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①区位关系——地处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的南部,与上海,杭州环杭州湾形成了跨杭州湾的“沪宁杭”三角经济发展带。上海至宁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使宁波这座国际港口城市更紧密地融入到了大上海国际都市经济圈。

②交通关系——通过宁波至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形成2

小时交通圈的同城效应。杭州湾跨海大桥重塑了长三角南北两翼交通大平台,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尤其是宁波进入上海的2小时圈,形成了显著的“同城效应”。

①经济关系——宁波处于长三角的出海口,是长三角地区开展对外贸易的战略

要地。随着近年来宁波加快实施港桥海联动发展战略,宁波的要素集聚能力和对外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在长三角经济圈对外贸易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如宁波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上海的蔬菜等的及时供应,保证了上海市的健康发展等。

②环境关系——在环杭州湾的三大城市中“沪宁杭”三市同列我国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名录,在城市的的环境氛围,城市景观的整体控制中,城市间互相协同作用十分明显。

12.3.结合先进案例,思考我国现阶段城乡区域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不足——

①名为区域规划,实则“各行其是”

以长三角为例,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尺度的区域规划问世,如最近几年,江苏省相继编制了/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江产业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规划/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等等。然而,这些规划看似各自独立,却又互相交织;看似无所不包,实际操作中则是泾渭分明,深深印着地方主义的烙印。

②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建存在冲突

由于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协调,由计划部门编制的综合性区域规划和由其他职能部门编制的专项区域规划之间存在广泛的冲突,具体体现在不同部门

制定的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在内容上往往对同一空间上做出不同安排。以及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地方政府一般不会被动地听命于上一层次区域规划的通盘安排。对于上一层次的规划决策,有利的就去执行,不利的尽量规避之等现象。

③规划间层次不清晰

一般而言,区域规划应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但一般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属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都只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陪衬[。区域规划间,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间关系模糊、层次不清,客观上又造成了规划间界限、法律地位不明确,使当前规划混乱和相互冲突的现状无法得到解决。

④规划理论滞后

迄今为止,我们尚不清楚区域规划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区域规划应该控制什么,而不应该控制什么。区域规划首先应该重视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迫切重大的问题。区域规划内容、重点应随区域发展目标变化而变化。同时,区域规划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项手段,一项基本职能,区域规划内容也应随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⑤规划管理落后

规划管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被视为政府专项,从而被政府长期垄断。这种管理理念与当前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向不相适应。公众是规划最终的执行者,规划管理脱离社会导致公众对规划缺少认同感,从而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阻力。

新趋势——

①规划全覆盖将成为区域规划的新目标

如基础设施由城市延伸到乡村,城乡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只有实行了规划全覆盖,才能在统一规划下实现五个统筹。而区域规划则是规划全覆盖的前提和基础。

②城市区域规划将成为区域规划的重点

整合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实行区域合作们组成富有整体竞争力的城市区域。从而一并构成新的城市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引导。

③创新产业,区域文化将成为区域规划着力研究的新内容

区域发展的生命在于创新,例如,无锡工业设计院的建立,既是一种创意产业,又为无锡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由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组成的区域文化是区域发展的潜力所在,它不仅构成了新兴产业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对人们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 8.下面关于城市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乃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 B.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用地组织规划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设计 C.城市设计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D.城市设计自从城市形成就存在,但作为一个学科的确立,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9.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演示教学

