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肿瘤的免疫治疗

机体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对肿瘤细胞的 杀伤有选择性,不损伤正常细胞。 杀伤有选择性,不损伤正常细胞。
(四)B细胞和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细胞和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 。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 antibody 、 dependent cell--ediated cytotoxicity , ADCC )
肿瘤免疫治疗
(二)免疫胞治疗技术适宜人群
1.各种免疫原性的肿瘤,如:肺癌、胃癌、肾癌、黑 各种免疫原性的肿瘤, 各种免疫原性的肿瘤 肺癌、胃癌、肾癌、 色素瘤等; 色素瘤等 2.原发灶去除后 免疫力低下,恢复慢,预防肿瘤复发。 2.原发灶去除后 免疫力低下,恢复慢,预防肿瘤复发。 胃癌术后、肺癌术后、肝癌术后等; 如:胃癌术后、肺癌术后、肝癌术后等 3.肿瘤广泛转移,无法进行手术者。 肿瘤广泛转移, 肿瘤广泛转移 无法进行手术者。 4.对放化疗不敏感或者担心放疗化疗巨大副作用不愿 对放化疗不敏感或者担心放疗化疗巨大副作用不愿 意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意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5.常规治疗后 手术及放化疗)需要提高身体免疫力者: 常规治疗后(手术及放化疗 需要提高身体免疫力者: 常规治疗后 手术及放化疗 需要提高身体免疫力者 6.肿瘤临床康复后的肿瘤复发预防 肿瘤临床康复后的肿瘤复发预防
机体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一)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CD4+T细胞(辅助性 细胞,TH)和 + 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 细胞, ) 主要通过 CD8+T细胞 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细胞毒 细胞毒T + 细胞 细胞) 作用于肿瘤。 细胞 作用于肿瘤。
肿瘤的免疫应答【精选】

(5)抗体干扰黏附作用
某些抗体可以阻断肿瘤细胞与其它细胞表 面黏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断肿瘤 细胞生长和转移。
2、细胞免疫
(1)CD4+ T细胞
可溶性抗原 APC摄取、加工、递呈 MHC-Ⅱ——抗原 识别
肽复合物
脱落的抗原
Th1细胞
激活Th1细胞
激活后的Th1细胞:
a、分泌IL-2等细胞因子,激活CTL、NK细胞和Mφ细胞; b、使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c、释放一些直接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如TNF; d、Th1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2、NK细胞
特点:无肿瘤特异性、无MHC限制性
机制:(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2)Fas/FasL途径 (3)TNF-α/TNFR-1途径
3、γδT细胞
特点:分布于黏膜和皮下组织 无MHC限制性
机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分 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
1、体液免疫
(1)溶细胞作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免疫监视学说:
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能识别并特 异性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 肿瘤之前即被清除。
固有免疫
体液免疫
适应性免疫
细胞免疫 ☆
一、固有免疫
1、巨噬细胞 (1)清除、杀伤病原体 (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3)杀伤靶细胞 (4)加工、递呈抗原 (5)免疫调节
(2)ADCC:
肿瘤抗原 Fab 抗体IgG Fc
FcγR
NK细胞 Mφ细胞 中性粒细胞
(3)抗体和补体免疫调理作用:
吞噬细胞表面有抗体Fc段和补体C3b的受体
(4)抗体的封闭作用:
肿瘤免疫学

2. 癌胚抗原( CEA)
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脏和肝脏。正常情况下CEA 入胃肠道,而肿瘤细胞分泌的CEA则进入血液和 淋巴液,故血中CEA 含量会增高。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CEA的检测: EIA 、RIA 参考值<5μg/L (97%健康人低于此值) 吸烟者可达 5 μg/L
4. 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
● 某些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B7-1和黏附分子,因此,不能诱
发机体产生有效抗肿瘤疫应答,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杀伤瘤细胞
整理ppt
14
第三节 肿瘤逃避免疫攻击机制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5. 肿瘤细胞的“漏逸”
● 当肿瘤的生长速度,超过的机体有效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大量 肿瘤细胞留在体内得以生长
某些可表达未分化的或幼稚细胞的分化抗原,如(TL)抗原
● 由于分化抗原是正常细胞的一部分,不能刺激抗肿瘤的免疫应答
● 可作为免疫治疗的靶分子和肿瘤组织来源的诊断标志
整理ppt
6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㈡ 肿瘤相关抗原(TAA)
3. 其他TAA
● 糖链抗原(CA)、组织多肽抗原、免疫抑制酸性蛋白、铁蛋白、 唾液酸、β2M等升高时可作为相应肿瘤的诊断指标
杀伤机制
● 活化Mφ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释放特异性 Mφ武装因子杀伤肿瘤
● 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协助T、B细胞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
● 细胞活化Mφ产生细胞毒性因子TNF、NO等介导杀伤、和溶解肿瘤
4. LAK细胞
●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属非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
● 肿瘤侵润淋巴细胞大多是T细胞, 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知识

• 免疫系统是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 效应和最终维持自身免疫稳态的组织系统
