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分析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傅聪,1934年出生,著名钢琴家。

早年留学波兰,在国际艺术舞台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

著名学者和文学翻译家傅雷之子。

①采访之前听很多人谈到过您脾气很倔,不轻易接受采访。

见面后,您给我的感觉却很随和平易。

不是我不喜欢讲话,而是太喜欢讲话。

我工作很多,很吝啬时间,但一问我问题,我感兴趣就忍不住回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②昨天我看到了一个细节:您在演出前还仔细地看了一遍乐谱。

昨天我弹的第一个作品是最近才学的,所以有点儿紧张。

不过,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

我经常在上台以前看看谱,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尝试去实现。

③刚才听到您说紧张,如果这个词是说小孩应考,倒好理解,但用在您身上……紧张是来自我对作曲家的责任感。

对我来说,作曲家的每一个愿望都在他的曲子里表达出来,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圣经》一样,或者可以说音乐就是他的宗教。

④不过很多人对您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音乐,而是被傅雷先生耳提面命。

很多人了解您,都是通过《傅雷家书》。

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

因为一翻家书,我就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

可是《家书》里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

⑤那么,父亲真正启发您的是什么呢? 《家书》中,我喜欢爸爸讲艺术讲人生。

譬如,“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最后做钢琴家”。

比如他讲“孤独”的那段,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一个世界! ⑥《家书》也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质朴感情:傅雷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却不断提醒您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

这里不完全仅是关心,还讲在美学上能入能出,达到感情和理智的平衡。

不能做音乐的奴隶。

⑦您父亲说过,与其做个不上不下的艺术家,不如做个好的木匠。

您那时非常勤奋地练琴,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呢? 我从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家,不过是爱音乐而已。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选择题,含答案详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选择题,含答案详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炼(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走出自闭症怪圈①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

“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

这是无稽之谈。

”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

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

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②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

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

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

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

”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③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

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

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

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

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打包票。

”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④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

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

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

父母每周要带他作30小时的训练。

⑤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

“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

”她一口气说道。

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

“太棒了!”母亲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

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⑥治疗埃迪的施拉姆医生认为,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立能力的关键在于语言。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父母应将孩子的玩具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

开始接受治疗时只有3岁的埃迪曾为拿不到玩具而发火。

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阅读答案

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

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

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

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

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

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

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

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

【语文】专题汇编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一)及解析

【语文】专题汇编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一)及解析

【语文】专题汇编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一)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

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

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

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

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

……(1)选段出自_______(作者)的名著《格列佛游记》,这是格列佛游历____国时遇到的情形。

(2)这个国家的“设计家”还有哪些“科学研究”?请再列举出两个来。

(3)作者描写这些荒唐的科学研究,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斯威夫特飞岛(2)①从黄瓜里提取阳光②将冰煅烧成火药③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④用猪耕地⑤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⑥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⑦用谷壳来播种⑧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⑨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

(3)说明搞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实验,而不应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迷信活动和欺诈活动的道理。

【解析】【分析】(1)《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进修,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船起初平安无事,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

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和这里的人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启航,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卜丁鲁那克岛搁浅了。

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

国开期末考试0882《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机考试题及答案(第2套)

国开期末考试0882《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机考试题及答案(第2套)

国开期末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机考试题及答案(第2套) (试卷号0882,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分析题(共1题,共100分)要求: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幻灯片事件”对鲁迅的心灵创伤一定是太深重了,对看客,对示众,鲁迅是一写再写,接二连三。

在《示众》中,夏日炎炎的街头,无聊的看客成了作家描述和讽刺的主角。

在《肥皂》中,四铭先生在街头充当了一回看客,看孝女乞钱,又听了别的看客的风言风语,淫欲萌动,特意买了珍贵的肥皂回家。

在《阿Q正传》中,阿Q被游街示众,看客们的眼神,让他想到了狼的眼睛。

在《祝福》中,祥林嫂在丧子之后,反复地述说儿子阿毛死于狼口的不幸,周围的人们,始则好奇,诱导她来述说,继则冷淡,不愿再理睬她,终则厌弃,纷纷避她而去,甚至嘲弄她。

