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圣才出品】

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一、概念题

1.非关税壁垒

答: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称直接的数量限制,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这类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规定,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最低进口限价、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等。

2.进口配额

答: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对于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超过规定限额的不准进口。进口配额的形式有:全球配额,即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配额,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个不定期额度,直至额满为止;国别配额,即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配的固定配额,有的由单方面强制规定,有的由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确定;进口商配额,即按不同进口商分配给一定配额。有的国家还将进口配额与片收关税结合起来,在配额以内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超过配额则片收较高关税或附加税,称为关税配额。

3.自愿出口限制

答: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简称VERs),它是非关税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称,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实质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对进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所谓“自愿”,其实并不完全自愿,只是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不得不采取的限制政策。因此,经济学家把自愿出口限制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4.产业政策

答: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之理解为是各种指向产业的特定政策,即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其二将其理解为是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即当市场调节发生障碍时,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补救的政策。其三是将之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

5.政府采购

答: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无论是长期维护一个较为庞大的政府也好,还是短期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也好,政府采购已成为一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或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之一。

6.相机保护措施

答:相机保护措施(contingent protection)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有协议中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WTO允许使用的相机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紧急保障,以及为了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幼稚产业、维护国家安全等实施的暂时性贸易保护政策。

7.紧急保障措施

答:紧急保障是相机保护措施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当国内产业受进口产品严重损害时,政府可以实行临时的进口限制以保护国内生产者。这一条保护措施是关贸总协定和WTO 认可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4》第19条),在关税和非关税的保护政策日益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这一措施对本国企业实行“紧急保护”。

8.反倾销

答: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9.倾销幅度

答:倾销幅度是指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倾销幅度的确定,应当

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全部可比出口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或者将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在逐笔交易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当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较。出口价格在不同的购买人、地区、时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前款规定的方法难以比较的,可以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单一出口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

10.反补贴

答:反补贴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二、思考题

1.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20000.02c D P =-12000.03c S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3)中国为汽车进口设定150单位的配额限制,这时国内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4)中国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每辆3000美元的生产补贴,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5)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你认为应该实行哪一种政策?在实践中会有什么问题?

(6)如果国际汽车市场价格降为8000美元,分析关税(仍为3000美元)和配额(仍为150)对国内价格、进口量、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影响。

答:(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为12000.0310*******

+?=,消费量为-?=,所以净进口为300。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使得产品的价格20000.021********

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2000.0313*******

+?=,国内消费

20000.021********

-?=,净进口15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厂商福利增加。

(3)因为在(2)中,需要进口的正好是150单位,因此,本小题国内价格、产量、贸易量和消费者福利与(2)相同,即,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150。厂商和政府的福利变动要视配额的分配方式而定。

(4)生产补贴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需求量为1800,净进口为180********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不变,厂商利润增加,政府收入下降。

(5)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那么一般来说采用给予生产补贴的

方法,会使社会的福利净损失最小,所以建议使用生产补贴。在实践中的问题是政府的财政会遇到困难,所以尽管对社会有利的事,政府也不一定会做。

(6)相对于国际价格为10000美元时的情况,当国际汽车市场价格降为8000美元的时候,福利变化如下表所示:关税

配额国内价格

1100013000进口量

250150消费者福利变化

增加不变政府收益

增加增加(如果配额是被拍卖的话)厂商利润减少不变

2.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20000.02c D P =-;12000.03c S P =+。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18000.02us D P =-;14000.03us S P =+。

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①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练习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CIF与CFR的主要区别在于()。A: 办理租船订舱的责任方不同B: 办理货运保险的责任方不同 C: 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D: 办理出口手续的责任方不同 答案办理货运保险的责任方不同 【2】CIF Ex Ship’s Hold 与DES相比,买方承担的风险()。 A: 两者相同B: 后者大C: 前者大D: 买方不承担任何风险 答案前者大 【3】在交易磋商中,有条件的接受是()。 A: 还盘的一种形式B: 接受的一种形式C: 发盘的一种形式D: 发盘的邀请 答案还盘的一种形式 【4】我方按CIF条件成交一批罐头食品,卖方投保时,按下列()投保是正确的。 A: 平安险+水渍险B: 一切险+偷窃提货不着险C: 水渍险+偷窃提货不着险D: 平安险+一切险 答案水渍险+偷窃提货不着险 【5】条码主要用于商品的()上。

