缓缓地爬上地平线,射出道道金光,像一只只金色的小手,推开了千家万户的窗。
②小草醒了,抖落满身晶莹的露珠;小花醒了,舒展开细腻的花瓣;A幼儿园醒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争先恐后从房间里涌出来,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像一群活泼的小鸟。
③“咦,你们瞧,那是啥!”不知哪个眼尖的小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
原来那儿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指头粗的树干呈蛋青色,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依着幼儿园的围墙,像镶上了一道绿色的花边。
④“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
”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飞跑过去了。
果真,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转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小椅子是粉色的,旋转起来,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可惜油漆没干,要不然,孩子们都成为大荷花上的美丽的花蕊。
吃罢饭,走进教室,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小人书。
打开扉面,上面写有“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
再往下翻,有寓言、童话、故事……每本书都展现出一个奇妙的世界。
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⑤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眨眨乌黑的眼睛,笑而不语。
B或许值夜班的星星知道,孩子们仰起头,蔚蓝的天空上浮着几朵白云,可惜星星已经下班了;或许起得早的太阳知道,孩子们朝太阳公公喊,太阳不回答;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柔和的春风拂过孩子们的脸颊,送来阵阵花香,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
三年级阅读理解——记事类文章(含答案)

三年级阅读理解——记事类文章(含答案)记事类文章——阅读有方法记事类文章,就是通过记叙某些事情,或阐述道理,或赞美人物,从而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那么,在阅读此类文章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弄清楚事情的六要素记事类文章,一般由六个要素构成,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理清六要素,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所写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从整体上明白作者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文章的记事顺序一篇记事文,无论篇幅长短,总有一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叙事的顺序和条理,进而一步一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事类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会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详写。
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看法及观点,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为文章划分层次段落前面三个步骤完成以后,就要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记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二是按因果关系来划分。
层次划分清晰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5.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一般都会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进行叙述。
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又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把握住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中心了。
阶梯训练一弄清楚事情的六要素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1.“小溪”的欢歌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记事文章阅读方法及练习

第三单元记事文章阅读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如果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一般的记事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
(3)插叙,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3、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4、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情也都是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阅读时,抓住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帮助你理清文章的脉络,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如《跳水》一文,文中先描述水手拿猴子取乐,水手和猴子发生了联系;接着写猴子知道人们在逗它,更加放肆,摘下孩子的帽子,猴子和孩子又发生了联系;孩子在水手的哄笑下不顾一切去追猴子,不仅使猴子和孩子的联系得到发展,而且使水手和孩子也发生了联系;最后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孩子跳水,水手跳进海里救出孩子,使船长、水手与孩子又联系在一起了。
记叙文阅读专题10篇

【阅读材料】《难忘的比赛》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如期而至。
这次,我报名参加了男子100米短跑比赛。
站在起跑线上的我,紧张得心怦怦直跳。
旁边的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个个都是健将。
随着发令枪响起,我奋力冲出起跑线。
起初,我的速度并不快,但想到全班同学的期待,我咬紧牙关,加快了步伐。
就在我快要追上第一名时,突然脚下一滑,我摔倒在地。
那一刻,我只觉得膝盖一阵钻心的疼痛,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
我想放弃比赛,但耳边响起同学们的呐喊声:“加油!你能行的!”我深吸一口气,挣扎着站起来,继续跑向终点。
虽然我最终没有获得名次,但我完成了比赛。
全班同学都围过来,给我递水,扶我坐下。
我看着大家的笑脸,心中满是感激和温暖。
这次比赛让我明白,胜利固然重要,但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才是更珍贵的。
【题目与解析】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这是一个内容概括题,要求学生简要叙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答案示例:文章讲述了作者参加运动会100米短跑比赛的经历,虽然在比赛中摔倒受伤,但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坚持跑完比赛,最终感受到坚持与友谊的珍贵。
2. 文中“耳边响起同学们的呐喊声”一句在表达上有何作用?解析:这是表达效果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听觉描写,通过同学们的呐喊声,表现了大家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推动了“我”继续比赛的决心,突出了团结友爱的氛围。
3. 作者为什么说“比赛让我明白,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才是更珍贵的”?解析:这是主题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答案示例:因为在比赛中,虽然作者摔倒受伤,但没有放弃比赛,而是坚持跑到终点,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力和团队精神。
作者从中感悟到,胜利虽然重要,但坚持不懈的精神更为珍贵。
4. 文中“全班同学都围过来,给我递水,扶我坐下”一句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解析:这是段落作用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句话通过描写同学们的关心,表现了集体的温暖与友谊,突出比赛结束后的感人场景,为文章结尾的感悟做好了铺垫。
