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关税措施案例
贸易管制案例

贸易管制案例贸易管制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或实现某种目的,对国际贸易实行的一种管理措施。
贸易管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出口补贴等。
贸易管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贸易管制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贸易管制的具体实施和影响。
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对中国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
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这一举措是为了保护美国的钢铝产业,减少进口产品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冲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铝生产国之一,受到了重创。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美国的一些产品征收关税,引发了中美贸易战。
这个案例表明,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欧盟对进口香蕉的配额管理。
欧盟对进口香蕉实行配额管理,即规定每年可以进口的香蕉数量。
这一举措是为了保护欧盟成员国的香蕉产业,防止进口香蕉对当地农民造成冲击。
然而,这种贸易管制措施也引发了争议,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这种做法不公平,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
这个案例表明,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影响各国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案例是日本对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
日本对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行了限制,限制了这些产品的出口数量和范围。
这一举措是为了保护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防止这些技术被其他国家获取。
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评,一些国家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限制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这个案例表明,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不满和批评,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贸易管制是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措施,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贸易管制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然而,贸易管制措施可能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国际贸易关系。
因此,在实施贸易管制措施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避免引发贸易纠纷和国际关系紧张。
关税的避税筹划案例

关税的避税筹划案例(二)纳税人销售或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3%:1.粮食、食用植物油。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农用柴油机。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2.避孕药品与用具。
3.古旧图书。
4.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5.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和设备。
6.来料加工、来件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的进口设备。
7.供残疾人使用的假肢、轮椅、矫形器等。
8.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同时,由于我国出于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的需要,除对上述进口商品减免税外,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和行业、单位、个人的进口商品实行减免关税和增值税。
如经济特区、保税区及三资企业和侨胞、台胞等等。
我国有一些专业公司经批准从事免税品销售业务。
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对外经济贸易部);晓峰公司外汇商品服务部(国防科工委);外交部供应部;中国免税品公司;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物资供应部;中士公司侨汇商店。
这些公司从某种角度说也提供了避税的机会。
进口商品时的消费税避税筹划申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货物均应缴纳消费税。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办理报关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为进口货物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通过《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目税率表》可以看到消费税最高可达45%的分类分项差别税率,决定了其在企业的避税筹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进口货物消费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费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因而。
只要对完税价格进行筹划,减小分子,就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另外,根据税法规定,如果存在下列情况,应按适用税率中最高税率征税。
1.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即进口生产销售两种税率以上的应税消费品时,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进口消费品的进口额或消费品时,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进口消费品的进口额或销售数量,未能分别核算的,按最高税率征税;2.纳税人应将应税消费品与非应税消费品,以及适用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根据组合产品的销售金额按应税消费品的最高税率征税。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材计算及案例答案:

进出口贸易实务计算及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邵渭洪第一章第一节1、甲与乙订立一份合同,甲出售200箱蕃茄酱罐头给乙,合同规定为每箱24罐,每罐100克。
但卖方在发货时,却为每箱24罐,每罐200克,且价格不变。
问买方是否应收下这批罐头,为什么?答案:不能收下。
因为:(1)实际收货与合同不符,在海关报关时要作为走私处理;(2)实际收货与合同不符,在销售时可能不符合顾客需求而形成滞销。
处理: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1)款规定,合同中的商品品质为合同要件,货约品质不符,买方可以拒收货物并撤销合同,并向卖方索赔损失。
2、我国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
在成交前我方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我方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运到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示相应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的质量比样品低7%,并以此要求我方赔偿15000英镑的损失。
问:在此情况下,我方是否应该接受理赔?为什么?答案:处理:必须接受索赔,因为此交易应定为凭样品与文字说明买卖,依据是:(1)在成交前我方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而且并未声明是参考样品;(2)订约后我方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相似是指成交货物与样品之间只能有微小差异;(3)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4)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1)款规定,如果货物凭样品成交,货物的质量应该与货物样品相同,否则即为货约不符;(5)根据《联合国公约》第三十五条(2)款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否则即为货约不符;教训:(1)大豆作为初级产品,货物质量难以一致,不适宜以样品成交;(2)在销售商品时,不要同时用样品与文字说明两种方式表示商品质量。
3、我国向国外出口一批玉米。
在合同中对品质条款作了以下规定:以98%的纯度为标准,杂质超过2%时,每超过1%,价格折让5%,不够1%时按比例折算,若货物杂质超过5%,买方有权拒收。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节税案例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节税案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进口货物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对于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高额的进口税额使得进口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如何合理地节省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成为了进口商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介绍一些可以节省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一:德国高端家具的税收优惠某家具商想要从德国进口高端家具,但由于德国家具价格较高,进口税额也相应较高。
为了降低完税价格,该家具商与德国家具生产商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
协议的内容是将德国家具的生产工艺部分转移到了中国,实现在中国进行组装和加工,而只有精细部件从德国进口。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样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完税价格。
同时,该家具商还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使得进口家具的完税价格更低。
案例二:船舶工程项目的完税价格节省一家企业承接了一项大型船舶工程项目,需要从韩国进口大量船舶设备。
根据税收政策,企业需要按照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交纳关税。
为了降低完税价格,该企业与韩国的船舶设备供应商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双方商定将船舶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工作转移到中国进行,只进口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设备。
这样一来,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关税支出,还能享受中国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案例三: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加工转口某电子产品制造商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电子产品零部件,由于这些零部件的完税价格较高,使得制造商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压力。
为了节省完税价格,该制造商与日本的合作伙伴商定,在中国设立一个合资工厂,用于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零部件进行加工和组装。
这样,制造商可以享受中国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根据中国的技术要求进行一些技术改进和创新。
这种加工转口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提高了制造商的竞争力。
案例四:合理运用自由贸易区政策我国设立了一些自由贸易区,为进口商提供了较为优惠的税收政策。
关税壁垒案例