A: 销售包装B: 运输包装C: 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D: 任何包装 答案销售包装 【6】国际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应是()。 A: 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的B: 国际最流行的C: 买方需要的D: 双方占有的 答案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的 【7】银行议付时一般不接受()。 A: Clean shipped B/L B: Back-dated B/L C: Order B/L D: on deck B/L 答案on deck B/L 【8】发盘的撤回与撤销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B: 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 C: 两者均发生在发盘生效前D: 两者均发生在发盘生效后 答案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 【9】为了照顾买卖双方利益,在检验上做到公平合理,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的做法是()。 A: 在装运港检验B: 在目的港检验C: 装运港检验重量和目的港检验品质D: 装运地检验和目的地复验 答案装运地检验和目的地复验 【10】有一批出口服装,在海上运输途中,因船体触礁导致服装严重受浸,如果将这批服装漂洗后再运至原定目的港所花费的费用已超过服装的保险价值,这批服装应属于()。

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 8.1.1 非关税壁垒 一、非关税壁垒的含义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Gs),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⑴灵活性:各国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并要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税率的调整直接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而制定和实 施非关税壁垒措施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⑵有效性:关税壁垒的实施旨在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它对商品进口的限制是相对的。而有些非关税壁垒对进口的限 制是绝对的,比如用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禁止进口。 ⑶隐蔽性:关税税率必须在《海关税则》中公布,毫无隐蔽性可言。非关税壁垒则完全不同,其措施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极为繁琐复 杂的标准和手续,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⑷歧视性:因为一国只有一部关税税则因而关税壁垒像堤坝一样同等程度地限制了所有国家的进出口。而非关税壁垒可以针对某个国家 或某种商品相应制定,因而更具歧视性。 8.1.2 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 一、进口配额的种类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对一定 时期期内(通常为1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 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 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 ⑴绝对配额(abso1ute quota),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 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 个最高限额, 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全球配额:即对某种商品的进口规定一个总的限额,对 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国别配额:。即政府不仅规定了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配 额,而且将总配额在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 进口商配额:进口国为了加强垄断资本在外贸中的 垄断 地位和进一步控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将某些商品的进口 配额在少数进口厂商之间进行分配。比如日本食用肉的进口配额就是在29家大商社间分配的。 ⑵关税配额(tariff quota),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 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二、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 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口。分析中都假定进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只是小国。 仍然用前面的例子,假定中国进口钢铁,而小国钢铁行业假定是完全竞争的。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中的许许多多企业必须与国外同类商品生产者竞争。由于中国不具有生产钢铁的比较优势,国外产品很自然地进入中国市场,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亦由国际市场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决定。 在图8.1中,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一样,假定每吨1000元。在这一价格下,中国国内的钢铁生产量为Sl(60),消费量为Cl (120)。现假定中国政府实行钢铁进口配额,只允许进口Q(=40)吨,其总量一定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Cl-Sl=60吨)。整个供应量从原来在国际价格下的无限量变成了有限供给。消费者的需求也变成了分割的两部分。在满足了对进口钢铁Q吨的需求之后,其余对钢铁的需求只能由本国产品来供给。在总需求D扣除了Q之后,就是对本国钢铁的需求,用Dd表示。在原来每吨1000元的价格下,对本国钢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从而引起国内钢铁价格上涨。一方面国内的生产量随价格上涨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内的需求量则由于价格上升而减少,短缺逐渐消失,当国内生产量与对本国钢铁的需求量相等(都等于S2)时,市场达到新的均衡。在新的国内价格(1500元)水平上,本国生产S2(70)吨,进口40吨(等于配额),总供给量为110吨,等于在这一价格上的总需求量C2。 在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都与减少同样数量进口的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加国内生产,而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即先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国内生产。 但配额对国内各集团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则与关税略有不同。这个不同主要反映在政府税收上。关税给政府带来收益,而配额中这部分的利益就不一定归政府了。这部分利益(图8.1中的c部分)被称为“经济租”(economic rent),其归属完全取决于政府怎样分配这些进口限额。 (1) 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颁发给谁由政府决定,许可证是免费的,谁拿到就可以从进口中获利。进口国的社会总利益 变动与征收关税时一样,只不过c部分从政府转到了国内的进口商或一部分消费者手里。 (2) 政府根据进口商或消费者的申请颁发许可证。谁都可以申请许可证,政府在申请的基础上审批颁发,为得到许可证,互相之间还 要竞争,其申请过程中(被称为“寻租”行为)必然付出一定代价。因此,整个社会的利益少于征收关税下的情况。 (3) 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谁愿出高价谁就可以拿到许可证。拍卖中的竞争会把价格最终抬到最高,但不管进口商最终出什么价,他们所付的正好等于政府所收的。c部分即由政府和进口商共分。这种情况下各集团间的利益分配与征收关税的情况更为相似,整个社会的利益变动也与征收关税时的一样。 (4) 政府在设置限额以后,将权限交给出口国,由出口国自行分配。这种情况相当于将进口许可证免费交给了外国的出口商,出口商 将他们的商品按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高价出售而获得本来属于进口国政府或进口商的利益。c部分到了外国出口商手中。 在现实中为什么许多政府对一些商品不用关税却用配额