《人口原理》读书笔 记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的早期著作,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1797年,马尔萨斯的父亲把英国政治哲学家葛德文的名著《研究者:教育、习俗及文艺的评论》介绍给32岁的马尔萨斯,但父子对此书的理解不一,辩论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他的理论”,富有戏剧的结果是,这就是本书的源起。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这本著作一直被人批判为“剽窃”,它可能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科学逻辑上,而是将许多的观点和内容用来反驳别人,不过同时也难免使得他的一些言论存在矛盾和漏洞。 在第一章,马尔萨斯提出的两条公理,显而易见,它们是不必受到质疑的: 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马尔萨斯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人口原理》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两条不言而喻的公理上的,从极其简单的公理推导出复杂的结论。 一、人口与食物不同的增长比率带来动荡的下层社会。 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这一点不需要特别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人口增长的基数是多么小,由于其令人吃惊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任何社会限制,理论上人口总数将变得非常巨大。另一方面,食物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劳动者的勤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大局上于事无补,因为土地会受到限制。于是,社会生活资料的总量会随着时间被快速增加的人口总量超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内在的平衡机制将发生更大的作用。社会制度如婚姻制度中禁止早婚、社会现象如弃婴等将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同时,过多的人口造成生活资料的短缺,贫困和犯罪将长期困扰下层社会,直到人口总量同生活资料总量重新达到平衡。 二、人口增殖力大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力——解释人口迁移和饥馑灾荒 马尔萨斯以此解释了欧洲人口北迁大潮的原因,而我联想到了到中国历史上的北人南迁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饥荒。中国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的一个现象就是北人南迁,我们多从经济吸引来阐释,这一点解释北方的汉人迁往南方比较恰当,但更北的少数民族持续不断地迁往南方应该还有其他原因。有理由相信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而北方相对贫乏的土地,畜牧的方式不足以提供生活资料,所以北人南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人口增殖的压力。饥馑和灾荒通常是抑制人口过多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都是自然或社会运行的结果。建国后,我国的人口迅速增加,而食物供给严重不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量的人死于饥荒,从人口和生活资料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社会自我平衡的结果。 三、人口增长的两种抑制 人口增长有两种抑制,一是预防性的抑制——即人们对养家糊口的忧虑;一是积极性抑制——一些下层阶级实际所处的困难境地,使他们不能给予子女原本应有的食物和照料。人口的两种抑制可以解释人口为什么没有在两性情欲没有发生显著改变的情况下爆炸性地增长,而这种解释从社会学方面看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映照到中国,人口抑制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手段还有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马尔萨斯认为,生活资料与人口之间的矛盾随时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与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 B.以广场、铜像与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与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与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 试卷B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 分,共 分) 、城市规划——一 、地基承载力—— 、居住用地—— 、环境容量—— 、城市总体布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城市产生于(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 .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 .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 .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 .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 .体育类 .医疗卫生类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行政办公类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 ) 、中轴线对称 、大套方城、宫城居中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 ) 、直泄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全处理式合流式 、完全分流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 规划文本和附件 图纸和附件 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 )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一块板 、二块板 、三块板 、四块板 、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 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寻找失落空间

《寻找失落空间》读书笔记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美〕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一年多前。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是它所附的图片,我第一次被引导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待城市。在这之前,我是高速公路、立交桥和摩天楼的崇拜者。可当我看着这张照片,我忽然联想到挣扎的拉奥孔,联想到毁灭的吴哥城:你看,那蜿蜒交织的高速公路立交桥不正像无数条蟒蛇一样从四面八方缠绕着城市,在这座城市里,除了摩天楼,就剩下废墟一样的停车场了,它的最后一滴血就要被吸干。我明白了,这不是我梦想的城市,这不是未来之城,而是死亡之城。 1、什么是现代城市中的失落空间? 失落的空间,这个称呼很形象。吴哥寺、亚特兰提斯、玛雅,曾经繁盛一时的文明,如今何处寻觅?我们正在重蹈它们的覆辙吗? 罗杰·特兰西克认为:失落空间是城市中高层塔楼底层外部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活动而无人问津的下沉式广场;失落空间是几乎所有美国城市中环绕市中心、切断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之间联系的地面停车场;是沿高速路两旁无人维护、更不被使用的无主之地;失落空间也是闲置的河岸、废弃的铁路调度场、弃置的军事基地以及那些为了交通便利,或也许是为了更低的税收已迁至郊区的工厂旧址;它们是今天城市更新所遗留的、出于多重原因从未开发的和疏于清理的空地;它们是各个城区与自由发展的商业带之间无人问津的残余地区;失落空间是衰败的公园和由于无法达成预定目标而不得不拆除重建的公共项目。 简而言之,失落空间就是那些由于我们的错误、失误、贪婪和骄奢,而未能够充分加以利用的被浪费的就在你我身边的城市空间。

2、现代城市的失落空间是如何产生的? 罗杰·特兰西克认为:导致我们城市失落空间产生的主要因素有:1、对汽车依赖性的增加;2、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师对公共空间的态度;3、城市更新时划分城市用地所采取的城市用地区划和土地使用政策;4、一些现代的公、私营机构不愿承担城市公共环境的义务;5、旧城核心区废弃的工业、军事或交通用地。 其实很多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环扣一环。我以为,排在第一位的当是现代主义错误的城市规划观。 3、何为成功的城市空间? 要改变和消除城市失落空间,罗杰·特兰西克认为: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空间设计政策,公众必须参与对环境的塑造,而设计师则必须深刻理解成功的城市空间背后的设计原则。这里的前提是政府、公众和设计师都要明了何为成功的城市空间。 简单地说,成功的城市空间就是人们乐意于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不但能够让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也能对外来游客有吸引力。或者,也许不那么恰当但却比较形象的说法,长假时能够让游客蜂拥而来的城市区域就是成功的,反之,长假时居民空城而出的城市区域就是失败的。 一个成功的城市空间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决定,但它们通常具有这样的一些共同特征:强调建筑间的组群关系,具有积极的图底关系,等等。 谈论建筑空间的图底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图形视觉转化的问题,其核心是设计的重点放在何处:若是放在实体建筑上,那就是以建筑为图,以空间为底;若是放在空间上,那就是以建筑所围合的空间为图,以建筑体为底。 考察传统的城市,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以积极空间的围合形成作为建筑存在的主要目的。在这样的城市中,除个别例子外,建筑作为单体的意义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建筑总是以其中的一个立面参与到积极空间的营造中,并与其它建筑相配合,围合出具有积极意义的空间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能够感受到作为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建筑仅仅是生活的背景。在这样的空间中,作为单体的建筑仅仅以立面——甚至有时候仅以立面中的某个局部——的形式存在,其中参与空间营造的立面与这个空间中其它建筑的关系要远比与它另外的立面——这些立面很多时候根本就不存在——的关系要密切。可以这么说,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是为空间而存在的。只要我们仔细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城市环境,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你甚至完全不了解周围建筑的内部特征和整体造型——对于一般的市民来说,实在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它们。