关税壁垒案例关税壁垒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提高进口商品关税或者实施进口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不同商品实施不同的关税壁垒政策。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税壁垒的案例。
首先,中国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对于进口汽车实行较高的关税是众所周知的。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国内汽车产业,提高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力。
然而,这也导致了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价相对较高,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
其次,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
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
美国此举旨在保护本国钢铁和铝产业,但也导致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另外,印度对进口苹果征收高额关税。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之一,为了保护本国苹果产业,印度对进口苹果实行高额关税。
这一政策使得进口苹果在印度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进口苹果的竞争力,同时也影响了国际贸易平衡。
最后,欧盟对进口农产品实施严格的配额和关税。
欧盟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对进口农产品实行严格的配额和关税措施。
这一政策使得欧盟市场上的进口农产品价格偏高,限制了农产品的进口量,同时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综上所述,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商品实施不同的关税壁垒政策。
这些关税壁垒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但也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共同的贸易规则,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

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在本章中你将——〔〕考察税收如何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了解税收无谓损失的意义和原因考虑为什么一些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另一些税收考察税收和无谓损失如何随税收的规模而变动税收往往是热门政治争论的来源。
在1776年美国殖民地对英国税收的愤怒引发了美国革命。
200多年以后,罗纳德·里根以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为号召中选总统,在他入主白宫的8年期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70%下降为28%。
1992年,比尔·克林顿中选的局部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总统乔治·布什没有遵守他在1988年大选中的诺言:“相信我的话:没有新税。
〞我们在第六章中开始研究税收。
在那里我们说明了,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它的价格和销售量,以及供应和需求的力量如何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划分税收负担。
在本章中,我们要扩大这种分析,并考察税收如何影响福利,即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福利。
乍看起来,税收对福利的影响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征税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这种收入必然来自某人的口袋。
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说明的,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买者和卖者的状况都会变坏: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
但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福利,我们应该比拟买者和卖者减少的福利和政府增加的收入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工具使我们可以进行这种比拟。
分析将说明,税收对买者和卖者的本钱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
税收的无谓损失我们从回忆第六章中一个惊人的结论开始:一种物品的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是不重要的。
当向买者征税时,需求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当向卖者征税时,供应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
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而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
最后,无论如何收税,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图8-l表示这些影响。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尽管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中必然有一条曲线移动,但图上并没有表示出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
关税壁垒案例

关税壁垒案例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之一,对于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将就几个关税壁垒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的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中国是美国钢铁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
这一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战,也对全球钢铁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
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受阻,同时也使得美国国内钢铁价格上涨,对美国国内消费者和制造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案例二,欧盟对进口美国汽车征收关税。
欧盟曾对进口自美国的汽车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欧洲本土汽车产业的利益。
这一举措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并导致了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欧盟对进口美国汽车征收关税,使得美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对美国汽车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案例三,印度对进口中国手机零部件征收关税。
印度政府曾对进口自中国的手机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以鼓励国内手机制造业的发展。
这一举措使得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刺激了印度国内手机制造业的发展。
印度对进口中国手机零部件征收关税,对于印度手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关税壁垒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税壁垒的设置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也可能对国内产业和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政府需要谨慎制定关税政策,避免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各国之间也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关税壁垒带来的挑战,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反倾销税案例