国际贸易(海闻版)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海闻版教材》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就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得交换活动,就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得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得相互共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world trade)。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得对外贸易额对该国得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得比率称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就是进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率;出口依存度就是出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得比率。该比率可以反映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得依赖程度。 3、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得原因及基础就是各国间存在得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得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得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就就是绝对劣势.绝对优势也可以间接得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绝对优势"得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得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4、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得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得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得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得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得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得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得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得产品。 5、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劳动力相对充裕得国家,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得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充裕得国家,则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得比较优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得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得产品。贸易得基础就是生产要素得禀赋与使用比例上得相对差别。 6、贸易条件——在经济学中,把一国出口商品得国际市场价格(P X)与该国进口商品得国际市场价格(P M)得比率称为该国得“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简称TOT),表示为:贸易条件(TOT)= P X /P M 7、行业内贸易——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得工业产品,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得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8、不完全竞争—-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就是完全竞争得。但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得现实离完全竞争得假设越来越远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结构.初级产业中得产品,如矿产品,农产品基本就是同质得,所以,初级产品之间得贸易通常就是行业间贸易。但制造产业中得大多数产品呈现同类不同质,经济学家称之为差异产品。差异产品之间得贸易就就是行业内贸易。 (2)生产规模与对市场得影响力。 因此,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在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与垄断)得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9、外国直接投资--基本方式为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与并购东道国得企业、 新企业得创立可以就是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得独资企业;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得投资者共同创立一个国际合资企业。 并购得一般做法就是从证券市场取得企业得股权证券,或者就是在企业增资时以适当得价格取得企业增发得股权证券,或者就是同企业直接谈判购买条件以取得企业得所有权。 10、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她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得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得3要素: 1、跨国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工商企业 2、跨国公司得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 3、跨国公司得经营范围很广 11、关税——就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得海关根据国家制定得关税政策及进出口税则,向进出口商人征收得一种流转税。 12、从价税——就是根据进口商品价值征收一定比例得关税。 从价计征得关税税额=进出口货物得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13、非关税壁垒—-就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得一切限制进口得措施.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在线作业一(随机)-0001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在线作业一(随机)-0001 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的,因为() A:惯例即是行业内的法律 B:惯例有强制性 C: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作不符合惯例的规定 D:法院会维护惯例的有效性 答案:C 出口商要保证信用证下安全收汇,必须做到() A:提交单据与合同相符并单单一致 B:提交单据与信用证相符且单单一致 C:当L/C与合同不符时,提交单据与合同相符 D:提交的单据与合同及信用证均相符 答案:B 某货轮在航运途中,A舱失火,船长误以为B舱也同时失火,命令对两舱同时施救。A 舱共两批货,甲批货物全部焚毁,乙批货物为棉织被单全部遭水浸,B舱货物也全部遭水浸。() A:A舱乙批货物与B舱货都属于共同海损 B:A舱乙批货物与B舱货都属于共同海损 C:A舱乙批货属共同海损,B舱货属单独海损 D:A舱乙批货属单独海损,B舱货属共同海损 答案:C 运输单据出单日期后多少天内必须提交银行议付,否则银行拒绝付款()A:30 天 B:20天