“狂人”周围的人们,兄长、医生、乡邻,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他的迫害。

魏连殳的遭遇,在为祖母办丧事时周遭人们的关注和预测,他“发迹”之后无聊小报的窥探和吹捧,足以令人扼腕。

《风波》呢,更是一群无知民众对时代风云的一种盲目的远观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2、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现代都市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都市生活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们围绕着读者与市场展开新一轮争夺战的焦点。

而对都市生活的表现,在当时也成了各大流派文学创作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场和态度,但也各有特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小说偏重社会分析和阶级批判;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较多地看到了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的自私贪婪,偏重于暴露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则偏重于感觉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

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翼小说与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表现和贡献。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测试答案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测试答案

1. 金岳霖说到逻辑学的时候,说,“我觉得他很好玩儿”。

这句话可以表达金岳霖治学的投入。

2. 在《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戴望舒吟道:“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在这里,“闲话”包含了这样的意思海涛的声音,似乎萧红地下有伴。

3. 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其散文气势充沛、雄奇奔放,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而被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韩愈。

4. 现代文化人中,被称为“诗僧“的是苏曼殊。

5.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主张出自战国思想家杨朱。

6.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有“驿寄梅花”,是指梅花在诗文中是代指寄给朋友的书信。

7. 下面著作里面不属于周作人的是《猛虎集》8.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属于文学评论。

9. 下面不属于梵·高作品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10. 以下哪些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

11. 《我的四个假想敌》最主要的一个行文特色是运用了军事术语。

12.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生活的具体时期是中唐。

1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艺术手法的是颂。

14. 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的李是指李商隐。

15. 《诗经》中的“国风”类作品是按照不同地域收集的诗歌。

16. 评论者,《秦腔》乃是以秦腔的方式写秦腔,这其实是说秦腔高亢火爆,《秦腔》行文也是高亢火爆。

17. “鹅湖之晤”发生在辛弃疾和谁之间?陈亮18. 艾青《北方》一诗中在书写了对北方大地的爱与悲伤的同时,也写了作者对民族敌人的仇恨,这种情绪孕育在下面哪一物象之中?沙漠之风19. 下列诗句中运用典故的是男儿本自重横行20.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委婉含蓄21. 《史记·刺客列传》中,“白衣道行,易水悲歌”一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是烘托气氛22. “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这句话出自陈寅恪23. 《我学国文的经验》一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迂回、曲折24. 陈省身强调他曾经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25.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王蒙觉得,这体现了语言可以独立于现实之外,可以不符合真实26. 《现象七十二变》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有何象征?时代的多变27. 李宗盛的《凡人歌》可以看作是中国流行音乐启蒙时代的结束28. 《金缕曲(赠梁汾)》句中有“青眼”二字,这一典故源于阮籍29. 马克·吐温说,你们可要非常谨慎地对待说谎;否则十有八九会被揭穿。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历年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何容何许人也老舍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

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

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

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

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

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

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

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

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

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

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

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

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

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

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

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

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

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

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

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大学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阅读分析题(共4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

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

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

今必杀汝!”趣令锁之。

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

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

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注释: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

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

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以锁为奚:为什么B.从太宗伐晋从:跟随C.至栾城崩崩:指古代帝王死D.不可专杀专:专擅,独断独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C.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奚以锁为D.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①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这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

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

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

观念水位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生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可能才是正解。

(摘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2016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作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受访大学生又表示“要花精力聊微信等,建立归属感”。

围绕“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读得少”的问题,天津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天津大学虞京春教授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
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由于时代久远,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汉语语言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触的难度越来越大。

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

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

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

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

全媒体时代,学生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处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摘自《大学生经典阅读调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加上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却有心无力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出现危机。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让经典阅读面临的问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远离网络,改变松散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D.前三则材料谈论内容均和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有关,但前两则材料重点论述经典阅读面临危机的原因,而材料三重点论述解决办法。

19.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显示,理科、文科和中文的大学生,均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难懂,比例均超过40%。

B.图一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大学生中认为“语言难懂是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文科最高.
C.图二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大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最高。

D.两幅图表显示,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障碍,但还是对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予以肯定。

20.在大学生中,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8. D
19. A
20.①社会层面,重塑阅读系统,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环境,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②学校层面,大力探索经典阅读学习的规律,积极进行教学和考试改革,提倡熏陶式教育,整合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
③个人层面,敬畏经典,研读经典,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远离快餐
化、碎片化阅读,潜心阅读,构建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