•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
• 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 • 细胞因子: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
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肿瘤抗原递呈 • 抗肿瘤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无 应答状态(a state of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
抗原加工递呈的意义
• 实现免疫系统对非己抗原的免疫监视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
四、免疫耐受
(一)定义: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nce)指抗原 诱导特异性淋巴细胞失活或死亡,导致机体 不能对该抗原产生应答的现象。
无效应的 非特异性 特异性 ≠ 免疫应答 无应答
免疫缺陷
(天然,先天/后天获得性)
肿瘤抗原
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 (neoantigen)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 称。
包括突变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编码的蛋白 、病毒诱导的肿瘤细胞表面常常表达病毒
基因编码的蛋白、共同肿瘤抗原、胚胎 抗原。
肿瘤抗原的分类
根据特异性分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 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知识》
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叶韵斌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② 胃癌,阳性率约为50%,结肠癌,阳性率约为60%; ③ 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硬化,肝炎等
疾病,CA 19-9也有不同程度得升高,注意与恶性肿瘤得鉴别。
(一)肿瘤标志物得慨述
1、 肿瘤标志物得定义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就是指在肿瘤得发 生与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得或者就是 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得,反映肿瘤存在与生 长得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 胺及癌基因产物等。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得 检测,对肿瘤得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 情监测以及预后得评价具有一定得价值。
3、 酶类肿瘤标志物
⑴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PSA就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得蛋白酶。在血清中PSA 以两种生化形式存在: ➢ 一部分(5%~40%)就是以低分子量(33kD)得
游离PSA(f-PSA)形式存在; ➢ 大部分(60%~90%)就是以PSA与α1–抗糜蛋白酶、
α2-巨球蛋白等结合得形式存在, 称复合PSA(c-PSA)。 ➢ 总PSA(t-PSA),包括血清中f-PSA与c-PSA。
一、抗肿瘤得细胞免疫机制
㈠ T细胞 1、 CD4+T细胞 2、 CD8+T细胞(在抗肿瘤效应中起关键作用) 3、 γδ+ T细胞 ㈡ NK细胞 ㈢ 巨噬细胞
二、抗肿瘤得体液免疫机制
1、补体得溶细胞效应 2、抗体依赖得细胞介导得细胞毒效应 3、抗体得免疫调理作用 4、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受体 5、抗体干扰肿瘤细胞粘附作用 6、其她机制
肿瘤免疫的概念

肿瘤免疫治疗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免疫治疗的副作用、耐药性等问 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肿瘤免疫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探索更多的免疫治疗靶点,提高免疫治疗 的疗效和特异性。
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其他新型免疫治疗方法,以更 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肿瘤。
研究肿瘤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 作用。
缺点
免疫治疗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细胞因 子释放综合征等。此外,免疫治疗的疗效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从中获益。
Part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肿瘤免疫预防
预防免疫定义
• 预防免疫定义:预防免疫是指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目的。它包括特异性和非特 异性两个方面,其中特异性预防免疫是指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而非特异性预防免疫则是指对多种肿瘤都 具有防御作用的广谱免疫应答。
肿瘤免疫预防
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来提 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某 些肿瘤的发生。
Part
02
肿瘤免疫的种类和作用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 一,通过激活和调节特异性T细胞和 NK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 细胞。
NK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能够识 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能调节适 应性免疫应答。
疫苗治疗
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疫苗,通过注 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以消灭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治疗
利用细胞因子等生物因子激活免 疫细胞,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 应答。