C:21天 D:15天 答案:C 订立出口数量条款时,应考虑的因素为() A:国内市场的实际需要 B:国际市场的爱好 C:国内市场的价格动态 D:国际市场的价格动态 答案:D 我下列出口单价哪个正确?() A:每箱100美元FOB伦敦 B:每公吨100英镑FOB天津 C:每箱50法郎FOB重庆 D:每箱50英镑CIFC大连 答案:B 承兑交单的起算日应为() A:出票日 B:付款人见票承兑日 C:付款日 D:托收日 答案:B 合同中规定采用D/P30天的托收方式付款,托收日为8月1日,如寄单邮程为7天,则此业务的托收日、提示承兑日、付款日为()。 A:8月1日/8月8日/9月6日

东财国际贸易在线作业答案

东财《国际贸易》在线作业一(随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某国对某种产品按货值征收10%的关税,或按每公吨征收15美元关税,从征税的方法来看, 这种税叫做()。 A. 从量税 B. 从价税 C. 混合税 D.选择税 满分:4 分 2.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倾向是()。 A. 自由贸易 B. 贸易自由化 C. 贸易保护主义 D. 超保护贸易主义 满分:4 分 3. 某国净贸易条件1990年为100,2000年为9 4.36,2000年与1990年相比,贸易条件()。 A. 好转了 B. 恶化了 C. 没受影响 D. 略有改善 满分:4 分 4.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正式生效于()。 A. 1993年12月15日 B. 1994年4月15日 C. 1995年1月1日

D. 2001年12月11日 满分:4 分 5. 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个全球性的优惠关税形式叫()。 A. 进口附加税 B. 差价税 C. 特惠税 D.普遍优惠制 满分:4 分 6. 贸易条约与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在()关系方面规定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 协议。 A. 生产 B. 贸易 C. 分配 D. 消费 满分:4 分 7. 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上下波动 A. 主要生产国的国内价格 B. 主要消费国的国内价格 C. 国际生产价格 D. 国际生产成本 满分:4 分 8. 根据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保护的对象应是()。 A. 农业 B. 缺乏竞争力的产业 C. 新兴工业 D. 新兴工业,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 满分:4 分

国际贸易(海闻著)课后答案

第一章 导 论 1.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 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 什么主要的区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 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 产品的必要手段。 (2) 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 系。 (3) 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 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 贸易量迅猛增长。 (2) 贸易依存度加大。 (3) 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 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 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 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 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 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 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都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 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w w w . k h d a w .c o m 课 后 答 案 网

东财国际贸易在线作业及答案

东财《国际贸易X》在线作业一(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净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是(C) A. PX/PM B. PM/PX C. (PX/PM)·100 D. (PM/PX)·100 满分:4 分 2. 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高形式是:()。 A. 完全经济一体化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经济同盟 满分:4 分 3. 规定国与国之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是()。 A.支付协定 B. 贸易议定书 C. 通商航海条约 D. 贸易协定 满分:4 分 4. 关税壁垒通常是指()。 A. 高额的进口税 B. 高额的出口税 C. 高额的过境税 D. 高额的附加税 满分:4 分 5. 进口税主要分为普通税和()。 A.最惠国税 B. 优惠关税

6. 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 A. 出口总额 B. 进口总额 C. 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D. 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满分:4 分 7. 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是()。 A. 汉密尔顿 B. 凯恩斯 C. 李斯特 D. 李嘉图 满分:4 分 8.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一些经济起步较晚的国家采取了()政策。 A.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 B. 保护贸易自由贸易 C. 贸易自由化重商主义 D. 重商主义贸易自由化 满分:4 分 9. 保护贸易政策,简而言之,即()政策。 A. 限制进出口 B. 鼓励进出口 C.奖出限入 D. 奖入限出 满分:4 分 10. 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是()。 A. 价值 B. 价格