【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关键字】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 A.经济 B.速度 C.规范 D.秩序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率尺一般为()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3、()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相协调。 A.广场尺度 B.广场布局 C.广场规模 D.广场功能 5、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 A.工业城市 B.商贸城市 C.交通港口城市 D.综合性城市 6、(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 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 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 9、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 A.周 B.商 C. 唐 D.宋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格式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3号) 课程代码:(2012-2013-1)--A9137-1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 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初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为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之一,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安排上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对本专业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城市规划理论思想及最新发展动态; 3、熟悉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的分析与确定;理解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4、掌握城市规划工作步骤及编制程序;城市用地适用性分析评定的方法; 5、掌握不同用途用地规划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总体规划布局中的相互关系; 6、初步掌握城市总体布局思想方法和方案评析与优化;小城镇的含义和规划编制; 7、重点掌握交通、住宅、城市设计与遗产保护等城市专项规划要求; 8、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了解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哲理观念; 9、通过案例分析与外出调研,初步掌握城市功能活动在整个城市空间的合理部署与有机组合,并在全局观念下协调城市各个方面的研究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docx

1防护绿地:城市屮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2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圉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3服务半径: 4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5道路宽度: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 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6日照间距: 7居住绿地8 CBD:屮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9城市流动人口 10路幅宽度: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1简述下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2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可分几级?其道路的宽度分别为多少 米? 3旧居住区道路沿线改建要考虑哪些方面? 4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分为几类? 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闱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5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可采取哪些措施? 6简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7从城市用地布局考虑,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可采取哪些措施? 8简述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2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考试大%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坏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9简述矿山城市的规划布局的基本特点? (1)矿山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2)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 (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4)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的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5)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把矿区的开发与农田基本建设、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矿区公路与农村规划道路、矿区供电和农村用电统一考虑; (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10简述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11阐述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中区新公寓的道路规划现状说明其优缺 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布置形式及其优缺点,并请用简图说明住 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布置形式的几种布置手法? 13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哪几方面要求?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集合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本大题共10分) 1.确定道路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横断面组成的主要依据是( C) A. 干道网间距 B. 干道网密度 C. 交通量 D. 道路网密度 2.“G22”代码表示(D) A.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B.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三个中类 C. 绿地中的第二个中类 D. 绿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3.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为( A ) A. 日照标准 B. 日照间距 C. 日照质量 D. 日照时数 4.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B.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C.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D.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安排 5.城市中的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B ) A. 5㎡ B. 7㎡ C. 10㎡ D. 15㎡ 6. 公路分为( A )三类。 A.国道、省道、市郊公路 B.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C.交通性、生活性、地区性 D.一级、二级、三级 7. 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 A )等几个方面。 A. 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B. 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 C. 建筑基地、地震和矿藏 D. 太阳辐射、风象及温度、湿度 8. 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D ) A. 城市边缘 B. 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 C. 市中心内 D. 市中心边缘 9. 机场的选址应使( A ) A.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D.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10. 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B ) A.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 B.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 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 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1.城市规划的阶段包括( CE) A.城市战略规划 B.城市规划纲要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E.详细规划 12.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布局中的方式有(BC) A.包围城市式布置 B.与其他用地交叉式布置 C.组团式布置 D.群体组合式布置 E.中心式布置 13.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包括( ABC ) A.运输对象可以分为客流和货物流两类 B.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随时间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城市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必备条件 D.由于交通工具的不同,而对交通系统提出的要求不同 E.道路交通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 1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有(ACD ) A.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B.以商业和服务区为中心组织居住区 C.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D.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E.以大型企业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15.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 BCDE )设计。 A.城市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 C.交通和停车系统 D.建筑的体量和形式 E.开敞空间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