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1.《雨中的童年》- 这篇记叙文通过描绘一个雨中的童年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2.《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故事,让读者领悟到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决心。
3.《秋天的记忆》-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带给人的感受,让读者沉浸在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之中。
作者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诗意。
4.《温暖的陌生人》-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陌生人给予的温暖和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情。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陌生人的善良和关爱。
5.《童年的游戏》- 这篇记叙文回忆了童年时的游戏和快乐时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趣味性和感染力。
6.《一次难忘的旅行》-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旅行的魅力和意义。
7.《读书的滋味》-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读书的体验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书香的美好和阅读的魅力。
作者通过描述不同书籍给自己带来的滋味,展现了阅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家乡的味道》-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家乡的美食和文化,让读者感受到家乡的味道和温暖。
作者通过具体的食材和菜肴的介绍,展现了家乡的美食文化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9.《春天的脚步》-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带给人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卉、草木、动物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魅力。
10.《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快乐,让读者感受到成长的复杂和多彩。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感受的描述,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11.《那年夏天》- 这篇记叙文回忆了作者在夏天的一段经历,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独特的气息和给人带来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事类文章阅读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记事类文章,就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得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得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记叙得“六要素”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得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得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就是按照一定得顺序来写得,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就是按事情发生得经过,按时间得先后叙述。
这就是记事得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就是把事情得结局或某个最突出得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得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得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赌不快得感受。
(3)插叙,主要就是叙述某一件事情得过程中,对所要叙述得某一件事进行必要得交代而插入得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得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得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物得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得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得重点在记事类文章中,起因、经过与结果就是构成情节得主要环节,而事情得经过,则就是记事类文章得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得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得感谢、认识,也就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得评价。
这往往就是文章得“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阅读训练1】换伞早晨,天下着雨,街边得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得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得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就是喊我吗?回头一瞧,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得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得脸。
“大哥哥,您把伞拿错了!这把才就是您得。
我得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得声音有点醉人。
我这才发觉自己得伞在她得手里——那就是前不久才买得。
我撑着自己得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得唇边。
呦,甜滋滋得,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请您练一练:1、短文得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得( )进行描写。
A、语言B、动作C、心理活动D、肖像【描写人物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得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得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得目得就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得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得内心世界。
【例】她高高得个儿,一头乌黑柔软得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得小辫子。
雪白得瓜子脸,细长得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得眼睛, 流露出聪颖得光芒。
她平时爱穿红黄相间得长条衬衫,配上浅绿色得紧身裤,多么像一位从新疆来得维吾尔族小姑娘啊!2、文章最后写了“我撑着自己得伞……一直甜到我心里”,这句话得意思就是( )A、雨水就是甜得,所以吃到嘴里,“甜到心里”。
B、小姑娘高尚得品质,甜甜得声音,使人感到“甜到心里”。
C、自己得新伞回到手中,因而高兴,感到“甜到心里”。
3、文中破折号得作用就是( )。
A、声音得延长B、解释说明C、意思得转折【解析】(1)声音得延长。
【例】卖——扇子啦!(2)解释说明。
【例】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好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得想象力。
(3)意思得转折(引入得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
【例】今天好热啊!——您什么时候去上海?(4)标志说话得中断或停顿。
【例】我今天很想瞧电影,可就是——(5)标志语言得作者或出处。
【例】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得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 )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 )得品质。