免疫细胞治疗
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培 养、激活,然后输回患者体内, 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
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感染。
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特定分子,如多糖、脂多糖等,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系统则通过 B 细胞和 T 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2. 抗肿瘤作用: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T 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并通过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辅助性 T 细胞的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此外,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可以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
3.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维持免疫平衡。
例如,辅助性 T 细胞可以分化为 Th1、Th2、Th17 等不同亚型,分别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固有免疫。
此外,调节性 T 细胞和抑制性细胞因子也可以抑制免疫应答,避免免疫过度反应。
4. 免疫记忆作用:适应性免疫系统可以产生记忆性 B 细胞和记忆性 T 细胞,当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能够快速而强烈地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再次感染。
总之,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是多方面的,它对于机体的防御、稳定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调控机制隐藏在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抵御病毒、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
然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往往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攻击,导致治疗困难和远期预后不良。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肿瘤免疫治疗成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领域。
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由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组成,相互协作以保护机体。
其中,T细胞是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细胞。
免疫治疗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来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调控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机制。
免疫抑制机制在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可利用多种途径抑制T细胞的作用,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例如,肿瘤细胞可释放出免疫抑制分子,如PD-L1,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此外,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如Treg细胞和MDSC细胞,它们能够通过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
除此之外,肿瘤还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迁移和侵入,减弱T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为了解决免疫抑制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免疫治疗策略。
一种策略是通过抑制肿瘤与T细胞PD-1/PD-L1通路的结合,来恢复T细胞的活化。
这种方法已经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如恶性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
另一种策略是通过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的功能,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例如,通过靶向抑制Treg细胞和MDSC细胞或者调节它们的功能,可以显著改善免疫治疗的效果。
除了免疫抑制机制外,免疫激活机制也是理解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内容。
免疫活化机制是指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以增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肿瘤细胞中经常存在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它们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激活T细胞的应答。
一种方法是使用抗体或疫苗来增强T细胞对这些肿瘤抗原的识别能力,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对某一个靶细胞攻击后, CTL仍然保持完整并具 有活性,能够继续攻击其它靶细胞。
④CTL可分泌 IFN-γ等细胞因子,增强其识别和杀伤 靶细胞的功能。
⑤CTL 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在相同肿瘤抗原再次刺 激后,能很快分化成效应细胞,并显示杀伤活性。
TC的杀伤机制
(1)渗透性细胞溶解
活化CTL脱颗粒: 释放穿孔素 (perforin) →靶细胞坏死 释放颗粒酶 →靶细胞凋亡(apoptosis)
产生淋巴毒素、 TNF-α,活化中性粒细胞
(2)CD8+T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生物特性:
①CD8+ Tc 细胞。 ②杀伤靶细胞作用受 MHC-I 类抗原限制。 CTL对靶