第八章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保护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保护 1.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3)中国为汽车进口设定150单位的配额限制,国内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4)中国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每辆3000美元的生产补贴,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贸易量;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5)上述三种政策都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你认为政府应该实行哪一种政策?在实践中会有什么问题? (6) 如果国际汽车市场价格降为8000美元,分析关税(仍为3000美元)和配额(仍为 150)对国内价格、进口量、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影响。 思路: +?=,消费量为 (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为12000.0310******* 20000.021******** -?=,所以净进口为300。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150。与 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3)本题国内价格、产量、贸易量和消费者福利与b相同,厂商和政府的福利变动要视配 额的分配方式而定,具体方式及其福利分配参看教材。 (4)生产补贴后国内汽车产量为1590,净进口为21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不变, 厂商利润增加,政府收入下降。 (5)一般来说生产补贴社会的福利净损失最小,所以建议使用生产补贴。在实践中的问题 是政府的财政会遇到困难,所以尽管对社会有利的事政府也不一定会做。 (6) 关税配额 国内价格11000 13000 进口量250 150 消费者福利变化增加不变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1)短期影响 在短期内,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之间流动,各行业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具体影响如下: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2)中期影响 在中期内,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不能转移。贸易之后,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缩减。这会导致,出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资本不流动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会使各行业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对各行业工资和利润的中期影响可以表述为: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受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 ③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3)长期影响: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流动,包括资本。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可以由“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来说明。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Stopler-Samuelson Theorem)是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理论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②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4)放大效应与实际收益变动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并说明了实际收益的变动。 ①“放大效应” “放大效应”是指在国际贸易下,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②实际收益变动 要素实际收益定义为要素名义收益除以产品价格。要素实际收益的变动率为要素名义收益变动率减去产品价格变动率。 琼斯论证了:只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 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2016东财《国际贸易实务》-在线作业含答案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 分。) 1. 出口到美国的木材,如在运输中发生风险,下列哪种情况导致实际全损?() A.船只失踪3个月 B. 船只遇难沉没,货物沉入海底 C. 船只被海盗劫去 D. 船只在避难港避难 正确答案:C 2.IS09000系列标准的指定机构为()A.国际商会 B. 国际标准化组织 C. 国际法协会 D. 同业协会 正确答案:B 3?付款方式为L/C和D/P即期各半时,为收汇安全起见,应在合同中规定)。 A. 开两张汇票,各随付一套等价的货运单据 B. 开两张汇票,L/C下为光票,全套货运单据随付在托收汇票下 C. 开两张汇票,托收项下为光票,全套货运单据随付在L/C汇票下 正确答案:B

4.承兑交单的起算日应为()。 A.出票日 B.付款人见票承兑日 C.付款日 D.托收日 正确答案:B 5.CIF与DES的主要区别在于 A.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 B.风险划分不同 C.出口报关的责任不同 D.进口报关责任不同 正确答案:B 6. 下列哪个为出口外汇净收入 A. FOB成交价 () B. CIF成交价 C. CFR成交价 D. 均不是 正确答案:A 7. 标的物”条款就是()。A.品质条款 B. 合同条款 C说明条款 D. 品名条款 正确答案:D 8. 使用适合海运习惯包装”应按()A.国际运输协会统一定义

B. 我国统一规定 C. 欧洲统一规定 D. 无统一规定 正确答案:D 9?指出装船提单”的日期()A.货于5月24日交船公司 B. 货于6月24日开始装船 C. 货于6月4日全部装完 D. 货于6月24日抵达日本 正确答案:C 10. 如进口羊毛、生丝、原棉等纺织原料,应使用的计量方法为()A.毛重 B. 净重 C. 公量 D. 理论公量 正确答案:C 11. 《2000通则》,若以CFR成交,风险划分点为()。A.以货越船舷为界 B. 以货交第一承运人为界 C. 以目的港交货为界 D. 以船边交货为界 正确答案:A 12. 银行议付时不接受()。A. Clean shipped B/L B. Direct B/L