反倾销税案例反倾销税是指一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倾销商品侵害,采取的一种特殊关税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倾销是指一国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个国家,从而对该国的本土产业造成伤害。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些国家会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近年来,反倾销税案例在国际贸易中频频出现。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案例之一就是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案件。
由于中国的钢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中国钢铁产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中也包括美国。
然而,由于中国的钢铁产品价格普遍较低,导致美国国内的钢铁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也对中国的钢铁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调整出口策略,寻找其他国家的市场,以弥补美国市场的损失。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应对,加强国内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寻求创新发展,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除了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案例外,欧盟、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对中国等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了反倾销税。
这些案例表明,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各国政府需要在维护本国产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反倾销税案例的出现,凸显了国际贸易中产业保护和贸易自由之间的矛盾。
各国政府需要在处理反倾销税案件时,权衡各方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贸易的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出口税(Export Duties) 出口税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本国出 口商征收的一种关税。由于征收出口税会提高出口商品的销售 价格,削弱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利于扩大出 口。因此大多数国家对绝大部分出口商品都不征收出口税。
(三)过境税(Transit Duties) 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或转口税。它是一国海关对于通过其关 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关税的作用
1、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2、保护国内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3、保护国内市场 4、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进口税是指外国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海关根 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这种进口税 在外国货物直接进入关境时征收,或者外国货物由自 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往进口国的 国内市场销售,在办理海关手续时根据海关税则征收。 因此又称为正常关税(normal tariff)或进口正税。 征收进口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进口国家并不 是对所有进口商品都一律征收高额关税。一般说来, 进口税税率随着进口商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即 工业制成品税率最高,半制成品次之,原料等初级产 品税率最低甚至免税,这称之为关税升级(tariff escalate)。
第八章 关税措施
第一节 关税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关税(Custom Duties;Tariff)是指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
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的特点 (共同特征:强制性、无偿性、预订性)
间接税 税收主体为本国的进出口商、税收客体为进出口货物 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古老而又通行的贸易保护手段 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3)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的认定
②反倾销措施 包括两种:临时反倾销措施; 最终反倾销措施。 ③反倾销税的征收与价格承诺
2、反补贴税
又称抵消关税或反津贴税,指为抵消进口商品 在制造、生产或输出时直接或间接接受的任何 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征收的税额与其接受的补贴数额相等。 其目的在于抵消进口产品所享受的补贴金 额,使其不能在进口国市场上低价竞争,保护 国内同类产业。
差价税
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 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 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 进口价格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是差价税。
四、按照关税优惠条件分类
(一)普通税 (二)优惠关税 1.互惠关税 2.特惠关税 3.普惠关税
1、最惠国税率 它是对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件的贸易协 定的国家间实行的税率。它既适用于双边贸易 条约,也适用于多边贸易条约,WTO成员方 之间实行这种税率。 (幅度很大)
(1)倾销的确定
倾销——指一项产品的出口价格,以低于其在 正常贸易中出口国供其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 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市场。 正常贸易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正常价值 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出口价格 结构价格
(2)损害的确定
损害分三种情况
1、 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2、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威胁 3、 进口方建立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性的阻碍
实行普惠制的发达国家在提供关税优惠时,还规定了 种种限制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限制 (2)对受惠商品范围的限制 普惠制应对受惠国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实行关 税减免,但是实际上许多给惠国在公布的受惠商品名 单中却把许多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利的一些“敏感性” 商品,如纺织品、鞋类、皮革制品及石油产品排除在 受惠商品的范围之外。一些发达国家和集团还在普惠 制的实行中引入了“毕业条款”。 (3)受惠商品的关税削减幅度 普惠制减税幅度=最惠国税率-普惠制税率 (4)保护措施 主要表现在例外条款(escape clause)、预定限 额(prior limitation)及毕业条款(graduation clause)
关税的主要种类:
二、按征税的目的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
征税的进口货物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无代用品的商品
必须具备 的条件
征税的进口货物在国内必须有大量消费
关税税率必须适中,否则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 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 遇。但它不适用从非优惠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 品。特惠税有的是互惠的,有的是非互惠的。 洛美协定(Lome convention)
3.普遍优惠制(普惠制)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国家对来自于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 给予的一种普遍关税减免优惠制度。普惠制的主要原则 是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普惠制的目的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 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增长。 三个原则:a.普遍性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非互惠原则
1、反倾销税
反倾销税:为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 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①根据WTO的规定,征收反倾销税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 a.一种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到另一个国家 市场,即构成倾销; b.倾销产品对本国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损害 或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C.倾销和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一)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 报复性关税; 紧急关税; 惩罚关税。 (二)差价税
反倾销是美国用来保护其国内生产商不受不公平竞争 损害的最为常见和最为有效的方法,它利用世界贸易 组织反倾销的规定来审查各国对美国出口实施反倾销 和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保护美国的出口,打开它国 市场。虽然美国的反倾销法从理论上讲是公平的、透 明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不可预测性 和不公正性,特别是采取所谓替代国的做法来认定所 谓“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行为,极大地危害了 这些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