【阅读训练2】吃西瓜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得西瓜。
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与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与弟弟瞧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瞧到里面鲜红得瓜瓤。
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
啊!就是个生得,黄里微微泛有白色。
瓜籽也就是白嫩得,我与弟弟好失望。
可就是,爸爸一声不吭,若无其事地切开第二个,啊!鲜红得瓜瓤,黑又饱满得瓜籽,诱人得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
”爸爸把两片推到我与弟弟面前笑着说。
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我也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一个生西瓜。
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
这时,她发现我正盯着她。
爸爸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您吃您得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心里真不就是滋味,手中小小得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
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
于就是,我放下手中得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
我还就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得心甜甜得。
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宝贵得东西。
1、给下面词语中带点得字选择正确得读音用“√”画出来。
闷.热(mēn mén) 瓜瓤.(yàng ráng) 诱.人(yòu xiù) 硬咽.(yànyè)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无其事: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我”心理活动得句子。
4、填空:描写爸爸吃瓜动作得词有( )( )5、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括号里画“√”。
“我得到一种宝贵得东西”这一种东西就是:(1)西瓜得营养。
( )(2)父子得情谊。
( )(3)父亲得疼爱。
( )(4)团结得力量。
( )6、写出这篇课文得中心思想。
【阅读训练3】“牙疼”不可说“下课了,下课了!”随着这欢呼声,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我与几个女同学玩起了“抓人”游戏。
可就是,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我得朋友把头低下去。
不好,一碰,我得牙根出血了。
我忍着痛,同学们陪者我到医务室去。
幸亏出血不多,过了一会儿就轻了一些了。
傍晚回到家里,我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因为妈妈很疼我,知道后一定会到学校里去说,这样会伤了我与那个同学得感情。
吃晚饭时,我一手捂着牙齿,一手吃饭。
妈妈急忙问我:“婷婷,您怎么啦?”我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慌慌张张地说:“我……我牙齿痛!”“可就是您牙齿从来没有痛过呀?来,让妈妈瞧瞧。
”妈妈一边追问我,一边要来瞧我得牙齿。
我急忙说:“没关系得,妈……妈妈,等一会儿就会好得。
”妈妈见我这样说,就不再问了,但还就是再三叮嘱我:“如果更疼了,就告诉我。
来,慢慢吃。
”我望着妈妈慈祥亲切得面孔,真不想隐瞒妈妈。
可我还就是害怕伤了同伴间得感情,于就是,我欺骗了最爱我得妈妈。
晚上,我躺在床上。
月光照进屋里,我还就是想着白天得那件事。
这时,妈妈轻轻走进来,问我牙齿还疼不疼。
我又一次骗妈妈:“妈妈,不疼了,好多啦!您快休息吧!”妈妈还以为我讲得就是实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夜深了,我却还就是想着,要就是有一位仙女来告诉我该怎么做,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我总就是心神不定。
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但我却一直保守着秘密。
我得牙齿都快好了,可就是我……妈妈还根本不知道!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我向妈妈说起这件事时,妈妈抚摸着我得头,高兴地说:“好孩子,您将来一定会有很多朋友与您做伴得!”那时我不太懂,一个小小得秘密怎能引来好多伙伴呢?1、组词。
玩( ) 陪( ) 秘( ) 祥( )顽( ) 培( ) 密( ) 详( )2、写近义词。
傍晚( ) 幸亏( ) 叮嘱( ) 慌慌张张( )3、“可”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表示同意; (2)可以; (3)表示值得; (4)表示转折; (5)表示强调; (6)适合。
请把正确得选项写在括号里。
A.“牙疼”不可说( )B.可就是,正当我们玩得很高兴时……(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D.她待人可好了,谁都喜欢她。
( )E.这回倒可了她得心了。
( )4、扩句。
(1)我躺在床上。
(2)脸上露出了笑容。
5、第3自然段中“我还就是想着白天得那件事”,“那件事”指什么事?6、“一个小小得秘密怎能引来好多伙伴呢?”那时作者不太懂,您懂吗?写下来,并写出读了这文章您悟到什么?【阅读训练4】假币风波“假币?”妈妈得嗓门足以让全院得人都听得见。
原来一个卖菜得找给爸爸一张50元得钞票,等我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验钞机验出来就是张假币。
现在好了,这张麻烦得假币被推到我们家了,瞧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而这项“艰巨”得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下午,我便上街溜达了。
爸爸先前就是在大商场“翻船”得(因为有验钞机),瞧来得从小店下手了。
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我就先站在旁边瞧着。
前面两位顾客就是买烟得,她们给了老板娘一张100元得钞票,老板娘拿到钱后,先就是对着亮处瞧了瞧,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确定就是真得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
我得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得50元钱,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得。
要就是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得抓起来呢。
我越想越害怕,干脆扭头就跑。
老板娘在我身后问道:“小姑娘买什么?”“不,不买。
”我一边跑一边说,明显感到自己得声音在颤抖。
我继续在大街上漫无目得地走着。
哎,那边有两个卖气球得老人,生意挺兴隆,去那儿花掉这钱吧,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太好。
“买两个气球。
”我递过去50元钱。
那个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了两个气球。
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
瞧着这对慈祥得老夫妇,我心里挺不就是滋味:也许她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生,也许50元钱,她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转身对我说:“孩子,我这里也没有钱找给您,您就先拿着这两个气球,过两天再把钱还给我们,反正我们一直在这里卖气球。
”我内疚地接过钱,放进口袋,啊,口袋里还有钱,我赶紧掏出来递过去,“爷爷,我还有零钱……”我一个人走在回家得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得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猛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币,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
我轻轻松开手,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气球欢快地飞上天空,我突然感觉到天真蓝。
请您练一练:1.写出下列词语得意思。
甩掉: 翻船:2.用“”画出描写“老板娘太精明了”得语句。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心理活动得语句。
4.发挥想象力,将第一处省略号所省略得内容补充出来。
【省略号得用法】1、表示沉默,无语:例:何为:“梅伯母得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得颠簸了!”欧阳平:“……”2、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得问:“这位就是……”“我得兄弟。
”戴礼帽得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