第七章进口保护政策

第七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 1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 另IJ为:De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 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自由贸易下,易对 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 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产量为1200 0.03 10000 1500, 消费量为2000 0.02 10000 1800 , 所以净进口为300。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 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150。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2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另为:Dc = 2000-0.02 P ,Sc = 1200 +0.0 3 P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us = 1800 - 0.02 P,Sus = 1400 + 0.03 P ;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国际白糖市场的供求曲线 21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 的产量 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 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1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 国汽车 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41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 带来的 影响?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 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 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 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 出口 200。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 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 125。 美国国内汽车价格10500,产量1715,出口 125。 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 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 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增 3本章专栏7.1中报道了俄罗 与国际白糖期货价格暴跌的消息。「请用 ■■― 中国汽车 243750,政府关税 131250。 S 曰高白糖进口关税 P1 ■■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优质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 A: CFR B: FOB C: CIF D: FCA 答案: C 【2】ISO9000系列标准是() A: 某一行业质量管理标准 B: 国际性质量管理标准 C: 亚洲质量管理标准 D: 欧洲质量管理标准 答案: B 【3】出口业务中,对信用证的审核单位是()。 A: 出口商 B: 银行 C: 保险公司 D: 出口商和银行 答案: D 【4】以下关于支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支票是以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付款人 B: 支票既可以是即期付款也可以是远期付款 C: 支票的签发金额可以大于出票人在开户银行的存款额 D: 支票是一种有条件的支付命令 答案: A 【5】以FOB/CIF价格成交,外汇净收入为()。 A: 成交价/成交价减国外运费、保险费等劳务费 B: 成交价减国外运费、保险费等劳务费 C: 成交价减国外运费、保险费等劳务费/成交价减国外运费、保险费等劳务费 D: 成交价/成交价 答案: A 【6】买卖双方以D/P.T/R 条件成交,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凭T/R向代收行借单提货,事后买方拒付,则() A: 由卖方自行承担货款损失 B: 由卖方与代收行共同承担货款损失 C: 由托收行向卖方付款 D: 代收行应负责向卖方付款 答案: A 【7】就卖方承担的费用而言,哪个正确() A: CIF>CFR>FOB B: FOB>CFR>CIF C: FOB>CIF>CFR D: CIF>FOB>CFR 答案: A

【8】DAT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责任、费用、风险划分的界限是() A: 在装货港口将货物装上承运船舶时 B: 在卖方仓库交货时 C: 在运输终端将货物交于买方处置时 D: 在卖方所在地的买方指定的承运人货运站交货时 答案: C 【9】CIF合同的货物在刚装船后因火灾被焚,应由() A: 买方委托卖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B: 买方负担损失并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C: 卖方负担损失 D: 卖方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答案: A 【10】某公司于5月5日以电报方式向法国商人发价,限5月8日复到有效。对方于7日以电报方式发出接受通知,由于电讯部门延误,发价人9日才收到该通知,但未表态接受与否。根据《公约》() A: 只有在对方再次发出接受通知时,该接受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B: 因我公司未及时提出异议,该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C: 该逾期接受无效,合同未成立 D: 只有在我公司及时表示确认后,该接受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答案: B 【11】指出下列哪个发价()有效。 A: 你15日电可供100件参考价每件8美元 B: 你15日电接受,但以D/P替代L/C C: 你15日电每公吨30英镑20日复到 D: 请改报装运期10日复到有效 答案: C 【12】出口报关的时间应该是() A: 装船前 B: 装船后 C: 货到目的港后 D: 备货前 答案: A 【13】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的,()。 A: 惯例即是行业内的法律 B: 惯例有强制性 C: 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作出与惯例相反的规定 D: 法院会强制性维护惯例的有效性 答案: C 【14】区分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主要依据是()。 A: 承兑人不同 B: 付款时间不同 C: 是否随附单据 D: 出票人不同 答案: D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圣才出品】

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一、概念题 1.非关税壁垒 答: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称直接的数量限制,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这类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规定,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最低进口限价、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等。 2.进口配额 答: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对于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超过规定限额的不准进口。进口配额的形式有:全球配额,即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配额,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个不定期额度,直至额满为止;国别配额,即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配的固定配额,有的由单方面强制规定,有的由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确定;进口商配额,即按不同进口商分配给一定配额。有的国家还将进口配额与片收关税结合起来,在配额以内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超过配额则片收较高关税或附加税,称为关税配额。 3.自愿出口限制

答: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简称VERs),它是非关税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称,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实质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对进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所谓“自愿”,其实并不完全自愿,只是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不得不采取的限制政策。因此,经济学家把自愿出口限制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4.产业政策 答: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之理解为是各种指向产业的特定政策,即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其二将其理解为是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即当市场调节发生障碍时,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补救的政策。其三是将之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 5.政府采购 答: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无论是长期维护一个较为庞大的政府也好,还是短期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也好,政府采购已成为一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或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之一。