细胞攻击首先需要 TCR 与靶细胞表面肽 -MHC-I 类 分子复合物结合,同时还需要共刺激信号,在这两 种信号作用下触发了 CTL细胞杀伤靶细胞效应。
2.NK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源于骨髓淋巴样祖细胞, ?分布在肝、脾、淋巴结和外周血,属大颗粒淋巴细 胞(LGL); ?在肿瘤早期起作用的效应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 一道防线 ?无特异性 TCR 、BCR;直接杀伤作用
?表面受体: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 KAR)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KIR)
NK细胞抗肿瘤作用
(2) 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
(3)其它效应机制(IFN-γ,TNFα/β)
CTL的细胞毒效应机制:
①渗透性细胞溶解: 在CTL-靶细胞相互接触的区域 形成密闭的袋, CTL 细胞内的颗粒由高尔基体区 向接触区移动并释放颗粒内的穿孔素和颗粒酶 (granzyme ),穿孔素导致靶细胞膜形成许多跨 膜小孔,颗粒酶通过这些小孔进入细胞,最终引 起细胞肿胀、破裂。
* CD4+CTL具有 MHC-II类分子限制 的杀 瘤作用;
* 释放的细胞因子 :IL-2、IFN-γ、TNF等 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CD4+Th1活化辅助其他免疫细胞
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分泌细胞因子
– 激活巨噬细胞 :IFN-γ、CD40L – 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 : IL-3、GM-CSF 、TNF、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免疫监视学说
?Burnet 提出免疫监视学说 ?识别和破坏那些在临床上不能识别的原位 肿瘤 ?当肿瘤生长超过免疫监视控制时,肿瘤细 胞继续生长并形成肿瘤
临床实验证据
? 免疫缺陷,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者,其肿瘤 发生率明显升高
? 幼儿期和老年期肿瘤发生率比其它年龄组高 ? 经抗淋巴细胞血清处理或胸腺摘除的小鼠肿
? NK破坏肿瘤微血管 系统,使其它效应细胞 和因子渗入肿瘤组织,导致肿瘤出血坏死。
NK细胞作用特点
?无须抗原致敏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不依赖于抗体和补体 ?非MHC限制性的直接杀瘤作用
?NK细胞活性可被IFN、IL-2、TNF所加强。
?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2 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
活化T细胞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IL-2+IL-2R
T细胞克隆增殖
分化为Th0
IL-12,IFN-g
IL-4
分化成Th1 分化成Th2
1.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1)CD4+T细胞
* CD4+Th1细胞被APC递呈的肿瘤抗原激 活,辅助Mф、 B细胞、NK细胞、CTL杀伤肿 瘤细胞;
有活性Caspase 凋亡肿瘤细 胞
Fas通路活化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模式图
TC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FasL
靶细胞
活化的TC表达FasL AAAAAA
Fas-FasL相互作用 诱导靶细胞凋亡
TC杀伤靶细胞的过程
CTL杀伤具有高度 的抗原特异性及严 格的MHC限制性
CTL连续杀伤靶细胞
NK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溶解; ? 通过Fas/FasL途径 靶细胞凋亡; ? ADCC
ADCC
A NK cell (NK) attached to a target cell (TC)
? 释放细胞毒性物质: 活化的NK细胞能迅速 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IFN-g、 IFN-? 、 IL-2、GM-CSF等,通过这些细胞因子发挥 抗肿瘤作用,同时调节吞噬细胞的功能。
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坏死/凋亡
CTL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
(G=T细胞颗粒,Go=高尔基体,M=线粒体,N=核)
②细胞凋亡: 即T细胞表达的 Fas配体( FasL) 与肿瘤细胞表达的 Fas受体结合,启动肿瘤 细胞凋亡。
CTL FasL Fas
TNF TNF受体
肿瘤细胞 无活性Caspase
MCP-1
活化的Th1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聚集
2、对T细胞的作用
产生 IL-2 等CK ,促进 Th1 、CTL 等增值,扩大 免疫效应
3、对NK细胞的作用 产生 IL-2、INF- γ等,激活 NK细胞
4、对B细胞的作用
释放IL-4、IL-5等,促进抗体生成
5、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一般认为,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 式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 细胞免疫机制:
T细胞、 NK细胞、巨噬细胞、 γδT细胞、DC等
? 体液免疫机制:
抗体
? 细胞因子机制
1.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1)CD4+T细胞
(2)CD8+T细胞 (3)TCRγδ+T细胞
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h1 Th 效应T细胞 Th2 CTL ? 活化T细胞 记忆T细胞
CTL杀伤特点:抗原特异性、 MHC限制性、高效性与连续性
(3)TCRγδ+T细胞
?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组织及外周血中
?分泌细胞因子IL-2、IL-4、IL-5、GM-CSF和 TNF-α等杀瘤或抑瘤;
?非MHC-I类限制的胞毒活性。
* 在IL-2作用下,γδ+T细胞可以 TIL或LAK形 式杀伤肿瘤细胞
瘤发生率高
局限性
? 免疫监视效应机制不仅仅有T细胞介导,还 有其他机制。
? 肿瘤可能并不经常发生,如某些免疫低下 人群肿瘤发生率并不高。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学机制
?机体免疫系统所有组分,特异的和非特异的, 体液和细胞免疫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多数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 应答起主要作用;对于免疫原性较弱的肿瘤,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