(国际贸易)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

(国际贸易)第八章进口保 护政策

第八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8.1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 8.1.1非关税壁垒 壹、非关税壁垒的含义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s,NTGs),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壹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⑴灵活性:各国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且要求具有壹定的连续性;税率的调整直接受到世界贸 易组织的约束,而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⑵有效性:关税壁垒的实施旨于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它对商品进口的限制是相对的。而 有些非关税壁垒对进口的限制是绝对的,比如用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 限额就禁止进口。 ⑶隐蔽性:关税税率必须于《海关税则》中公布,毫无隐蔽性可言。非关税壁垒则完全不同,其措施往往不 公开,或者规定极为繁琐复杂的标准和手续,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⑷歧视性:因为壹国只有壹部关税税则因而关税壁垒像堤坝壹样同等程度地限制了所有国家的进出口。而非 关税壁垒能够针对某个国家或某种商品相应制定,因而更具歧视性。 8.1.2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 壹、进口配额的种类 进口配额(importquota)又称进口限额,是壹国政府对壹定 时期期内(通常为1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 接限制。于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能够进口,超过 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 ⑴绝对配额(abso1utequota),即于壹定时期内,对某 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壹个最高限额, 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全球配额:即对某种商品的进口规定壹个总的限额,对 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壹律适用。 国别配额:。即政府不仅规定了壹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配额,而且将总配额于各出口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 进口商配额:进口国为了加强垄断资本于外贸中的垄断 地位和进壹步控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将某些商品的进口 配额于少数进口厂商之间进行分配。比如日本食用肉的进口配额就是于29家大商社间分配的。 ⑵关税配额(tariffquota),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于壹定时期内,于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 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 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二、竞争条件下的进口配额 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壹定的限额,其目的和征收关税壹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工业。但和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口。分析中均假定进口国于国际市场上只是小国。 仍然用前面的例子,假定中国进口钢铁,而小国钢铁行业假定是完全竞争的。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中的许许多多企业必须和国外同类商品生产者竞争。由于中国不具有生产钢铁的比较优势,国外产品很自然地进入中国市场,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亦由国际市场的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决定。 于图8.1中,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壹样,假定每吨1000元。于这壹价格下,中国国内的钢铁生产量为Sl(60),消费量为Cl(120)。现假定中国政府实行钢铁进口配额,只允许进口Q(=40)吨,其总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在线作业二(随机)-0002

东财《国际贸易实务》在线作业二(随机)-0002 我国出口危险品包装标志的刷制应参照() A:《国际标准化组织危险品标志》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品标志》 C:《国际海运危险品标志》 D:《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 答案:C 指出下列哪个为还盘()。 A:请该报装运期15日复到有效 B:你17日电每公吨20英镑18日复到 C:你17日电可供100打参考价每件5美元 D:你17日电可接受,但用L/C替代D/P可协商 答案:D 付款方式为L/C和D/P即期各半时,为收汇安全起见,应在合同中规定()。 A:开两张汇票,各随付一套等价的货运单据 B:开两张汇票,L/C下为光票,全套货运单据随付在托收汇票下 C:开两张汇票,托收项下为光票,全套货运单据随付在L/C汇票下 答案:B 扩大出口商品成交量的前提条件() A:货源紧张 B:价格看涨 C:外汇充裕 D:价格看跌

答案:D 指出下列哪个为有效接受() A:你17日电可接受,但用L/C替代D/P B:你17日电可接受,如能将装运期改为5月,我方可接受 C:你17日电可接受,但交货时须提供原产地证明 D:受R公司委托,接受你方17日电条件 答案:C 下列哪个为索赔的依据() A:货损、合同、L/C B:货损、商检证、L/C C:货损、合同、商检证 D:商检证、保险单、发票 答案:C 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出版物规定,以信用证支付方式进行散装货物的买卖,交货数量的机动幅度为() A:2% B:10% C:5% D:15% 答案:C ICC中的货物(A)(B)(C)条款的内容大体等于CIC条款中的()A: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B:一切险、水渍险、平安险 C:水渍险、一切险、平安险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贸易量迅猛增长。贸易依存度加大。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还有哪些? 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加大。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